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歷史源遠流長,近到現代人的大力追捧,遠到古時皇室貴族、文人墨客的喜愛。
茶,在歷史的道路中大放自己的異彩。
今天就為茶友們總結兩首關於茶葉的詩詞,但願可以通過這些詩詞,與過去的喜茶之人來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交談。
《滿庭芳·茶》黃庭堅【宋】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裡名動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淺乳,金縷鷓鴣斑。 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為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攪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寐,相對小窗前。
譯文:北苑茶山春風浮動,茶餅形狀萬千,方的如圭器,圓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貴。
茶餅被研磨地粉碎,進奉御用,可謂有功社稷,可與凌煙閣中為國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並列。
這茶又能戰勝酒醉風流,解除春天的睡意,清神醒腦,排憂解愁。
纖纖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盞,茶盞繡著金邊,紋色如鷓鴣鳥的羽毛。
司馬相如雖有渴疾,一觴一詠,引來群賢賓客。
相如起坐燈前,酒興文採,風姿挺秀。竭盡胸中萬卷詩篇,文辭充沛,猶如三峽落水。
相如酒醉,很晚才歸家,文君並沒入寢,兩人相對,坐在小窗前面。
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
他也是為好茶之人,常常以茶待友,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政治家、書法家文彥博。
而文彥博曾於壑源採茶,送給黃庭堅,黃庭堅受其知遇,經常與其交遊品茶。
在宋哲宗元祐年間(1086年—1094年),品茶有感,創下此詞。
此詞以茶為中心,是篇詠茶詞,但是全篇沒有一個「茶」字。
這裡想寫自己邀朋呼侶集茶盛會,雅集品茶,卻翻出了司馬相如的風流情事,寫盡古今風流。
全篇連用四個典故,最後帶出卓文君,為他們的風流茶會作結,相互呼應。
此詞翻轉於名物之中,出入於典故之間,愈出愈奇。最後的結尾更是寫出了詠物詞的神韻。
有名家點評:「《滿庭芳》詞中繁複的典故,讀來倒是別有一種繁華落盡見真淳的韻味。」
《山泉煎茶有懷》白居易【唐】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譯文:坐著倒一鼎清涼的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這首詩,給人的情感如流水般淡淡清淨,沒有很大的波瀾。
詩人似乎處在一種無所事事之狀態,惟有以煎水煮茶為樂。但是還想將這份清閒意境,特殊的飲茶享受,傳遞給愛茶的友人。
白居易大家都不陌生,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白居易原是好飲酒之人,有人統計,白居易現存的二千八百首詩中,其中關於酒的就有九百首。
而後期,把茶大量移入詩壇,使茶酒在詩壇中並駕齊驅的也是白居易。從白詩中,我們看到茶在文人中的地位逐漸上升、轉化的過程。
由此可見,白居易是愛酒不嫌茶。
作為一名浪漫主義詩人,以茶激發文思更為實在,茶可以讓自己頭腦清醒,文思泉湧。飲茶,也使吟詩變得更有韻味。
作為一名胸懷報國之人,飲茶提高自身修養,用清醒的頭腦看待這世界。以茶陶冶性情,於憂憤苦惱中尋求自撥之道,這是他愛茶的又一用意。
以茶交友,讓白居易結識了很多「清醒朋友」,與友人一同飲茶,笑談人生,從中尋找哲理。
茶在我國歷史上,是溝通的媒介。
一杯茶,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交談中,不再是酒精作用下的胡言亂語。更是以茶修德,以茶修心,以茶修性。
在清香中注入淡雅的氣息,通過茶淨化思想,純潔心靈,來一場靈魂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