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推進「穩膠擴茶擴藥創特色」產業

2020-12-14 中工網

原標題:慶豐收 迎小康|白沙立足於生態優勢,穩步推進「穩膠擴茶擴藥創特色」產業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唯有強化產業幫扶,才能夯實持續穩定的脫貧根基。

二零一九年底,白沙黎族自治縣舉辦「啦奧門」活動慶祝山蘭稻喜獲豐收。方山 攝

近年來,白沙黎族自治縣立足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家戶戶種植橡膠的基本縣情,探索出一條「穩膠擴茶擴藥創特色」的產業發展路徑,大力實施綠茶、南藥「兩個萬畝」以及山蘭稻、紅心橙、百香果等「六個千畝」特色產業發展計劃,並堅持從細處著手,從實處著力,因地制宜扶持發展元門鄉福才地瓜、打安鎮紫玉淮山、阜龍鄉秀珍菇等一批特色產品品牌。

白沙脫貧攻堅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如今除橡膠產業外,白沙各鄉鎮脫貧群眾至少還擁有另一種特色高效產業收益,由此也建立起產業效益長短期互補的可持續發展體系,產業扶貧取得了明顯成效,群眾脫貧增收奔小康的幹勁十足。

做強橡膠主導產業

9月中旬,從白沙七坊鎮沿著牙邦公路一路行駛至打安鎮,放眼望去,路邊上萬畝的橡膠林綠意盎然。膠林深處,不時可見一個個勤勞的膠農躬身割膠、收膠的身影。

「橡膠產業是白沙最大的產業,橡膠興則農民富,農民富則農村強。」白沙橡膠產業發展中心主任羅銳介紹,截至2019年底,白沙全縣民營橡膠種植面積達63萬畝,實際開割面積為40萬畝,年產幹膠近3萬噸,農村人均橡膠擁有量約為5.4畝,保有量居全國前列,在膠水行情較好時候,橡膠收入在農民家庭收入中的佔比高達70%左右,橡膠產業已成為白沙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近年來,為激髮膠農管膠割膠的積極性,白沙因地制宜出臺振興橡膠產業「十條」措施,在全國率先實施天然橡膠「保險+期貨」和「價格收入保險」扶貧模式。白沙金融工作服務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6月,白沙以南開鄉為試點,率先實施天然橡膠「保險+期貨」扶貧項目;次年,白沙為全縣其中10個鄉鎮的膠農購買了「保險+期貨」,按參保總戶數12814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813戶)來計算,參保膠農戶均增收1009元。

截至2019年底,白沙已為全縣11個鄉鎮共計2.4萬戶膠農購買了「保險+期貨」與「價格收入保險」,這兩項保險促進膠農年戶均增收近3000元。也是2019年,白沙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全力構建橡膠產業「三統一」體系,即「統管、統銷、統保」,這是白沙做強做大橡膠產業,謀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又一新招。羅銳表示,「三統一」體系遵循「政府搭臺、企村共建、穩膠提質、壯大集體」模式,通過政府資金撬動工商資本下鄉,實現農民和村集體雙雙增收,最終達到鄉村振興的目標。

按照規劃,在「統管」方面,白沙藉助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技術力量,立足牙叉、七坊兩鎮的天然橡膠服務站,建設橡膠病蟲害監測點和組建統防統治隊伍,做好橡膠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膠農割膠技能水平;在「統銷」方面,白沙採取「政府+合作社+加工廠+銀行」的合作模式,在全縣鋪開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為主的橡膠收購點,實行「以量計補」機制,制定橡膠收購點行業準入標準、幹膠檢測標準、鮮乳膠收購管理標準和終端統計系統,努力把橡膠收購點升級打造為農業技術推廣、惠民政策宣傳的主陣地「橡膠吧」。在「統保」方面,白沙繼續為全縣膠農購買「保險+期貨」和「價格收入保險」,增加膠農收入,提升膠農割膠積極性,減少膠農因膠價波動棄割、棄管、棄種而造成的返貧風險,促使橡膠產業穩健發展。

做優熱帶高效農業

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紅心橙喜獲豐收。阮琛 攝

9月20日,白沙七坊鎮龍江農場周邊近萬畝的紅心橙基地裡,一株株果樹掛果纍纍壓彎了枝條,且部分橙子表皮已呈淺橙色。「這才剛剛變熟,含糖度就有10%左右了,等10月中下旬陸續上市,大多數橙子的含糖度都能達到13%—15%,甚至更高。」看著豐收在望,種植戶吳克明難掩內心的歡喜。

