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石山本願寺被織田信長燒毀;西本願寺為豐臣秀吉所重建;東本願寺為德川家康增建。為什麼戰國三傑在對待本願寺這個問題上會有如此不同的做法?
它的根源在於本願寺的身後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我們稱之為本願寺家。本願寺是佛教分支淨土真宗的山門,淨土真宗也就是一向宗。
它廢除了所有的清規戒律,信徒甚至不出家都可以修成正果,不需要懂得佛法經文,不需要參加複雜的寺廟儀式。他們宣稱加入一向宗後,只需要時時口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在死後上西天極樂世界。
應仁之亂後,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各地方戰亂不斷,民不聊生。上至公卿貴族大名家臣,下至平民走卒都需要宗教脫離苦海、減輕罪孽。對淨土真宗的信仰使人們心靈有了寄託,所以一向宗吸引了大量信徒 。
雖然本願寺的法主不想發起暴動來挑戰社會,但是洶湧的信徒逐漸失去控制演變成了浩大的農民反封建武裝起義。15世紀70年代在加賀的信徒開始行動,拒絕繳納貢租、雜稅,在為佛法可以不惜生命的口號指引下發生暴動。1488年這些暴動的信徒推翻了原有政權,建立了信徒王國。
從東海到中國(這裡指日本的中國地方),從北陸到四國,一向宗的勢力蔓延開來。一向宗的發展,令地方大名和其他宗派大為恐懼和不滿,他們決定聯合起來撲滅一向宗。
1535年蓮如所建本願寺被比叡山僧人燒毀,證如重修了本願寺,開始向城市化發展,石山御坊(豐臣大坂城的前身)建好後成為了一向宗的總部,指揮全國各地的一向宗。
其子顯如接任一向宗十一世法主後,(日本佛教僧侶可以結婚生子)在1557年娶了幕府管領細川晴元的養女(左大臣之女、武田信玄正室的妹妹),同時給幕府和朝廷上納大量銀錢。
次年朝廷賜顯如「權僧正」官位,可以任命下屬為僧官,肯定了本願寺家大名的地位,本願寺家的政治影響力大大提升。此後,本願寺家在顯如領導下開始頻頻加入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