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127周年誕辰。12月25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完成正式交接,將長期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陳列。交接儀式完成後,現場粉絲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合影,曾天上追星的「神十」又成為了陸地上的明星。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當年,毛澤東曾奮筆寫下《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展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氣魄,表達中華兒女的凌雲壯志。在毛澤東同志127周年誕辰之際,神十入湘,為紅色熱土再添新時代風採,撫今追昔中,更點燃了湖湘兒女的凌雲壯志。
神十入湘,是對一代偉人的告慰。毛澤東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中國航天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的第一個國際勞動節夜晚,他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研製和發射長徵火箭和東方紅衛星的代表;1970年7月14日,他圈閱了國防科委《關於航天員選拔的計劃報告》,批示開展中國載人航天計劃;1975年11月26日,病中的毛澤東審閱了我國發射遙感衛星的報告,審讀了衛星發回的相關資料……他用一生的熱情乃至生命的餘暉,照耀著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前程。
神十入湘,是對湖南航天的認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敢於「九天攬月」的湖南人,在中國航天史上功不可沒。作為我國航天科技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國防科技大學承擔了航空航天和新材料領域高素質人才培養、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和新型航天裝備研製任務,還承擔了載人航天任務規劃與系統仿真課題組針對上升器與軌道器(含返回器)的環月交會對接任務……張履謙、楊孟飛、周建平等湘籍航天領軍人物「群星閃耀」,他們在航天發射場默默揮灑汗水,為國家航天事業發展注入了磅礴力量。
神十入湘,點燃創新活力與熱情。一艘艘飛船進入太空,空間實驗室的成功發射……「以前不敢想的事,現在都一步一步實現了。」這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質量主管禹頌耕的感慨,也是「神十」帶給我們的驕傲與自豪。遙想當年,中國的研究人員只能圍著美國贈送的1克月壤開展學術研究,而今,「天問一號」遨遊宇宙、嫦娥五號「挖土」歸來、神舟十號返回艙落戶韶山,秉承科技自立自強的精神,中國航天夢在一代代人接續奮鬥中不斷實現,中國航天事業沿著一個又一個夢想拾級而上,攀上一個又一個高峰。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神十落戶韶山,偉人故裡再添「新星」,紅色教育再添「新教材」。這教材必將激勵我們飲水思源、回望初心,大力弘揚航天精神,創造「九天攬月」更大奇蹟,續寫「十四五」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