幾乎同一時間,在位於霸王嶺核心保護區的青松鄉,山坡上、山坳間,一株株山蘭旱稻已經開始抽穗,長勢喜人。據介紹,作為海南黎族特有的旱稻,今年青松鄉山蘭稻種植面積為4000多畝,將於今年11月左右開始收割。

發力做精做細的生態農業,正是白沙做優做特熱帶高效農業「大棋局」上落下的關鍵一子。白沙脫貧攻堅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從地域來看,白沙位於海南中西部山區,地處生態核心保護區,耕地面積十分有限,從這一層面來看,農業發展不能追求規模,只能以傳統和特色生態農業為核心,以質量取勝。近年來,白沙在做強做大橡膠主導產業的同時,選定綠茶、南藥2個萬畝產業及山蘭稻、紅心橙等6個千畝產業,同時謀劃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帶動發展養蜂、蘭花種植等特色種養產業,構建起符合白沙脫貧攻堅實際的「綠色銀行」產業體系。

「扶貧產業不能盲目求大、求特,而是要跟著市場需求動態走,科學調整產業規模,必要時還要淘汰一些可能會破壞生態環境以及效益低下的養殖產業。」白沙扶貧辦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白沙密切對接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優化產業布局,調整規模小、質量不高、效益低下的農業產業和風險高的養殖業,引導農民發展高產、高質、高效,綠色、有機、高端的生態農業產業。在此基礎上,白沙還採取「政企合作」模式搭建農業大數據平臺,促進生產、市場之間數據信息互通互享,提升產業規劃、產銷對接、市場預警、質量監管等服務水平。

同時,白沙通過農村電商、消費扶貧等平臺,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用好「白沙良食」農業公共區域品牌,做好品牌包裝和認證推廣,打響七坊鎮紅心橙、榮邦鄉百香果等一批特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此外,白沙還積極實施「飛地扶貧」模式,異地借力發展光伏發電、蛋雞養殖、茶園產業等,讓地處深山或南渡江源頭難以發展規模化種養產業的部分群眾實現增收。

大力培育「膠工」「茶農」

8月27至28日,白沙第6屆割膠技能競賽舉行,來自全縣各鄉鎮的百餘名割膠能手熟練地使用手中的膠刀,下刀準、行刀穩、收刀快,每個環節都儘可能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技術來展現自己的割膠水平。

白沙黎族自治縣各鄉鎮選手角逐割膠技能競賽桂冠。 阮琛 攝

據比賽裁判員鄭勇介紹,在規定的8分鐘時間裡,不僅僅要比拼割膠速度,裁判還將從割面、割線、耗皮以及切片是否均勻等8個大方面逐一考核打分。「我已經割了20多年膠,目前家中有兩千多株橡膠。我覺得電動膠刀與傳統膠刀相比更省力、更方便。」電動膠刀技能競賽一等獎獲得者王仕良分享了他的獲獎經驗。今年以來,白沙有關部門統一採購了4000餘把電動膠刀,分批次贈送給各鄉鎮部分膠農使用並組織操作培訓。

同樣是8月底,另一場種茶競賽活動也在白沙拉開了帷幕。8月31日,在白沙農場集團有限公司牧工商二隊茶葉種植基地,只見一名茶農揮起鋤頭掘出一個土坑,再放置一株茶苗,然後壓緊踩實泥土,一株茶苗就與土壤完成了「融合」。不多時,勞作的農戶早已汗流浹背,但臉上卻洋溢著的樸實笑容,等待驗收組派員來到苗圃地評分。海南白沙農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段學俊介紹,該公司自2015年開展茶葉種植產業以來,在發展好自主茶園產業的同時,主動為周邊上百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種苗、肥料、技術指導和激勵資金,承諾在撫管期內以不低於市場價的標準全部回購茶青。

白沙脫貧攻堅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白沙藉助海南省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平臺,舉辦割膠、種茶、採茶等各類實用技能培訓,並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與科技下鄉制度,為全縣74個行政村全部安排產業指導員和科技特派員,精準對接解決農戶生產技術需求,有效增強脫貧群眾「造血」功能。下一步,白沙將繼續完善落實基層農業技術、農業經濟等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機制改革試點各項措施,促進更多專業技術人才服務基層。尤其要實施重點人才培養工程,針對本地農耕文化,做好「膠工」「茶農」等能工巧匠培育工作,助力當地脫貧群眾發展產業,實現穩定增收。

