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時光推移,又一個春意盎然、催人奮進的五月已經到來。三年前的五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帶來了對中國法治建設、法治人才培養和青年人成長成才的殷切希望與深厚關懷,也對中國政法大學留下了鄭重的囑託。
使命因艱巨而光榮,人生因奮鬥而精彩。新時代的中國,更需要具有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精神的青年。法大學子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勵志勤學、發奮圖強,在成為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的道路上一路前行。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奮發有為的法大青年,聆聽他們的心聲。
新時代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
如何承擔歷史使命
中國政法大學
李曉瑜
習近平總書記於2017年5月3日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提出,要培養德法兼修的新時代法治人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法治人才培養和青年人成長成才表達了殷切的希望。
三年以來,中國政法大學專門設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院」,匯聚中國法學研究的精英,推進一系列重大課題的研究,服務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使命。也是在這三年裡,我們還未從「南海仲裁」的餘波中走出, 就迎來了曠日持久的中美貿易戰,更是在2020年見證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國際間就「疫情追責」問題爭議不斷。在這樣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如何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法大的講話精神與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相結合,國際法學子應當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承擔歷史使命,是亟需思考的問題。
一、新時代涉外法治人才的定位
習總書記在考察法大時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培養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中國政法大學三年來完善「跨學科專業、跨理論實踐、跨學院學校、跨國家地區」的「四跨」卓越法治人才培養模式,引領中國特色的法學教育,這體現了對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提高了法大學子的專業素養和國際視野。三年來,由於國際國內形勢的重大變化,習總書記在2019年初首次提出要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這也明確了涉外法律工作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也是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20年4月17日,十三屆全國政協第34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這是一個需要也一定能夠產生大批高素質涉外法律服務人才的時代」,並要求從戰略高度認識加強涉外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堅持立足國情、服務大局,通過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涉外法律服務人才隊伍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人民群眾利益。筆者認為,從習總書記關於培養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論述到最近的政協座談會對加強涉外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強調是對法治人才隊伍建設內涵的傳承與發展,能夠在國際舞臺為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和人民利益奮戰的法學人才必然是有本領、有理想、有擔當、有理想的新時代青年,必然是國家法治人才體系中最具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和具有愛國情懷的一批人。
那麼,究竟應當如何對涉外法治人才進行定位?張法連教授指出, 涉外法律人才是一個範圍最為廣泛的法律職業共同體,與其他同在涉外領域但從事經濟、管理和貿易等其他工作群體區分,涉外法治人才則增加了「推動全球治理規則變革」的要求。高等學校教育現階段最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涉外法治人才,作為國際法學子我們應當努力的方向自然是成為對全球治理規則變革能貢獻出螢火之光的涉外法治人才。
二、當前中國面臨的國際法挑戰
中國近年來在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做出了舉世矚目的努力。2012年黨的十八大中,習總書記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希望各國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關切,而後這一概念被不斷地發展和完善,2018年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時,習總書記再次指出「我們積極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旗幟鮮明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不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2013年習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經濟合作,深入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加強彼此的經濟合作、政治互信、文化共融,這順應了全球化和區域化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與各國經濟、貿易、文化等往來不斷增多的現實情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更是第一時間應對公共衛生危機,及時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受到疫情影響的國家開展合作,將本國疫情信息及時有效公開並分享抗擊疫情的有益經驗,體現了大國在國際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發生時應有的擔當。
然而,儘管中國在國際經濟、政治與文化交往中做出了種種努力, 我國面對當今世界的國際形勢依舊存在諸多挑戰。
