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我現在從事的工作是自己喜歡的嗎?我20年前的回答和現在一樣,「不喜歡」。這或許就是人生,雖然你不喜歡,可不得不去做,而且還得爭取做好、做精、做長久,因為為了生存,你別無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工作做得不開心,可為了那份固定工資你得繼續幹,因為你「沒得選」;受了領導批評,就算再委屈也只能閉上嘴藏在心裡,因為你「不能選」;做了若干年後,發現這根本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但你已經沒有勇氣放下從頭再來,因為你「沒法選」……。
有一種選擇叫「沒得選」
1997年,我考上了徐州的一所大學,為了顯示自己的獨立能力,拒絕了家人陪伴,人生中第一次獨自踏上徵程,50多個小時的火車,讓我有足夠的時間憧憬未來。現在看來,當初的美夢依舊還是美夢,現實終究還是現實。
所學專業沒得選,因為調劑,是命運的安排;畢業分配地沒得選,因為父母希望兒子回到身邊,是親情的引力。在沒得選和妥協中,我開啟了人生之旅,而且一走就是二十多年。相信大多數朋友都有和我同樣的經歷,在面對興趣愛好與生存時,我們大多會做那個妥協的人。
18歲,面對高考,我有了人生中第一次可以自主選擇命運的機會,我們那會的數據因為年代久遠已無從考證,不過從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數據可以看到,目前中國大學有13個學科,92個大學專業類,630個大學專業,這其中又細分無數個具體專業。
對於一個連職場概念都還沒有搞清的18歲孩子,在千軍萬馬的競爭中又有幾人能如願以償的選中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在父母老師和親朋好友的包辦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選擇,也正是這次選擇決定了人生或許已經為你關閉了些許愛好的大門。
有一種選擇叫「不能選」
我也曾是個有志青年,步入職場前,懷揣雄心壯志,立誓要幹出一番事業,可現實是當我面對工作後發現,每天所從事的不過是前一天的翻版,在日復一日中,工作經驗的積累化解了工作的難度,鬥志和激情隨著歲月慢慢耗盡,性格的稜角慢慢被磨平,自己開始滿足於這種安逸,不願再去做出選擇和改變,不為別的只為穩定,穩定到可以從生至死。
這個看似簡單的職場選擇,卻是職場裡大多數人最長情的選擇,因為在選擇改變時你將面對太多的矛盾和現實,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車貸房貸各種貸的壓力,選擇或許會付出想像不到的代價,這或許是大多數人雖然不喜歡自己從事的工作,卻無法選擇改變的原因。
有一種選擇叫「沒法選」
當我們妥協於生活後,工作或許就只是我們生存的手段,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已不再具備優勢,職場中的選擇空間變得越來越窄,你會發現自己已經習慣了現在的工作、害怕失去現在的工作,也不再具備選擇的優勢。這一刻是我們「沒法選」的開始。當然這只是針對大多數普通的人,那些職場精英,塔尖上的人可以隨意選擇跳槽,因為他們手中握有資源,但那畢竟是鳳毛麟角,對普通人來說不具備代表性。
對不喜歡目前從事工作的你說幾句話
一路走來,雖然現在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但時間久了,好像也已經無法單純用「好和不好」、「喜歡和不喜歡」來簡單衡量了。能把愛好當成事業去做固然好,可真正能實現兩者統一的並不多,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時,也許我們可以另闢蹊徑、改變一下自己。
用業餘時間去滿足興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舒緩工作壓力,找回自己最初的夢想。想改變工作的時候,先問問自己是否具備改變的能力?是否具備承受風險的能力?如果不具備,那請珍惜現在的工作,雖然你可能不喜歡,但那可能是當下最適合你的選擇。
謹以此文送給即將步入職場和準備改變環境的你,面對選擇工作的機會時"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