實用數學|歐拉公式

2021-02-08 天山數苑



歐拉公式


       提出者介紹: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數學家、自然科學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1783年9月18日於俄國聖彼得堡去世。歐拉出生於牧師家庭,自幼受父親的影響。13歲時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得碩士學位。歐拉是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為數學界作出貢獻,更把整個數學推至物理的領域。他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平均每年寫出八百多頁的論文,還寫了大量的力學、分析學、幾何學、變分法等的課本,《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等都成為數學界中的經典著作。歐拉對數學的研究如此之廣泛,因此在許多數學的分支中也可經常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數、公式和定理。此外歐拉還涉及建築學、彈道學、航海學等領域。瑞士教育與研究國務秘書Charles Kleiber曾表示:「沒有歐拉的眾多科學發現,我們將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則認為:讀讀歐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師。2007年,為慶祝歐拉誕辰300周年,瑞士政府、中國科學院及中國教育部於2007年4月23日下午在北京的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共同舉辦紀念活動,回顧歐拉的生平、工作以及對現代生活的影響。



      基本簡介:在任何一個規則球面地圖上,用 R記區域個數 ,V記頂點個數 ,E記邊界個數 ,則 R+ V- E= 2,這就是歐拉定理 ,它於 1640年由 Descartes首先給出證明 ,後來 Euler(歐拉 )於 1752年又獨立地給出證明我們稱其為歐拉定理 ,在國外也有人稱其 為 Descartes定理。