首先,全球單邊主義抬頭,國際組織的地位遭到一定的威脅。2018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加強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從而攪亂中東和歐洲局勢;2019年,美國持續阻撓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成員選任,致使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和爭端解決機制面臨危機;中美貿易戰中美方反覆無常,兩國歷經多時才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如今看來這場貿易戰遠遠沒有結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襲擊全球,美國指責世界衛生組織沒有第一時間公布信息、惡意揣度病毒由中國武漢實驗室研究、採用一系列「甩鍋」手段汙名化中國,無視中國在全球抗疫中的貢獻並企圖藉此打壓中國, 破壞全球在抗擊疫情方面的合作,更是將單邊主義走向極端的表現。種種危機表明中國日前所處的國際環境並不太平,由於全球化以後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的迅速提高,國際力量結構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已然發生改變,逆全球化與單邊主義盛行,這無疑成為了我國發展國內經濟、促進對外開放的阻力,也有悖於當下全球經濟高度融合的事實。國家為了一己之利隨意退出國際組織和相關協議,更是對國際組織在全球化治理中作用發揮的挑戰。其次,國內對國際規則的了解程度較低,國際規則意識有待提高。前段時間,國際體育仲裁委對孫楊作出的禁賽8年的裁決引發了全民熱議,很多人在得知結果的第一反應都是無法接受並認為國際體育對西方運動員與中國運動員態度不一,然而國際體育仲裁委在其裁決書中明確表示之所以對其作出禁賽8年的處罰並非確認其使用興奮劑,而是由於孫楊打翻檢測試劑的行為構成了程序違法。
由此可見,我國日前面臨的普遍問題便是對國際規則和程序意識的重視程度遠遠不足,而對國際規則的忽略極有可能會觸發因國際法適用而需要承擔的責任,孫楊禁賽這一結果值得惋惜卻更值得我們反思。最後,中國在國際規則博弈中的話語權不足。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毎年在國際組織中的資金投入數額非常之高,然而,在國際組織中中國官員所佔比例卻與中國的資金投入遠遠無法匹配。武漢大學教授黃志雄就指出「世界秩序的調整和重構也必然伴隨著新的一輪國際規則博弈。我們需要直面自身在國際話語權、議題設置權和規則制定權方面的軟肋,更加善於使用國際通行話語圍繞國際法律舞臺的相關核心議題積極發聲,提供有效的全球公共產品。」為了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首先就要建立起向國際組織輸送國際法律人才的有效渠道,從資金投入、人才投入兩方面共同著手發揮好自身在創設國際新規則中的作用。
三、涉外法治人才的歷史使命承擔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告誡我們「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鍊,在激情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作為國際法學子,究竟應當承擔怎樣的歷史責任呢?筆者認為,當前的國際發展現實亟需一批優秀的涉外法治人才,承擔起推動國際新秩序新規則建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歷史責任。這是時代交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是將我們的個人命與時代命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過程。那麼,我們應當如何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呢?
首先,提高國際法學專業知識能力和英語水平,於學習中不斷培養國際視野。原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清華大學教授楊國華就指出具有國際視野和良好的英語水平和具備法律知識是一個人想要成為涉外法律人才最基本的兩個條件。我校國際法師資力量雄厚,圖書館藏豐富,專業類講座更是數不勝數,這些都為我們學習專業知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此外,我校還開設法律英語等課程,作為國際法專業的學生學習外語的熱情時刻不應退卻,並應了解國際時事,從法律的角度分析國際時事,鍛鍊自己的法律思維能力、培養自己的國際視野。正如習總書記所言「青年處於人生積累階段,需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廣大青年抓學習,既要惜時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無旁鷲、靜謐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幹、擇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專。」只有下一番心無旁騖的功夫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 才能為涉外法律工作奠定基礎。
其次,積極參加國際組織後備人才項目和國際志願者項目。國家留學基金委對國際組織後備人才培養給予了大力支持,提供資金和項目的支撐幫助,我校也與一些國際組織建立了良好的聯繫,為學生提供世界銀行、亞洲投資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優質國際組織項目實習機會。我們應當把握機會,積極走出國門,走入國際組織,通過實踐了解國際組織工作方式,更切實地體會和思考如何提高中國在國際組織乃至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國際志願者項目中, 感受不同國家間文化的差異,將中國青年學子的大愛精神傳遞給世界。
最後,將中國優秀傳統與國際先進經驗相結合,樹立文化自信, 向世界展示負責任的中國形象。習總書記曾在考察法大時指出我們應當合理學習優秀的西方經驗,但我國有獨特的歷史文化、有獨特的中國國情,要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基本國情為基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一個優秀的涉外法治人才,必定不應當是忘掉根本否定中國文化的人,必定不應當是片面誇讚「外國的月亮真圓」,而應當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精神內核,學習先進經驗,融會貫通,向世界展示自信且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時光飛逝,轉眼間習總書記考察中國政法大學已經過了三年,我們欣喜地看到母校匯聚全國法學精英,正在書寫以「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為主題的,立足於中國國情、中國實踐的法治理論建設「答卷」。作為國際法學子,時代也要求我們奮發勇為,書寫一份中國積極推進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建立、加快國際法治進程的新答卷。
法大原創
、
法大微信 【第20200518期】
內容來源:新聞中心
原標題:《青春主旋律 | 新時代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如何承擔歷史使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