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2020-12-22 陽子的故事

古時,交通阻滯,對外交往困難,但卻阻礙不了中國人走出去的腳步。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酥油茶加了茶葉,每天都要喝,茶葉用量很大,藏區不產茶,都是從雲南四川陝西等地購進。同時,民間役使和軍隊徵戰,需要大量的騾馬,藏區出產良馬,內地經常大量購買。從隋唐開始,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出現了,藏區運出騾馬、毛皮、藥材等,再從漢地運來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品,橫斷山脈高山深谷間,運送貨物的馬幫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成就了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明代文學家湯顯祖《茶馬》詩寫道:「黑茶一何美,羌馬一何殊。」「羌馬與黃茶,胡馬求金珠。」描述的就是當時茶馬交易市場繁榮的場景。

茶馬古道分南北兩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雲南普洱和西雙版納,經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香格裡拉、德欽、察隅、邦達、林芝,到達拉薩。川藏道以四川雅安為起點,進入康定後,分為南北兩條支線,北線康定向北,經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江達至昌都,南線康定向南,經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至昌都,到達昌都,再通向拉薩等地。屯集拉薩的茶葉,經江孜、亞東,翻越喜馬拉雅山口,到了緬甸、尼泊爾、印度後,大量行銷歐亞,茶馬古道逐漸成為一條國際大通道。兩條主道沿途,密布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支線、輔線,將茶葉輸往衛藏、康藏、甘藏和青藏的每一個角落,以滿足藏民族的生活需要。

山間鈴響馬幫來。遙想當年,古道上,山林中,村莊裡,那群疲憊的趕馬人,在馬鍋頭吆喝聲裡,趕著一隊隊馬幫穿梭而過,馬蹄揚起的灰塵,寄託著家人對他們的祝福和期待。馬幫累了,他們在村莊集鎮歇下來,給馬匹餵點飼料,補充一點日用品,趕馬的漢子們,喝兩杯小酒解解乏。今天,在雲南的麗江拉市海、劍川沙溪鎮、祥云云南驛、普洱那柯裡,還有很多茶馬古道遺址,特別是沙溪鎮,完整的寨門、戲臺、客棧、寺廟、街道、馬店,老式的鋪面、鐵匠鋪,整個是當年馬幫經過的樣子,原汁原味的保留著。

沙溪鎮在劍川縣東南部,距縣城32公裡,位於大理古城和麗江大研鎮之間。相較於前兩者,沙溪鎮的名氣不大,走進這座古樸的小鎮,你會發現,沙溪沒有麗江大理那種喧囂,多了幾分安靜,還有那種過去時光的回眸和沉澱。

寺登街是沙溪的靈魂與核心,是沙溪貨物交易的地方,被稱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寺登街有東南北三個寨門,西邊緊靠熬峰山無需寨門,東寨門通往大理地區,南寨門聯結西南兩方能通滇西鹽井,北寨門前往西藏地區。

二十年前,第一次去沙溪鎮,從斜著的東寨門進去,走過一條狹窄深長、兩邊是殘舊破損老鋪面的巷道,巷道盡頭就是四方街。四方街呈曲尺型,正街南北長約300 米,東西寬約100 米,東面有坐東朝西的古戲臺,西面是坐西朝東的興教寺,街中心有兩棵數百年的古槐樹。四方街延伸出去三條古巷道,街場四周及巷道兩旁是前鋪後店的土木結構建築,臨街臨巷的房子是商鋪,用來做生意或出租給別人,後面的房子和院落用作客棧和馬店,供南來北往的馬幫、客商住宿、存貨、關放馬匹。街道鋪面寫有修洋鐵壺、釘馬掌、剃頭的幌子在飄動,店前放置陳舊的木輪車、木椅、木桌,仿佛馬幫和馬鍋頭剛剛來過。

不知什麼時候,沙溪鎮的旅遊火了起來,寺登街走出大山,走向了大眾的視野,名氣越來越大。工作原因,我一次又一次的走進沙溪鎮,每去一次,感覺沙溪都有變化。房子多了起來,增加了幾條寬敞的街道,鱗次櫛比的茶館,叫賣土特產的小攤販,滿街道的飯館小吃,店鋪閃爍的霓虹燈,酒吧震耳的音樂聲,就連四方街的老店都在售賣全國都一樣的旅遊紀念品,感覺自己行走在大理麗江的街頭。

站在沙溪這個茶馬古道千年文化的凝結點上,我再也找不到馬幫的身影,聽不到馬鍋頭的吆喝聲,悠遠沉靜的心境被攪得碎碎的。

走出東寨門,門外一片開闊地,順著田野,沿著那條叫黑惠江的小溪往南走,幾分鐘就到了玉津橋。遠山,炊煙,田野,溪水,古橋,還有石拱橋上徜徉的羊群,仿佛一幅定格了的田園山水畫,透著一種寧靜與深邃,把心淋得潮潮的。

