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關於擇業和就業的問題上總會感覺到迷茫,特別是剛畢業和畢業後剛剛工作幾年的年輕人。其中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是選擇高薪痛苦的工作,還是選擇低薪自己喜歡的工作呢?我們先來看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例子:
有個同事是廣州人,是學法律專業的,薪酬也比較高,但是這份工作事情多,做起來就會很痛苦。於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了自己喜愛的事業單位,月薪拿到手只有5000加,職業薪酬發展很受限,想要高薪可能就是這個單位的最高級了。
他想先在自己喜愛的事業單位試試做著,看看能否有所發展,如果沒有發展的空間,就直接去律師事務所了。後來在這個單位待了1年,他覺得事業單位這份工作單調且乏味,無法發揮自己的價值,就去了律師事務所,每天做得很有勁而且錢袋子也足夠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根據調查,一個人如果做自己覺得很痛苦的工作,很難在自己選擇的職業上取得成功;但是如果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可以充分激發人的潛能並實現職業生涯的規劃。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1、興趣為職業生涯的選擇引路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如果你對某件事感興趣,你就會主動去探索,就會有學習和工作的激情。
鋼琴家朗朗從小就對音樂很感興趣,3歲的時候,朗朗的爸爸帶著他去學鋼琴,一學就是兩個小時,而且一點也不覺得累。正是他對鋼琴的熱愛與勤奮為他現在所取得的優秀成績奠定了基礎。
所以,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一樣也可以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引路,並最終取得成功。
2、興趣可以調動工作積極性
如果你從事的工作是感興趣的,再單調枯燥的工作也會讓你覺得是一種享受。因為興趣可以讓你保持對該工作的好奇心,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時,還可以讓你保持學習,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發揮你的最大優勢。
大家應該都知道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他有著一口令人羨慕的流利的英語。其實,李陽的英語在一開始並不是最好的,但是他非常喜歡英語,正是他對英語的狂熱讓他努力攻讀英語。
那麼,怎麼把興趣和工作有效地結合起來?
1、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興趣是你職業生涯中的一個起點,如果你能夠正確評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它不僅可以幫助你如何選擇職業,還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曾經有人研究過從事興趣的工作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研究表明,如果從事感興趣的工作,可以高效率工作並發揮才能的80%-90%;如果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才能的20%-30%。因此,從事本身並不感興趣的工作很難獲得滿足感,還有可能會造成頻繁性跳槽。
那麼怎麼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呢?可以試試用以下幾種方法:
(1)回憶一下讓你特別充實和快樂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2)翻看一下自己的上網記錄,看看自己最常看的網頁以及書、電影等類型;
(3)可以做一些類似「霍蘭德職業興趣傾向」的心理測試,通過測試可以讓你大概了解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應的工作類型。
想像一下,如果你每天都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還能拿到自己滿意的薪酬,豈不是美滋滋。
2、你的興趣能夠創造價值
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之後,你是否為之付諸努力?你說喜歡寫作,那你為你的興趣付出過精力嗎,是否反覆修改你寫的文章?為了提高文章的內涵和質量,你是否堅持每周甚至每天閱讀書籍,不是只停留在看,而是吃透書本?
所以,光有興趣還不夠,還得創造出價值。怎樣才算創造價值呢?比如說我在某些問答平臺回答問題,可以給那些提出問題的人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我的價值所在。
3、提升自己的硬實力
硬實力通俗地講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即你跟別人比突出的地方。
舉個例子:
老闆吩咐三個員工去完成同一件任務:調查某供貨商公司皮毛的數量、價格和品質。
第一位員工在五分鐘後就回來報告了,他並沒有親自去調查,而是向下屬打聽了該供貨商的情況;
第二位員工在三十分鐘後回來報告,他僅僅是到供貨商那裡了解皮毛的數量、價格、品質;
第三位員工則是在九十分鐘後才回來的,他不僅親自去供貨商那裡了解皮毛的數量、價格和品質,而且根據公司的採購需求,詳細記錄供貨商的商品,並且聯繫上了該供貨商的銷售經理;他還去了另外兩家供貨商那裡了解皮毛的相關情況,詳細比較三家供貨商並制定出最佳方案。
面對同一個任務,三位員工的完成情況各不相同。而哪一種情況是老闆會採納的?很明顯是第三位員工,因為第三位員工具有多維度的完成任務的方式。
所以,不僅要有興趣,還要提升你的核心競爭力,你對公司的貢獻越大,你就是無可取代的,至少在短時間內不會被淘汰。
綜上所述,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期望通過工作來逐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很明顯是很難成功的。我覺得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把興趣和自己的職業結合起來,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並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