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中國的社會地位一直都居高不下,無論是古代,還是在當代,中國的「酒文化」總是被不同的人進行詮釋,有的人用酒來麻痺自己,有的人用酒來成就自己,亦有人用酒宣洩自己,但不論何種形式,對於中國人來說,酒總是會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喝酒的不同境界。
在一些人的眼裡,酒對於他們來說,可能僅僅就是餐桌上的一個「氣氛輔助者」,但是對於部分中國人來說,酒對於他們來說,更是一種文化,這裡面蘊含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也包含了中國人的處世哲學,一杯酒端起入口的瞬間,便成為了品味酒文化的開端。
不同的人品酒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歡淺嘗輒止,他們更傾向於酒的味道與口感,但有的人則貪圖喝酒時的酣暢淋漓,也由此形成了人們對於飲酒這一事情的不同理解,這便是人們口中所說的飲酒的不同境界。
就像中國的茶一樣,酒在中國也不是人們刻意發明的,而這個無意發明酒的人,便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杜康,當秫酒在中華大地上誕生的那一日起,中國人對酒的喜愛便開始了,甚至達到了追捧的程度。在世間大大小小的宴席上,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人們推杯換盞,對它讚不絕口。
人們經常將喝酒分為不同的境界,其中「人品酒」便是最低境界。所謂的「人品酒」就是單純的喝酒,這樣人普遍不會將酒當作一種文化,而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時口欲,並通過這樣一種喝酒的氛圍,達到自己或利益共享或促進感情等目的。
在低境界的飲酒文化中,最常出現的事情就是喝酒誤事,無論是在哪個國家,最不缺少的就是酒鬼。酒過三巡後,酩酊大醉的人們總是會失去自己的理智,然後做出一系列違反常規的事情,甚至會給社會帶來一定危害,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人們將其封為低境界的飲酒。
而高境界的人對於飲酒從不叫喝酒,而是叫做「品」。與低境界飲酒人不同的是,這樣的人不是為了「品酒」,而是為了通過酒「品人」。這個品人既可以是品他人,也可以是品事物。
在中國的歷史上,藉助酒局品味他人的事件不在少數,無論是曹操的青梅煮酒論英雄,還是李白的對飲成三人,都是這種境界的詮釋。
除了通過品酒看人之外,無數大家也是希望通過酒來寄情於山水之間,他們希望通過品酒來獲得這個世間哲學的各種答案,也希望通過品酒來感悟不同的人生,這便是所謂的「意中有酒」,也是品酒的最高境界。
人們常說,花間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無論是何種境界的飲酒,對於世人來說,酒似乎一直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它總是默默見證著這人世間的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