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科技》8月24日消息稱,近日我國知識產權局公布了一則評審結果,第21屆中國專利獎得主之一的「獲獎感言」以圖片的形式出現,由《人民畫報》代為發布。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5代隱身戰機殲-20,憑藉抗打的戰力水準和顏值,獨創並榮獲了一項國家級金獎。這項專利的全稱是,「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飛機」外觀設計專利,獲得了中國專利獎外觀設計金獎。真實詮釋了「顏值即戰力」的內涵,但也不盡然。
這一國家級「顏值」的背後,是實打實的技術支持,才成就了金獎背後的「隱形翅膀」。《解放軍報》日就此事發文,分析了世界主流戰機的氣動布局設計。也就是殲-20專項名稱中的重中之重字眼「升力」的具體表達。文中指出,氣動布局決定了戰鬥機的機動性。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屬於當代戰機設計氣動布局的「三大法寶」。而因這三者與傳統提供升力的機翼相比毫不「顯眼」,就稱其為戰機的「隱形翅膀」。
我國空軍專家傅前哨的公開發言中,曾提到殲-20的升力體、鴨翼、邊條翼等一體化設計,屬於非常規的氣動布局,使得可控制的渦流數增多,並相互耦合。若設計合理、控制得當,可有效減少風阻,產生的升力遠高於採用升力體、邊條翼、鴨翼中任一或任二的組合形式,使得殲-20的升力係數提升後不低於2.1到2.2的水平,位列世界第一。那麼美國哪去了?
F-22猛禽
在這個中美一較高下的年代,F-22與殲-20雖尚未正面相遇,但總會被拿出來對比一二。我們了解到,美國的F-22因採用常規氣動布局,公開升力係數僅為1.7。據《兵工科技》文章消息,我國曾用高精度縮比模型,針對殲-20與F-22的數據做風洞測試,所測結果與前文所引數據相差無幾。這一結果也就表明,殲-20的升、阻係數表現明顯優於F-22。
想必美國也不會甘心。常理上說,美國裝備了五代戰機F-22,就應該研究下一代戰機了,當中國殲-20的性能逐漸被揭露,美國下一代戰機在研製過程中,必然會以殲-20的優異性能為標靶。但目前美國還無力從F-35這個昂貴的「大坑」中脫身,第六代戰機的安排只能順延。
正如殲-20的「獲獎感言」所說的——「雖『土』,卻土得實力雄厚」、「每一寸線條都價值無限」。中國的殲-20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也沒有什麼特別昂貴的零件,但是顏值抗打,戰力抗打,進一步研發的步子也就落不下。成飛在殲-20這一力作屢屢獲獎之後並未自滿,而是轉身就開始思索怎麼為殲-20錦上添花。
據《南華早報》8月15日報導,成飛準備將殲-20的內部結構調整為串聯型座椅設計,建成之日,殲-20將再獲一項獨創性設計名號:世界上首款可載2名飛行員的隱形戰機。和一般會採用串聯座椅設計的教練機、轟炸機不同,殲-20的串聯座椅將使得主駕駛飛行員專注飛行,副駕駛負責管理武器方面,將有效提高作戰效率。
文章提到,軍方消息人士稱,串聯座椅型殲-20將使用防禦性空空武器,而非大量外掛的攻擊性武器。他解釋說,這是為了照顧到殲-20需要保留的隱身特性,如果只考慮提升彈藥有效荷載而將殲-20這柄「利劍」暴露在敵方防空監測範圍中,將無法對其造成任何威脅。這都是後話了。
正如傅前哨所言,戰機性能是在氣動性的基礎上來談的,氣動性佳,則好的發動機如虎添翼;氣動性差,再好的發動機也「帶不動」。或許也就是大神與氪金玩家的區別,這也是殲-20加上與之匹配的發動機之後,就能睥睨同代戰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