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堅持獻血88次 宿遷60歲「獻血王」光榮「退休」

2020-12-18 中國江蘇網

「11月20日是我最後一次義務獻血了,那天也是我從義務獻血隊伍中光榮『退休』的日子。」11月25日上午,記者見到王明然時,他感慨地說。

王明然今年60歲,他從義務獻血隊伍中光榮「退休」,倒不是因為身體原因,而是他的年齡已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獻血年齡上限。自2001年起,他堅持20年無償獻血從未間斷。從早幾年的一季度一次到後來的每半年一次,累計獻血88次,捐獻的血液全血量達18400毫升,超過4個成年人全身血液的總量。先後榮獲全國無償獻血金質獎、中國紅十字會生命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同事們都稱他為「獻血王」。

王明然一直在基層一線工作,曾在企業、鄉鎮機關、醫院工作過。了解王明然的人都知道,他是個熱心人。他每年都要向縣紅十字會捐獻善款;每年的重陽節前夕,他都要聯合其他志願者購買粳米、白面、食用油等物品向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送溫暖、獻愛心……他的無私奉獻,也為他贏得了多項榮譽:2003年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範、2004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再就業優秀個人」、2016年被評為「泗陽縣十大工匠」、2018年被評為「第六屆泗陽好人」。

提起第一次義務獻血的經歷,他告訴記者:「那時我剛參加工作不久,單位的一位同事家屬遭遇車禍,手術時急需輸血,而血站適合配型的血液不夠。當我知道我的血型符合捐獻要求時,二話沒說就去了血站。」正因為有了王明然的400毫升血液,患者的手術獲得成功。「咱們是普通人,也沒有啥機會做啥偉大的事情,但可以用自己的血液挽救別人的生命,我覺得就是非常有意義的事。」王明然告訴記者,之所以堅持了20年義務獻血,就是抱著一個救人生命的信念,有時感冒了體檢不過關,就待身體好了再獻。

王明然每當想起自己的血液挽救過別人的生命時,心裡總感覺無比欣慰,從而對獻血救人始終充滿激情。他不僅自己帶頭義務獻血,還動員身邊人也加入到獻血的隊伍中來。在他的帶動下,家人及同事共同獻血100餘次,獻血量已超過6萬毫升。今年3月,他聽說一位叫趙娟的病人手術急需用血,而他自己又剛獻過血,短時間內無法再獻。當他得知該病人的血型與他愛人一致時,他立刻騎車到10多裡外愛人的工作單位,將人帶到血站及時為該病人獻了血,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

「我就是個閒不住的人,幫了別人,自己也高興。今年我已經60歲了,已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獻血年齡上限,雖然我不能在獻血的道路上繼續貢獻力量,但我還是會在其他方面盡己所能給予他人幫助的。」王明然說。(記者 王敏傑 通訊員 劉緒忠)

