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點兵科創板」普門科技衝擊科創板,多位高管源自...

2021-01-09 e公司

隨著近日邁瑞醫療市值的登頂創業板第一,醫療器械行業再度被聚於資本的鎂光燈下。

作為由多位前邁瑞醫療中高層帶領並成長而起的同業企業,深圳普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普門科技)亦踏上了資本化徵程。

4月16日,普門科技上市申請獲上交所科創板受理,5月29日,公司回復了上交所第一輪問詢33個問題,目前正處於「已問詢」狀態。

本期證券時報「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點兵科創板」欄目,將結合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的專業視角及記者相關採訪,與投資者深度解讀普門科技的投資價值,並提示相應風險。

見「縫」創業

成立於2008年的普門科技,主營治療與康復產品與體外診斷設備及配套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當下主營業務、核心競爭優勢以及未來發展路徑,與其靈魂人物、公司董事長劉先成早年從業經歷密不可分。

199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儀器及工程專業的劉先成加入了當時仍名不見經傳的邁瑞醫療,這一幹,就是15年。

據普門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劉先成在美國擔任邁瑞醫療美國子公司總裁時所親歷的國內與美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巨大差異,是激發他創業靈感的源泉。

據介紹,當時中國醫療機構的醫療裝備進入快速發展期,但醫療機構的設備採購主要集中在監護、體外診斷和影像設備等診斷領域,在治療領域相關醫療設備配置較少,包括國內幾乎所有大型的醫療器械企業,其產品也基本是以體外診斷、數字超聲、醫學影像等診斷類為主,產品技術同質性較強,市場價格競爭激烈;但是,國際上卻有諸多大型知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很多重點產品卻是以治療類技術為主,佔據著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半壁江山。

同時,隨著國外LED光源技術的快速發展,當時美國光醫學治療技術在創面治療與康復領域已有前沿開展,並顯示出顯著的臨床療效,而國內創面治療領域則仍然是傳統的敷料為主市場,光子創面治療市場是一個空白。

劉先成經過對中國創面市場調研後發現,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各種慢性創面如糖尿病足、壓瘡、潰瘍等患者日益增多,此類創面治療難度大、迫切需要新技術、新方法提高創面治療水平,以解除患者病痛,中國慢性難癒合創面的治療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由此,2008年1月16日,一家區別於國內傳統以診斷類醫療器械為主的方向,選擇在治療與康復細分領域尋求突圍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普門科技在深圳順勢誕生。

「拓荒」光子創面治療

光子創面治療便是普門科技走出細分領域差異化突圍的第一步。

基於光子創面治療的良好療效和創面治療市場的巨大需求,劉先成帶領普門科技研發團隊從光醫學治療技術為起點,開始治療與康復設備系列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2008年5月,研發團隊研發出國內第一臺光子創面治療儀,填補了國內臨床創面光子治療領域的市場空白。

2015年,公司作為合作申報團隊中唯一的企業,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等機構合作的創面光子治療科研成果,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成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迄今唯一獲得該獎項的企業。

目前,公司已在光子創面治療領域已取得8項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

據了解,公司在創面治療領域的科研成果,採用光子技術減輕創面「隱性損害」、徹底切除纖維板、擴大清創以減輕創面進行性損害等治療技術,使難愈創面的治癒率明顯提高。

而依託光子創面治療領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核心技術,在治療與康復領域,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光子治療儀為核心產品,並結合多功能清創儀、空氣波壓力治療儀、高頻振動排痰儀、脈衝磁治療儀、紅外治療儀等產品的治療與康復解決方案。

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光子治療儀技術水平國內裝機用戶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 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等知名醫院在內的2000餘家各級醫院。

2018年,普門科技共實現營業收入3.23億元,公司主營業務治療與康復類、體外診斷類合計貢獻收入超過99%,而治療與康復類整體實現營業收入1.31億元,佔比40.77%,其中光子治療儀實現營業收入6046.94萬元,約佔據半壁江山。

在長江證券醫藥行業負責人高嶽看來,普門科技是屬於醫療器械領域比較有特色的企業,其國家技術進步一等獎的殊榮也為公司在該領域發展提供了良好背書,但公司在國內治療康復領域屬於開拓者,整個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

大客戶依賴症如何破?

