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日誌|體育場變醫院 世衛組織專家點讚方艙醫院

2020-12-22 荔枝網新聞

2020年02月24日 18:08:35 | 作者:張祖名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661b4ee757774b17a27c9657d01033eb 21722079 2020-02-24 18:08:35 /a/20200224/661b4ee757774b17a27c9657d01033eb.shtml

  日誌作者: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省隊專家 武漢開發區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二艙副院長楊永峰

  地點:武漢開發區體育中心方艙醫院

  時間:2月22日

  抵達武漢已經整整半個月了,看到我們方艙醫院現在平穩有序地運行,我心裏面也感到非常的欣慰。今天有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來考察方艙醫院運行的情況,方艙醫院能作為考察點也說明我們前期的工作得到大家充分的肯定。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來到了我們的方艙醫院,通過監控大屏看了我們倉的運行情況,也和我們醫務人員了解了方艙從體育場變成一個醫院的整體運行過程。專家們親眼看到短時間內方艙醫院能夠這樣井然有序、治療有效地運轉,覺得非常了不起。

  我們醫務人員來到一個陌生環境中,能夠迅速適應,迅速建立起運行機制,把方艙醫院運行好、保證好病人的治療條件,世衛專家對大家交口稱讚。他們認為,建設方艙醫院應對突發應急傳染病這種模式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非常值得向其他國家推廣。

  其實在出發來武漢前我就說過,控制疫情只靠一腔熱血是不行的,還要靠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態度。所以大家也看到我們這段時間在依靠科學戰勝疫情,同時我們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武漢人民非常好的保障,我們也會竭盡全力去治癒每一個病人。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張祖名 編輯/梁瑄)