相關焦點

  • 堅持獻血20年,60歲生日這天他送自己一份「熱血禮物」
    楚天都市報3月9日訊(記者 晏雯 通訊員 張宇)「多麼希望我能獻到65歲!」3月8日上午,60歲的李永幹走上武漢血液中心中南商業大樓獻血車,打算用一份「別樣」的生日禮物,為自己20年獻血事業劃上句號。李永幹住在武昌,卻每次都要坐一個小時公交車趕到佳麗廣場獻血點進行獻血。「他可是我們的『鐵粉』,大家像朋友一樣!」長期在佳麗廣場獻血點工作的胡婷,笑著告訴記者。20年來,李永幹已經堅持獻血25次,共計9200毫升。按照有關規定,李永幹60歲生日這天的獻血,就是他最後一次參加無償獻血。
  • 152次獻血7次獲全國金獎,泰安獻血「狀元」60歲完美告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侯海燕 通訊員 王峰 馬克7月28日,是泰安市民李國安的60周歲生日。7月27日,李國安專門穿著他認為最帥氣的衣服,來到泰安市中心血站。與往日不同,輕車熟路的獻血流程,每一關他都刻意地放慢了速度,填寫報名登記表的手,竟然也因為難以抑制的激動有些顫抖了。在泰安市中心血站機採大廳,醫護人員親切對他說:「李隊長,我們提前祝您生日快樂,感謝幾十年來對無償獻血公益事業的默默奉獻和大力支持。」看著身邊圍著他的這些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醫護人員,李國安的眼圈有些發紅了。
  • 60歲生日完成第34次獻血 「熱血女團」領頭人用最後一次獻血紀念...
    陳涵薇(左)和玉丹一起獻血。通訊員提供醫護人員為陳涵薇慶祝生日。9月11日,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主任陳涵薇坐上採血椅,完成了第34次獻血。當天是她60歲的生日,按照國家規定獻血年齡的上限,這是她最後一次參與無償獻血。
  • 一家人的獻血堅持:22年,663次
    16日下午,楊予軍裹著厚棉衣走進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進行第285次無償獻血。圖為楊予軍第285次無償獻血。 李超慶 攝年近六十歲的楊予軍,是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的老熟人,工作人員都親切地稱他「楊老師」。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正式頒布實施,獲悉此消息的楊予軍和妻子楊建霞商量參與無償獻血。
  • 60歲「熱血女團」領頭人獻血慶生 曾33次挽袖為生命加油
    曾33次挽袖為生命加油 帶領49名女同事傳遞城市溫暖60歲「熱血女團」領頭人獻血慶生□楚天都市報記者 晏雯 通訊員 張宇昨日,退休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主任陳涵薇坐上採血椅,迎接她第34次獻血。
  • 「熱血女團」領頭人60歲生日當天最後一次獻血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11日訊9月11日,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主任陳涵薇坐上採血椅,完成了第34次獻血。當天是她60歲的生日,按照國家規定獻血年齡的上限,這是她最後一次參與無償獻血。在眾多武漢及外地獻血者心中,陳涵薇及她帶領的「熱血女團」成為激勵他們長期獻血的原因之一。
  • 無償獻血12年,堅持到60歲!超齡後,他仍元氣滿滿當志願者!
    無償獻血12年,完成48次全血、血小板捐獻,超齡後「無縫對接」倡導者,向市民倡導無償獻血。▲陳供為前去義務獻血的市民提供志願服務67歲的陳供作為一名倡導者,從事無償獻血志願服務已7年,總時長近1400小時,今年時長已近300小時。
  • 鄭州獻血第一人! 22年累計獻血近19萬毫升 相當於全身換血38次
    經歷22年累計獻血300次,他是鄭州市獻血記錄領跑者他叫楊澤予,每天清晨6點,他便用長跑迎接新的一天。這樣的生活,他已經堅持了20多年,風雨無阻。除了跑步,他還堅持無償獻血,從22年前的一次偶然,一直到今天。領表、排隊登記、體檢……眼前的一系列流程對他來說早已輕車熟路。「來了楊老師!」
  • 「熱血女團」領路人陳涵薇:用最後一次獻血紀念60歲生日
    楚天都市報9月11日訊(記者晏雯 通訊員張智 張宇)今天,退休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主任陳涵薇坐上採血椅,迎接她第34次獻血,也是最後一次。陳涵薇坐上採血椅,迎接她第34次獻血早上7點20分,陳涵薇就早早來到了成分獻血科,一個人踱步在空曠的機採間,順手整理著採血設備,她的思緒萬千。今天也是她60歲的生日,按照國家規定獻血年齡的上限,這將是她最後一次無償獻血。三十七年來,她全心全意投身在無償獻血這份熱血事業中,而今終於要畫上句號。
  • 費必武:無償獻血19年 帶動身邊人一起獻血
