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卡申科「坐莊」26年,只因白俄羅斯是個停在路口中央的國家

2020-12-14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

當地時間8月9日20時,白俄羅斯第六屆總統選舉投票結束,現任總統盧卡申科獲得近八成選票,再次當選白俄羅斯總統。從1994年上臺以來,這位總統已經在這個國家連續「坐莊」26年之久。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這個極其特殊的政治現象並非這位「歐洲政壇老熟人」一人之功使然,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文化成因。

歷史:跟著「大哥」有肉吃

如果你找本歐洲歷史地圖冊,會發現大多數時候都找不到白俄羅斯這個國家——與歐洲大多數國家雖然如今是小國但往往「祖上闊過」不同,白俄羅斯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生活在周邊強國陰影下的「隱形民族」,這造就了這個國家極為特殊的集體心理。

歷史上,白俄羅斯人與俄羅斯人、烏克蘭人一樣,都屬於東斯拉夫民族,公元9世紀到11世紀時,這三個民族的共同祖先曾經在東歐大草原上建立過強盛一時的「基輔羅斯」公國,這段歷史成為了「東斯拉夫三兄弟」為數不多的共同民族回憶。

但好景不長,11世紀末,基輔羅斯被東方戰力爆表的蒙古帝國所擊破,最為靠東的俄羅斯族直接被蒙古人留下的金帳汗國給統治了。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則不得不向西求援,去抱西方其他民族的大腿。其中烏克蘭人最終投靠了「遠親」——屬於西斯拉夫人的波蘭,而白俄羅斯人則求助於「近鄰」——屬于波羅的海民族的立陶宛。

接下來的歷史充滿爭議,按照後來沙俄和蘇聯史學的描述,立陶宛對白俄羅斯人進行了種族壓迫。但西方的史家卻認為,在整個中世紀期間,立陶宛大公國對其下轄的白俄羅斯族予以了充分優容和尊重,白俄羅斯有別於俄羅斯的民族文化也確實是在這段時間內形成的。

但到了16世紀中葉,擺脫蒙古統治的沙俄開始崛起。立陶宛單獨打不過俄羅斯,就與波蘭聯合成立「立陶宛波蘭聯合王國」,圍繞白俄羅斯的歸屬權與俄羅斯進行了長達兩百多年的拉鋸戰,無奈最終還是鬥不過沙俄帝國。

到18世紀中葉,立陶宛波蘭聯合王國分三次被俄、奧地利、普魯士瓜分,白俄的東部、中部、西部也先後被併入俄羅斯。

可能是因為白俄羅斯歷史上一直沒有單獨建國,對沙俄的到來反而比較歡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白俄曾經迎來過短暫的爭取民族獨立的機會,但其境內始終沒有出現像同時期烏克蘭的彼得留拉式的獨立派人物。白俄最終在西方國家驚訝的目光中,白白「錯失」了這次爭取民族自決的機會。

一戰後的蘇波戰爭結束後,蘇聯又與波蘭再次瓜分了白俄羅斯。白俄羅斯人在新生的波蘭重新成為了「異族」,而在蘇聯好歹成立了一個名義上的加盟共和國。這種對比讓白俄羅斯人心理天平更加東傾。

果然,在隨後爆發的蘇德戰爭中,白俄羅斯人展現了他們對聯盟的忠誠。整場戰爭中,白俄羅斯在德軍通往莫斯科的要道上頑強地拖住了敵人的侵略。蘇聯衛國戰爭中,有超過兩百個遊擊大隊在白俄羅斯地區活躍,僅白籍「蘇聯英雄」就湧現出了440個,將軍217名,超過300萬名白俄羅斯人死於衛國戰爭,佔到了其民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且大多是青壯年男性。可以說,白俄羅斯才是這場戰爭中損失最慘重的民族。

而蘇聯也確實給了白俄羅斯相應的回報,戰後,在史達林的強硬外交下,原屬波蘭的大片區域被劃歸給了白俄羅斯,白俄羅斯國土因此擴充了四分之一強。白俄羅斯甚至以獨立國家的名義成為了聯合國的「創始國」——雖然此時的白俄羅斯不過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國。

雖然同屬東斯拉夫三兄弟,但與「二哥」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欺壓」一直不服不忿,總想著獨立、叫板不同,白俄羅斯對「大哥」俄羅斯的總體心態很「恭順」和「忠誠」,而俄羅斯似乎也願意分這位「小兄弟」口肉吃,兩者共同創造了一段民族史上「兄友弟恭」的佳話。

現實:他當了普京的老師?