有那麼一剎那,時光靜止,我穿越回到了過去。

相關焦點

  • 【醫案】古道 西風 瘦馬
    蓮花(「轉載本號文章,還請高抬貴手」)誰會徘徊在夕陽古道上?是柳永:「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 ...打造茶馬古道文化旅遊經濟帶|川藏茶馬古道|文化旅遊|雅安|陳書謙
    凹凸不平的浮雕作品上,惟妙惟肖地刻畫出茶葉從採摘到加工再運往西藏的場景。在浮雕對面的茶馬古道廣場上,一組茶馬古道上的背夫銅像栩栩如生。「創作茶馬古道系列作品,不僅是想讓大家了解這段歷史,更重要的是了解這段歷史背後的文化脈絡與傳承。」浮雕藝術家韓德雅說,從深挖歷史到藝術創作,再到最終呈現,最終目的,是想讓這段文化永遠熠熠生輝。
  • 「茶馬古道」概念的形成及其傳播
    2009年4月1日,澳門民政總署管委會代主席李偉農在「茶馬古道文化風情展」上發言:「因古代『茶馬互市』貿易制度而產生的『茶馬古道』,是當今世界上地勢最高的貿易通道,路經山峰峽谷,需要開闢棧道,穿越江河、急流,還要克服氣候變化,馬幫要有豐富的經驗、堅毅的意志,才能完成『茶馬互市』的任務」[13]。
  • 歐亞大陸遠徵古道的轉型——從絲綢之路到茶馬古道
    在絲綢之路形成以前,歐亞大陸並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遠徵古道。絲綢技術的出現導致了絲綢之路的出現,使歐亞大陸有了遠徵古道的連接。茶葉技術的出現和高寒地區民族恃茶行為的形成,導致了茶馬古道的出現,使得整個歐亞大陸的連接不再中斷。
  • 群山| 白仲才:茶馬古道上的旅途頓號
    回望茶馬古道,除了開通對外交流外,中原先進的鐵器、棉布、瓷器就是沿著蒼茫的古道湧了進來,西南邊陲盛產的金銀、玉石、象牙、藥材、茶葉又是沿著這條蜿蜓的小路源源不斷地流了出去,成了內地與邊陲唯一的紐帶。在這條茶馬古道那柯裡段,在那柯裡這個村莊,我們看到了古驛站的文化傳承,更領略了在今天嶄新的村莊上後人繼承先人瑰麗文化的信心和決心。
  • 在茶馬古道上產生了茶馬司那麼什麼是茶馬司驛站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茶馬古道自產生以來形成兩條路線,一條從四川雅安出發經過瀘定、康定、昌都到西藏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這條線就國內這部分路線全長3100多公裡。茶馬互市就從這個時期形成。那麼茶馬互市是怎麼由來的呢?主要原因還是在唐宋時期戰亂比較多,南徵北戰。在這種戰亂的情況下,內地民間役吏和軍隊徵戰需要大批的騾馬,而且這些騾馬還必須要寶馬良駒,那個時期內地的馬匹供不應求的,少得可憐。而藏區和川滇等邊疆地區呢,就有著很多的良駒寶馬。但是川藏等邊疆等地區都是高寒地區,海拔都很高在三四千米上。
  • 香山的茶馬古道
    岐澳古道的「岐」指香山縣城石岐,也就是如今的中山市石岐城區,「澳」則指澳門。當年出洋打拼的第一代華僑,不少就是沿岐澳古道走向澳門,乘船前往香港或者出洋。岐澳古道修建於清鹹豐十年(1860年)被稱作「香山的茶馬古道」從天字碼頭一路向南依勢穿過五桂山、三鄉、珠海最終抵達澳門其中在三鄉境內主要經過古鶴和雍陌此前古鶴示範段已修復完成雍陌示範段目前已經完成總工程量80%預計11月底完工
  • 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馬幫文化
    在西南地區,特別是雲南,它不僅是一種特殊的交通方式,而且在歷史上也是如此。它已成為長河中的一種精神和文化。由於馬車隊的存在,雲南省思茅地區的普洱茶一直被銷往各地。現在,我們喝的普洱茶承載著數千年的茶文化,並具有馬車隊的精神,使人們可以享受歲月的芬芳。
  • 南方邊境秘藏千年古道,風景佳故事多,與絲綢之路齊名卻鮮有人知
    茶馬古道之所以能成為家喻戶曉的旅行徒步路線,悠久的歷史是其一,最重要的還是他美麗的風景和路上動人的故事。茶馬古道,悠悠馬鳴說起茶馬古道,都會聯想起非常浪漫和文藝的詞彙。因為茶葉清香而潤澤、馬匹健壯而具有雄風,所以說古往今來有不少的詩詞都會對此加以謳歌。而在茶馬古道上,雄壯的風景、無數動人的故事更是吸引著南來北往的驢友。
  • 茶馬古道關帝廟
    、猴子巖、獅子山、三義廟、範溝、魚巖到油榨蘇維埃舊址去給王大久老先生送他發在《邛崍經緯》上的回憶文章《趕山》的一百五十元稿費時,在三義廟往餘巖方向一百米左右的地方發現了一條保存完好的紅砂石石板路(高家坡茶馬古道)。
