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廁所汙水橫流很齷齪?幾幅畫顛覆你的認知

2021-02-13 畫廊









東漢時,有個貪官叫羊元群,被罷官回家時留戀的不是官印、珠寶、美女,而是官府的廁所,據說這個廁所修建的非常奇巧,於是他把廁所拆了當紀念品偷偷運回了老家,成了當時的笑料。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古代用的是旱廁,蒼蠅亂飛,汙濁不堪,不但齷齪,而且「回味無窮」。如果你看了宋代的一幅廁所全景,不但會顛覆你的認知,而且會驚訝地發現,1000年前的廁所設施及服務,不輸現代星級公共衛生間!

宋朝公廁設施堪稱星級

宋朝時,到大宋學習的日本僧人曾經手繪一本圖冊,叫《五山十剎圖》,其中有一幅圖描繪的是東司。「東司」這名聽起來挺牛,是不是像「東廠」一樣是個神秘的權力機構?這地方確實挺神秘,只不過沒啥權力,俗名就是茅房,文雅點叫廁所,皇帝都離不了的地方。

宋朝公共廁所的格局和現在差不多,既有大便的蹲坑,又有小便的池子,讓人驚嘆的是不但有洗手的地方,而且還提供潔手用品和熱水,設施非常完備,和現在公共廁所相差無幾。

當你走進宋朝金山寺的豪華公廁,肯定會驚掉你的下巴——「面闊九間,進深四間」,乖乖,至少有六百平方米,現代真見不到這種大場面了。

廁所正中間懸空掛著一根幾十米長的竹竿,下面還有帶鐵篦子的木炭爐。莫非走錯了地方,進了大宋朝的燒烤店?

▲ 宋朝金山寺公廁全景

【補腦時間】為何廁所有烤爐?

古人上廁所很講究,首先得「更衣」,脫了長大的外衣,換成精幹的短衣襟,小打扮,然後肩膀上搭上一條乾淨的毛巾,邁著八字步,悠哉悠哉走向東司。

重點來了,廁所中間的這根竹竿就是——衣帽鉤,用來掛衣服、飾品和毛巾的。竹竿有個好聽的名字——「淨竿」。那下面的烤爐是做什麼的呢?就是給如廁者烘乾毛巾用的,特別是冬天,即可烘烤衣物,又可為廁所供暖,宋代廁所考慮的相當周全。

▲ 宋朝廁所裡有掛衣架和烘烤衣物的烤爐

 廁所清潔程度如何?

金山寺東司裡最刺眼的是齊刷刷十八個蹲坑,十八個人亮著白白的屁屁蹲一溜,這也太尷尬了點吧!古人也有隱私也害羞,避免儒生們礙於面子蹲不出來,每個坑間都設了隔板,這個功能除了免除尷尬外,還可以保持清潔。

【補腦時間】 古人上廁所要脫鞋。

古代在上廁所時,首先要脫掉鞋(靴子),而且要擺放整齊。蹲位是木質或竹質地板,脫掉鞋上廁所,足以說明廁所衛生條件達標,還可以防止如廁人不守公德,不對準蹲位。

因為宋朝人喜歡穿白色的布襪,如果地面不清潔,或一時不小心,進的時候白白襪子,出來時襪子大變臉,成黃襪了,那可糗大了。

▲ 敦煌壁畫中的脫鞋出恭圖

 如廁所須知很奇葩

    

「如廁須知」詳細到管天管地管放屁,比如:

「不得隔門壁共人語笑。」就是上廁所時不能聊天,「食不言,拉不語」!

「不得涕唾狼籍努氣作聲。」就是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擤鼻涕,最變態的是便秘拉不出來,也得沉住氣,憋住屁,暗中較勁,不能吭哧哼哧發出聲音,勁太大暴出個響屁,不文雅!

【補腦時間】上廁所為啥彈響指。

古人習慣上廁所彈響指,在「腿跨黃河兩岸」之前,要彈響指三聲,這是什麼梗?佛學講:六道中的鬼道眾生裡,有一種吃便便的鬼,如果他正在用大餐,你在上面搞生產,打擾了他,他就會搞惡做劇。

估計當年晉景公上廁所時沒打響指,結果掉進糞坑,淹死了,成了唯一個個「遺臭萬年」的君王。因此上廁所時,特別是晚上,要給先和便便鬼打個招呼,相安無事。

▲ 漢代廁所

 不能用「廁籌」練字

最開始,大多數人還是如廁用「廁籌」,就是竹片、木片,老百姓為了方便,就用瓦片,便便完刮一刮菊花,雖然硬了點,習慣了就適應了。

廁籌最大的好處是方便環保,用完後洗乾淨,利用太陽發出的天然紫外線消毒後,還能重複利用。當年沒有手機,蹲得很無聊,於是有人用以廁籌為筆,在地上划來划去練習書法,或創作廁所語錄。

這是嚴格禁止的,用臭哄哄的廁所,用刮便便的木頭棍做文雅的事,有辱斯文!

