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曾說「我願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賈伯斯以蘇格拉底為師,究竟想學到什麼呢?在知乎,有一個高票回答,他想學到的是:
1、最好的導師不是告知答案,而是向人提問;
2、管理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3、人人身上都有太陽,關鍵是讓他發光。
熟悉教練領域的朋友,一定會感同身受,這不正是教練的意義和價值嗎?
起源於美國的教練技術,最早由一名網球教練引入到商業領域。而高管教練在企業中的應用,經過幾十年的實踐驗證,確實能幫助那些高潛的領導者成長為真正杰出的領袖!在中國,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教練的被認可程度和傳播速度也在加速,尤其是那些注重人才培養的跨國公司,高管教練的應用已十分普遍,如美孚石油、IBM、寶潔等外企都在內部開始推行教練文化。
儘管如此,作為一個「新」概念,很多人對「教練」的理解還不夠全面。我在網上找到一篇來自泰普洛領導學院Linda教練,結合自己十幾年積累下來的教練經驗,為我們系統解讀什麼是教練、教練的核心素養、教練的技巧和應用等關鍵要點,幫助讀者全面快速讀懂教練…她說的太全面了
教練,英文單詞Coach,原譯為馬車,意思是載著人們去到他們想去的地方。從上世紀中期開始,應用心理學在歐美被大量運用於組織發展,"教練"由運動、藝術領域逐漸延伸至管理領域,教練式的助人方式正成為當今個人與組織領導力發展的主流趨勢。
Coach,作為名詞,是指從事這一活動的人,它還可以作為動詞以及動名詞Coaching。通常,統一翻譯為「教練」。在教練行業,一個最常見的句子是:A coach coaches a client in a coaching session.中文表達意思就是:一個教練與他的客戶進行教練會談。
關於教練的概念有許多不同的版本。1997年,Tim Gallwey有這樣的表述:「教練釋放一個人的潛能,從而使其發揮最佳表現。教練不是施教,而是助人學習。」
國際教練聯合會(ICF)對教練的定義是:教練是客戶的夥伴,通過發人深省和富有想像力(創造性)的對話過程,最大限度地激發客戶自身尋求解決辦法和對策的能力,成為生活和事業上的贏家。
在諸多提高個人和組織領導力的體系中不難發現,領導力的提升,是管理軟能力中最為關鍵的部分。Bosner在其暢銷書《領導力》中,提出了卓越領導的五大習慣,即以身作則、共啟願景、挑戰現狀、使眾人行、激勵人心。
但是,要真正做到這五條談何容易,更何況在今天,如何面對紛繁複雜的競爭環境實現快速發展的目標?如何激發團隊和個人的敬業度和潛能實現績效最大化?是企業每天都在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而傳統培訓和大規模學習,是無法真正讓個人內心產生強烈改變的渴望,也就不可能真正釋放內在潛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所以,教練這一獨特的助人學習方式,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領導力提升的一個有效路徑。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教練這一領導力提升的方式,以作為其高管,高潛質人才,帶人經理,甚至是全員提升績效的獨特方法。
教練會談,一般以對話的方式進行。主要參與者是教練和被教練對象(又稱客戶)。教練按照服務範疇一般分兩大類:生活教練和組織教練。在組織教練中按照教練屬性又分為兩大類:外部教練和內部教練,其中內部教練繼續分為兩大類:組織內部教練和教練式領導。
無論是外部教練,還是組織內部教練,都具有很高的專業性,通常需要專業認證方可執教。教練式領導擔負著主管兼教練的角色,在企業中大量的主管可以通過學習教練式領導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效運用教練談話方式與直接下屬溝通,從而在日常工作中提升下屬的績效和敬業度。