  • 雲南茶馬古道中秋「亮相」臺北
    這一天,展現兩岸大學生心靈觸動和創作才華的「雲南茶馬古道紀實攝影展」亮相臺北華山文創園區。2017年暑假開始,一群臺灣大學生與雲南大學生一起背著相機,用大約兩周時間走進滇藏線茶馬古道,途經大理、麗江、香格裡拉、德欽、芒康、拉薩等地,感受沿線特有的歷史人文和壯闊美景。三年多來已經有近百位兩岸大學生一起走過。
  • 【轉型發展突破在行動】安靖鄉:依託自然資源和茶馬古道文化 傾力打造「茶馬古道·鴿子花鄉」
    今年以來,安靖鄉立足鄉情,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茶馬古道文化,加速推進「鴿子花之鄉,茶馬風情小鎮」建設步伐,傾力打造「茶馬古道·鴿子花鄉」,助力國際森林康養度假目的地建設。在上周末舉辦的2019滎經第十一屆鴿子花生態旅遊節,鴿子花又開·再續古道情——安靖鄉茶馬古道徒步穿越活動,吸引了來自四川成都人文徒步旅行團、雙流好吃嘴戶外徒步旅行團等徒步愛好者1200餘人參加。上千人在森林中漫步「森」呼吸,充分領略安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茶馬古道文化。
  • 茶馬古道上的「馬幫人」
    順治十八年,「北勝州的茶馬互市市場達數萬擔」。康熙四年,清政府又在博南古道的永平縣設立茶馬市場。至民國初期,以「永昌祥」為主的18家茶廠,相繼在下關建立,進行普洱茶葉加工,生產沱茶、方磚。因此,下關變成了雲南境內最大的茶葉生產集散地和中轉站。天南地北,運茶馬幫趨之若鶩。
  • 茶馬古道重要驛站,徒步遊的「加油站」,還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遺產最豐富而神秘的路線,它既是一條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也是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更是一條適合旅遊愛好者徒步的經典路線。茶馬古道滇川幹線,有一個重要的驛站,普洱市那柯裡驛站。
  • 踏訪茶馬古道:探尋往來滇藏間的馬幫精神
    圖為滇藏茶馬古道上的馬幫要跨越的雪域高原。繆超 攝  滇藏公路是一條從雲貴高原由南向北爬升至青藏高原的蜿蜒「天路」。在它成為寬闊的公路之前,僅僅是古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毛細血管」之一。  上世紀20至60年代,江楚春評家族先後三代人行走在艱險的茶馬古道上。他說,是祖先拉茸楚稱帶領家人到麗江、大理靠販賣酥油和幹野菜起家,換來3匹馬後踏上茶馬古道,開啟家族的茶馬貿易史。
  • 走茶馬古道 看山清水秀 「我在那柯裡等著你!」
    「做好茶馬古道大文章!」經過反覆調研,當地確定了發展思路。寧洱曾經是普洱府衙所在地,從這裡始發的條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遠銷八方。出縣城10多公裡,是古道驛站那柯裡。古道邊的綠水青山鬱鬱蔥蔥,各家各戶都有故事流傳。
  • 去嗨皮|雅江,茶馬古道第一渡!
    去嗨皮今天想要帶你們去雅江看看茶馬古道的風景!茶馬古道上的雅江 不僅有豐富的康巴人文景觀 更是一處人少景美的好去處。
  • 【蘆山地方志-歷史文化】李靖‖淺說蘆山茶馬古道
    【編者按】穿透千秋風月的茶馬古道是中國歷史的一道靚麗風景。
  • 位於茶馬古道上的小鎮,看滄桑變化,看美景起伏
    說起歷史,就會想起古道,其實這是一個很詩的名字,也載著很多人的幻想,就在你的身邊,展開你的幻想,但是,關於這條古道上流傳的故事,我們可能需要多年的研究和靈魂的牽引,而茶馬古道則需要磨礪西古鎮,也許我真的沒聽說過這個古老的城市,但是我聽說你們一定會在過濾橋和金剛雪山上飛,這一帶在風景區的東坡,周邊的風景很多
  • 1月2日:古道西風瘦馬:王平古道—天然冰瀑群—馬蹄坑—圈門
    王平古道由西山大道、玉河古道、永定河岸古道河一些分支古道構成。其中,玉河古道保存基本完好,有著上千年左右的歷史;更有距今兩千年左右的西山大路北道,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壯觀的京西古道在王平口會集,被稱為「過山總路」,王平古道是京西古道中最美麗、豐富的一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