把復指數函數與三角函數聯繫起來的一個公式,,e是自然對數的底,i是虛數單位。它將指數函數的定義域擴大到複數,建立了三角函數和指數函數的關係,它不僅出現在數學分析裡,而且在複變函數論裡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被譽為「數學中的天橋」。這三個公式分別為其省略餘項的麥克勞林公式,其中麥克勞林公式為泰勒公式的一種特殊形式。,,然後採用兩式相加減的方法得到:,.這兩個也叫做歐拉公式。將中的x取作π就得到:這個恆等式也叫做歐拉公式,它是數學裡最令人著迷的一個公式,它將數學裡最重要的幾個數字聯繫到了一起:兩個超越數:自然對數的底e,圓周率π;兩個單位:虛數單位i和自然數的單位1;以及被稱為人類偉大發現之一的0。數學家們評價它是「上帝創造的公式」。幾何學的一門分科。研究幾何圖形經過連續形變後仍能保持的性質。包括點集拓撲、代數拓撲、微分拓撲等分支。在代數拓撲中,歐拉示性數(Euler characteristic)是一個拓撲不變量(事實上,是同倫不變量),對於一大類拓撲空間有定義。它通常記作。其中V、E和F分別是點、邊和面的個數。特別的有,對於所有和一個球面同胚的多面體,我們有( 1)當 R= 2時 ,由說明 1,這兩個區域可想像為 以赤道為邊界的兩個半球面 ,赤道上有兩個「頂點」 將赤道分成兩條「邊界」,即 R= 2,V= 2,E= 2;於是 R+ V- E= 2,歐拉定理成立.。( 2)設 R= m(m≥ 2)時歐拉定理成立 ,下面證明 R= m+ 1時歐拉定理也成立 。由說明 2,我們在 R= m+ 1的地圖上任選一個 區域 X ,則 X 必有與它如此相鄰的區域 Y ,使得在 去掉 X 和 Y 之間的唯一一條邊界後 ,地圖上只有 m 個區域了;在去掉 X 和 Y 之間的邊界後 ,若原該邊界兩端 的頂點現在都還是 3條或 3條以上邊界的頂點 ,則 該頂點保留 ,同時其他的邊界數不變;若原該邊界一 端或兩端的頂點現在成為 2條邊界的頂點 ,則去掉 該頂點 ,該頂點兩邊的兩條邊界便成為一條邊界 。於 是 ,在去掉 X 和 Y之間的唯一一條邊界時只有三種 情況:即在去掉 X 和 Y 之間的邊界時 ,不 論何種情況都必定有「減少的區域數 + 減少的頂點數 = 減少的邊界數」我們將上述過程反過來 (即將 X 和 Y之間去掉的邊 界又照原樣畫上 ) ,就又成為 R= m+ 1的地圖了 ,在 這一過程中必然是「增加的區域數 + 增加的頂點數 = 增加的邊界數」。因此 ,若 R= m (m≥2)時歐拉定理成立 ,則 R= m+ 1時歐拉定理也成立。由 ( 1)和 ( 2)可知 ,對於任何正整數 R≥2,歐拉 定理成立。第一個歐拉公式的嚴格證明,由20歲的柯西給出,大致如下:從多面體去掉一面,通過把去掉的面的邊互相拉遠,把所有剩下的面變成點和曲線的平面網絡。不失一般性,可以假設變形的邊繼續保持為直線段。正常的面不再是正常的多邊形即使開始的時候它們是正常的。但是,點、邊和面的個數保持不變,和給定多面體的一樣(移去的面對應網絡的外部。)重複一系列可以簡化網絡卻不改變其歐拉數(也是歐拉示性數)的額外變換。若有一個多邊形面有3條邊以上,我們劃一個對角線。這增加一條邊和一個面。繼續增加邊直到所有面都是三角形。除掉只有一條邊和外部相鄰的三角形。這把邊和面的個數各減一而保持頂點數不變。(逐個)除去所有和網絡外部共享兩條邊的三角形。這會減少一個頂點、兩條邊和一個面。重複使用第2步和第3步直到只剩一個三角形。對於一個三角形(把外部數在內),。所以。設想這個多面體是先有一個面,然後將其他各面一個接一個地添裝上去的。因為一共有F個面,因此要添(F-1)個面。考察第Ⅰ個面,設它是n邊形,有n個頂點,n條邊,這時E=V,即稜數等於頂點數。添上第Ⅱ個面後,因為一條稜與原來的稜重合,而且有兩個頂點和第Ⅰ個面的兩個頂點重合,所以增加的稜數比增加的頂點數多1。因此,這時E=V+1。以後每增添一個面,總是增加的稜數比增加的頂點數多1,例如增添(F-2)個面後,有關係E=V+ (F-2)。最後增添一個面後,就成為多面體,這時稜數和頂點數都沒有增加。因此,關係式仍為E=V+ (F-2)。即這個公式叫做歐拉公式.它表明2這個數是簡單多面體表面在連續變形下不變的數。當r=0或1時式子的值為0,當r=2時值為1,當r=3時值為a+b+c。設△ABC的外心為O,內心為I,外接圓半徑為R,內切圓半徑為r,又記外心、內心的距離OI為d,則有(2)式左邊是點I對於⊙O的冪:過圓內任一點P的弦被P分成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的乘積是一個定值,稱為P關於⊙O的冪。事實上,如圖3.21,如果將OI延長交圓於E、F,那麼為了證明(5)式,應當尋找兩個相似的三角形。一個以長IA、r為邊;另一個以長2R、MI為邊。前一個不難找,圖3.21中的△IDA就是,D是內切圓與AC的切點。後一個也必須是直角三角形,所以一邊是直徑ML,另一個頂點也應當在圓上。△MBL就滿足要求。眾所周知,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摩擦力,歐拉測算出了摩擦力與繩索纏繞在樁上圈數之間的關係。現將歐拉這個頗有價值的公式列在這裡:其中,f表示我們施加的力,F表示與其對抗的力,e為自然對數的底,k表示繩與樁之間的摩擦係數,a表示纏繞轉角,即繩索纏繞形成的弧長與弧半徑之比。

設G為n階m條邊r個面的連通平面圖,則n-m+r= 2,此公式稱為歐拉公式。可以通過歸納法證明,且證明方法和拓撲學中的類似,此處略去。儘管和拓撲中的歐拉公式十分相似,但圖論在現代一般劃分在離散數學的研究範疇內,因此在這裡單獨列出。

