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客》賈島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詩名《劍客》,其中「十年磨一劍」成了名句。這是我們賈島詩歌系列的第一首詩,為了有助於理解他的詩,先對賈島的生平做個了解:
【賈島:唐代詩人,779~843年,字「閬lang2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這是蘇東坡的評論)。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範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自稱「碣石山人」。賈島早年出身卑微,家境貧寒。生活所迫,做過和尚。後來遇到「韓愈」,韓愈發現他的才華,勸他還俗參加科考,結果他累舉不中第。有一次竟因「吟病蟬之句,以刺公卿」,不僅被黜落,而且還被扣上「舉場十惡」的帽子。唐文宗的時候,任長江縣(今四川蓬溪縣)「主簿」,故被稱為「賈長江」。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賈島可查的人生資料是有些模糊的,究竟是科考不成去做和尚,還是在韓愈開導後才開始參加科考?他晚年任長江縣主簿,究竟是第一個官職,還是被貶,如果被貶,那麼之前做什麼?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賈島出身卑微,家境貧寒。所謂出身卑微,就是平民出身。其實我們看到不少詩人也是家境貧寒,但是他們很多都是家道中落,祖上都是有過輝煌的。而賈島不同,無名無錢。
有評論說賈島天資不足,我不這麼認為。從他這樣的憑空出世,我反而覺得,他應該是天資聰穎的,只是因為家貧而沒有更多的土壤以滋養罷了。一般貧窮家庭的人,只會去求官求仕途,可是我們從有關賈島的眾多評論中發現,他是真的熱愛詩歌,熱愛文學。所以才會有在長安的大街上思考「推敲」,而衝撞了當時的長安京兆尹「韓愈」的車隊,得以認識韓愈。他被稱為「苦吟詩人」,不管是做和尚,還是後來做主簿,都一直專注於詩文研究。賈島曾經在自己的詩句下面注了這幾個字:「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可見他確實是反覆推敲,斟字酌句的,而且還是能夠感動他自己的。所以我認為賈島的詩,恐怕更是要慢讀。而且賈島因為出身寒微,能夠接觸到的歷史典籍恐怕比較少,所以他可能比較不會去用典,而是根據當下的生活體驗與實踐來寫,所以他的詩風可能會更清新,更貼近平常人的生活。好,來看《劍客》原詩:
「十年磨一劍, 」
賞析 十年才磨成一把劍,這很符合賈島自身的理念,他出身寒微,如果沒有把自己磨得夠鋒利,他是不敢隨便出來闖蕩江湖的。更不用說是一位劍客,那可是活在刀劍上的人。所以賈島認為真正的劍客,就必須十年磨一劍,才可出山。
「霜刃未曾試。」
賞析 「霜」,寒氣逼人。「刃」:鋒刃。這些字都體現了賈島的用功。我這把劍磨了十年了,磨出的鋒刃如霜一般寒氣逼人,卻還不曾試過。那麼怎麼試呢?是殺人呢,還是給人來個斷胳膊少腿的?非也,往下看:
「今日把示君, 」
賞析 這個「把」字用得很好,把,就是握住,緊緊把握,做好隨時揮舞劈砍的準備。今天這個劍客把握著這把劍,展示給諸位看。然後問:
「誰有不平事?」
賞析 「誰有不平之事啊?」一副打抱不平的劍客形象立馬浮現了出來,那是劍客的人生理念,我就是專門為了打抱不平而成為劍客的。這個「平」字用得很好,「不平」?我這劍磨了十年了,就是為了把「不平事」削平了。呵呵。
有人說,「賈島是因為科舉失敗,落了個『考場十惡』的壞名,心知『吟病蟬之句』得罪了有權勢的人,可又無可奈何。便創作了這首自喻詩。」 這樣的評論太過主觀與牽強了。我們從賈島的人生經歷中,看到更多的是文學研究,而非刀槍政治。他是一位非常注重當下觀察,並加以思考的詩人。當時長安的遊俠劍客很多,我們在詩中就可以體會到「示君」,「誰有」,這些語言都體現了街頭亮劍的場景。賈島經過觀察,加上自己的理解與推敲寫出來了這首詩。
《劍客》賈島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長按二維碼點擊關注看歷史賞析。
本文圖片為網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