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帶的一個團的全陪是一個男的,他來新疆前就對新疆的美女比較感興趣,然後到了新疆他就更不亦樂乎了,因為他要一邊照顧遊客,一邊欣賞新疆美景,一邊狂吃新疆美食,更重要的是他還要欣賞新疆美女,他總是告訴我要把自己「嫁到新疆」,可是在他離開新疆之前還沒有遇見一次「豔遇」!呵呵!來新疆哪有哪麼容易把我們這裡的女子「拐走」!
各位大哥小弟或者是大哥小弟的大姐小妹,您們看完這篇文章後一定要注意啊!這個不是寶典也不是秘籍,只是您要來新疆後一定要知道的,也許您明白了這些後,您就可以真正的得到一個新疆美女!下面記錄的是一個維吾爾族的男性要娶到一個維吾爾族女子的習俗。
婚姻是男女兩性之間建立的一種社會公認的夫婦關係,這種關係是風俗或法律所承認的。我們知道的婚姻形式有亂婚制、群婚制、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以上婚姻雖然是從古到今保留下來的婚姻形式,但不是都存在於一個民族當中。代表文明時代的婚姻形式是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其他都是原始社會裡所實行的婚姻形式。
回顧維吾爾族的歷史進程,我們只能看見屬於文明社會的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其中一夫多妻制從遠古到20世紀中葉都保存著。婚姻是人類的重要方面,正如人們說的「世界上任何一個部落、民族都有其婚姻形式。
婚姻就像使用火、語言和工具一樣普遍。」維吾爾族的婚姻形式和過程是在多元基礎上形成的,這方面的禁忌也相應的出於某種宗教信仰,或出於人們趨吉避兇的心理,或是出於婚姻過程順利的需要。
(一)擇偶禁忌
1、氏族內婚姻禁忌
維吾爾族的婚姻對象的選擇,必須在自己氏族內選擇,其中,除了禁止父親和女兒、母親和兒子、兄弟和姐妹之間通婚外,叔伯和外甥女、姑姨和外甥之間是可以通婚的。在古代人們意識較差的緣故下,當時的人們只想不是氏族外通婚就可以了,但是這樣也是不可取的,但是維吾爾族在家族內部擇偶時,禁止與三代內的人通婚。
2、氏族外通婚禁忌
人們為了不要親近結婚,可以允許找氏族外的人通婚,在人們的意思轉變後,他們認為如果選擇了近親結婚,就被視作為「亂倫」而受到嚴厲的懲罰。氏族外通婚首先是由氏族內部通婚導致的嬰兒畸形和稱呼的混淆形成的。其次,氏族外婚制還與圖騰觀念有聯繫。
3、血緣婚禁忌
血緣婚是由原始社會的氏族內婚演變而來的一種婚姻形式。現代所指的血緣區別於所謂的「一個氏族的一切成員具有的血緣關係」或「屬於同一圖騰的人具有血緣關係」的這種看法。現代維吾爾族所指的血緣關係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通婚禁忌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由於族別關係而形成的血緣關係和相關的通婚禁忌。比如說男子不能娶自己的媽媽、祖母、女兒、孫女、姐妹、姑姨,如果你打算這樣就被視為亂倫。
其次,是間接的血緣關係,維吾爾族有把自己生下來的孩子給乳娘餵養的習慣,像是乳娘家的孩子也不是你選擇婚姻的對象。第三,維吾爾族禁止同與自己有婚姻關係的人直系親屬通婚。
