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專訪|稻草熊董事長劉小楓:影視寒冬「逼」我們開始做平臺

2021-01-10 騰訊網

2021年的首個工作日,中國A股的影視板塊迎來了紅紅火火的開年,在市場託底的背景下,影視行業整體體現出觸底反彈趨勢。而在港股的影視板塊,也即將在2021年迎來開年第一股——稻草熊娛樂集團(2125.HK)(以下簡稱「稻草熊」)。

在自2018年開始持續至今的行業低谷裡,成立不到6年的稻草熊成了那個市場結構性調整的獲益者,並在上萬家影視公司中成功突圍,快速躋身行業頭部企業。據招股書披露,稻草熊擬於1月15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上市發行價格區間為 5.10 港元到 6.16 港元,計劃最高募資 10.21 億港元。截止發稿,稻草熊的香港公開發售已經獲得102.73倍融資認購,在同日招股的十支新股裡,成績相當亮眼。

這家公司為人所關注,一方面是因為股東中有劉詩詩、趙麗穎兩位明星投資人,另一方面是因為其與愛奇藝的密切關係。在稻草熊的股權架構裡,董事長劉小楓持股 58.41%;劉詩詩持股 14.8%,愛奇藝持股 19.57%。

在稻草熊成立後的六年裡,他們製作和/或發行了 32 部電視劇/網劇,其中有 27部將愛奇藝作為主要播映渠道之一。

「平臺和內容製作方緊密合作後,可以催生創新。比如從版權劇到定製劇的演變,就要求內容製作方按平臺策略對自身運營模式進行調整,這需要雙方的深度互信。」愛奇藝 CEO 龔宇表示。

在龔宇看來,過去的影視行業高速發展,帶著很強的資本驅動、盲目發展、專業能力低的特點。現在的發展,更多的是預購、定製、自製多種方式相結合。行業整體財務風險更小,盈利能力更加穩定。

上市之前,稻草熊獲得了強大的基石投資陣容的支持,包括雪湖資本、IDG資本和唯品會。

一邊是稻草熊在資本市場的乘風破浪,另一邊,是仍然在溫飽線上徘徊的中腰部影視公司,36氪試圖通過跟稻草熊董事長劉小楓的專訪,探究稻草熊是怎麼完成它的資本進化的。

劉小楓談到了稻草熊與愛奇藝之間的關係,也聊到了影視寒冬對稻草熊的影響,我們還探討了短視頻行業對影視行業的衝擊,畢竟,身為內容創作者,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對這股洶湧的潮流視而不見。

以下為 36 氪與劉小楓的採訪實錄:

Q:愛奇藝是稻草熊的第二大股東,也是最大客戶,市場對於愛奇藝和稻草熊的關係表現出的關注度也很高。這種平臺和製作方的綁定關係正變得越來越多,比如騰訊和新麗、B站和歡喜傳媒。它已經是行業慣例了嗎?好處是什麼,可以幫助雙方壓縮成本?

劉小楓:緊密的關係是長期良好合作的結果,也是平臺和製作方作出的一種雙向選擇。愛奇藝作為我們的戰略投資人和網絡視頻平臺的巨頭,如果稻草熊和愛奇藝沒有辦法實現相互賦能,我相信也不會引起所謂的「市場關注度」。而所謂的綁定,其實是合作雙方在業務運營和戰略布局上協同性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已,並不是簡單的成本問題。而不論是稻草熊還是愛奇藝,都不會限制對方與其他合作夥伴的合作,所以不用過度解讀「綁定」問題。

Q:效率和準確性的描述聽起來比較感性,是有哪些數據可以佐證這一點?

劉小楓:因為我們身處內容創意行業,數據雖有其意義,但一般情況下效果較為滯後。一般要等內容播出完之後,數據才會被整理出來,成為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它不能完全被視為我們去做某一個內容產品的衡量標準。

平臺與製作方緊密合作關係的優勢一般體現在稻草熊準備進入某一個新賽道、觸動某一個新圈層、開發一個新 IP 的時候,基於長期合作建立的互信互利的合作關係,稻草熊在啟動階段就會和平臺夥伴們進行比較深度的業務溝通,而平臺可以依據他們自身的調性以及自身「數據」的統計,為我們提供創作建議和方向,讓我們在內容的開發階段少走一些彎路。

Q:這種資本上的綁定關係會導致賣劇時候的排他性嗎?