▲ 廁籌和現代的衛生紙一個功能

【補腦時間】廁籌能刮乾淨嗎?

用木頭片刮,肯定沒有紙擦的乾淨,廁籌只是清理便便的第一步,還有升級任務——水洗。廁所前面放著一個盆架,上面有水盆和舀水的勺子,講究的人會自帶一罐冷水,注意是用「冷水」清洗菊花,古人認為用熱水洗容易引起大腸不適,還會引發痔瘡。

右手拿水瓢(提水罐),用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輕輕扣、揉、抹、……我感覺這不是宋朝,而是到了印度……

▶ 指頭沾上黃湯怎麼辦?

在東司另一邊,設有淨架,就是現在的盥洗池,除了熱水外,準備了潔手「三件套」,件件能亮瞎你的眼。

第一件神器:爐灰,這玩意經過火爐煅燒後,衛生無菌,碾磨後細沙一樣的顆粒可以將指紋、指甲中遺留的黃湯摩擦出來。

第二件神器:土。用蒸過的細土搓手,更細小的渣滓就會粘在土上。

第三件神器:澡豆(皂莢)。澡豆在古代很受歡迎,用澡豆從指尖,到肘前,全部塗勻,認真清一遍,熱水衝洗,細菌、濃鬱的味道會隨著灰土澡豆付之東流……終於完成了一次宏大的大解工程。

【補腦時間】熱水從何而來?

在淨架旁,有一個「火頭竂」,就是鍋爐房,及時為大家提供洗手用的熱水。現在城市街頭的公廁雖然乾淨整潔,但很少有熱水提供,沒想到大宋朝的服務如此細緻周到。

▲ 下方為潔手處及清潔用品,左方為「鍋爐房」

▶ 如何消除臭味?

金山寺東司的每個廁位前都放一隻香爐,通過焚香來驅除臭氣。這種方法效果肯定不會很好,特別是像金山寺東司這樣大型的公廁,香味臭味騷味混合起來,味道更怪異。其實通風比薰香更有效。

▲ 蹲坑前設有香爐驅除臭味

【補腦時間】宣德爐有廁所專用款

史書記載,明朝宣德年間還製作廁所專用香爐——內府御廁深腹鼎,以供皇上御廁雕楚中焚香之用。家裡有宣德爐的朋友快去量量,如果是這個尺寸的宣德爐,很可能是皇帝用的,別管他放在哪,值錢就行。

