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淨土芳園 020期
主講 | 釋佛欣
製作:淨土芳園
數千年的佛法傳承路,
淨土法門何時傳入東土?
是誰翻越雪山,橫穿大漠,
讓阿彌陀佛的法音,
在戰亂遼遠的時代,
最早響徹世人的心間?
他是一國太子,他兩世為僧,
萬裡遊方,千裡還債,
兩度來到東土,
只為傳達生死輪迴的音聲,
帶來阿彌陀佛的呼喚。
他示現人間的幻身,
早已魂歸故土,
數千年的時空裡,
依然迴蕩著淨土的法音,
當我們稱念彌陀,
讀誦一部《無量壽經》,
是否聽見他亙古的呼喚?
這一期淨土芳園,
我們一起來聊聊,
第一次翻譯《無量壽經》,
把淨土法門傳入中國,
一代高僧——安世高,
看大師如何在佛法初期,
現身說法,度化眾生!
01.高僧足跡,本是無字經書
南無阿彌陀佛,今天我們來聊聊歷史,看古代高僧如何現身說法,度化眾生的。
很多人應該讀過《無量壽經》,如果要問起是誰翻譯的,也許就有人不知道了。不要說《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誰翻譯的,很多人也不一定注意到。
有一次問起《阿彌陀經》是誰翻譯的,一位蓮友就快速、肯定地回答:「是姚秦法師翻譯的。」
大概是讀到「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時,就認為「姚秦」是一位法師,其實「姚秦」是一個朝代。
當然,知不知道淨土三經誰翻譯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知道:一切經典都是為了讓我們念佛往生的。
不過那些不遠萬裡將經典傳入中國,又歷盡艱辛翻譯經典、傳揚淨土法義的高僧們,如果我們能去了解,也能從中體會淨土法門的殊勝。
《無量壽經》在中國有十二次翻譯,可以說是翻譯最多次的經典,從東漢到宋一千多年間,不斷被翻譯,貫穿著整個佛經翻譯史,是佛經翻譯史上的奇蹟。
如今只有五種譯本存在世間,其中最為詳細、最為完整的就是康僧鎧的譯本,也是我們依據的版本。
康本《無量壽經》是在公元252年翻譯出來,距離佛教傳入中國已經200多年,其實早在康僧鎧之前,《無量壽經》已經有三種譯本。
最早的翻譯比康僧鎧早100年,大約在公元148年左右翻譯出來,這也幾乎是中國最早的佛經翻譯。
最早翻譯《無量壽經》的高僧,是從安息國來到中國的安世高大師。
那些翻譯經典的高僧們,早已離開娑婆世界,卻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佛法寶藏。
甚至他們本身,就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無字經書;
他們的事跡,也一直在世間傳播阿彌陀佛的法音,在告訴我們娑婆苦空無常,呼喚我們要念佛往生。
02.前世為僧,千裡償還命債
安世高不僅這一生是出家人,前世也是一位高僧。
前世修行的時候,他有一位師兄弟,修行很精進勇猛,也樂於布施,但是瞋恨心很強,託缽乞食時,如果飯食稍有不合心意,就會大發脾氣。
安世高常常勸他,不要瞋恨心太重,但他總是改不了習氣。
就這樣過了二十多年,安世高有一定禪定神通,知道自己還有業債要去償還,就向他師兄告別:「我要去廣州了結宿緣了,在修行上你比我精進,但是你經常瞋恨心重,如果還不改,將來會墮入惡道,形態醜陋。不過你放心,下輩子我一定會去度你的。」
說完,安世高就前往廣州,償還業債了。
是什麼樣的業債,他要千裡跋涉去償還呢?
這不是普通的業債,而是命債。
他到廣州後,走在街上,剛好遇到有寇賊作亂,突然就有一位少年拿著大刀,追到他面前,憤怒地說:「終於逮到你了。」
其實他們互不相識,是少年抓錯人了,安世高卻不解釋,反而微笑說:「我過去生欠你一命,特地前來償還宿債。你現在忿怒不平,就是過去生所積存的怨氣。」
說完,他就很淡定地把頭伸出去,給這位少年砍了。
少年也沒有絲毫遲疑,大刀一揮,就把安世高殺了,街道上,擠滿了人,都嚇得心驚膽戰。
安世高償還業債之後,神識投生到安息國,也就是現在的伊(朗),投生為安息國的太子。
也就是這一世的安世高。
03.棄國出家,傳淨土第一人
這一世的安世高,從小聰慧過人,精通各國的典籍,通達天文、地理、醫藥、異術,通曉各國語言,甚至飛禽走獸的語言,也能聽懂。
有一次,安世高走在路上,仰頭看見一群燕子,告訴同伴:「燕子說,等會兒一定有送食物的人來。」
果然不久後,他的話就應驗了,從此一傳十、十傳百,安世高的美名,很快傳遍了整個西域。
雖然貴為太子,才華橫溢,但是他並不開心。因為當時的安息國,長年戰亂,內憂外患,羅馬軍隊經常攻打過來,他看到的都是人生的苦空無常。
安息國王去世後,他繼承了王位,但是不到一年時間,就讓位給他的叔父,離開王宮,出家修行了。
出家不久,就精通三藏,入定開悟,前世的種種,瞬間想起,於是就遊歷四方,弘揚佛法。
公元147年,他來到洛陽。
當時佛教傳入中國僅有幾十年,人們對佛教很陌生,佛道不分,以為佛就是外來「神」,認為《四十二章經》與《老子》差不多。
安世高要弘揚佛法,首先要解決經典翻譯問題,如果沒有中文的佛經,只是依靠外來法師口耳相傳,佛法難以紮根。
他對語言很有天賦,剛到洛陽不久,就通曉漢語,然後開始了長達20年的佛經翻譯。
安世高可以說是中國佛經翻譯第一人。
他翻譯了很多經典,我們熟悉的《八大人覺經》,就是安世高所譯,現存的經典不多,只有22種,26卷。
雖然很多都是小乘經典,他卻翻譯了大乘至極的經典——《無量壽經》,這是《無量壽經》最早譯本,也是大乘經典最早的翻譯。
雖然這部最早的《無量壽經》沒有留下來,但是在歷史上一定曾經流通過。
在很多大乘經典沒有傳入中國,人們對佛教還沒有深刻認識的時候,阿彌陀佛的名號,早已伴隨著安世高的到來,伴隨著《無量壽經》的翻譯,在中國的土地上默默流傳了。
04.不負前約,度師兄離惡道
安世高在洛陽翻譯約二十年,後來東漢末年,中原動蕩,他就決定到江南,臨行時說:「我要前往南方,度化師兄,了結宿業。」
途徑廬山,要坐船經過亭湖,湖旁有一座神廟,廟裡的神明很靈驗,香火旺盛。只要向廟神祈求,坐船就能獲得神明護佑。
有些人沒有神廟允許,就帶走了廟裡的翠竹,結果船剛起航,就遇到了風浪,馬上翻船,竹子自動飄回原處。
這位神明這麼靈驗,是什麼來路呢?