白沙黎族自治縣農場加工製作薄紗牌綠茶。阮琛 攝

力推農旅融合產業

上周末,在薄霧晨曦中,位於白沙七坊鎮的阿羅多甘共享農莊以濃鬱的黎家風情笑迎八方遊客,黎族茅草屋民宿、生態果蔬基地、景觀木棧道等體驗項目讓不少外來賓客驚喜連連,直呼體驗感十足。而在牙叉鎮五裡路茶韻共享農莊,吸納了當地1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合作社,把產業內各環節資源有效利用起來,不僅讓消費者體驗茶園採茶、制茶的樂趣,還鼓勵入股群眾投工投勞,積極參與打造採茶、制茶、品茶、購茶、餐飲、休閒為一體的茶園生態遊。

據悉,近年來,白沙圍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結合海南自貿港建設,著重探索推進「美麗鄉村+旅遊」「文化+旅遊」的生態旅遊產業發展模式,建成了打安鎮長嶺村、元門鄉羅帥村等一批集人居環境改善、基層組織建設、鄉風文明建設、富民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於一體的示範村。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白沙全縣已建成126個美麗鄉村,正在有序推進建設另外22個美麗鄉村。同時通過充分挖掘田園景觀、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主動融入海南中部生態旅遊聯合體,在白沙縣城周邊、景點周邊,沿儋白和什邦交通幹道建設提檔升級一批特色產業小鎮、美麗鄉村和共享農莊,依託「啦奧門」山蘭文化、黎錦文化等打造民俗旅遊品牌,讓農旅融合發展的紅利惠及白沙當地百姓。

要謀得好發展,就得培養與引來好人才。白沙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白沙藉助海南省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平臺,舉辦各類實用技能培訓,並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與科技下鄉制度,為全縣74個行政村全部安排產業指導員和科技特派員,精準對接解決農戶生產技術需求,支持每個行政村每年至少培育1名至2名產業致富帶頭人,有效增強脫貧群眾「造血」功能。

按照規劃,白沙將繼續完善落實基層農業技術、農業經濟等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機制改革試點各項措施,促進更多專業技術人才服務基層。尤其要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針對本地農耕文化,做好「膠工」「茶農」等能工巧匠培育工作;並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特色農業的科技服務力度,鼓勵退伍軍人、大學生、「田秀才」「土專家」等返鄉在鄉人員發展產業,參與合作社管理,打造鄉村人才「生力軍」。

1540萬元

2019年,白沙有關部門安排1540萬元保費,保障橡膠產業「保險+期貨」和「價格收入保險」兩個保險項目順利實施

6300多畝

截至2020年初,白沙紅心橙種植面積至少已有6300多畝,預計今年將有超過2000畝迎來掛果,2021年紅心橙產量將達到3000萬斤

18個

近年來,白沙通過扶持18個旅遊扶貧重點村(自然村)和6個旅遊扶貧示範村(行政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16.34億元

2016年至2019年,白沙共計投入扶貧資金16.34億元,其中,危房改造投入51497.68萬元,扶貧產業投入31597.29萬元

(策劃、撰文/玉薈)

原標題:白沙立足於生態優勢,穩步推進「穩膠擴茶擴藥創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造血」築牢脫貧根基