帝王管天管地,還就管不了廁所這股臭氣,只能用以香袪臭這種粗放的方法,但公廁設施及上廁所的禮節,折射出古人善待生活的態度遠遠超出現代人的理解。

來源:聾王異史


相關焦點

  • 古代如廁的方式太「髒」?宋代堪比星級,最後一項服務延用至今
    一說到古代的生活,大多數人會覺得是髒、亂、差,生活條件十分落後,沒有現代的高科技,也沒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可能連最基本的解決「需求」的場所,都是現在人無法接受的「髒亂差」環境。既然是個貪官肯定想帶走點值錢的東西,沒想到他帶走的竟是官府中的廁所,許多人得知這件事後紛紛嘲笑他。究竟是什麼樣的廁所能讓一個貪官動心呢?很多人對於古代的廁所都會理解為「旱廁」,蚊蟲亂飛、貶低髒亂、可以用齷齪不堪、回味無窮來說。其實古代一些達官貴族使用的廁所完全不同,就拿宋朝的公廁來舉例,可以說完全顛覆認知。
  • 乾隆的真實長相被一位外國人畫下,顛覆我們的認知,這真是乾隆嗎?
    乾隆的真實長相被一位外國人畫下,顛覆我們的認知,這真是乾隆嗎? 流傳的乾隆和他妃子的畫像,大多數都是他畫的。雍正去世之後,乾隆即位。乾隆非常喜好,讀書,畫畫和寫詩。
  • 前面霓虹閃爍,後面汙水橫流……
    近日,市民反映朝陽區左家莊北裡社區沿街底商飯店較多,底商背後靠近院內一側,飯店將臨時板房建築作為廚房,附近的管道經常被油汙堵塞返冒,導致小區院內汙水橫流,環境髒亂。
  • 中國畫梅花欣賞 如果你喜歡梅花 這幾幅畫你不得不看
    梅花既有堅韌傲骨的高潔品性,又有梅開五福的吉祥寓意,歷來不僅深受人們喜愛,也是文人墨客常畫的題材之一。像這幅梅花喜鵲圖就是梅花國畫中非常經典的吉祥搭配,寓意喜上眉梢,雙喜臨門等,是非常討喜的題材。鄭曉京老師用他獨有的文人意境詮釋著傳統藝術之精髓,他在畫中題詩:「不需脂粉與胭紅,卌載磨成老畫工。淡墨梳花三五朵,展看撲面是春風。」並讓詩句錯落有致地跟隨枝幹的發展,讓畫面顯得更加協調、別致了。白梅的聖潔優雅,加上優美的古典詩詞,都讓此畫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作為收藏也定不讓你失望。
  • 他的畫怪誕詭異,看懂的都是天才,你能看懂幾幅?
    他的畫怪誕詭異,看懂的都是天才,你能看懂幾幅?,全都是前所未見的樣子,他的作品充滿了濃濃的超現實主義風格,我覺得能看懂他作品的都是天才,你能看懂幾幅?尤其是他爆改的達文西名畫《蒙娜麗莎》,畫中的女人被畫成了一條狗或者其他怪異的樣貌,服部直人也因此遭到過很多藝術評論家和網友的詬病,面對這些不解的評論,他本人卻並未做出任何回應。
  • 走廊掛什麼畫寓意好 這幾幅動物畫讓你心情舒暢!
    走廊掛什麼畫寓意好?走廊是我們每天出入家必經的地方。在走廊裝飾一幅動物畫,既讓走廊顯得趣味十足,又讓我們進入家門的第一時間就能欣賞到一幅藝術品。那走廊掛什麼畫寓意好?這幾幅動物畫讓你心情舒暢!場景圖王建輝動物畫 牛《孺子牛》牛寓意著誠懇真實,樸實善良。牛寓意才華橫溢、能力超群。牛寓意身體健康,活力四射,無病無災。牛象徵著春天的帶來,勃勃生機,生機盎然,充滿希望。牛寓意大獲豐收、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牛也象徵證券市場行情可以「牛勢」發展,牛勢高升。
  • 宋仁宗趙禎喜歡的女子相撲,顛覆了以往的認知,司馬光都不敢直視
    顛覆認知的女子相撲古代女子應該做些什麼樣的運動?我們都知道古代社會對女子的規矩、束縛比較多,所以我們認為古代女子應該是溫婉的,她們的運動也應該是柔和的,而不是像相撲這樣激烈的。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女子相撲運動。
  • 他畫了一條直線,賣了7.4億!網友:這根本不是畫!
    文 | 王呈祥在我們的認知裡,只有古代名畫和大師的畫作才能拍出上億的價格,要麼畫家名頭很大,要麼畫作很有寓意。說出來也許沒人相信,美國一位畫家畫了一條直線就賣了7.4億!一條直線就賣7.4億,讓人腦瓜子嗡嗡的!
  • 中聯環股份有限公司獨創汙水處理模式的三大顛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科院水研所榮譽所長王浩認為,中聯環汙水處理模式具有三大顛覆——理念顛覆,改變了汙水直排的傳統模式,讓汙水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工藝顛覆,採用地埋式汙水處理站,猶如區域小別墅的建築,佔地小,與周圍環境綠化相得益彰;模式顛覆,再生水處理站與城市「零銜接」,同步建設、同步投用,新城蓋到哪,處理站建到哪,實現良性發展。
  • 北中環街耐火巷內汙水橫流!垃圾隨處可見!居民盼望清理