其實,神明就是安世高前世的那位師兄。
安世高在船上時,船主突然被附身,說:「船上有一位出家人,道行高深,請他到廟裡走一走。」
安世高知道其中因緣,徑直走到廟裡,踏進去就對著虛空說:「師兄,很久不見,我說過要來度你的,我現在來了,你怎麼不出來見面呢?」
虛空也出現一個聲音:「後悔當年沒有聽你的勸說,如今果然墮落惡道,我也很想出來見你,但是我長得太醜陋,不敢出來。」
安世高不斷安慰,他終於從門旁,探了一個頭出來。
原來是一條猙獰的大蟒蛇。
大家看了一眼,就被嚇得倒退了幾步,只有安世高從容鎮定走到蛇旁邊,蛇頭乖乖趴下來,匍匐在安世高的腳邊。
然後哭著說:「我前世喜好布施,今世財物豐厚,如今我的壽命快結束了,假如在這裡死亡,龐大醜陋的形體,會汙染湖水,而且擔心死後墮入地獄,現在我有很多珍奇寶物,請你幫布施,供養,建寺院,讓我投生善道!」
安世高就為他念咒語唱贊,一會兒蛇就隱身不見了。
安世高就取他的財物,拿去布施供養,建造了一座東寺。
事情處理好之後,繼續往南邊走,突然,出現一個很英俊的少年,來到安世高身邊,頂禮一拜,就消失無蹤了。
這就是他的師兄,舍離醜惡的蟒形,投生善道了。
從此,這個神廟不再靈驗了,後來人們在山後的草澤中,發現一條巨大的死蟒蛇,有幾公裡長。
05.再度還債,示現因果不虛
安世高繼續往南走,在廣州找到了上輩子殺他的人。曾經的少年已變成老人。
安世高對他說:「還記得你年輕時候殺害的出家人嗎?那個人就是我的前世,不過我不是來找你報仇的,是找你跟我去浙江還一樁命債。」
他們結伴同行,來到浙江,走到菜市場的時候,遇到有人在打架,打得不可開交,突然間安世高被重重地打到頭,當場就去世了。
老人親眼看到如此業報,憶起往日親身執刀報仇的情景,不覺毛骨悚然,深信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正是: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從此,老人精進學佛,敘述親身的因果經歷。凡是聽到安世高的業緣故事的人,都深信因果真實不虛。
06.出離輪迴,還須淨土法門
安世高兩次不遠千裡償還命債,在佛法初傳的早期,用自己的經歷,向世人傳達輪迴的真相,讓世人了解佛法的根本。
佛法最終目的是解脫輪迴,唯有徹底出離輪迴,才能不被業力牽引,否則生生世世都是在業力中,輪迴生死,今生你殺我,來世我殺你,不斷重複。
如果沒有人人都能解脫的法,就算知道輪迴的真相,也只能更加悲傷。
安世高的修行境界很高,最終還是兩次被殺,償還業債;他的師兄修行精進勇猛,樂於布施,卻因瞋心墮落為蟒蛇。
出家修行的高僧,尚且如此,不能改變;對於沒有出家修行的人,要出離輪迴,更是難上加難!
生生世世中,我們欠了多少生命的債,今生不小心踩死的螞蟻,也不計其數,如果不解脫,將來我們也會被無數次不小心踩死。
人人都能脫離輪迴的方法,唯有淨土法門。
所以,安世高作為第一位翻譯《無量壽經》的人,這絕不是偶然的因緣。
戰亂的東漢末年,佛法初期,人們對修行還沒有概念,要通過自己修行解脫,幾乎是不可能的,或許安世高看到自己的業債之後,也在尋求快速解脫的方法。
也許正是看到這部《無量壽經》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大願,找到了解脫的方法,所以就把《無量壽經》翻譯出來。
當然,安世高也許是大權示現,種種的以身說法,是告訴眾生,要出離生死輪迴,往生淨土。
他將《無量壽經》翻譯出來,就是將阿彌陀佛的法音傳給世人,慢慢成熟根機,為淨土法門的傳揚,奠定了基礎。
至於還債之後的安世高,投生何處,不是凡夫能測量的。
要想知道安世高現在何方,只有我們念佛成佛,才能透達一切因緣。
也許,他也正在極樂世界等我們呢!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