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少的孩子不會說孤獨,總會說無聊;愛過的人才深知什麼是孤獨,總覺得一個人的時候很孤單;不愛的人才深有感觸,體會到什麼是寂寞。
無聊總是發生在白天,寂寞固執得總是要等到深夜,而孤獨卻像個中性人,白天和夜晚都可能佔據。
無聊是短暫的,是發生在社會行為上的,找個事情讓自己動起來馬上就可以解決掉,比如聊天,洗菜,工作等等。寂寞大多數是長時的,是發生在身體裡的心理感覺,找個很好的伴侶就可以避免。孤獨卻偏是寂寞的前夜,有愛沒愛都可能會孤獨。
孤獨卻偏是寂寞的前夜,有愛沒愛都可能會孤獨。
無聊喜歡的是扎堆,寂寞是無奈的自然個體,而孤獨來臨的時候,即使臺上的人在演講,臺下的人在鼓掌,也會產生一人一戰線,孤軍深入的感覺。
我有個學生在寫完作業之後,如果沒有合適的玩伴時,他總是對著我喊,老師,我好無聊啊!我回他,你到外面去讀書(大聲朗讀)就不會無聊了。
有時他也會喊,老師,我好孤獨啊!我問,你怎麼會覺得孤獨呢?他說,沒人陪我啊!但是這個孩子從沒說過他很寂寞,他還只是個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寂寞。
02.
有人問為什麼人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感覺到孤獨,哎哎,這個問題也問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我會不假思索的回答,因為是一個人啊,兩個人就不會了。
什麼是孤獨?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態,是當一個人的思想、行為不被外界認可或遭遇排斥時的一種心理活動。白天可以被忙碌隱藏起來,每到夜深人靜時會因無法隱藏而顯露,會完完全全的展示出來。
當一個人感到孤獨的時候,並不是一件特別壞的事情。這個人會先花點心思整理一下自己的心裡所想,行為所得,期望所值;整理完了,要麼開心,要麼憂慮或是中性的期待。所以,不應害怕孤獨,只有接受孤獨,才能不怕孤獨。
每一天的事情,截止夜晚來臨前,就算忙完了(也可能因為黑夜來臨不得不放到第二天去做),需要做的事情做完了或停下來了,需要整理的心情也整理完了,剩下來的事情是該休息了,但這時候,翻來覆去的睡不著,這時候,孤獨就來作伴了。越想越睡不著,越想越孤獨,夜也越來越深了,甚至三更、四更天了,直至天亮了才迷迷糊糊的睡去。就算是這樣影響人難以入睡的孤獨,也會促人上進。孤獨的時候,就是自己和自己相處的時候。
就像下面這顆大樹,孤獨的挺立著,供路人乘涼,也挺好,像牛頓,終身未娶,孤獨的貢獻著。
這顆大樹,孤獨的挺立著,供路人乘涼,像牛頓,終身未娶,孤獨的貢獻著
03.
有很多職業都有孤獨的屬性。古往今來,很多的科學發明都是科學家們在獨處的時候突然頓悟思考出了結果的,可以說大家比較熟悉的便是牛頓了。他常常一個人沉思,比如他在蘋果樹下的沉思,誕生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最明顯的是天文學家了。他們會選擇浩瀚的沙漠和不勝寒的山頂來觀測宇宙的星體變化,白天都不說了,黑夜就佔去了一半的觀測時間。再比如,勘探,採礦等工作,都發生在野外沒有繁華的地方。科技,在孤獨中發展,在孤獨中進步。
除此之外,大家最熟悉的還是作家寫書的時候,作家需要孤獨,需要編故事。曹雪芹說,人,出生和終老的時候都是孤獨的,赤條條而來,赤條條而去,了無牽掛;徐志摩說,我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乾淨得連一絲雲彩都不帶走。由此可知,孤獨創造了美,美得讓文字雋永。
很多藝術品也都是在孤獨的境界下完成的。如果忍受不了孤獨,就無法完成一件優秀的作品。這樣想來,孤獨是快樂的,再沒有比完成一件作品或完成一項觀測實驗更讓人開心的事情了。
對於寂寞的人來說,孤獨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是一種即將走向負面的情緒,發展下去就是孤寂、冷清。這會讓一個人越來越難以自拔,甚至會失去生活下去的信心。為了避免孤獨發展到消極的一面,建議最好在白天,能不睡覺就不要睡,除過專業的夜工作之外。白天不休息,晚上累也累壞了,自然一覺睡到大天亮。
比如上圖的小麻雀。它掉隊了。如果它自己不能從孤獨的痛苦中學會飛翔,學會尋找食物的話,它就無法存活。這隻孤獨的小麻雀,只能自救了。
人也一樣,也應在孤獨中學會飛翔,在孤獨中學會尋找食物。
快樂都是自己給自己尋的,痛苦,也是自己給自己作的,正所謂庸人多煩惱。善於思考的人,在孤獨中獲得快樂,陷於沉淪的人在孤獨中頹廢。積極對待孤獨,也是善待我們自己。
結語:試著學會與自己很好的相處。孤獨的時候,聽聽音頻,寫寫故事,或者淺唱低吟等,都可以代替與人傾訴,找人陪伴,足以滿足個體情感的需要。
祝親們閱讀愉快,我是西槐子,歡迎提出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