體外診斷業務作為公司兩大主營業務之一,公司起步較晚,始於2013年,但成長卻非常迅速。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普門科技體外診斷類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1億元,在公司主營業務中佔比59.23%。

記者了解到,在該領域,普門科技繼續堅持細分領域差異化發展的戰略,陸續推出了系列化特定蛋白分析儀、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以及電化學發光測定儀等產品,並業已形成了電化學發光、免疫比濁、液相色譜、免疫螢光四大檢測平臺,與行業競品在檢測方法學、試劑項目特色等方面具有差異化。

而其體外診斷業務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與公司在特定蛋白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領域已與全球知名的臨床檢驗綜合方案提供商SYSMEX(希森美康集團)達成穩定合作密不可分。

據披露,SYSMEX已連續三年為普門科技第一大客戶,且銷售額不斷提升。2016年、2017年、2018年,SYSMEX貢獻的銷售額分別為7325.34萬元、9418.02萬元、13887.24萬元,在公司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41.97%、37.55%、34.93%。

公司方面介紹,在國內特定蛋白分析領域,公司與SYSMEX的合作模式,採用公司特定蛋白分析儀檢測設備及配套試劑結合的模式,突破了普遍的代理銷售、綁定銷售等傳統合作模式,屬於國內醫療器械行業較為獨特的產品端合作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公司與SYSMEX的合作期為三年,上一份合同截止日期為2018年12月31日,因此公司能否與SYSMEX續約成為近段時間以來外界關注的焦點。

對此,公司在5月29日回復上交所科創板問詢材料時已透露,目前雙方已於2019年4月籤署了新的《獨家經銷協議》,協議有效期2019年1月1日-2023 年12月31日,雙方不存在無法續約的風險。

公司回復時稱,在國內血液分析與CRP 聯合檢測趨勢的大背景下,雙方產品契合度日益密切,公司不斷開發、升級的聯機版、流水線版產品與SYSMEX 產品有效組合,共同佔據國內血液分析與CRP檢測的市場份額優勢,雙方合作關係穩定,短期內終止合作的概率較低。即使未來雙方終止合作,根據雙方協議約定,終止合作後,公司仍然保留體外診斷試劑5年的供應權。

在高嶽看來,體外診斷業務競爭較為激烈且公司與SYSMEX 的合作佔比較高,未來若想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對公司的研發能力和營銷能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

高增長背後的高研發投入

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的不斷推陳出新背後,是研發的持續高投入。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2018年,普門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3943.81萬元、4997.35萬元、6667.07萬元,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2.6%、19.92%、20.61%,三年平均值高於理邦儀器、開立醫療、安圖生物、邁瑞醫療、萬孚生物、樂普醫療等6家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佔比。

有意思的是,記者翻閱普門科技招股說明書發現,除公司董事長劉先成外,該公司董高監及核心技術人員中,現任總經理胡明龍,3位副總經理曾映、李大巍及邱亮,研發總監彭國慶,董秘兼財務總監王紅,以及用戶服務部兼人力資源部總監楊軍等均「清一色」有過在邁瑞醫療的從業經歷,且加入普門科技前多數為邁瑞醫療中高層,其中胡明龍、曾映分別曾擔任邁瑞醫療營銷副總裁、高級副總裁。

公司董高監及核心技術人員曾在邁瑞醫療任職情況

與此同時,公司股東榜顯示,軟銀中國旗下多個公司、深創投及其下紅土基金、同創偉業旗下南海成長、松禾資本旗下松禾成長一號等國內知名創投及明星產品均列席其中。

公司股權結構圖

前沿的技術和人才,外加一流資本的先後進駐,有效推動了公司的高速發展。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普門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5億元、2.51億元和3.23億元,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1038萬元、5643萬元和8114萬元,2017年、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3.43%、28.69%,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43.64%、43.79%,三年營收、淨利潤複合增長率也均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至2018年,普門科技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786.52萬元、1540.74萬元、2031.49萬元,佔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46.70%、24.34%和 22.66%。

「醫療器械行業是一個非常大的行業,細分領域很多,整個市場一直在不斷擴大,在進口替代、新增市場的空間仍然非常大,普門所處治療康復與體外診斷等領域正屬於進口替代及新增市場領域。」高嶽認為,普門科技多位高管普遍在行業內有超過20年的資深從業經歷,為公司的產品研發和發展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招股書中提示道,醫療器械行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對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能力要求較高、研發周期較長。因此在新產品研發的過程中,可能面臨因研發技術路線出現偏差、研發投入成本過高、研發進程緩慢或研發失敗的風險。同時,公司需要通過不斷的產品研發推出新產品來開拓新的市場。未來若公司無法及時研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及新產品,或者科研與生產不能滿足市場的要求,將對未來公司業績增長及持續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顯示,2018年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總規模達5304億元,同比增長率19.86%。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由2011年的1470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5304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20.12%,遠高於同期國內GDP增速及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平均增速。其中,國內治療與康復行業經歷了前期的起步和試點推廣,目前處於全面發展階段,而國內體外診斷市場雖然發展較快,但人均體外診斷費用仍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發展潛力巨大。