1991年,由於蘇聯實在過不下去了,白俄羅斯被迫再次獨立,獨立後白俄羅斯的第一任領導人叫舒什克維奇。此人是個科學家兼大學校長,蘇聯時期就是個正經的西派,在任的3年間照搬了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爾欽的政策,大搞私有化和自由化,並引入著名的「休克療法」推動改革。

但這麼搞的結果是,白俄羅斯真的被搞休克了。面對困局,舒什克維奇的第一反應是向西方求救,但卻碰了一鼻子灰。對於大多數西方政客來說,白俄羅斯是個存在感稀薄的國家,沒有搶救的價值。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事實都證明,蘇式國家好像不太適合急切地引入西方的藥方,因為原有僵化腐敗的體制慣性很強,私有化一旦開個頭,權貴階層就仗著手裡的資源巧取豪奪變成寡頭,中下階層則被剝奪得一無所有,所以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先反腐敗才是當務之急。

盧卡申科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趁勢崛起。1993年,白俄羅斯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組建了反貪部門,負責人便是盧卡申科,在短短一年內,盧卡申科就利用鐵腕辦掉了舒什克維奇在內的70多名高官,他因反腐成績出色而深得民心,當白俄羅斯在1994年改成總統制以後,盧卡申科以80%的高票當選了第一任總統。

作為蘇聯體制的崇拜者,上任後的盧卡申科立刻開始了他的「蘇聯式管理」。盧卡申科打造了獨具白俄羅斯特色的以總統為國家權力絕對中心的政治體制:強總統、弱議會、小政府、虛反對派,在經濟上全面恢復過去以公有化為主體、以政府為主導的方針。

但你別說,白俄羅斯在盧卡申科的這套操作下還真就幹得不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白俄羅斯一直維持著6%左右的GDP增長率。金融危機爆發後雖然遭遇了沉重打擊,但近幾年似乎又緩過氣來,經濟在2014年之後恢復了正增長。

更為重要的是,盧卡申科為了穩住民心,保留了蘇聯時期的許多福利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免費醫療,青少年接受免費教育,企業職工退休保障等等,每年用於社會保障的開支佔GDP的7%以上。因此,白俄羅斯人對生活的滿意度較高,這為盧卡申科的長期執政創造了不可獲缺的大前提。

與此同時,盧卡申科對政局與社會穩定極為重視,對街頭示威運動十分警惕,毫無保留地以鐵腕鎮壓,扼殺在萌芽狀態。他經常對反對派放狠話:「我會用武器打擊那些挑戰總統權力的人」、「我們會像擰斷鴨脖一樣對待搗亂分子」、「所有明斯克反對派騷亂者將蹲監獄。我已下令公布所有的材料,讓我們的人民看看我們所謂的反對派是什麼嘴臉。」

在這方面,盧卡申科可謂是說到做到,在白俄國內,無論是親西方還是親俄羅斯,只要是反對派,都會被其拆得七零八落,不成氣候,白俄二十多年沒有出現能對其構成威脅的政治挑戰者。

有研究者比照了盧卡申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施政方針,發現他們在長期執政、打壓寡頭、強調反腐和對待反對派態度等多方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甚至前段時間俄羅斯的修憲也被認為是在「抄作業」:白俄羅斯早在1996年就曾舉行過類似的修憲公投,不但取消了總統連任的次數限制,而且把盧卡申科之前的在任時間也歸了零。如果考慮到盧卡申科比普京早出道幾年,盧卡申科可能還得算是普京的老師。

持續20多年的「暫時穩定」

不過,在俄白兩國首腦的頻繁互動中,盧卡申科卻從來不敢在普京面前以「師長」自居。可能他也看得很清楚,自己和白俄羅斯能有今天,還是離不開俄羅斯「老大哥」的支持。

按照西方媒體的說法,在親俄的盧卡申科當政後,俄羅斯一直對白俄羅斯進行著「持續且慷慨的經濟輸血」,在蘇聯解體後自己窮得叮噹響的俄羅斯,每年仍要堅持向白俄羅斯提供100億美元的資金補貼。哪怕是2014年爆發烏克蘭危機,俄羅斯賴以生存的原油出口利潤暴跌近一半後,俄羅斯仍勒緊褲腰帶在2015年繼續了這筆補貼。