當外部教練和企業內部教練,開始對企業內的客戶進行教練會談時,需要設定教練協議。通常除了教練和客戶之外,還需要該客戶的直接主管和HR主管共同參與設定相關的教練會談目標,以求既符合組織對該員工的發展期望,也符合員工自身成長的意願。
通常教練會談目標的設定來自三個依據:1、員工自身期望提高的方面;2、組織基於培養和發展的期望;3、員工周圍上下級與同級360度的反饋結果。我目前就讀的美國菲爾丁研究院(Fielding Graduate University)在其循證教練(EvidenceBased Coaching)認證體系中提出教練所需要具備的三個核心素養:
1.教練相關的理論知識儲備
包括成人發展和學習理論、心理學基礎理論、組織發展和變革理論、文化和性別差異理論、溝通理論等。教練對於客戶的內在要有足夠深入的洞察,切忌妄加評判。洞察除了源於深厚的生活閱歷和直覺,更需要有紮實的教練理論功底。
2.教練需運用的各項技能
包括處在當下;建立教練協議;建立信任和親密;積極傾聽和有效提問;建立深度自我覺察;設計積極的行動方案等。這些技能幫助教練在會談時能夠把握有效的談話方式,但並非一定要生搬硬套,拘泥於形式其效果反而未必能如預期。會談時,教練要儘量運用客戶的語言去總結和發問,創建共享而信任的談話空間。
3.教練的自我持續學習和成長
包括教練的品德修養;自我覺察和自我更新;持續學習和形成自我風格等。教練可以成為終身職業,永無退休之日。隨著經驗的日漸積累,對客戶的理解亦要與時俱進。一個出色的教練要時常自省、反思、學習、改變,在德、道、術的層面說,不斷地力求正直、厚重、專精。
教練被稱為對話的藝術。教練會談的關鍵點是幫助客戶建立自我覺察,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選擇和採取改變的行動。因此,教練需要根據客戶的性格特質、學習偏好、所處組織文化和期望,以及人生閱歷和所處人生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索。教練通常可從以下4個角度,嘗試幫助客戶建立自我覺察,激發自我,尋找改變的契機:
1.從願景出發
從客戶的願景出發,探究其希望成為怎樣的自己。在組織中,這樣的期望還同時與組織的期望息息相關。
2.從內心深處的自我形象出發
從客戶內心深處的自我形象出發。深度自我覺察的建立需要突破個體內心的盲區,幫助客戶客觀看待自身和外界,糾正認知偏差,找到全新的動力和激勵因素,並加以引導和鼓勵,繼而產生新的覺察。
3.從人際關係出發
從客戶橫向的人際關係以及可運用的資源入手,找到可以改變的契機,在幫助客戶提升個人影響力的同時,助他成為一個願意幫助他人成功的人。這一點在幫助教練式領導學習提高時尤為關鍵,因為客戶的各種積極改變都會成為其以身作則帶教團隊的榜樣行為。
4.唯客戶決定變才有機會
客戶改變的速度,取決於其意願和渴望的強烈程度,以及客戶與他人溝通的邊界和舒適距離。有時絕塵而去的飛馳,未必會帶動團隊有效成長,做出選擇卻遲遲不付諸行動,也會讓教練的效能事倍功半。
教練帶給人的改變,是深刻而全方位的。教練會談過程中,除了教練真誠而專業的引導和陪伴,客戶的自我改變意願和學習能力也非常重要。在這個完全以客戶為中心的過程中,教練基本上不給任何建議,所有的思考和決策,都需要客戶自主而自信地完成。幫助客戶成為一個更加完善更加美好的人,是教練的終極使命。在這個過程中,教練本人也在不斷學習進步,成為更加美好的自己。
在之前的視頻」Russell,你這是要成為網紅節奏嗎?」裡我說了我打算2021年多做幾個1:1教練的打算。我看了一下我的時間,我準備承諾自己接最多5個被教練客戶(Coachee),持續半年時間,一般到2-3周一次每次一小時的收費教練,助你發生你想要的蛻變,感興趣的小夥伴給我留言吧。我的微信號 Russell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