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5年
歷經九屆
100+參賽作品
100+設計師參與
200+大咖強勢助陣
100000+茶友共同見證
12月13日,由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室內文化研究會、深圳市陳設藝術設計研究院聯合主辦,雲茶之邦(深圳)茶業有限公司冠名的第九屆「雲茶之邦」杯茶與築國際茶空間設計大賽·論壇&頒獎儀式在深圳會展中心6號館茶文化活動區隆重舉辦!
本次大賽以「無我」主題,旨在打造一個體現茶文化精神內核的身心安頓的茶空間,給人以美好的感受,讓更多人愛上茶、了解茶文化,獲得身體和心靈的愉悅;並通過「一展一賽一論壇」的形式,策劃空間設計參賽作品展、空間設計論壇、空間設計大賽,為茶企業、茶樓、茶館及家庭搭建與茶空間設計師的專業對話平臺,促進茶行業與設計行業跨界交流及融合發展。
部分參賽作品
設計大咖 公正評審
12月13日上午,集美設計創始人、德國註冊設計師李瑞麟;高級室內建築師、深圳室內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陳巖;在職大學教授、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洪亞妮;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蘇州大學建築學院兼職教授劉偉;臺灣一葉禪茶創始人、兩岸茶意峰會執行長陳海倫等多位設計大咖秉持專業、公正、公開的原則,通過主題、實用、美感、用材、布局、創意等多個評分項目進行評審。
精彩論壇 專業分享
12月13日下午,第九屆「雲茶之邦」杯茶與築國際茶空間設計大賽·論壇&頒獎儀式正式開啟!論壇邀請了多位茶行業大咖、設計大師、企業領袖以「茶空間之淨、靜、境、敬」為主題,共同探討茶空間設計的發展,並見證本次獲獎作品與獲獎設計師的誕生。
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有:深圳市華巨臣實業集團副總裁向飛;雲茶之邦(深圳)茶業有限公司創辦人翟世超;集美設計創始人、德國註冊設計師李瑞麟;高級室內建築師、深圳室內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陳巖;在職大學教授、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洪亞妮;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蘇州大學建築學院兼職教授劉偉;臺灣一葉禪茶創始人、兩岸茶意峰會執行長陳海倫;洵堂創始人文化學者伍一洵;茶道新生活創始人吳垠;深圳市軟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文俊;深圳市室內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高春宇;深圳市陳設藝術設計研究院院長汪海軍;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如心等。
開場表演:《荼育仙靈》
▲表演者:深圳市人間美育文化有限公司牛羽溪
活動伊始,深圳市華巨臣實業集團副總裁向飛;雲茶之邦(深圳)茶業有限公司創辦人翟世超;嶺南工匠、德國註冊設計師李瑞麟分別上臺致辭。
▲向飛先生
▲翟世超先生
▲李瑞麟先生
設計師創意分享
隨著大賽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愛茶人參與其中,在精心搭建的茶空間展廳裡,以茶會友,打卡拍照,感受茶生活美學。本次活動特邀參與9號館茶空間展示區實景搭建的12位設計師進行創意分享,與大家一起走進他們的空間世界……
分享設計師:
1、王嵐(作品:此心安處)
2、季幸運、求譽茹(作品:了竹茶生活)
3、香智允(作品:熹合)
4、堯積河(作品:見素抱樸)
5、羅守政(作品:格物)
6、鍾米(作品:光著腳丫種月亮)
7、小予(作品:予)
8、張豔敏(作品:空)
9、蕾蕾(作品:無我茶會)
10、李良超 黃元滿(作品:無界)
11、周永濤(作品:無茗)
12、于敏(作品:田園•無我)
大咖分享 思想碰撞
茶行業與設計行業跨界對話,在特邀嘉賓鄭自健先生的主持下,陳巖、洪亞妮、劉偉、陳海倫、吳垠、伍一洵等多位大咖老師以「茶空間之淨、靜、境、敬」為主題,展開精彩對話,以大咖觀點,解讀「無我」。
>>>議題一:茶空間之淨、靜、境、敬與茶文化的深刻關係?(老師各擇一字講述)
陳巖老師:淨,通常講的是乾淨。在佛家用語中,淨是內心的一種高境界追求。做茶空間亦是如此,你可以在不同的環境裡喝茶,但環境與心境不同,只要內心有「淨」,便可以在任何地方尋找這種敬仰。剛剛12個選手對茶空間解讀完全不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茶空間。大家心中對「淨」的理解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同。有的用「空」表達;有的用「無」表達,其實最終的解答都是「淨」。
▲陳巖老師
▲劉偉老師
劉偉老師:「靜」的前提是乾淨。「淨」能讓我們在繁雜空間當中靜下來,回到內心去體悟茶,即在「淨」後的「靜」來達到自我和外部融合。
洪亞妮老師:「境」在我的認知裡,一是場域之境,二是心境。茶空間通過唯美方式與儀式感,讓我們走進心與茶交融,這便是場域之境。關於「心境」:在潮州有一幫人,只要有一套工夫茶具,就能無時無刻地都喝茶,沒有唯美的場景,沒有儀式感,但他的心靈卻能快速的與茶產生交流,完成自我緩和與療愈,活的非常當下。所以心境最終的關聯點還是在於「茶」。
▲洪亞妮老師
▲伍一洵老師
伍一洵老師:我也選擇「境」。因為我是做器物的,器物的確給空間帶來了很大改變,同一個空間配置不同的器物也會出現不同的效果。我認為顯象地表達「心境」即為視覺藝術。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培養自己的美感、心靈的東西,通過空間、器皿與視覺傳達去輔助培養這種感知的東西。
吳垠老師:這4個字是分不開的,如果非要選,我會選「jing」,淨、靜、敬、境,都要通過眼耳鼻舌身意,讓人感受到這4個維度。當空間乾淨後,心境便會呈現出沒有雜物、雜亂的狀態,此時,美的東西便會上升。在這背後如果通過眼耳鼻舌身意,不斷打開生命的維度和空間,用一個禮敬萬物溫柔的心去看、去感知、去聽見,撥去雜念,專注安靜全然去營造合一的狀態,才能將「淨、靜、敬、境」更好體現。
▲吳垠老師
▲陳海倫老師
陳海倫老師:我想將四個字的順序調整為「淨、靜、敬、境」。只有乾淨、安靜、尊敬都有的情況下,才會有境界的境。在這裡我想講一下「敬」。很多人來到空間,坐下來第一念頭便是喝一杯茶水,那是一杯心靈的淨化的茶湯,所以我希望設計師在設計時一定不要忘記回歸到最根本的那杯茶湯,那就是敬天愛地、以人為本。
>>>議題二:淨、靜、境、敬與本次大賽主題(無我)的關聯性?
