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於人如是,於企業亦如是。
2020年,正是寶龍集團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間,緊隨時代發展浪潮,寶龍集團從澳門轉戰內地,由貿易、製造行業進軍房地產。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寶龍集團屢屢把握時代脈搏,眼光不再局限於單一的物業開發業務——專注商業地產投資,同時涉足文化產業,助力新時代城市發展,致力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受益於新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以及寶龍集團自身的努力,如今集團資產已超千億元,坐擁寶龍地產(HK.1238)、寶龍商業(HK.9909)兩家上市平臺,儼然在房地產行業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如集團創始人許健康所言:「回顧過去70年,正是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和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使國家不斷富強,人民生活也越來越好。我是這一過程的見證者、參與者,更是得益者。」
緣起澳門轉戰家鄉
1978年,是中國的一個重要拐點,兩屆高考新生在一年內先後入學,實屬罕見。從1180萬考生中搏殺而出的逾67萬名新生,懷揣著希望和夢想湧向校園,無數個體的命運自此改變。
不過,考入大學並非彼時唯一的選擇,先覺者已察覺到時代變遷的跡象,有志者亦不甘被淹沒在平庸的日常之中。
1980年,懷揣著遠大志向,在福建晉江從醫已八年的許健康來到澳門闖蕩。那年,他28歲。
此後幾年間,許健康先後投資成立了貿易公司、服裝廠、傘廠、製造公司,賺取了不菲的第一桶金。
在移居澳門十年後,許健康成立寶龍集團,正式涉足房地產行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寶龍集團即與第一國際集團聯手,收購了新口岸國際中心,一舉成為澳門房地產「新貴」,新聞界稱掌門人許健康為「澳門地產大亨」。
1992年,中國開啟改革開放新階段,廈門經濟特區也掀起了新一輪投資建設熱潮。許健康把握住機遇,將投資重點由澳門轉向家鄉福建,融入廈門特區發展。
是年,寶龍集團總部移師廈門,通過政府投標,寶龍集團一舉獲得廈門市四宗土地,並斥巨資興建擁有四棟高層商住兩用樓——迄今為止廈門最大的高樓建築集群「寶龍中心」,「寶龍」也成為廈門乃至海西的一張閃亮名片。
時間臨近千禧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因一紙「房改」綱領性文件出臺而開啟了新的時代——1998年,實行近四十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從政策上退出歷史舞臺,房地產進入市場化新時代。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由此大步向前,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房地產行業一時間風起雲湧,一眾房企開始摩拳擦掌。在此背後,是當時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種種困境,以及住房建設成為中國經濟新增長點的新目標。
但是,許健康治下的寶龍集團卻在此背景下做出了一個另闢蹊徑的決定——在商業地產領域集中發力。
專注商業助推上市
2003年,經過對中國經濟發展現狀的分析,寶龍集團發現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嚴重不足,城市功能配套嚴重缺失,這不但極大影響了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
因此,寶龍集團開始向「專注商業地產領域」轉型。通過總結十多年的綜合經營與發展經驗,寶龍集團推出集購物、娛樂、餐飲、休閒、遊樂、文化、酒店式公寓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寶龍城市廣場」。