(文章部分內容源自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數學中最優美的公式——歐拉公式,這是一個越看越美的公式!
    歐拉公式是數學中當之無愧的最美公式,公式中包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也隱含了宇宙的哲學原理,其形式相當優美和迷人。e^iπ+1=0這個恆等式叫做歐拉公式,最早是由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在1740年發現,高斯曾說:「如果一個人第一次看到這個公式而不感受到它的魅力,那麼他不可能成為數學家。」
  • 淺析最美數學公式——歐拉公式之推導歸納
    本文是基於作者在高等數學和複變函數這兩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整理並總結了有關於大家熟知的歐拉公式在不同數學分支裡的詳細推導方法和推導過程, 以便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學習過高等數學的的人都學過歐拉公式, 還知道歐拉公式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之一。其一般形式如下 :
  • 歐拉——數學界的英雄:歐拉公式為何被稱為世界上最優美的公式?
    他對數學的直覺與掌控是無與倫比的,一個優美的歐拉公式被評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式,在數學界基本上是沒有公式能與之媲美的了。如果非要找的話,物理界的質能方程E=mc^2和麥克斯韋方程組或許能與之相媲美。e=2.718128182…自然對數,代表了大自然的優美。
  • 「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神,一度被懷疑是穿越者,創造出「上帝公式」
    他天縱奇才,因學術思維異想天開,一度被懷疑是穿越者;他創造出"上帝公式",成為了千百公式的鼻祖;·歐拉,是他的名字,不過人們還是習慣稱他是——"數學之王",而歐拉到底有多牛呢?與齊名的其他三位數學巨人相比,歐拉的一生並不跌宕離奇,並不富有太多的戲劇性色彩,但他可以說是所以數學學者的老師,因為幾乎每一個數學領域都可以看到歐拉的名字——幾何學歐拉線、歐拉多面體定理、歐拉立體解析幾何變換公式、歐拉函數、歐拉變分法方程……,正如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所言:"他是所有人的老師"。
  • 世界上最美的數學公式!
    虛數繼續發展,就變成了數學的一支——複分析,工程師可以利用複分析來進行數據處理, 科學家們將微積分擴展到複數,得到了「複變函數」,它對理解電學系統和多種現代數學處理算法必不可少。虛數廣泛應用於電氣工程學、信號處理和數學理論。好了,現在有了π,e, i, 他們之間會有關係嗎?
  • 數學界最著名、最偉大、最美麗的公式之一——歐拉公式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索歐拉公式,解釋它是什麼,它從哪裡來,並揭示它神奇的性質。歐拉公式是什麼?歐拉公式是歐哈德·歐拉在十八世紀創造的,是數學界最著名、最美麗的公式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涉及到各種顯然非常不同的元素,比如無理數e、虛數和三角函數。
  • 簡潔完美的歐拉公式想說愛你不容易
    1707年,歐拉出生在瑞士。歐拉是個天才,更是勤奮的結果。歐拉一生寫下了八百多篇論文和大約五十部書籍和專題報告。彼得堡科學院為了整理他的著作整整花了47年,他去世50年間還在發表他的文章。後來他於雙目失明,也依舊堅持研究,直到去世。高斯說,如果他像歐拉那樣工作也得瞎。
  • 數值積分中的重要公式:解讀歐拉-麥克勞林公式的原理
    前面的五篇文章都討論了自然數求和過程中存在的數學奧秘,伯努利在研究這些原理時發現了伯努利數,將一般的自然數任意次冪求和原理向前推動了一步伯努利數伯努利將求和公式用伯努利數替代,大大簡化和方便了公式的用矩陣表示出來就是:非常明了接著偉大的歐拉繼續推進伯努利的成果
  • 求和終結篇:歐拉-麥克勞林求和公式的拓展應用
    前一篇文章,我們了解了歐拉-麥克勞林公式的原理,它是歐拉和麥克勞林各自獨立發現的,這個公式提供了用積分求和分方法。能非常準確的計算離散形式下級數和的形式。將上式改寫成標準的公式,一次導數,二次導數,三次導數標準形式如下其中式子中的常數項為伯努利數如果將定積分的下限改為1,下圖左邊的式子就變成了右邊的樣式,且0次導數中的減號要變成加號,右邊式子的推導留給有興趣的朋友,但必須精通數學分析微積分所有知識,
  • 「數學之王」歐拉:中國所有學生的最大噩夢,超越達文西的全才
    如果要說起中國數學從小學到大學知識點的最大貢獻者,相比非歐拉莫屬。歐拉是天生奇才,對,他不僅僅是在數學方面的奇才,是所有領域都能精通。他的人生就連小說都不敢這麼寫,實在是太過於逆天。9歲,他就把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看完了,13歲就考入巴塞爾大學一開始是主修哲學和法律,這在當時轟動了數學界,歐拉是這所大學,也是整個瑞士大學校園裡年齡最小的學生。在讀大學的歐拉覺得主修哲學和法律太容易了、太輕鬆了。一口氣又修了數學、神學、希伯來語以及希臘語。
  • 高斯說,如果不能一眼看出歐拉公式,永遠成不了一流的數學家