相關焦點

  • 擴產、擴產、還是擴產!2020年矽片、電池、組件總擴產規模超938GW
    擴產、擴產、還是擴產!2020年矽片、電池、組件總擴產規模超938GW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作為邁向光伏平價上網的關鍵節點,今年光伏企業卯足馬力,相繼推出重磅擴產計劃,希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
  • 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 主動服務企業增資擴產
    郭文海要求,大良要加快規劃紅崗工業區整體改造提升,容桂要保持攻堅勢頭,當好全區村級工業園拆除、改造和建設的標杆,各鎮街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主動對接、滿足本地企業增資擴產需求。「哪些是新產品?今年銷售情況如何?在當前外貿形勢下,企業發展遇到哪些困難需要政府幫助解決?」郭文海首先來到位於大良紅崗工業區的震德塑料機械有限公司,詳細了解企業發展歷程、產品創新及銷售等情況。
  • 河北衡水:工程橡膠國檢中心擴項成功
    作為中國工程橡膠產業製造基地、中國橡膠製品之鄉,衡水工程橡膠製品輻射全國,佔據全國市場份額的60%以上,是全國最大的橡膠、化工原輔材料集散地。國家工程橡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國家級工程橡膠檢測中心,始終秉承服務和創新理念,為衡水乃至全國的工程橡膠產業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為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貢獻著力量。
  • 支擴聯盟成立 | 集全國學術力量 提升支擴診療能力
    成立儀式 做出中國特色 走在世界前列 面對支擴研究現狀,需要建立支擴註冊登記管理平臺,收集支擴大數據,在重新構架基礎工作的前提下,準確找到研究切入點。在大量臨床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有創見性的分析,提出引領前沿的學術思想,再將這種學術思想轉化成臨床實踐。 王辰院士表示,「對於這種國內外研究相對較少,且與臨床診療密切相關的常見病,如果能做出中國特色,我認為是非常值得推進的工作。
  • 自貿區擴區對寧波意味著什麼?商務局、海關等權威解讀
    據她介紹,一方面,寧波海關將結合北侖港區、穿山港區、大榭港區和梅山港區的港口和國際物流特色,進一步加強信息港建設,提升港口集散能力,發展高質量港航物流,實現海關監管信息化、便利化、智能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要素資源配置中心,把寧波舟山港建設成為與上海港錯位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綜合性港口。
  • 山東臺企吹響復工擴產「集結號」
    擴產能化危為機元濟紡織之所以能夠化危為機,不斷增資擴產,有兩大「法寶」。一是企業「勤練內功」。劉義介紹,元濟紡織主要生產牛仔布面料。近年來,公司主動適應新形勢,踏上轉型升級之路,一邊抓研發,開發高級面料,改變過去與同業拼量拼價的模式;一邊抓銷售,大力開拓國外市場。兩手抓的效果立竿見影。
  • 長城證券--晶方科技公司動態點評:TSV細分龍頭擴產順利推進 持續...
    綜合考慮技術、成本、性能等方面,目前產業通常以千萬像素為分水嶺,低像素多採用 WLCSP 技術,高像素多採用 COB技術。在安防、汽車與 IoT 等領域,對動態影像抓取以及可存儲性要求較高,WLCSP 技術佔據主流應用。在手機多攝領域,攝像頭功能化趨勢明顯,輔助攝像頭負責景深、微距等功能,對像素要求較低,為 WLCSP 技術帶來巨大增量市場。
  • 保亭擴種紅毛丹、黃秋葵等特色品種 推廣榴槤...
    不僅在什龍村,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黃秋葵已成為保亭多個鄉鎮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據了解,保亭將通過為農戶提供種苗、技術和銷售渠道等,推動黃秋葵產業加快發展,今冬明春計劃種植黃秋葵超1萬畝。不只黃秋葵產業,近年來保亭堅持以「調結構、轉方式、創品牌、促增收」為主線推動特色農業發展「多點開花」,紅毛丹、黃秋葵、百香果、蘭花、山竹、四稜豆等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有效促進農民增收。今年8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舉辦鄉村旅遊紅毛丹採摘季活動,圖為遊客在採摘紅毛丹。
  • 好環境引來九次增資擴產,希傑—— 核苷酸擴產後全球產能最高
    本報訊 「本次擴產後,希傑(聊城)公司的核苷酸產能將達到2.2萬噸,佔全球市場的40%,成為全球產能最高的核苷酸生產工廠。」5月23日,希傑(聊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金東一的話,讓與會人員都感到振奮。  「聊城市和開發區兩級優良的營商環境極大地增強了集團的投資信心。」
