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行業裡,一般來說新房會比二手房貴。但是這幾年為了調控房價,很多城市出臺限價政策,就是限制新房的銷售價格;但二手房是市場調節,只要樓市上行房價就會持續上漲。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新房價格比二手房低,行業稱倒掛盤。這種房子一般很受歡迎,因為價格低,只要政策放開房價必漲,等於買到就是賺到。那麼所有的倒掛盤都是撿便宜嗎?裡面會不會有坑呢?
首先,大家買倒掛盤的主要原因就是價差,比如新房比二手房價格低1萬/平方米,看起來買新房就等於賺到了價差。但有專家分析,雖然限價讓大家買房更便宜了,但限售又將新房投資周期拉長到4-5年。所以實際上,賺到的不能看當時的價差,而是可上市之後的價差。
比如2017年某新盤房價2.3萬/平方米,周邊同類型二手房價格2.5萬/平方米以上,買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就有20萬價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20萬價差需要限售解除後才能賺到,而這幾年的機會成本和資金成本,可能遠比這20萬要高。
另外,價差的計算方式也存在問題,一般來說大家都是用二手房掛牌價和新房成交價來算,但今年市場下行,掛牌價和成交價存在差異的。比如北京某套二手房在小資家上的掛牌價為7.4萬/平方米,但最終成交價可能7.1萬/平方米左右。不止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的房價都下調了5%-15%。所以實際上倒掛盤賺到的並不一定有很多。
有數據顯示,按照現在二手房價格和報價,能實現買到即是賺到的樓盤只有40%,因為二手房市場價下跌了。所以就算你買到了新房,最後賣出去的價格,並不能達到對標的二手房價格。所謂倒掛盤和二手房的價差,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要計算真正的價差,不能單純看掛牌價,而是注意成交價。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需要關注的地方是,因為限價政策,開發商的利潤被壓縮,所以樓盤品質多少出現下滑,而且價差越大,交付品質也可能越差。當然開發商主觀意識可能想做好,但是原計劃的利潤達不到,那只能在材料、裝修等方面各種降標了。而且在價差面前,購房者對品質的包容度是比較大的。
最後,雖然倒掛盤在價格上明顯低很多,但是我們買房不僅僅考慮價格,還有品質、地段、居住舒適性等等。目前看起來買到就是賺到,但把時間拉長,價差未必不會被其他因素抹平。所以買倒掛盤不要被表面的數字蒙蔽,還是要多考慮一些。
聲明: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