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地時間26日,美國新冠肺炎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連續第三天刷新紀錄,並首次突破4萬例。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網站當天更新的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全美新增確診病例40588例,新增死亡病例2516例。從未真正走出疫情的美國,以令人震驚的方式重返輿論焦點。美國至少10個州26日宣布不會進入下一階段的重新開放,一些在放鬆限制措施上走在前列的州重新宣布新禁令。然而,在近兩個月來首次召開的白宮疫情簡報會上,美國副總統彭斯仍將「巨大成功」「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掛在嘴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7日晚,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已達2480786例,死亡125120例。德國《明鏡》周刊稱,驕傲的世界大國令自己陷入失敗的尷尬境地。
疫情曲線幾乎呈垂直狀
「令人心碎的情勢,」休斯敦貝勒醫學院教授彼得·霍茨博士26日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心情沉重。他說,如果觀察美國疫情增長的曲線圖,可以看到它正呈指數增長:初期看起來平緩,但突然急劇攀升,幾乎呈垂直狀。「局勢相當緊迫,」霍茨呼籲必須採取嚴厲行動,以挽救生命。
當天,美國至少6個州——佛羅裡達州、愛達荷州、堪薩斯州、俄勒岡州、南卡羅來納州和猶他州創下單日新增病例最高紀錄。其中,增數最多(8942例)的佛羅裡達州27日再創新高,單日新增病例達9585例。「德國之聲」駐華盛頓的記者報導說,30個州——相當於全美六成地區的情況都很糟糕,這些地區上周均出現病例激增,其中13個州的新增確診數上升50%。
《紐約時報》稱,美國正面臨疫情一個新的危險階段,危機不再集中在紐約市。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26日警告,南部和西部疫情的暴發可能「吞沒」這個國家。美國彭博社27日評論說,最輕微的曲線變平在美國都被視作病毒已死的標誌。在總統川普的敦促下,太多州過快地結束封鎖措施,現在正飽嘗這一做法的惡果。
「如果我能夠回頭重做什麼事,大概會是放慢重開酒吧的速度。」德克薩斯州州長艾伯特26日晚在接受當地電視臺採訪時這樣表示。當天,他宣布暫停進一步的經濟重啟計劃,下令該州所有酒吧在26日午夜必須關閉,並要求100人以上的聚會必須得到批准。目前,德克薩斯州每10個接受檢測者中就有一例確診,累計確診數達13.5萬,該州最大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已經滿員。
共和黨人艾伯特是川普的盟友。他和另一名共和黨籍州長——佛羅裡達州州長德桑蒂斯曾因最早結束限制措施而受到川普表揚。《華盛頓郵報》報導稱,佛羅裡達州26日也突然掉轉方向,關上酒吧的大門。該州平均病例數比一周前增加近77%。不過,德桑蒂斯拒絕推遲重新開放經濟。他稱確診病例激增是因為年輕人更多參加社交活動,而不是開門營業。
CNN報導說,自疫情暴發,美國累計確診已超過240萬例,但CDC主任雷德菲爾德說,抗體檢測顯示美國感染的人數可能是這一數字的10倍。在實時更新美國疫情的同時,CNN27日也關注中國的疫情稱,中國26日新增21例確診病例,其中17例在北京。當天,北京給全市每一名從事美發美容行業的人員都進行了核酸檢測。
彭斯極力描繪美好圖景
「我們減緩了病毒傳播速度,我們拉平了疫情增長曲線,我們挽救了更多美國人的性命。」《紐約時報》27日報導稱,彭斯26日試圖慶祝川普政府「勝利」應對疫情。他在簡報會上堅稱「50個州全部都在安全、負責任地重新開放」。CNN評論說,彭斯描繪了一幅國家穩步恢復正常的美好圖景,但與現實並不相符。
彭斯將確診人數激增歸因於美國增加了檢測能力,稱「在某種程度上,這反映了(我們)在全國範圍內擴大檢測所取得的巨大成功」。CNN反駁說,很多州測試陽性率增高,表明社區感染水平正在上升。彭斯口中另一個「鼓舞人心的消息」是,感染新冠病毒的美國年輕人越來越多。他說:「目前新增病例中有一半是35歲以下美國人,這是個好消息,因為年輕人患重病的可能性較小。」德國《時代周刊》作出不同解讀稱,疫情正在美國向低齡化發展,蔓延至「千禧一代」,將損害這個國家的未來。
「不管你聽到什麼,我們就是處於公共衛生災難之中。」CNN首席醫藥記者古普塔在簡報會後說。出席了簡報會的福奇警告,疫情數據反彈說明美國部分地區正面臨「嚴峻問題」。媒體注意到,這次白宮疫情簡報會沒有在白宮舉行,川普也並未出席。當天,儘管旁邊的衛生官員都戴著口罩,彭斯卻拒絕這樣做。「這是一場悲劇,更甚的是,它不被當成悲劇。」霍茨26日評論道。
疫情反彈引發市場擔憂,美股26日遭受重挫。當天,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挫超過730點,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2.4%。美國《大西洋月刊》稱,對川普來說,更糟糕的是,出現疫情反彈的地區大多集中貫穿於南部和西南部的「太陽帶」。疫情可能加速這裡的選民遠離川普和共和黨。美聯社報導說,彭斯26日以捍衛憲法權利為名,表示「仍希望賦予民眾參與政治進程的自由」。
德國《明鏡》周刊評論說,感染人數在美國激增是一次史詩般的政治失敗,每個人都知道誰對此負有重大責任。這場疫情表明,世界範圍內對領導權的要求不能單憑軍事或經濟實力得出,它還取決於大國如何幫助解決像疫情這樣的全球性問題。
歐盟安全入境名單,美國很可能被排除在外
歐盟對第三國的入境禁令將於6月底到期。德國電視一臺27日報導稱,歐盟正在衡量允許哪些國家的公民進入歐盟。基本標準是該國的確診病例數至少與歐盟一樣低,同時,還必須綜合考量這個國家的疫情趨勢和應對疫情的方式。目前,歐盟根據該標準初步擬定1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不包括美國。一名歐盟外交官對CNN說,美國遊客被允許入境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鑑於他們的感染率,沒人相信這種可能性」。
《紐約時報》稱,作為歐盟的重要遊客來源地,美國被排除在外,是對川普政府管理疫情的嚴厲指責。歐盟官員試圖根據科學標準作出決定,但美國一直在積極遊說,以被列入安全入境名單。
據報導,這份安全入境名單上可能包括中國。德國電視一臺稱,歐盟委員會認為,如果北京方面允許歐盟公民入境中國,歐盟則可以對中國公民放寬入境禁令。德國《圖片報》27日稱,禁止美國人入境,是一個極富爆炸性的政治問題,特別是對中國開放而不對美國開放。這一決定可能會在已經緊張的跨大西洋關係上製造新烏雲。但歐洲議會支持這一決定。歐洲議會最大黨派歐洲人民黨議會黨團醫療政策發言人彼得·裡斯對《圖片報》說:「從政治上講,禁止美國人入境而允許中國人入境肯定是非常困難的,但從醫學和技術角度來看,這是合理的。顯然,中國當局對疫情的遏制要比美國好得多。」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張夢旭 青木 陳欣】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