可以說,俄羅斯的這些補貼,才是盧卡申科維持住其經濟奇蹟的最大秘訣。

而普京之所以願意掏這筆錢,也不是甘當冤大頭。你翻開地圖冊就不難理解他的苦心:在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先後加入歐盟後,白俄羅斯已經成為俄羅斯與北約之間最後的戰略緩衝區,一旦丟了白俄,則意味著俄羅斯的西部防線徹底失守、戰略空間被大幅壓縮,北約東擴將再無障礙。

此外,白俄羅斯如果脫離控制,還可能將在俄羅斯周邊引發一系列不可預測「多米諾骨牌」效應,蘇聯當年就是被類似的事件搞解體的。如今的俄羅斯如果不想重溫舊夢,就必須力保白俄羅斯不得有失。但以俄羅斯目前的經濟而言,這種「輸血」只怕終究難以長久。

但白俄羅斯那邊也是沒辦法:由於漫長的蘇聯時代的「統籌規劃」,白俄羅斯的經濟體系高度單一,其工業產值佔GDP的25%,其中石油化工又佔工業產值的24.5%、機器製造佔15.2%。這些主要工業支柱無不需要巨量能源供應,可白俄偏偏又能源短缺,如果沒了俄羅斯的支援,整個白俄的經濟體系就要推倒重來。

所以,白俄羅斯是不能出現一個與烏克蘭類似的「反俄親西方」政府的,別說盧卡申科和普京都不允許,白俄羅斯民眾怕也不敢這麼選。

事實上,西方也正是看出了白俄羅斯的這種特殊國情,從沒有將攻略、拉攏的重點投向該國,默許盧卡申科長期執政的存在,也算是俄羅斯與西方博弈中達成妥協的一部分。

而這種微妙的妥協,也給了盧卡申科左右逢源的機會。這些年來,盧卡申科一方面與俄羅斯頻繁互動,大造「俄白一體化」聲勢。另一方面,他又偶爾在一些熱點問題上發表「反普京言論」,以示自己與俄羅斯立場上的區別。盧卡申科正是在這種外交拉扯中為白俄羅斯贏得了不小的外交空間,並依靠這種外交空間對內鞏固自身地位,堪稱是玩外交平衡術的高手。而俄羅斯和西方也容忍盧卡申科這麼玩兒,因為白俄這地方太敏感了,稍有波折就將牽一髮而動全身。

此次白俄大選已經落幕,目前看來,白俄羅斯的現狀將隨著盧卡申科的持續執政維持下去,隨之穩定的則是整個周邊地區局勢。但誰也不可能永久執政,到8月底,盧卡申科就年滿66歲了,這種穩定究竟還能持續多久?被打破之後又會發生什麼?沒人能知道。