寶龍的第一代城市綜合體「寶龍城市廣場」,與一般的商業項目有本質的區別:第一,「寶龍城市廣場」更加注重城市的功能配套,其功能更加完善;第二,「寶龍城市廣場」的業態布局更為科學、均衡,購物面積佔總建築面積的58%,而大量體驗型消費業態佔總建築面積的42%左右;第三,「寶龍城市廣場」憑藉集團豐富的管理經驗,通過自持經營持續發展;第四,「寶龍城市廣場」更加注重景觀設計,本身不但是一個多功能的建築載體,更承載了城市地標和旅遊熱點等多個附加屬性。
當年9月,寶龍異地開發的第一個大型商業地產項目——22萬平方米的福州寶龍城市廣場正式開工建設,也是寶龍第一代城市綜合體產品的首次落地。
2007年,福州寶龍城市廣場終於正式開業,年客流量突破2000萬人次,創造、帶動就業崗位一萬餘個,不僅極大提升了城市空間的熱度,亦為該區域帶來了更高的配套價值與潛力。
此後,歷經第一家寶龍城市廣場的實踐,其產品建設速度明顯加快,開始將城市綜合體這一產品模式向全國範圍快速複製。截至2009年,寶龍憑藉標準化的選址及快速的產品複製模式,在全國打造了10餘座寶龍城市廣場,在商業地產領域內高歌猛進。
同時,寶龍集團亦展開了一系列的內部重組,作為旗下所有經營附屬公司及項目公司的最終控股公司——寶龍地產於2009年10月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首家在港上市的商業地產公司。
而立之後百年願景
就在上市之後的一年,寶龍地產總部移至上海,這與公司「以上海為中心,深耕長三角」長期戰略布局不無關係。
在區域發展不均衡,城鄉二元的大背景下,21世紀初,隨改革開放迅速崛起的沿海城市方興未艾。以上海為首的長江經濟帶表現非常亮眼,特別是長三角區域的城市群,展現出齊頭並進式的發力,因而擁有更強的經濟活力。
因此,寶龍看重的是長三角區域較高的市場化程度與市場體量。截至2020年中期,寶龍2860萬方土儲中逾70%位於長三角地區,商業業態在長三角落子65個,佔比達68%。但在運營方面,一直秉承穩健經營策略的寶龍對於規模的追求並不急切,直至近年來才逐漸發力。
自2014年跨越百億銷售規模之後,寶龍花費了三年時間將規模抬升到了200億元,而到了2018年,寶龍一下跨越了兩級臺階,銷售額突破400億元大關。一年之後,寶龍又以47%的增速將合約銷售額提升至600億元之上,繼續創下歷史新高。
規模加持之下,寶龍十年來的營業收入亦水漲船高,由2010年的44.3億元翻了近6倍至2019年的260.4億元,深耕長三角的策略更是讓寶龍維持了35%以上的毛利率,處於行業較高水平。
可見,憑藉在商業地產領域多年的積累,寶龍的業績有了長足進步。另一方面,時代造就的複雜環境也在令寶龍不斷進行思考、改變與調整。
2010年,寶龍開始投資文化產業。此後,隨著寶龍酒店集團成立,旗下自營酒店品牌產品線構建完成,寶龍將文化藝術與酒店進行有機結合,以「自營藝術酒店」這一形式落地,通過打造「藝珺」、「藝悅·精選」、「藝悅」自營藝術酒店品牌,強化「多元產業協同發展」戰略格局。
2015年,寶龍對旗下商業產品線進行了重新梳理與變革升級,首先將分布於全國的「寶龍城市廣場」更名為「寶龍廣場」,定位為中端商業;其次是定位為中高端產品、升級版社區商業及標杆產品的寶龍城;最後是定位超高端產品的寶龍一城。同時,寶龍還擁有與寶龍廣場定位相似的寶龍天地。
2016年,寶龍開始將發展輕資產模式,通過輸出運營能力和管理人才等創收成為重點,首個輕資產項目義烏佛堂寶龍廣場於年內落地。就在寶龍地產上市十周年的2019年,寶龍商業亦成功赴港上市,主要拆出的正是輕資產業務。
2020年初,寶龍企業文化體系得到全新升級:確立了「讓空間有愛」的使命,「成為受人尊敬的百年企業,全球領先的城市空間運營商」的願景,「簡單真實、共生共贏、進無止境」的價值觀,「誠信、恭謙、創新、敬業」的企業精神。
2020年上半年,寶龍不僅收入創下新高,盈利能力持續提升,更對未來五年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對長三角的重點布局,圍繞「商業+地產+資管」三位一體體系,實現「雙百雙千」的戰略目標。
這不僅是寶龍成立三十周年後的第一個中期發展目標,同樣是集團胸懷建立百年基業宏大願景下的首個「小目標」——懷揣夢想,寶龍集團而立之年再度起航。
(文章來源:中國網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