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傳:安世高法師的故事

2020-12-27 萌慧書舍

古時候有位叫安世高的法師,他是累劫修持的高僧。有一世生為安息國(今伊朗)太子,老國王去世後他便繼承了王位,他沒有娶妻,後宮虛設。當了一段時間國王之後覺的很無味,便將王位讓給了他的叔叔,自己出家修道去了。得了宿命通,知道前世欠人命債,債主在中國。於是他坐船來到洛陽,當時是漢朝時期,洛陽附近強盜出沒。法師走到一片曠野處,忽然迎面一少年走來,身配利劍,他遠遠看見法師便怒氣衝衝,走到跟前一言未發,就拔劍殺死了法師。

法師死後,靈魂仍回安息國,又生為太子,長到16歲的時候,又出家修道,依然有宿命通,知道自己今生還有未償還的命債,債主也是在洛陽。於是他又一次來到洛陽。這次他先去了前生殺死自己的那個人家裡借宿,那人招待他吃了齋飯。

飯後他問主人:「你還認得我嗎?」

那人回答:「你是外來的和尚,我怎會認識。」

於是告訴他:「 我就是你於某月某日在某地所殺的那個僧人。」

主人聞言大驚,想著這事兒沒有第三個人知道,難道是鬼魂來索命,嚇的想逃跑。法師說:「你不用害怕,我不是鬼。」並告訴了他緣由,因過去生自己殺過此人,所以這人見到上一世的自己立刻怒氣衝衝要殺,自己甘心被殺,是還債了債。並對他說:「我明天會被一個人打死,這也是我償還夙生命債,今天特地到你這裡是有事相求,請你明天為我作證,傳我遺囑,說是我應還他命債,請官府不必治他誤殺之罪。」

說完,兩人就各自睡覺去了。

第二天,他們一起去了街上,不久遇到一個挑柴的鄉下人,走到法師身邊時,忽然扁擔上的柴掉落,扁擔甩過來正好就打在了法師頭上,當即斃命。這鄉人便被官府抓去審問,準備給他定罪。昨日借宿的主人見於法師之前所說相符,於是將法師遺言向官府陳述。官員聽後,相信因果不昧,將那鄉人無罪釋放。

法師死後,靈魂在此到安息國,第三世又投生為太子,長大後再次出家修行,即安世高法師。

安世高法師道德學問及高,他依然來到了中國,很快就學會中文,翻譯了三十多部經典留給後人。人們知道他是位有道德高僧,便來親近,非常敬仰。他的父親是一個國王,當時做買賣的一些商人想得到他這種勢力的幫助,稱他為「安候」。

佛法重講因果,如是因,如是果。如種穀,一粒穀子為因,土壤日光風雨等為緣,結實收穫為果。若無因緣,就不會結果,而因緣成熟則自然結果。人們日常心念言行即是種因,日後所成善果惡果都是自己品嘗。自己做事自己承擔,這也是宇宙的公正所在。

即使是聖賢,亦因果不昧,安世高法師修持很好,但亦要承擔曾種的惡因所感惡果。

但聖賢與凡夫不同在於,古話所說「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凡夫只怕惡果,不知惡果起源與惡因,常常只圖一時快樂而不知樂是苦因。菩薩則不然,平常一舉一動,謹慎護持,無惡因即無惡果。若有久遠前因,前因種下,後果難逃,能安然順受,明識因果。