相關焦點

  • 白俄羅斯,停在路口中央
    新華/法新      當地時間8月9日20時,白俄羅斯第六屆總統選舉投票結束,現任總統盧卡申科獲得近八成選票,再次當選白俄羅斯總統。自1994年上臺以來,這位總統已經在這個國家連續「坐莊」26年之久。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這個極其特殊的政治現象並非這位「歐洲政壇老熟人」一人之功使然,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文化成因。
  • 原泉:白俄羅斯在「政治正確」和「正確政治」的十字路口徘徊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原泉】 這兩天,由於西方國家支持的反對派對大選結果的不滿而造成的街頭抗議在白俄羅斯持續發酵,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這個緊挨俄羅斯、同俄羅斯歷史上有著不解之緣的東歐國家。 自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來,以「民主」的名義,被冠以「顏色革命」名號的街頭政治運動像野火一樣燒遍了幾乎所有的前蘇東國家。
  • 葉天樂:盧卡申科公開發難,俄白「兄弟鬩牆」?
    2月3日,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在明斯克召開名為「大討論」的媒體發布會,白俄羅斯政府官員、社會名流、普通民眾與國內外媒體參加,持續時間長達7個小時。會上盧卡申科不僅就白俄羅斯當前政治、經濟形勢回答提問,還多次指責俄羅斯不顧兩國兄弟「情誼」,頻繁對白俄羅斯施壓,俄白關係存在嚴重問題。作為普京的「親密戰友」,盧卡申科此次公開批評俄羅斯,實不多見。
  • 俄老牌政客:盧卡申科當總統太久了,白俄羅斯應併入俄羅斯
    ,原因是她承諾在當選後6個月內舉行新的大選,允許所有願意的人參選:在今年大選前,多名反對派候選人要麼被捕,要麼逃亡俄羅斯。很明顯,克裡姆林宮對曾經的盟友盧卡申科並不滿意,儘管在俄羅斯與北約對峙的時候,盧卡申科領導的白俄羅斯政府堅定地站在了俄羅斯一邊,但在普京提議兩國「合併」的時候,遭到了盧卡申科的斷然拒絕,從那個時候開始,俄白關係的裂痕被公開化。
  • 盧卡申科改變了他的論調。他為什麼答應辭職?
    8月該國舉行總統選舉,至今3個月了反對派一直不承認,所以鬧到現在各方還是僵局。甚至當選總統盧卡申科本人已經被歐美制裁了。而作為白俄羅斯最大盟友的俄羅斯只是在政治上承認了盧卡申科的當選,但經濟上沒能有任何幫助其打破制裁的可能。這讓白俄羅斯本來並不富裕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 22萬人「逼宮」,強人政治26年,盧卡申科親手將白俄送上風口浪尖
    22萬人「逼宮」,強人政治26年,盧卡申科親手將白俄送上風口浪尖2020年是盧卡申科總統任期的第26年,6次的總統票選讓這位前蘇聯「獨裁者」oh,不,是總統,一直以鐵腕治國著稱。可即便政績斐然,白俄這一次登上世界媒體的頭版頭條,不為別的,就是一場席捲白俄全國各地、數以十萬人的「盧卡申科下臺」的抗議活動。這個自蘇聯解體以來一直波瀾平靜的東歐小國究竟因何爆發這麼巨大的行動力?
  • 盧卡申科六度當選白俄羅斯總統,他和普京還能一起愉快玩耍嗎?
    當地時間8月10日,白俄羅斯現任總統盧卡申科再次高票贏得大選,將連續第六次當選總統。這次勝利並不容易。在國內,反對派拒絕承認選舉結果,並呼籲民眾舉行罷工進行抗議;在國外,不僅西方國家對選舉結果表示質疑,就連被白長期視為「兄弟國家」的俄羅斯似乎也另有打算,並因此遭到盧卡申科公開指責。
  • 盧卡申科秘密就職,歐美多國不承認打臉
    但26年過去,儘管不時下地收土豆和開拖拉機,他看起來更像是自己曾反對的精英統治階層,被抗議者戲謔喊成該下臺的「薩沙」(亞歷山大的小名)。在俄羅斯表態承認盧卡申科的合法性後,近年關係微妙的兩國重新成為緊密的兄弟國家,俄白聯盟國家議題隨之取得突破性進展,俄方官員重新開始在經貿、工業、能源、文衛等領域大力推進一體化進程。◆2020年9月14日,盧卡申科前往俄羅斯索契與普京會面,尋求幫助。
  • 齊魯晚報 2020年08月15日
    當地時間8月9日20時,白俄羅斯第六屆總統選舉投票結束,現任總統盧卡申科獲得近八成選票,再次當選白俄羅斯總統。自1994年上臺以來,這位總統已經在這個國家連續「坐莊」26年之久。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這個極其特殊的政治現象並非這位「歐洲政壇老熟人」一人之功使然,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文化成因。
  • 白俄羅斯人為什麼要趕走盧卡申科?
    冰川思享號特約撰稿 | 陶短房 2020年8月9日,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宣布,自己贏得了第六個總統任期,從而使自己成為二戰結束以來,歐洲非君主制國家元首中連任時間最長的一位。