    歐拉公式歐拉方程是迄今為止最美麗的數學公式。它簡單、優雅,匯集了一些最重要的數學常數,並有奇怪的數學和物理解釋。讓我們仔細檢查一下。1714年的Roger』科特斯方程(上),1748年的歐拉公式(下)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一個作者看到他們的公式的幾何內涵,我們將在後面討論。現在,如果我們詳細說明歐拉公式x =π的值,我們得到了著名的歐拉恆等式。
  • 「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牛?所著論文1500餘篇,一度被當作後世穿越者
    他天縱奇才,因學術思維異想天開,一度被懷疑是穿越者;他創造出"上帝公式",成為了千百公式的鼻祖;萊昂哈德·歐拉,是他的名字,不過人們還是習慣稱他是——"數學之王",而歐拉到底有多牛呢?
  • 看得懂的數學之美:從青年歐拉對巴塞爾問題的解法說起
    我們經常能見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式與定理,可能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世界上最美的公式」歐拉公式。先不說它的具體意義,能將自然數、虛數、π、0 和 1 這幾個最基本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就是令人驚嘆的美。歐拉公式將指數函數的定義域擴大到了複數域,同時建立三角函數和指數函數的關係,被譽為「數學中的天橋」。
  • 世界上最美麗的數學公式
    今天,一起欣賞至美公式。有趣而美好,人人都可以愛上數學。01 畢達哥拉斯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02 歐拉公式Euler's formula發現者 歐拉 題詞歐拉28歲右眼失明,年過60完全失明,多舛多才,憑數學、力學和航海建築學等方面的廣博造詣,被評為歐洲歷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十八世紀被稱為歐拉世紀也毫不過分。
  • 「數學之王」歐拉:13歲讀大學、19歲成博士,讓高考學生深陷學海
    聊到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式,就不得不提到歐拉公式,無數數學界以及物理界的公式都是受它影響而誕生,可以說推動了數學界和物理界的大發展,數學家們更是評價它是「上帝創造的公式」。而這個公式的發明者歐拉也被譽為「數學之王」,與阿基米德、牛頓和高斯並稱為數學史四大天王。他的一生堪稱傳奇,可以拍成一部八十多集的電視劇都不帶尿點的那種。而且,每年在數學上栽跟頭的學生,估計恨他恨得要命,畢竟f(x)、sin、cos、tg這些符號都是他發明的。
  • 人類最美的24張數學畫|伽羅瓦|高維|歐拉|數學|牛頓-萊布尼茨
    06歐拉公式Euler's formula發現者 歐拉發現時間 1748年公式圖解歐拉穿過哥尼斯堡七橋,這七座別致的橋橫跨普雷格爾河將四個區域連接起來,在所有人都嘗試著不重複走遍七橋回到出發點失敗時
  • 所有學生的噩夢,「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牛?連小說都不敢這樣寫!
    歐拉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他平均每年寫出八百多頁的論文,還寫了大量的力學、分析學、幾何學、變分法等的課本,《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等都成為數學界中的經典著作。歐拉對數學的研究非常廣泛,在許多數學的分支中也可經常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數、公式和定理。此外歐拉還涉及建築學、彈道學、航海學等領域。
  • 數學史上的最豪華的頂級數學家家譜,原來歐拉是黎曼的祖師爺
    這個家譜要從萊布尼茨說起,萊布尼茨收了個學生叫約翰·伯努利,伯努利收了一個徒學生就是著名的歐拉,歐拉在他的那個時代是無敵的存在。然後歐拉收了一個學生叫拉格朗日,拉格朗日收了一個學生柯西,就是著名的柯西不等式的柯西。
  • 論數學之美——歐拉及其對著名的巴塞爾問題的精確解(推導)
    被許多人認為是「自古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曾經說過:研究歐拉的著作將仍然是不同數學領域的最佳流派,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它——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圖1: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的肖像,
  • 超級數學天才,僅憑「直覺」發現了世上最美的數學公式,多年後才能...
    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是一位數學天才,與歐拉、高斯和雅各比齊名。專精於函數論與數論的研究,去世之後留下了近4000條數學公式。 7歲上學,10歲算出了地球赤道的長度,12歲學完龍內的《平面三角學》,裡面包括複數對數、格雷戈裡級數、π值計算、級數求和與展開等知識,更恐怖的是他在讀後《平面三角學》不久,就獨立推導出了歐拉公式:eix=cosx+isinx 15歲,拉馬努金開始看卡爾的《純粹和應用數學基本結果概要》,書裡有5000多個複雜的數學公式,沒有證明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