(高嶽:長江證券研究所醫藥行業負責人,2015年新財富分析師「醫藥生物」第一名團隊成員,2016年新財富分析師「醫藥生物」第二名團隊成員。)

《證券時報》旗下專註上市公司新媒體平臺

相關焦點

  • 科創板企業熱景生物、普門科技、碩世生物、東方生物詳解
    目前還有 10 家 IVD 企業正處闖關科創板的過程中,開板一年的科創板將迎來繼熱景生物、普門科技、碩世生物、東方生物之後的多家體外診斷上市公司。體外診斷企業科創板 IPO 熱可見一斑。 小編選取科創板於2020年7月前已上市的四家IVD企業進行多維度對比,為大家梳理 IVD 行業發展現狀。
  • 科創板收評 醫療股持續受益,普門科技逼近漲停
    科創板方面,截至收盤,73隻個股飄紅,29隻個股收跌。    漲幅方面,普門科技(688389.SH)臨近收盤逼近漲停,漲幅達19.83%。凌志軟體(688588.SH)、碩世生物(688399.SH)漲幅均逾18%,三友醫療(688085.SH)、佰仁醫療(688198.SH)、邁得醫療(688310.SH)等生物醫藥類股也紛紛跟漲。
  • 科創板造富神話:1天誕生125位億萬富豪,22位出自同一公司
    截至當日收盤,安集科技股價漲幅高達400.15%,市盈率達到178倍,盤中最高暴漲520.6%。由於N安集打新中一籤的金額為1.96萬元,盤中最高到243.2元時,股民中一籤可賺逾10萬元。然而,首富卻未誕生於安集科技,科創板編號第一股華興源創實控人陳文源夫婦以83.83%的持股比例,穩坐「科創板首富」寶座。
  • 科創板造富神話:1天誕生125位億萬富豪 22位出自同一公司
    由於N安集打新中一籤的金額為1.96萬元,盤中最高到243.2元時,股民中一籤可賺逾10萬元。然而,首富卻未誕生於安集科技,科創板編號第一股華興源創實控人陳文源夫婦以83.83%的持股比例,穩坐「科創板首富」寶座。就公司造富能力而言,睿創微納造就億萬富豪數量最多,達22人;第二位的杭可科技造就12位億萬富豪;嘉元科技位列第三,造就了11位億萬富豪。
  • 科創板收評|醫療股持續受益,普門科技逼近漲停
    科創板方面,截至收盤,73隻個股飄紅,29隻個股收跌。漲幅方面,普門科技(688389.SH)臨近收盤逼近漲停,漲幅達19.83%。公開資料顯示,觸及漲停的普門科技是一家研發驅動型的醫療器械企業,專注於治療與康復解決方案和體外診斷產品線的開發及技術創新,目前主營業務為治療與康復產品、體外診斷設備及配套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股價大漲,依然受益於近期對於新冠病毒檢測範圍的擴大。
  • 科創板收評|多數個股表現低迷,普門科技漲近10%
    從盤面上看,市場走勢反覆之下,板塊輪動也較為頻繁,昨日強勢反彈的科技股紛紛熄火,光刻膠、國產軟體、5G等熱點題材概念股下挫,經歷回調的農業股和醫藥板塊今日表現強勢,農業種植、養殖業等板塊漲幅居前,口罩、呼吸機等相關醫療板塊表現活躍。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資金今日轉為淨流出。科創板方面,個股現普跌態勢,截至收盤,22隻個股飄紅,77隻個股收跌。
  • 超級牛散重金布局了哪些科創板股票?
    來源:上海證券報 2019年,科創板「橫空出世」,一批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技術、外界認可度高的「硬科技」公司登陸資本市場,廣大投資者也得以分享更多潛力公司的成長價值。牛散與私募扎堆海爾生物登陸科創板後,海爾生物的十大流通股東榜單中便呈現出私募、牛散扎堆的景象。相較於私募陣營,選擇「一擲千金」重倉押寶的牛散們無疑更值得關注。
  • 多位證券業首席經濟學家描繪科創板
    11月5日,多位首席經濟學家及業內人士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政策將帶來深遠影響,有利於市場的開放和估值體系的完善。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 意義重大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認為,「科創板」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 。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最成功的經驗就是「增量改革」,由「增量改革」再到「存量改革」。
  • 代表科創板核心資產 科創50指數獲機構關注
    今年以來,作為科技股投資新陣地,科創板受到市場持續、高度的關注,近期推出的首個科創板指數——科創50指數也引發新一輪熱議。8月11日,不少機構表示,看好科創板長期發展前景,並認為科創50指數作為科創板核心資產的代表,將成為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的指數化投資標的。
  • 這是一個硬核科技造富的時代,科創板一年造就10位百億富豪!
    一年時間,科創板不僅造就10位百億富豪,成就了一段硬核科技造富的佳話,還創造了A股市場上的多個「第一」,助推我國科技產業的發展換擋提速。 01 硬核科技造富 7月22日,科創板迎來一周年紀念日。
  • 科創板科創價值幾何 ETF投資有啥秘訣?
    為持續深化科創板投資者培育,12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聯合廣發證券在渝中區合作舉辦了「攜手科創板,理性共成長」科創板投資者教育活動。活動現場,廣發證券、廣發基金講師與到場的投資者一起,共同探討科創板改革最新進展與動態、創新與風險、未來展望、行業與趨勢、ETF配置策略等話題。現場乾貨滿滿,氣氛十分熱烈,投資者紛紛表示收穫很多。