  • 擴區範圍包括...
    為了打造成千億級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創新集群和產業新城即「中國藥谷」,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3月26日披露,經市委市政府批准,該基地將擴區9.1平方公裡,另外將京南物流基地和大興東南工業區納入政策區範圍,整體形成30平方公裡組團式發展。當日該基地進行招商迎來更多醫藥企業入駐。
  • 巨頭再擴產 助力打造醫衛用產業集聚高地
    珠江時報訊(記者/何萬裡通訊員/黃曉瑩陳國傑)昨日,貝裡集團南海工廠醫用無紡布擴產及升級項目奠基儀式在九江舉行。貝裡集團南海工廠計劃投資6700萬美元,用於建設生產高端醫衛用無紡布的新項目。南海區區長顧耀輝出席活動。
  • 積極擴項 科學訓練
    8月27日,廣西田徑運動發展中心主任黎勝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兩年田徑項目正積極擴項,擴大奪金面,爭取在明年全運會上再創佳績。「多年來廣西田徑運動項目主要圍繞『短跨跳』等優勢項目來設項,其他項目發展不夠,參賽面和奪金面較窄。」黎勝說,近兩年進行了擴項,增加了全能組、標槍,下一步還想結合廣西運動員的特點,再增設一些項目。
  • 深圳市登擴照明有限公司:專注照明事業
    在這種魚龍混雜的情況下,深圳市登擴照明有限公司深知只有真正做好產品的企業,才能不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所以,登擴照明從成立之初,便始終秉承一顆專注之心,無論從品質、設計、質量還是售後服務都竭盡全力做到最好,只為給每個家庭打造具有自然舒服的優質照明。
  • 鳳崗分會場總投資122億元,對應增資擴產項目72個
    近年來,鳳崗鎮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牢把握「三區」疊加重大歷史機遇,舉全鎮之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完善「前端抓謀劃儲備、中端抓快速推進、後端抓精準服務」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項目引領作用,重大項目建設、企業增資擴產、城市更新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這其中,鳳崗鎮持續推動企業增資擴產。
  • 從掛牌到「擴區」 浙江自貿區「納新跳級」後如何布局?
    中新社舟山9月24日電 題:從掛牌到「擴區」 浙江自貿區「納新跳級」後如何布局?作為中國自貿區中率先實現了擴區的自貿區,浙江自貿區「納新」後如何布局成為關注焦點。「我們將繼續聚焦油氣等大宗商品產業領域改革,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提升大宗商品定價話語權作出更大貢獻。」
  • 廣州法律服務區二期擴園,擬建大型辦公和商業綜合體
    據了解,集聚區是白雲區推進現代化法律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兩大法律機構的進駐,將有助於全鏈條豐富集聚區法治元素,進一步提升集聚區的法律活力和影響力。同時,調解、仲裁中所需要的專業法律力量也將為集聚區內的從業人員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助力專業法律人才隊伍薈萃集聚區。
  • 【產業年終盤點】2019年封測擴產沒商量
    本文轉自:芯思想SEMI-NEWSo7ZEETC-電子工程專輯繼2018年封測擴產潮後,2019年封測擴產還是沒商量,芯思想研究院為您整理了中國31個封測擴產重要項目。
  • 晶能光電擴產能助力「南昌光谷」建設
    本報訊 (江西日報記者宋茜)我省打造千億LED產業、建設「南昌光谷」進入黃金期。記者近日獲悉,晶能光電2016年將新增100臺MOCVD設備,已全面啟動擴產建設程序。  據項目負責人晶能光電副總裁陳振博士介紹,2015年國內LED行業受到經濟下行的衝擊,但晶能光電發展勢頭良好,尤其是新業務發展迅速。
  • 重組幹擾素α-2b噴霧劑已在疫情一線應用 未名醫藥正研究擴產計劃
    公司方面向記者證實,天津未名生產的「重組幹擾素α-2b噴霧劑」現已納入多地疫情防控藥品臨時應急採購範圍,且已在疫情一線得到應用;同時,由於市場實際需求遠遠大於現有產能,公司正在研究年產1億支α幹擾素噴霧劑的擴產計劃。
  • 和平精英大眾賽線下擴圈:電競成為潮流派對 助力區域電競文化活化
    不同的是,這些肩負電競擴圈使命的特種兵落地後並沒有搜集資源,而是將戰術競技電競的賽事「帳篷」搭了起來,吸引熱愛電競和潮流文化的年輕人前來體驗。回顧落地於濟南的城市賽,賽事主辦方將比賽舞臺設置在濟南二工具機廠內,賽場主題也結合廠區內的場景設備,以及傑出工作事跡挖掘,產出彰顯「大國重器」科技文創的電競內容;同時在濟南二工具機集團有限公司的設計師的塗裝指導下,濟南的和平精英愛好者將遊戲內的飛機被按比例縮小到了8米左右的模型,引得了眾多濟南年輕人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