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在日本是一種崇高的職業,相撲選手不僅收入高待遇好,還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相撲就是一種傳統的摔跤競技運動,但在日本,相撲被奉為國粹。能夠成為相撲手是一種榮耀,其社會地位極高,受人歡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相撲」運動以及相撲手的職業人生。
相撲起源於中國,但流行於日本。相撲源自於中國春秋時代,從春秋到秦漢時名為「角牴」,到了宋朝時更名為「相撲」。在唐朝時就被傳入到日本,並發展成為一種流行的體育運動。
日本相撲,古稱「素舞」,由兩名裸露上身的大力士相互角力。所謂相撲是指兩人在土表中角力的一種格鬥技,將對手扳倒或推出土表外的一方視為勝者。有關相撲的記載,在《日本書紀》中記述了天皇為了接待古代朝鮮使者,召集宮廷侍衛舉行的相撲競賽。如今已成為日本的國技,被稱為大相撲。
相撲從原來的一種宗教儀式轉變成為一項競技運動。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教的宗教儀式,祈求五穀豐登、五福臨門。奈良時期,成為宮廷觀賞的活動,在鎌倉戰國時期,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江戶時代,成為全民追捧的競技活動。在日本,每年都會舉辦6次相撲比賽,分別在單數的月份(1、3、5、7、9、11)舉行。
相撲比賽前進行的「撒鹽」、「塵」、「四股」、「蹲踞」四項儀式,便來自於神道教的宗教儀式。這項極具特色的國民運動,不僅顯示出日本宗教禮儀文化,還展現苦修前行、剛忍頑強的民族精神。
成為職業的相撲手,有一定的相關要求,並且要經過嚴格的訓練修行。相撲選手必須身材高大魁梧,身高不得低於175,體重不得少於130公斤。一流的相撲手呈梨狀軀體,是名副其實的身材圓滾的大胖子,因為肥壯的身形更具有力量性。著名的橫綱曙太郎,身高2.03,體重達400公斤。
要保持肥大的身形,必要時會暴飲暴食,吃完就要睡。為了快速增加體重,相撲手需大量進食增加脂肪囤積,然後通過鍛鍊把贅肉轉化為肌肉。據統計,他們平均每天的攝入能量為18500~19000卡,是普通成年女性的10倍之多。
相撲手一天只有兩頓主食,分別是午餐和晚餐。力士火鍋是最出名的相撲大餐,分量大和食材豐富,配菜包括以富含蛋白質的雞肉和魚肉,捲心菜、蘑菇和烏龍麵等。相撲手可以一人吃一鍋或更多,吃到撐為止。
用完餐後,接著就是要大睡一覺。這樣可以減少消耗,加速能量的轉化。
相撲的等級可以分為10級,分別是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兩、前頭、小結、關脅、大關及橫綱,從左到右依次遞增,最高級別是橫綱。
級別越高,則代表實力越強。相撲手的工資待遇取決於其所處的級別,等級最高的橫綱,待遇非常高,月薪可達280萬日元(約18.5萬人民幣),還有一些贊助費、住宿費、差旅補助等,一年收入可超過4000萬日元(約260萬人民幣)。當然,想要達到橫綱級別絕非易事,最高的橫綱級別,一年名額不超4個,在大關等級比賽中需要連續取得兩次勝利才可獲得該頭銜,而一旦達到該等級就會成為終身榮譽稱號,不會被降級。等級在十兩的還可獲得可觀的收入,但在十兩等級以下的,則算是學員了,不但沒有工資,餐飲住宿費還得自理。
要想在相撲圈子裡混,當然就是離不開日常的刻苦鍛鍊。想要成為優秀的相撲手,除了強壯的身體素質之外,其實背後還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雖然相撲選手身體肥大,但他們手腳靈活,相撲比賽往往可以快則達到以秒來結束,不僅考驗的是速度與力量,還透露其中的智慧,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可以決定相撲手的成敗與得失。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對相撲有什麼想法,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喜歡文章的朋友們,幫忙點個讚、分享和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