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加油,新疆。
加油,娜娜。
◆ ◆ ◆
文 | 《最後一公裡》特派記者劉博
2007年,迪拉娜只是一個擁有1米8身高但不太會打籃球的女孩,7年後,她成為了中國青年女籃一顆潛力無限的新星。迪拉娜說,這一切都要感謝曾經培養過她的老師、教練們,「若不是她們對我的栽培,也沒有如今的我。」
2007年9月,年僅10歲的迪拉娜·迪裡夏提從新疆出發,只身前往廣州市體校,開始她的籃球生涯。9月的廣州天氣很熱,時有陰晴的天氣是孩子們最頭疼的事。那時候她們還不懂,為什麼要做這麼辛苦的訓練。
在迪拉娜的回憶裡,初到體校的那一年是極為苦澀的,原本可以用來驕傲的身高優勢在體育專業環境裡蕩然無存。訓練很苦,背井離鄉,再加上完全沒有籃球基礎,為此她掉過無數眼淚,也萌生過放棄的念頭。
迪拉娜和籃球的緣分源自於小學四年級時一次普通的家庭聚會,媽媽問:想去廣州打籃球嗎?迪拉娜說:可是明天還要上課啊。媽媽說:周末去。迪拉娜:那就去試試。
就是這樣一次不經意間的對話,改變了迪拉娜的命運。
-01-
少年錦時 廣州成了第二個家
1997年1月7日,迪拉娜出生於烏魯木齊軍人家庭,父親曾是籃球運動員,給迪拉娜的少年時代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因為父親在部隊,很少回家,所以珍惜每次相見的機會。也因為父親曾是籃球運動員,在部隊也打球,所以對父親的印象也和籃球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迪拉娜說,在她10歲之前懂事的那幾年,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陪爸爸一起看球。
遺傳了父親的良好基因,從小迪拉娜的身高一直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也是因為父親和新疆籍原國手杜峰相識,才有了之後去廣州練球的機會。
於是,10歲那年,迪拉娜來到廣州,開始專業的籃球訓練,這一練就再沒停下。
迪拉娜說,新疆是她的家,廣州是她的第二故鄉。
-02-
因為堅強 成長的種子在心中發芽
在廣州的日子裡,迪拉娜成長了不少,至少在旁人看來現在她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她總是親切稱呼身邊的長者為姐姐,謙遜地感謝身邊人對她的稱讚,總是第一個衝上去扶起摔倒的隊友……迪拉娜總能給人帶來意外的美好。
她說這樣做是因為曾經有人也這樣待她。「小時候在體校訓練很辛苦,想家、哭過、委屈過,也打過退堂鼓,都是姐姐們對我的照顧、爸爸媽媽對我的鼓勵,才讓我堅持了下來。」迪拉娜說,因為被身邊的人愛著,才有了堅強的理由,才得到了今天的成長。
「我也會像她們愛著我一樣的愛著身邊的人。」
迪拉娜的英文很好,平時可以給外援做做翻譯,生活中也很會照顧姐妹的起居,旅途中也總是看到她在忙碌著幫大家搬運行李的場景。
球場上,她是給予隊友鼓勵最多的一個……
替補席上,她是加油喊得最拼命的一個……
-03-
球場上做個女漢子 球場外有顆少女心
迪拉娜把最美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籃球。我問,「不甘嗎?」她說,「這是我的工作啊。」
職業球員很辛苦,生活枯燥,沒有休閒時間,和家人聚少離多,這些都是常人體會不到的。「聚光燈下光彩奪目的鐵血勇士,在鏡頭外也有一顆少女心啊。」迪拉娜也和所有19歲的少女一樣,喜歡打扮自己、喜歡逛街、喜歡遊戲,可她並沒有太多時間。
於是,在她的手機裡我看到了很多照片,都是在比賽途中的飛機上或者下榻的酒店裡照的,她希望在她的微信朋友圈裡能美一些。
-04-
年少成名 擔任青奧會中國代表團旗手
2014年8月16日晚,南京奧體中心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開幕式現場,迪拉娜手持五星紅旗走進場內,頓時全場掌聲雷動,山呼海嘯般的歡呼不僅僅獻給東道主的旗幟,更是對這位維吾爾族女孩最好的迎接。
那一年,迪拉娜紅了。每當中國女籃有比賽,媒體記者總是蜂擁而至,應邀的採訪邀請也是絡繹不絕。看臺上,南京當地觀眾給迪娜拉的掌聲總是最多,不少人前來為的就是一睹她的芳容。
2007年,迪拉娜只是一個擁有1米8身高但不太會打籃球的女孩,7年後,她成為了中國青年女籃一顆潛力無限的新星。迪拉娜說,這一切都要感謝曾經培養過她的老師、教練們,「若不是她們對我的栽培,也沒有如今的我。」
-05-
十九歲時 她已是新疆的驕傲
2015年,新疆再次組建女子籃球隊,迪拉娜應招從廣州回到新疆,為家鄉效力。「我會在家鄉的球隊裡成熟起來,我生怕自己的現有實力幫不到家鄉的球隊。」剛進球隊時,迪拉娜坦誠地訴說了她的擔憂。那個賽季,迪拉娜和球隊以黑馬的身份獲得了聯賽亞軍的成績。
2016年,迪拉娜作為新疆隊重點培養對象,站穩了球隊主力中鋒的位置。「今年的夏訓,隊裡重點加強了迪拉娜的訓練。幾個月來,她的進步非常快,成為了此次比賽中的絕對主力。迪拉娜未來的表現肯定會讓新疆球迷眼前一亮。」主帥展淑萍對迪拉娜不吝讚美之詞。新賽季,她也同樣用出色的表現,印證了展指導的肯定。
球場上,她是球迷眼中新疆隊的本土球星。球場外,迪拉娜也為新疆貢獻著她的力量。
2015年3月,為了回報新疆各族人民的厚愛和支持,新疆天山女籃開展「南疆行」活動。作為隊內唯一一名維吾爾族隊員,迪拉娜肩負著更重的責任和義務,來到南疆,為新疆少數民族婦女、兒童打開現代文化的一扇窗。此次南疆之行迪拉娜感觸頗深,「她們同樣熱愛體育,但她們卻沒能走出去。」迪拉娜說,她是個幸運兒,未來她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孩子們完成自己的夢想,也算是為家鄉盡一份綿薄之力。
迪拉娜希望通過《最後一公裡》告訴新疆各族有夢想的年輕人,「只要你喜歡,就堅持去做,只有努力了,才能成功。」迪拉娜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