  • 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科創板上市;MWC 主辦方不向參展商退費...
    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科創板上市,開盤暴漲 73%2 月 21 日消息,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開盤上漲逾 73%。石頭科技發行價格為 271.12 元每股,為科創板企業所定發行價中第一高價股。雷軍在微博上表達了祝賀,並表示這是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也是繼華米、雲米之後,第三家小米生態鏈的上市公司。
  • 科創板為市場帶來了什麼?6位基金管理者探討科創板力量丨2020中國...
    總體上來說從科創板角度來說對國家我個人覺得肯定特別有好處,科創板推出財富效益的特別明顯,科學家的紅利顯現的特別明顯。大量的財富來追求我們這樣的企業,自然而然的就為這個企業插上了翅膀,讓他飛的更快,比如說他做創新有了更多的錢,做進口替代有了更多的資源這對國家是大好事。對於投資機構來說不一定是好事,我覺得不是特別好的一個事。
  • 打造科創板「中關村力量」 這個培訓班厲害了
    「如果企業的主營業務科技成分不夠,能不能在科創板上市?」 龍門營第二期的很多學員們都有這樣的問題。《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指出:「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引領中高端消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 IVD企業扎堆科創板,又一企業IPO註冊成功
    事實上,這是浩歐博第二次衝擊科創板IPO。公開信息顯示,浩歐博曾於2019年4月首次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在前後經歷四輪問詢後,於2019年12月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文件。浩歐博專業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已覆蓋國內30餘個省及直轄市的1700餘家醫療機構。
  • 普門科技:正式亮相科創板 前三季度扣非淨利同比大增82.12%
    普門科技:正式亮相科創板 前三季度扣非淨利同比大增82.12%   11月5日,醫療器械企業普門科技正式上市交易,公司發行價格9.10元/股,發行市盈率47.35倍,發行後總股本4.222億股。
  • 逐鹿硬科技,做硬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的助推者
    「從上交所到更多的創投機構、中介機構、券商,希望更多機構關注硬科技發展。」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李浩在2020年全球硬科技大會平行論壇「中國硬科技科創板上市創新與發展峰會」上說。「硬科技企業具有技術先進性,科創板開板以後機會將越來越多。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加速上市 已有7家登陸科創板
    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有澤璟製藥、君實生物、康希諾、前沿生物、神州細胞、艾力斯、百奧泰等7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此前,美股納斯達克市場是中國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最主要的上市通道。自港交所2018年修改《上市規則》引入18A章,允許生物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以來,已有超過20家未盈利生物製藥公司登陸港交所。目前,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目前港交所規定,生物科技企業不需要盈利和業務記錄,只要有一批藥物通過一期臨床、不反對進入二期臨床、上市時的預期市值不少於15億港元等條件就可以申請上市。
  • 科創板日報:科創50指數首日微跌0.21% 大地熊大漲38.50%
    來源:東方財富網今日科創板日報主要內容有:科創50指數實時行情正式發布,首日衝高回落微跌0.21%;科創板解禁後首單減持,光峰科技多名股東擬減持不超9%股權;科創板成為二年級生,普華永道預計年內將再迎50家科創企業;科創板一周年了,半導體產業唱大戲,未來拿什麼抗衡納斯達克?
  • 科創板為啥成為車企眼中的「香餑餑」
    作為增量板塊,科創板聚集了一大批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呈現出非常明顯的「新經濟」特徵,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基建」類公司,表現出較強增長勢頭。對於當下的汽車產業而言,無論是新造車企業,還是動力電池、車用微電子、車聯網、自動化相關的配套企業,亦或是正在轉型的傳統企業,科創板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