還有一種與氏族外婚制和氏族內婚制不同的婚姻制度,他是人類學中所謂的「特定婚配」,在擇偶方面是屬於血緣婚,有兩種主要形式「兄弟婦婚」和「姐妹夫婚」,都是指其中一人的老公或老婆死了後,你要再娶或再嫁給其中的兄弟或姐妹。他們認為這樣是為了避免不要讓孩子沒有人照看或者是說為了避免家庭分裂。
4、民族內婚禁忌
由於維吾爾族是長期生活在絲路上的民族,在以前比較閉塞的情況下,人們是不允許自己家的女子嫁給外面的人,但是他們開始信仰伊斯蘭教後,他們的婚姻對象就開始松一些,只要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都可以允許,但是一般不允許女子嫁到遠方,不想讓女子終身受離別之苦。長期以來,維吾爾族的婚姻擇偶有兩種形式:一是經過父母介紹,一是自由戀愛。但是父母為了幹涉子女的婚姻掌管婚姻大權,總愛說「婚姻是老天註定」以此當藉口。人們在選擇婚姻對象的時候,都會看家人的背景、道德修養、外貌、宗教信仰。
5、等級婚禁忌
在封建社會,一般等級制度都比較鮮明,一般不允許等級高的女子找等級低的男子,等級低的女子嫁到等級高的男子家都要受到歧視。只有等級相對的人通婚才能受到人們讚揚。在民間流行一句話「補麻袋洞用麻袋布,補綢衣用綢布」意為門當戶對。等級制度裡也有對職業的要求,有一些認為是「賤業」的工作,一般都沒有人找。
6、不娶守制期婦女的禁忌
民間認為,有夫之婦由於處在其丈夫的保衛下,不可以與別的男子結婚。就算是其丈夫去世了也有三個條件的禁忌:一、丈夫死亡的或是離婚的。二、是要完成待婚期,如果離婚有孕的必須將孩子生下來後才可以結婚,亡夫的的待婚期必須是四個月十天。三,離婚也沒有生孕的,也必須在自己來三次月經以後為止。他們認為這樣是為了辨認清楚誰是孩子的父親。維吾爾族沒有同姓不能結婚的禁忌。
(二)議婚禁忌
1、媒人禁忌
媒人在維吾爾族的婚姻開始起了很多的作用,在傳統的維吾爾族的婚姻裡,青年男女是沒有直接接觸婚姻的權利,在男女之間家庭起到作用的是媒人。兩方決定婚姻後男方會派媒人到女方家裡打聽女子的年齡、名字、品德、家庭背景和經濟情況,媒人也會具體的給女方家介紹男子的情況。
在此期間媒人要站在一個中立面,採用各種手段將兩方調和。媒人在獲取女方的許可後,選下提親的日子才回。在做媒人的是非常重要的,人們是不會選擇男性當媒人的,也不會選擇不誠實、陰險、狡詐的婦女做媒人,即使能順利的完婚,但是人們也會覺得這樁婚事會帶來猜疑。
媒人一開始就要保守秘密,尤其是長期保守女方的秘密,否則會遭受人們的譴責。在婚姻中可以選擇結了婚的男人當伴郎,但不能選擇結了兩次婚的男人當伴郎。伴娘一定要沒有結婚的女子做伴娘。
2、納彩禁忌
納彩在維吾爾族的婚儀上是一個重要的禮儀,一般分為「小納彩」和「大納彩」。媒人不會單獨去納彩,一般會和男子的母親或一些婦女去。「小納彩」是指男子初次到女方家提親,「大納彩」指婚前到女方家交彩禮、定日子上規模較大的儀式。維吾爾族忌諱在周二周五納彩,認為不順。也不會選擇在月末,雖然伊斯蘭教喜歡單數,但是在結婚這樣的喜事上還是選擇雙數。
3、定日禁忌
維吾爾族將婚姻定位終生大事,因此非常注意結婚的日子,以前,人們還專門佔卜日子來結婚,現在一般維吾爾族的禁忌是不要在齋月期間辦喜事,還有些人忌諱在(伊歷)的10月和2月辦喜事,據說在這些日子辦喜事,夫妻不和。實際上這些都是迷信。但人們還是不喜歡在周二和周五單日子辦喜事。