劉小楓:不會。平臺與內容製作公司合作時,內容輸出質量是首要評估因素。從市場公開信息來看,新麗傳媒是騰訊的全資子公司,但是它與愛奇藝的合作並沒有受到所謂「排他性」的影響。同樣,在騰訊和優酷平臺上也都可以看到稻草熊的劇集。

Q:影視行業寒冬對於稻草熊的業務和上市有直接的影響嗎?

劉小楓:我們的平臺型運營模式來源於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在大眾的眼中政策的收緊、行業加速洗牌是造成影視行業寒冬的主要原因,但是所謂的寒冬並不意味著這個行業會越來越糟。相反,只有當行業逐漸趨於理性,行業中的參與者才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而對於稻草熊來說,我們的運營模式並不依賴於「寒冬」,因為不管是不是在寒冬時期,推進項目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內容開發、製作、銷售的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而平臺型運營模式貫穿稻草熊的整個發展歷史,它所呈現出的穩定性是我們仍在堅持的主要原因。

我們的模式就是幫助內容創作者降低在影視劇集開發、製作乃至發行全流程中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從稻草熊的角度把適才適所法則運用在整個行業中,「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才是我們的核心。我覺得不管是寒冬還是火爆,影視行業從業者的這個需求會持續存在。

另外,從整體看來,市場對影視行業的偏見還是存在的,目前仍有眾多的影視公司面臨融資難的問題,不確定性仍然在發揮著作用。我覺得從整個行業從業者的信心,以及外在的觀感來看,影視行業的寒冬想要平穩渡過,不在朝夕,而是需要所有行業從業者共同努力。

Q:投資人前些年對影視的追捧,現在逐漸轉移到了短視頻上。稻草熊未來會在短視頻相關的方向上去研發或投資嗎?

劉小楓:稻草熊全稱是稻草熊娛樂集團,面向的是整個大文娛行業,但是我們在未來短時間內可能不會直接去做短視頻,還是會專注在我們最擅長的領域以及提升稻草熊品牌上。

稻草熊的主營業務是做劇集類長視頻,未來我們仍然會長時間聚焦在這個業務上,因為這一定是人民群眾的剛需。就像北方人喜歡吃麵食,南方人喜歡吃米飯一樣。我們肯定是長期看好我們所分屬的領域的。

未來,短視頻跟長視頻的互動一定是會存在的。我們一直在觀察短視頻,比如有沒有可能從短視頻中孵化出適合長視頻的 IP,或者一些可以轉型為演員的網紅等等。另外,短視頻在長視頻劇集的宣發上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稻草熊在短時間內不會直接進入短視頻市場。