    11月20日,市民劉女士致電本報熱線,北中環街耐火巷內汙水橫流,垃圾隨處可見,十分影響市容環境,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引起重視,儘快處理。當日下午,記者來到耐火巷看到,巷子中段路東側,一口窨井正在往外冒汙水,散發著臭味的汙水一路向南流淌,流入十幾米外的一口雨水井內。記者還注意到,在路東便道上設置有一個社區宣傳欄,與乾淨美觀的宣傳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便道上散落著不少垃圾,宣傳欄後方也成了衛生死角,到處是垃圾。
  • 來看看這幾幅畫
    無論社會,文化,審美,習慣發生多大改變,我們今天看到古人的畫,依然會痴迷。這就是一種能穿越時空的,非常高級的美。而這種美,通常有一些特性,我們可以從幾幅國畫來看看。畫中描繪了四個人物:兩個聽琴的官僚,一個隨侍的童子和一個穿著道袍的撫琴人。整幅圖表現的就是一個聽琴彈琴的場景。仔細找一下畫中的物象,你會發現,非常簡單。一桌,一琴,一案,一香爐,一瓶花,幾株竹子,一棵松樹以及上面的一些花枝。
  • 排汙管反水 潤城九重錦一業主家汙水橫流
    12月5日,家住潤城九重錦小區的業主黃女士向都市時報·大象房鑑所反映稱:家中下水道排汙管堵塞造成反水,家中遍地汙水,家具被泡。物業初步檢查後認為,是排汙管中油汙太多導致。
  • 冷軍最貴的一幅畫,賣了7015萬,他到底畫了什麼?
    冷軍最貴的作品就是這幅《小姜》。《小姜》是冷軍肖像之相系列中的最後一幅畫作。欣賞這幅作品,如果不帶放大鏡的話,確實很難感受到畫中的震撼。這幅作品的細膩程度,甚至超過了高清照片,它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欣賞這幅超寫實作品《小姜》,我們甚至能夠感受到小姜的呼吸,感受到小姜的心跳,還有毛衣的溫度。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一個真實的人,似乎在下一秒,她就要轉身調整一下坐姿。更奇妙的是,每次欣賞這幅作品,我們都會發現一些細小的差別,這應該就是這幅作品的生命魅力所在吧。
  • 幾幅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看看和中國人畫的區別在哪裡
    另外,由於觀念不同,中國人和西方人在畫歷史地圖方面也會出現偏差。本文中所選的地圖來自於一個英文版的世界歷史地圖,其中中國的部分並不多,只有幾幅。可能是受到地中海中心論的影響,地中海一帶國家的地圖就比較豐富。第一幅專門的中國地圖是一幅涉及周秦漢的地圖。我們首先看左上角的地圖,其中的藍色部分是周朝時期的版圖,基本還是客觀的。
  • 把漢字寫成畫,也太厲害了吧,我認出5幅,你能認出幾幅?
    大家都知道,象形字是我國的一種最古老的字體,它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每個字就像一幅畫,光看字形就能明白字的意思。 象形字可以說是畫組成的字,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種字組成的畫。
  • 端午節馬上到了,我來畫幾幅粽子簡筆畫!
    小朋友們,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為什麼一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呢?端午節食用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民間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馬上划船撈救,可是卻不見屈原的屍體。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 新疆是一幅畫 我在畫中等你
    新疆是一幅畫 我在畫中等你 這片166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 是新疆 是歷史悠久山河壯麗民俗璀璨的新疆 新疆是一幅畫 這幅畫 既粗獷雄渾又細膩柔美
  • 畫老虎,張大千不敢畫,齊白石不會畫,畫了兩幅像「病貓」
    中國畫是少不了虎這一題材的,古代畫家對於畫龍畫虎這類題材非常痴迷,所以留下有「畫龍點睛」這樣的成語,也留下有吳道子石橋畫虎鎮盜匪的傳說。張大千虎圖而齊白石雖然也有留下虎圖之作,但同樣是非常罕有,能找到的真跡虎圖也就寥寥幾幅而已。難道這畫老虎有那麼難畫麼?
  • 幼兒園讓孩子畫媽媽,當看到第一幅畫時,老師就笑噴了!
    等到第2天看到交上來的作業時,老師一下就忍不住了,當場笑出了聲,沒想到孩子們畫的畫如此真實! 大家可以看到,畫面中是某一位小朋友的媽媽,正躺在床上痴迷地玩著手機。可以看出這位小朋友認真的態度,相信各位寶媽也能從這幅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 豐子愷的這幾幅漫畫 畫的都是啥「月」?
    有問必答提個醒 豐子愷的這幾幅漫畫畫的都是啥「月」? 答: 請根據豐子愷的漫畫來判斷農曆的大致日期和時間。漫畫中月相的畫法是否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