相關焦點

  • 佛法人物|安息國的高僧——安世高
    就是說在後漢有一位伊朗的法師,非常有名,到了中國來傳法。後漢也就是東漢時代,那個時候佛法剛傳進來,中國很少有佛經,他過來翻譯了很多經典,你們就知道安世高法師的地位了,非常了不起!我們要看現在的伊朗伊拉克的情況,根本想像不出來東漢時期佛教文化在伊朗是那麼興盛,最初咱們的佛教文化受安世高法師的影響非常大。為什麼安世高法師叫安世高呢?安是他的姓,這也是隨順中國的傳統而起的。
  • 安世高還債的故事2
    這個村現在叫蛇村,蛇村的名稱也是從安世高來的。這個村莊上有一個很大規模的龍王廟,龍王過去生中跟他是同學,死了以後墮在畜生道。現在牠的壽命快要完了,死了之後要墮地獄,所以他到這裡來超度牠、來幫助牠,為什麼?過去老同學曾經拜託過他,他們兩個人同學學道,哪一個人墮落了,另外一個人要是有成就一定要來幫助,要來超度他。他們兩個前生有約,所以這一次是來踐約,我們一般講還願,曾經許過願這一生來還願。
  • 淨土東傳第一人:三世輪迴的傳奇高僧!
    03.棄國出家,傳淨土第一人這一世的安世高,從小聰慧過人,精通各國的典籍,通達天文、地理、醫藥、異術,通曉各國語言,甚至飛禽走獸的語言,也能聽懂。果然不久後,他的話就應驗了,從此一傳十、十傳百,安世高的美名,很快傳遍了整個西域。雖然貴為太子,才華橫溢,但是他並不開心。因為當時的安息國,長年戰亂,內憂外患,羅馬軍隊經常攻打過來,他看到的都是人生的苦空無常。
  • 一起讀《高僧傳》|高手如雲的譯經僧團
    安玄和安世高是同鄉,他們都是從安息國來到洛陽的。安玄是一個守正清白,又明義理,有情致,好讀書的國際貿易商。漢靈帝末年,他沿著絲路來到洛陽。安玄在洛陽做什麼樣的買賣,如今已經不可考證了,因為歷史上只留下了「遊賈」兩個字,這個詞的意思就是來往各地經商的人。
  • 佛教:安世高的禪數之學
    當漢明帝派使者請回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高僧,譯出《四十二章經》開始,佛經的翻譯就開始了。隨後陸續有胡僧來到中國,翻譯了更多經典,才得以構建何志國所說的中原官方佛教傳經系統。東漢時期,譯經基本上集中在黃河流域的洛陽。
  • 安世高與武威安姓
    作者在序言中提出要討論的三個基本問題是:(1)關於安世高的比定問題,即佛教史上的安世高和非佛教史上的質子安世高是否一個人的問題;(2)宣稱安世高為其祖先的家族(即涼州武威安氏)在中國社會和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3)叛賊安祿山與這個家族的聯繫。
  • 安世高·妙境長老
    《涅槃經》裡面也是有,《大毘婆沙論》上也是有,《阿含經》裡面也是有,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法門。現在說是「西土聖賢集」,就是印度的佛教,那些聖賢他編輯的,但是沒有說究竟是誰編輯的,沒有說的。「後漢沙門安世高譯」:這個有前漢、有後漢,前漢就是西漢,後漢就是東漢。東漢這個時期是在漢恆帝的時候,看這個《高僧傳》上,這個安世高的這個傳上面說呢,是漢桓帝建和二年,這位安世高到中國的洛陽,到這來的。
  • [聖行故事]禪門巨匠 百歲高僧──記巴蜀高僧禪莊法師
    遊歷五國 遍訪名師 在二十世紀之二十年代的七年裡,禪莊法師隨性空師父赤手化緣到緬甸、泰國學習南傳佛教,深感解脫乘戒律威嚴,兩國全民信奉佛教,世風淳樸。他們學會了巴利文和梵文,以及緬文和泰文,能夠流暢地讀誦研究小乘佛典。
  • 高僧傳 | 第一個以「釋」為姓的僧人
    我們平時聽說過的出家人,皆以「釋某某」為法名,而我們閱讀《高僧傳》以來,除了寶志禪師,沒有其他以「釋」為姓的僧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第一個以「釋」為姓的僧侶是誰呢?自佛教來到中國以後,幾乎所有的出家人都跟著師父姓,來自安息國的安世高姓安,他的弟子也隨其姓安;來自大月氏的支謙姓支,他的弟子也隨其姓支……這可能是延續了西域的傳統,西來的竺法護也是出家後,跟隨師父改姓為竺。
  • 高僧行跡|玄奘法師傳(54)——鳩摩羅王
    玄奘法師開始作回國的準備,整理裝好經書、聖像。各位高僧知道了這件事,都來挽留法師,說道:」印度是佛降生的地方。
  • 【悅讀·安世高大師傳】施主,尊夫人還活著(12)