  • 日裡諾夫斯基:白俄羅斯應併入俄羅斯,盧卡申科當列寧農場負責人
    日裡諾夫斯基是俄羅斯的著名大嘴,是主要政治力量自由民主黨的領導人,經常語出驚人。 對於白俄羅斯問題,日裡諾夫斯基稱白俄羅斯反對派蒂卡諾夫斯卡婭是女巫,應該把她帶回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並吊在中央廣場上。
  • 盧卡申科會不會提前與俄羅斯搞一體化,合併成為一個國家?
    那是因為葉爾欽的聲望跌到谷底,俄國國內對葉極端失望,誰來執掌俄羅斯不重要,不是葉爾欽很重要。 當年盧卡申科迅速的穩定了白俄羅斯國內局勢。避免了混亂。讓民眾的生活迅速安定下來。在獨立國協國家內一枝獨秀,聲望達到了頂點。
  • 讓北約和俄羅斯打起來,盧卡申科就能擺脫困境?天真!
    根據公開報導看,白俄羅斯反對派的確獲得了來自其他國家的支持,但需要說明的是,最有力量的反對派是親俄的,在大選前,由於親俄派總統候選人不是被捕就是流亡國外,親俄派選擇支持季哈諾夫斯卡婭,因為後者承諾其一旦當選總統,會在就任後6個月內重新舉行公開受監督的大選,親俄派實力雄厚,有把握贏得這次大選。
  • 白羅斯大規模抗議持續不斷,盧卡申科訪俄與普京面對面會晤
    圖為盧卡申科抵達俄南部城市索契,走下飛機。盧卡申科(中)抵達俄南部城市索契,與當地官員問候致意。據報導,這是盧卡申科在白總統選舉後、國內大規模抗議尚未平息的情況下首次出國訪問。本次會晤為白羅斯8月總統選舉發生反對派抗議活動後,普京(右)與盧卡申科的首次面對面會晤。
  • 白俄羅斯稱軍隊已做好保護國家的準備,盧卡申科稱內政正遭西方國家...
    盧卡申科此行是為了慰問在獨立宮附近執勤的軍警人員,一位長相和他兒子相仿的全副武裝男子,在旁邊跟隨。盧卡申科之後對著防暴警察喊話:「夥計們,謝謝你們!」 並向他們豎起大拇指。盧卡申科勝出後白俄羅斯國內爆發抗議活動白俄羅斯8月9日舉行總統選舉,包括現任總統盧卡申科在內的5名候選人參選。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14日公布的最終計票結果,盧卡申科以80.1%的得票率勝出。此後白俄羅斯國內爆發抗議活動,反對派稱大選存在舞弊,盧卡申科表示抗議活動有外部勢力幹涉因素。
  • 盧卡申科持槍:不怕任何敵人
    白俄羅斯地理位置險要,號稱是「歐洲心臟」,已經執政26年的盧卡申科,第六屆總統大選結束,公布勝選之後,國內的反對派風起雲湧。白俄羅斯的局勢很複雜,白俄羅斯反對派中有很多俄羅斯移民後裔。歐盟也表明態度,不承認盧卡申科總統合法性。 先是立陶宛,然後是波蘭,繼而歐盟大國表明態度,輪番對白俄羅斯局勢表示關注。很明顯,對於西方而言,如果白俄羅斯發生異變是天大的好事,像2014年烏克蘭廣場革命一樣,驅逐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建立親西方政權,把白俄羅斯變成一把尖刀,直接刺入俄羅斯胸膛。
  • 俄羅斯籍僱傭兵入境事件凸顯俄白矛盾
    7月31日,普京也表示這些武裝人員與白選舉無關,希望其能被儘早釋放。由於大選前夕反對派動作頻繁,盧卡申科擔憂重演烏克蘭2014年大規模街頭革命,因此敦促加強戒備,以防出現破壞選舉的行為。7月24日,盧卡申科視察軍隊時,就曾提及僱傭兵組織在街頭抗議中的作用。因此,此次逮捕事件極有可能是白方「擔心過度」,加上這批武裝人員過於顯眼所致。
  • 關注 盧卡申科「五連冠」:「獨裁者」為何如此受歡迎?
    自此之後,盧卡申科一直連任,儘管飽受各方質疑,但仍舊未能撼動其在白俄政壇的穩固地位。從政治結構上看,白俄政治的這種「穩定」主要是因為總統是國家權力的絕對中心,政府、議會和反對派都難對其形成牽制。據白俄1994年憲法規定,白俄實行總統制共和國,總統直選產生,每五年選舉一次,1996年總統任期五年改為七年。
  • 白俄羅斯要脫離俄羅斯了嗎?
    上任之後,他通過延長總統任期、修改總統連任期限等操作,得以數次連任總統,26年來一直將權力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執政至今,盧卡申科依舊屹立不倒,被媒體稱為「歐洲最後的獨裁者」。盧卡申科發揮了以往蘇聯模式的幾大特點,在國內實行鐵腕政治,打擊異己、壓制新聞自由。在經濟上,他奉行以國有制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國家幹預與市場經濟結合,計劃經濟色彩濃厚。
  • 盧卡申科答應要求
    在總統大選之前,反對派勢力不斷壯大,歐洲指責白俄羅斯總統大選不合民主程序,33名俄羅斯僱傭兵在明斯克被捕,但是最終盧卡申科涉險過關,再次贏得總統大選。贏得大選之後的盧卡申科也心情大好,接受記者採訪透露消息,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已經重歸於好,俄羅斯總統普京寫了一封長達5頁的長信,來解釋俄羅斯僱傭兵出現在明斯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