(三)婚嫁禁忌
1、尼卡禁忌
「尼卡」原意是「結婚」。這裡指的「念尼卡」是指通過伊斯蘭教教法來證明和認可雙方的婚姻關係。「念尼卡」有兩種意思:一是,讓婚姻關係讓真主認可。二是,獲得社會認可。「念尼卡」一般要在清晨進行,也可以在婚日下午進行,但決不能在提前一天進行,提前一天進行就證明婚約失效。參加尼卡儀式的有新娘、新郎、伴娘、伴郎、新娘的父母、新郎的父母和雙方的親朋好友,以及「念尼卡」的阿訇、有威望的人。
按照傳統習俗,除了「念尼卡」的阿訇和長者以外,男性不的少於3名,女性不的低於6名。忌諱穿舊衣服,新郎和新娘忌諱穿舊衣服。阿訇念完尼卡經後,問新人是否同意結婚,他們的回答必須讓周圍的人都聽清,一般男的先回答願意,女的要表於羞澀讓伴娘替他回答。念完尼卡後新郎新娘就被大家認可,其後的儀式是為了增加喜慶的氣氛。
2、婚宴禁忌
在念完尼卡後,女方家要宴請男方家和請朋好友。傍晚通過隆重的儀式將新娘帶到新郎家,第二天,男方也舉行隆重的婚禮。一般來說維吾爾族的婚禮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新娘、新郎和男女青年的慶祝活動、迎新娘的儀式、擋路、揭面紗、拜父母兩家相互宴請。
在結婚當天男女雙方都必須戴帽子、新娘不得穿黃、黑、灰、藍色的衣服。女方要用華麗的面料做一個有寬又大的被褥和一對枕頭。在娶親的時候新娘子要放聲大哭,表示不捨得離開父母。由於這種婚俗人們忌諱新人不苦。
在結婚當天宴請不論身份貴賤都偶有要宴請,阿克蘇地區規定不能將當天宴請的爐火扔出去,認為這樣的話夫妻容易離婚,要一下在把爐火燒完才好。和田地區在婚宴的當天要求不能讓客人喝涼菜,喝了涼茶代表這兩家人的感情想涼水一樣淡。
新娘子成為男子家庭成員後,男方家的人必須尊重新娘,新娘同時也要互相尊重公公婆婆,忌諱直呼大名。一般是不分家的,特別是小兒子是要繼承家業的,即使父母去世了也要留著老房子。還忌諱弟弟在哥哥前面結婚,特別忌諱妹妹在姐姐前面結婚。
維吾爾族的人急於在生前給兒女辦婚禮,如果死後還有孩子沒有結婚他們認為是非常遺憾的。女子要在結婚以後經常回家看看,如果娘家特別遠的話可以留宿。不然的話是不能留宿的。
(四)離婚禁忌
維吾爾族的婚姻是不允許離婚的,要對家庭完全負責的,但是如果非到離婚那一步的話,在伊斯蘭教的規定中,如果口頭上丈夫說三遍「talap"就代表著離婚了,但是只是說了一遍或兩遍的話,在阿訇再念尼卡之後還可以復婚。當然現在光說「talap「是沒有用的,也必須通過離婚手續的辦理才可以。維吾爾族的離婚在傳統上網習俗規定,不能在妻子懷孕的時候或守制期離婚。離婚之後,妻子要將自己家的灶臺砸了,意為不能將「幸福之灶」落入別人手裡。
寫了這麼多,都是維吾爾族的婚禮前後的禁忌,當然涉及習俗的內容不多。如果您對維吾爾族的習俗感興趣,本人還會更加努力的把維吾爾族的民俗總結一下給大家。我想我的全陪要是看了這麼多禁忌後一定不在找新疆美女了,看樣子他是有困難的!呵呵!如果沒有哪麼多的要求約束,我們新疆美麗善良的維吾爾美女早被你們「拐」跑了!
當然歡迎您們真正的來新疆做客,到時候你們才能感受到新疆維吾爾族的風情!也希望我的東東能慢慢的讓你們對新疆重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