相關焦點

  • 稻草熊擬上市港股,或將開啟影視公司赴港上市大潮?
    三年裡,在流動資產一欄中,稻草熊的存貨在逐年增加,從2017年的3.14億,漲至2019年的9.1億,存貨比也較高,分別為36.4%、50%和49.5%,說明積壓劇部書較多,或製作體量大。根據招股書,目前稻草熊已經製作或發行但還未播映的作品,有4部電視劇及1部網劇。
  • 36氪專訪 | 虎撲創始人:「直男」也愛八卦,破圈只是表象
    虎撲Logo改版之際,36氪專訪了虎撲創始人程杭,跟他聊了聊虎撲的業務迭代、疫情對公司的影響、與字節跳動的合作進展以及未來內容的發力點。以下為專訪內容,經36氪編輯整理: 談新Logo:做泛男性化的內容社區平臺 36氪:這次虎撲新Logo跟之前做了哪些差異化,想傳遞出什麼?
  • 影視公司稻草熊赴港上市:劉詩詩身家近3億,業績嚴重依賴關聯交易
    稻草熊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劉小楓持有58.41%的股份,並通過上述三人的委託擁有22.02%的投票權。因此,劉小楓以80.43%的投票權成為稻草熊的控股股東。(稻草熊股東名單 截至今年7月10日)值得注意的是,稻草熊、劉小楓與中國臺灣知名演員、劉詩詩的丈夫吳奇隆很有淵源。
  • ...稻草熊今日上市暴漲,影視劇多不夠6分,控股人曾被傳是「收視率...
    不過,順利登上資本市場也只是一個開始,因為稻草熊之後的股價表現還得跟它實際經營密切相關。然而,若細看稻草熊的經營情況,可發現其中是存在不少疑點和隱患的。   比如劇集質量貌似並不像招股書所表述的那麼優質,又比如與愛奇藝關聯交易過於密切等等。此外,像不少影視類上市公司一樣,稻草熊也沒逃過「行業的通病」,那就是影視行業經營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會導致其資金鍊的不穩定。
  • 36氪專訪|主線科技CEO張天雷:「港口」自動駕駛集卡只是起點,我們...
    但主線科技創始人兼CEO張天雷在近日專訪中告訴36氪,港口只是「起點」,他們想做的是一個覆蓋全國的智能物流運輸系統。通過港內測試運營,可以快速迭代產品,然後把經驗快速複製到其他「物流節點」,比如大型物流樞紐、內陸無水港、電商快遞倉等,再以高速公路為「線」,實現貨物的點對點運輸,最終打通整個物流運輸系統。
  • 36氪專訪|對話李家慶:君聯的「系統」
    在近期的一次小範圍媒體專訪中,李家慶向36氪坦承,正因為君聯資本背靠聯想,凡事皆以長期性為第一考量,這也是他們追求機構平臺化的動因。不久前,君聯資本引進了美元LP基金「四大金剛」之一的王彪文(Piau-Voon Wang)加入,成為君聯資本的新晉董事總經理兼營運長,負責中後臺運營和香港辦公室。
  • 36氪專訪|小冰CEO李笛:離開微軟後,小冰的生存法則
    在談到小冰分拆後與微軟的合作關係,沈向洋對 36 氪說:「小冰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我們當然有自己的權力選擇做什麼樣的事情,但是我們和微軟這種血濃於水的關係,短期之內是不可能有任何的改變。」獨立後,小冰在融資、商業化、團隊建設上的速度明顯加快。
  • 犀牛智造伍學剛:要做比ZARA更快的服裝供應鏈丨36氪專訪
    以下為伍學剛專訪全文,經36氪編輯:以服裝為切口,以獨立編制招人36氪:加入阿里的契機和過程是怎樣的?伍學剛:當時是2016年,我一直在傳統公司,有點後悔沒有早點加入新技術和網際網路行業。36氪:你們這個班子怎麼搭的,招些什麼樣的人才?伍學剛:逍遙子給了我們兩點建議:要有一群算法科學家來做這個事兒;做這個事兒你要獨立編制,我要有自己的業務、技術、開發、產品,類似於一個獨立的公司。36氪:獨立編制在阿里不常見。伍學剛:對。
  • 36氪專訪丨犀牛智造伍學剛:做中小商家的「快時尚」供應鏈,犀牛比...
    以下為伍學剛專訪全文,經36氪編輯:以服裝為切口,以獨立編制招人36氪:加入阿里的契機和過程是怎樣的?伍學剛:當時是2016年,我一直在品牌公司,有點後悔沒有早點加入新技術和網際網路行業。業務你只要去想一想業務就好了,然後中臺他們會來給你做開發,現成的基礎資源。獨立編制我得從零開始招人。我開始覺得很疑惑,為什麼集團有資源不讓我用呢?後來我才發現這個太好了。難度就是人我得自己一個個招,很花時間和精力。36氪:怎麼讓高新技術人才和傳統人才融合?
  • 36氪創始人、董事長劉成城:除了信息的連接,媒體更需要做服務的連接
    劉成城表示,」對於未來媒體的更多形態,36氪希望同大家一起探索」。12月30日,第七屆中國企業新媒體年會在河北雄安新區舉行,本次活動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與河北省國資委主辦,活動主題是」5G全媒體時代:轉型與重塑」。