陳巖老師:我認為要從「形」與「內心」兩個層面去理解。「無我」有兩個角度,一是本我,二是「鳴」。何為「鳴」?蟬鳴鳴更幽,有的時候鬧更顯靜。當回歸到茶裡,無非是本我、茶、還有空間或意識,這4種關聯度。例如,鍾米選手做的空間、演示的方式都非常有意思,她的個人觀點強烈,但可惜少了一杯茶,因為這是茶與空間以及生活的關聯。
吳垠老師:「無我」的背後即沒有執念,要實現「無我」,便要在內心放下分別、妄想、執著。「淨」除了乾淨,更重要的是要掃除內心的雜念,拋棄執念。「靜」擇需要在心地上下工夫。作為肉身我們,需要借一物以假修真,才能夠暫時地放下頭腦裡雜念,拉離當下時空,將天地人宇宙空間融合在一起,達到「無我」。「敬」的背後也是無我的一個表達,比如同座奉茶,我們無論尊卑長幼,禮敬每一位來賓,這裡既有我們的謙卑和沉浮,也有對萬物的愛和包容,最後成為無我之敬。
洪亞妮老師:「無我」可以通過美妙場景來表達,但真正與心產生關聯的點需要每個人去建立,茶空間是我們的一個手段,茶是我們的一個媒介。我再延展一下剛剛的觀點,就是與茶產生關聯是我們最終的目的。例如,潮南有一年發大水,很多人家裡面都是水,在屋裡的人便搬起桌子與椅子,一個茶壺三杯茶,一邊喝茶一邊等你退水。在這個場域裡面,他們還能喝茶,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境界。因此無論是哪種茶空間,我都很欣賞,關鍵就是能不能進入心境。
>>>議題三:茶空間的精神內核是什麼?
陳海倫老師:寧靜致遠。
洪亞妮老師:境入心境。
劉偉老師:境心合一。
伍一洵老師:兩個字,自在。
陳巖老師:用心做有自己態度的茶空間。
吳垠老師:上善若茶。
頒獎典禮 正式籤約
為感謝雲茶之邦(深圳)茶業有限公司對本次大賽的大力支持及評委老師們對本次活動的支持與指導,活動現場特為雲茶之邦頒發特別貢獻獎、為評審們頒發榮譽證書。
深圳市華巨臣實業集團副總裁向飛為雲茶之邦(深圳)茶業有限公司頒發授予特別貢獻獎
雲茶之邦(深圳)茶業有限公司創辦人翟世超為評委授予榮譽證書
經過大咖設計師們的層層評選、環環考驗,大賽結果正式出爐!本次大賽金獎獲得者為:堯積河、最佳藝術獎獲得者為:周永濤、最佳人文獎獲得者為:羅守政、最佳創意獎獲得者為:張豔敏、最佳人氣獎獲得者為:于敏、環保促進獎獲得者為:小予、設計優勝獎獲得者為:王嵐、季幸運、求譽茹、蕾蕾、于敏、設計創新獎獲得者為:李良超、黃元滿、香智允、鍾米。
雲茶之邦(深圳)茶業有限公司創辦人翟世超為金獎獲得者堯積河頒獎
陳巖老師為最佳藝術獎獲得者周永濤頒獎
洪亞妮老師為最佳人文獎獲得者羅守政頒獎
陳海倫老師為最佳創意獎獲得者張豔敏頒獎
吳垠老師為最佳人氣獎獲得者獲得者于敏頒獎
伍一洵老師為設計優勝獎獲得者王嵐、季幸運、求譽茹、蕾蕾、于敏頒獎
高春宇先生、汪海軍先生為設計創新獎獲得者李良超 黃元滿、香智允、鍾米頒獎
本次大賽,金獎、最佳藝術獎、最佳創意獎、環保促進獎、最佳人文獎、最佳人氣獎的獲獎設計師正式籤約華巨臣集團,成為華巨臣集團設計師。
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如心與獲獎設計師籤約
第九屆「雲茶之邦」杯茶與築國際茶空間設計大賽·論壇&頒獎儀式圓滿落幕!這場屬於茶行業與設計行業的交流盛會,為推動茶空間升級、茶產業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新思路,為促進茶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
深圳市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
聯合主辦
深圳市室內文化研究會
深圳市陳設藝術設計研究院
協辦單位
深圳市軟裝行業協會
深圳市福田區設計商會
深圳室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深圳市好茶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茶閱世界
支持單位
CIID中國室內設計網深圳站
廣東省裝飾行業協會
深圳市室內設計師協會
戰略合作媒體
設計本
責任編輯:林小威
點擊查看全文(剩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