相關焦點

  • 世衛組織專家武漢點讚貴州醫療隊
    座談會現場23日上午,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三名專家及官員對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體育中心方艙醫院進行實地考察,並與一線醫務人員進行坐談,來自貴州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貴州)部分醫務人員參會並向專家組詳細介紹了方艙情況
  • 巴西關閉國家體育場方艙醫院
    10月15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的國家體育場方艙醫院,醫護人員慶祝休艙。 10月15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亞關閉了國家體育場內的方艙醫院。當天,該方艙醫院4名新冠患者出院,其餘24名病患被轉移到其他醫院治療。
  • 武漢「方艙模式」形成始末:院士建議方艙醫院未來可國標化
    駐足回望仍在進行的武漢戰「疫」,一個月前的2月3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下午,在湖北省防疫指揮部的現場,中央指導組指出了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性。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建議徵用大型場館建設能夠大量收治、隔離患者的方艙醫院,中央指導組當即拍板,武漢市當晚開建。
  • 方艙醫院為醫療管理提供了哪些經驗
    當時,大量的輕症疑似患者無法確診,只能居家隔離,易造成次生的家庭聚集性傳染,重症患者也不能及時收入專科醫院接受治療。在這種情況下,有關專家向中央建議建立方艙醫院,將大量的輕症確診患者集中收治。事實證明,方艙醫院在控制疫情上發揮了關鍵作用。目前,武漢的方艙醫院已經全部關閉,世衛組織表示,當前多個國家床位緊張,可以借鑑「方艙醫院」的方式對輕症患者進行集中隔離。
  • 武漢下雪了,方艙醫院咋樣?雪中有病毒嗎?
    方艙醫院:電熱毯、棉被等多重措施應對寒潮為幫助病患及醫護人員禦寒,武漢各城區已對方艙醫院、援漢醫療隊、隔離點、一線保障點位等採取多重措施應對。江岸方艙醫院提前為每個病人準備了兩床被子和電熱毯,同時艙內準備了取暖器,庫內存了近300床棉被供有需求的病人使用。礄口區提前購買了3000多套棉絮棉被,供轄區方艙醫院和隔離點使用。同時購買400多件羽絨服供轄區方艙醫院醫護人員和病患使用。
  • 身在異鄉不是客 建造武漢沌口方艙醫院背後的「重慶力量」
    就在當晚,武漢沌口方艙醫院正式接治患者,重慶支援湖北醫療隊(以下簡稱「重慶醫療隊」)作為首支醫療隊率先進入武漢沌口方艙醫院。或許很多人不知道,沌口方艙醫院能在17號準時開艙接診,醫療隊隊員們和患者能夠第一時間入院,不管是在籌備建設還是在醫療診治上,重慶醫療隊功不可沒。
  • 「生命之舟」終達彼岸|武漢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武漢體育中心...
    2月5日,首批方艙醫院緊急投入使用3月10日,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休艙安全「擺渡」1.2萬餘名新冠肺炎患者後武漢16家方艙醫院全部結束「航程」30多天,一個個「方艙」就是一艘艘承載希望的「生命方舟」從「開艙」到「休艙」我們跟隨攝影記者的鏡頭近距離感知那一艘艘「生命方舟
  • ...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了!曾作為方艙醫院的武漢體育中心,今天...
    【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10月1日,國慶遇中秋,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了!曾作為方艙醫院的武漢體育中心,今天首次恢復對外開放,運動場地全部約滿;當日3.75萬名遊客到黃鶴樓登高望遠。
  • 上海桃鄉俏姑娘馳援武漢 方艙醫院裡青春無悔
    在與新冠疫情的生死較量中,大團鎮湧現出一位位勇敢而又堅定的英雄好兒女,勇敢奔赴武漢的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用智慧和汗水書寫無悔的青春。金石村的高彩萍就是其中之一。 高彩萍,是一名85後,中共黨員,現為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南院)綜合監護室護士長、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核心隊員。在她年輕的臉龐上透露著自信、沉穩和幹練。
  • 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休艙
    中國日報3月8日電 3月8日,工作人員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裡清理垃圾、消毒。當天下午,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送走最後一批13名患者,正式休艙。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從2月12日下午4點正式開始收治患者,至3月8日休艙累計收治病人1056人,累計治癒出院875人,累計轉院181人,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患者零病亡、零回頭。
  • 點讚廣東好醫生|東莞茶山醫院師清蓮:護理「老兵」奮戰方艙醫院
    醫療隊入駐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後,師清蓮並未顧慮太多自己高齡的風險。作為管理人員,她還堅持進艙工作,堅守在疫情防治的一線。 時刻觀察患者病情、關注護士的防護問題與身體情況,是師清蓮的工作常態。她還利用本就寶貴的休息時間,堅持總結當日的工作情況,討論總結適合方艙醫院的工作方法。
  • 武漢方艙醫院「變回」健身中心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武漢洪山體育館結束「方艙醫院」服役已有140餘天。昔日「方艙」,現狀如何?記者實地探訪看到,洪山體育館正在恢復原貌,體育館所處的洪山體育中心也正恢復人氣,其「國家級全民健身中心」的功能定位正在回歸。當下,南方持續強降雨暫告一段落,武漢轉入盛夏。
  • 6000套保暖衣捐贈武漢方艙醫院,如何實現精準發放?公益組織有...
    捐贈物資抵達武漢方艙醫院裝車、壓箱、籤字、關倉,幾個動作嫻熟又不失規範,發車令下,裝著6000套防寒保的卡車從廣州啟程,即刻馳援武漢。這是馳援武漢抗擊新冠疫情中的社會力量,也是方艙醫院建成後首批向一線醫務團隊捐贈保暖衣物的公益力量。
  • |武漢|史建中|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省人民醫院
    湯建偉省人民醫院溧陽分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到達武漢駐地後,經過短暫的調整,他與戰友們立刻進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熟悉環境,掌握救治流程,充分做好上崗準備。持續6個小時的工作、繁重的隔離裝置早已使她呼吸困難,但她絲毫不敢停下,生怕影響了方艙的工作進度和患者的生活飲食起居。張志俊省人民醫院溧陽分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疫情發生後,他主動請戰趕赴前線。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內,他主要負責兩個區域的200例病人,這200例病人分布在不同的方位,上班時間中,他需要不停地來回奔跑,用心用眼觀察病情。
  • 35天收治12000人——武漢16座方艙醫院休艙,願後會無期!
    自武昌方艙、江漢方艙、武漢客廳方艙收治患者後,武漢數萬新冠肺炎患者的尋醫通道不再堵塞,整個疫情防控也從無序走向有序。過去35天裡,武漢16家方艙醫院開放床位13000多張,累計收治患者12000人,武漢每4名新冠肺炎患者中就有1人在方艙醫院治療。
  • 「南京戰隊」助力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救治
    南京廣電記者 楊洋攝「南京戰隊」助力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救治14名患者出艙 感恩江蘇醫療隊南報網訊「謝謝江蘇醫療隊員們,他們太辛苦了,對我們的關心照顧無微不至。」2月24日下午,武漢市民陶女士滿懷感激地走出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
  • 塞爾維亞在中國專家建議下建方艙醫院 塞爾維亞方艙醫院位置
    新華社貝爾格勒3月24日電(記者石中玉)塞爾維亞國防部24日說,在中國專家組建議下,塞爾維亞開始著手把首都貝爾格勒會展中心改建為一座方艙醫院,用於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塞爾維亞國防部成員、士兵、志願者等當天在貝爾格勒會展中心設立約3000張床位。
  • 武漢首個中醫特色方艙醫院開艙!統方、中藥飲片顆粒、八段錦將...
    金鳳2月14日,武漢首個以中醫為主的方艙醫院、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以下簡稱大花山方艙醫院)正式「開艙」。「今天方艙醫院先接收50個病人,5個省每個病區接收10人,明天預計接收200人,後期逐漸增多。」
  • 世衛:武漢為世界提供希望
    另一方面,世衛組織20日表示,武漢零新增為世界提供了希望。世衛組織:武漢零新增為世界提供了希望綜合中新社、新華社、大陸央視報導,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0日表示,武漢19日首次報告無新增確診病例表明最嚴峻的形勢也能扭轉,為世界其他地方帶來希望;他同時感謝馬雲等企業家和慈善家支援別國應對疫情。
  • 方艙醫院的800塊拼圖
    相 遇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從籌備到迎接第一批患者,時間不足48小時。2月4日深夜1點,睡夢中的劉連梅接到電話,醫院通知緊急集合。她是青海省互助縣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常在深夜緊急趕往醫院。電話裡沒有說明具體事宜,但她和丈夫隱約感到,可能是要援助武漢,丈夫便驅車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