  • |36氪專訪
    汪海於近期接受36氪專訪,他談到了淘寶特價版的使命、C2M的前景以及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以下為專訪全文(經編輯)競爭不可避免阿里想將「消費平權」進行到底36氪:淘寶特價版的發展近況?36氪:各大電商平臺對產業帶的爭奪很激烈,會覺得受到威脅嗎?汪海:談到產業帶,二十年前我們成立的第一家公司是做產業帶工廠,我們稱為alibaba.com,把工廠貨出口到全球,包括1688.com,把工廠貨怎麼批發到中國。我們在產業帶的整個積累,對中國產業帶的整個滲透和扶持,沒有任何一家純粹的消費網際網路公司可比擬。
  • 這家劉詩詩、趙麗穎持股的影視公司,要上市了!
    若隨後的發行認購股份順利,這家四年前折戟A股的影視公司,終於成功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家影視公司背後也不乏大咖「坐鎮」,除了有國內視頻平臺巨頭愛奇藝為公司擔任第二大股東,更有劉詩詩、趙麗穎等明星加持。
  • 36氪專訪 | 印象筆記唐毅:筆記不是一個巨頭堆資源就能追上來的賽道
    梳理代碼、遷移數據、開發新產品,唐毅和他的團隊開始習慣於本土網際網路公司的小步快跑節奏,有過之而無不及。獨立出來後,印象筆記在堅持「第二大腦」的核心使命基礎上,快速嘗試各種新業務,開發印象筆記專業版、做線上課程、推出手寫輸入硬體「印象筆」,甚至不久後還要發布一個開放性的內容平臺產品。 因為印象筆記不想再做人們眼中的「慢公司」了。
  • 36氪專訪|對話王強:當真格基金迎來上市潮
    在接受36氪專訪時,聯合創始人王強印證了這一說法:真格是早期投資,我們對於企業的集中幫助會限於某個階段,每有一次新股東進來,我們就會階段性地退到他們後面。 這種陪伴方式註定真格和企業之間,相比投資方和被投方,更像是朋友、甚至戰友,他們要在曠日持久的創業歷程中相互扶持與陪伴。
  • 36氪專訪丨阿里犀牛CEO揭秘:大而難的製造業,阿里究竟想做些什麼?
    以下為伍學剛專訪全文,經36氪編輯: 以服裝為切口,以獨立編制招人 36氪:加入阿里的契機和過程是怎樣的? 伍學剛:當時是2016年,我一直在品牌公司,有點後悔沒有早點加入新技術和網際網路行業。業務你只要去想一想業務就好了,然後中臺他們會來給你做開發,現成的基礎資源。 獨立編制我得從零開始招人。我開始覺得很疑惑,為什麼集團有資源不讓我用呢?後來我才發現這個太好了。難度就是人我得自己一個個招,很花時間和精力。 36氪:怎麼讓高新技術人才和傳統人才融合?
  • 36氪專訪瑞雲:專注CRM12年,我們找到了定製化和標準化的平衡點
    36氪:瑞泰信息CRM是屬於本地化部署,還是雲上部署?汪忠田:瑞泰的解決方案,它核心的平臺是微軟Dynamics 平臺,微軟的Dynamics 平臺兩年前是以本地部署為主。專注、垂直、減法36氪:您之前主要從事供應鏈,後來為什麼創業的時候會去做CRM?
  • 36氪專訪|專訪雪球創始人方三文:股價不能解釋一切,投資的核心還得...
    疫情對股市是考驗也是機遇,緊隨市場熱點,在雪球平臺上,用戶討論著醫藥股、造車新勢力、蘋果產業鏈、順周期······對於這些市場熱議的投資決策類話題,方三文怎麼看?帶著這些疑問,36氪對方三文進行了專訪(以下對話經過36氪整理)。
  • 36氪專訪|精銳教育張熙:今年精銳在線將有10億營收,線上一對一同樣...
    近日,36氪對精銳教育董事長兼CEO張熙進行了專訪。以下為專訪內容(經編輯):一對一不分線上線下 36氪:精銳教育最近的組織架構和人事變動很大,這和布局在線有關係嗎?我們就是希望通過組織架構的調整來補充新鮮血液,進而得到更多的資源強化在線教育的推動。對於發力線上這件事,精銳在線其實五年前就開始布局了,不管是在技術研發和產品上。現在是把溢米輔導(K12在線一對一學習平臺)、佳學慧少兒數學、UUabc(面向4-12歲青少兒的在線英語學習平臺)進行了整合。
  • 36氪專訪|網易傳媒李淼:廣告主需求波動恢復,好的內容營銷都是在種草
    對於這些問題,網易傳媒副總裁李淼接受了36氪的專訪。以下為專訪對話,經編輯廣告主需求恢復面臨波動36氪:疫情下,整個廣告行業的預算在減少。網易傳媒上半年的廣告業務有沒有受到影響?36氪:我看一些統計數據提到,3月份之後,廣告業開始恢復。你從直接接觸廣告客戶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是這個時間節點嗎?李淼:基本上是在3月份左右,這個還是跟著疫情走的。因為疫情3月份之後開始緩解了,然後也開始復工復產了,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有營銷和廣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