    安世高接過草藥一看,忙問:「請問施主,尊夫人有無下葬?」「快請施主帶我去看看她,她應該沒有死,若是吃了這種草藥,她不會死。」安世高神情激動地說。男子有些不悅,暗自嗔怪安世高無禮,莫不是瘋子?便說:「法師定是旅途勞頓,出言離奇,人既已死,也不可能復生,還是請法師早些用餐,早些安息吧!」「不,既然貧僧臨施主家門,必有因緣,還懇請施主帶貧僧一看,以施主留宿沙門的善舉,尊夫人自有善神護佑,命不至死。」
  • 隴原佛教高僧心道法師
    在中國近代佛教史上,曾湧現過一大批建樹極大、悟性極強的高僧大德,心道法師便是這其中的在西北地區最有影響力的漢傳佛教高僧之一
  • 印光大師:《高僧傳》「皆記古德之嘉言懿行.閱之,自有欣欣向榮之心······
    慧皎法師《高僧傳》《高僧傳》,又作《梁高僧傳》、《梁傳》,是梁朝佛教史專家慧皎法師(497—554)所著,收錄於《大正藏》第五十冊。第十四卷為作者慧皎法師所作的《自序》和本書的總目錄。除此之外,還收錄了王曼穎與慧皎法師兩人往來的文書兩篇。《高僧傳》從第六科忘身篇至第十科唱導篇中,所收錄的都是直接度化眾生、致力於弘揚佛法的高僧傳記。這類高僧的傳記,常被其他高僧傳記所忽略,因而,這幾科也成為區別其他高僧傳記的出彩之處。《高僧傳》是慧皎法師在前代僧傳的基礎上撰寫的一部高僧傳記。
  • 高僧傳 | 菩提達摩!
    《續高僧傳》對達摩生平的軌跡有一個簡略的概述,大致是說,達摩泛海而來,在廣州登錄,先在中國的南方停留了一段時間,然後由南入北,在北方傳授「二入四行」禪法。達摩在世時,為禪宗在中國的發展播下了種子。在達摩離開之後,隨著中國禪宗的發展,與達摩相關的故事越來越豐富,達摩逐漸成為了一個傳奇。這些傳奇故事表達了人們對達摩祖師的景仰,身為佛教徒,我們不能輕視這些傳奇及其背後的意義。
  • 安世高兩次還命債
    安世高(前生)的神識,回到安息國,投生為安息國的太子,此時,即安世高。大蟒蛇遊行到安世高的膝邊,安世高對它念誦梵語讚唄,大蟒蛇悲淚如雨,須臾間隱身不見。安世高取得絹布寶物,向廟神辭別而去。當舟楫揚帆出發,大蟒蛇又現身在高山上眺望,眾人向它揮手,它方才黯自離去。安世高所搭乘的船隻,一帆風順到達豫章(今江西省),立即取出廟神的絹布寶物,來建造佛寺。自從安世高離開後,不久廟神大蟒蛇便死亡。
  • 一善行說:絲綢之路上的法師不止唐僧!鳩摩羅什才是三藏第一
    穿行其間的高僧大德們,為佛文化傳播作出影響後世的成就同時,也對中國及域外諸國的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在這兩條你來我往的絲路中,在這千年的歲月中,有如安高世、鳩摩羅什、法顯、玄奘、義淨、一行這些做為開拓者的高僧大德更是值得被人們所銘記。
  • 一代高僧海燈法師:77歲施展二指禪絕技,任全軍武術總教頭
    在那個武術至強的時代,一代高僧海燈法師因77歲施展二指彈絕技被認為武術至強者。在獲此稱謂後,海燈法師任全軍武術總教頭,關於海燈法師的傳奇事跡,且聽我一一道來。多舛命運,終見轉折海燈法師的原法號為釋海燈,釋海燈的命運充滿了轉折。
  • 淨空法師如此評價103歲高僧夢參老和尚:這個老法師很難得
    淨空法師如此評價103歲高僧夢參老和尚:這個老法師很難得佛門耆宿一代高僧夢參長老於2017年11月27日(農曆丁酉年十月初十)16時30分在文殊菩薩聖地五臺山真容寺安詳圓寂。世壽達到一百零三歲高齡,僧臘八十七。
  • 佛教:法門龍象的近代高僧——寄禪法師
    說起長江流域法門龍象的近代高僧,先得要提一下存詩近兩千首的清末著名的詩僧寄禪法師。寄禪法師俗名黃讀山,1850年1月3日生於湖南湘潭農家,十二歲時父母已雙亡,被私塾老師收於家中掃地煮飯幹雜活。寄禪法師「孤苦無依,歸命正覺,豈唯玩道,亦以資生。」窮困潦倒的寄禪法師有詩日「若使窮黎俱得所,男誰為盜女為姐?」由己及人,表達出了他對哀哀眾生深深的同情。寄禪法師人雖出家,心猶在世,思憂於國,情懷於民。作為一佛子,他寧願捨棄「成佛」、「升天」的最高成就與願望,而希圖人民的溫飽與長壽。
  • 「國王新衣」淵源和《高僧傳》裡的故事
    (楊憲益著、薛鴻時譯《漏船載酒憶當年》第二十章,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1年)這些札記雖篇幅有限卻言之有物,其中一篇《高僧傳裡的「國王新衣」故事》(載1947年《新中華》復刊第五卷第二期)開宗明義就說:「安徒生童話裡面有一篇『國王新衣』故事,在中國已甚普遍被人轉譯引用,而且一般人都認為這篇含有諷刺意味的作品,是歐洲童話裡的傑作;殊不知這篇故事在一千多年前已見於中國紀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