    7月13日,是費必武55歲的生日,他來到長沙市血液中心,捐獻血小板,作為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這,也是他第180次獻血。無償獻血19年,帶動身邊人一起獻血7月13日上午9時許,費必武來到了長沙市血液中心。他是這裡的「老熟人」,熟絡地與工作人員打完招呼,他笑著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這裡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幾乎都抽過我的血。」
  • ...挽救不可再造的生命」——無償獻血志願者陳永明17年堅持獻血助人
    今年47歲的陳永明是江西人,1994年到中山打工,2014年他自主創業,在大湧鎮開辦了一個小規模的印花廠。平時他忙工作,業餘時間則去做無償獻血義工,這一做就做了很多年。「生活忙忙碌碌的,我到現在還沒在中山買房、入戶。」陳永明一邊採血一邊告訴記者,「沒辦法,我的業餘時間很大一部分都用來做無償獻血工作了,爭取今年在中山買房、入戶,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山人。」
  • 義務獻血60次!市場監管「硬核」黨員
    圖片文字:義務獻血,堅守初心。2020年6月5日下午3:00,現年51周歲的宋建軍同志,準時來到位於醫院附近的愛心獻血屋進行了連續22年「零中斷」的第60次義務獻血。「現在是疫情期間,我要儘自己所能為抗疫增加血液儲備」,距離上一次才剛剛出獻血恢復期的宋建軍說。圖為宋建軍獻血現場。莒縣有位「硬核」黨員——宋建軍:22年義務獻血60次!
  • 55歲生日他送自己一份特殊禮物——第180次獻血
    今天,是費必武55歲的生日,他來到長沙市血液中心,捐獻血小板,作為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這,也是他第180次獻血。無償獻血19年,帶動身邊人一起獻血上午9時許,費必武來到了長沙市血液中心。早已是「老熟人」,熟絡地與工作人員打完招呼,他笑著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這裡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幾乎都抽過我的血。」
  • 堅持獻血17年 她捐出全血2300毫升血小板118次
    從 2003 年第一次獻血到 2020 年的 5 月,趙玉玲共捐獻全血 7 次 2300 毫升,這相當於一個成年人全身一半的血量。和趙玉玲一樣,王楠從上大學就開始獻血,到現在也有 18 年時間了,2017 年他還加入了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去年 11 月與一名白血病患兒配型成功,目前正在等待高配結果,如果成功他講捐獻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去救助白血病患兒。
  • 西安兒保醫生參與公益互助15年 獻血182次曾入選《全國無償獻血...
    前些年,西安一位90多歲的老人孔姥姥引起了公益互助的關注,孔姥姥中年喪夫,膝下無子,常年獨居在由社區免費提供的房子裡,暮年之後生活逐漸不能自理。一到周末,黃哲就和其他志願者一道到老人家裡,做做飯、掃掃地、拉拉家常,輪流照顧了老人5年多,直至老人去世。
  • 鄭州有位「牛人」:累計獻血300次、每年跑步約6000公裡
    河南商報記者 王蒙 文/圖12月13日早上8點,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獻血大廳來了一位熟面孔,就在剛剛,他結束了當天的15公裡晨跑。這是年近59歲的他,第300次參與無償獻血,也是鄭州市單人獻血新紀錄誕生的「歷史」時刻。
  • 海南平均每天需500人獻血!關於無償獻血,你了解多少?
    「患者20年前第一次心臟手術就是我做的,今年他44歲了,再來找我時,人已經出現了氣短、腹脹等症狀,檢查發現心臟比正常人心臟大了幾倍。」符洪犢說,如果不及時做手術,患者會失去生命。像這樣「救命」的手術,符洪犢所在科室一年要做200臺左右。所有手術都必須在充足的血液保障下才能開展。「血液供應不足時,手術只能延期。但病情瞬息萬變,拖延手術可能就意味著增加生命危險。」
  • 16年獻血100次!這位保安大叔的「炫富」太正能量了
    愛涪陵客戶端消息,無償獻血16年、獻血次數100次、累計獻血量32800ml……這一個個飽含分量的數字背後,是一名普通涪陵市民16年來風雨無阻的堅守與執著。劉溜第一百次獻血「獻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一件多麼好的事」這位涪陵市民叫劉溜,今年56歲,是涪陵區浙涪友誼學校的一名保安。
  • 盧豔顏:堅持無償獻血 五年累計獻血1900毫升
    她聽說縣政府大院門前小廣場有一場為期三天的無償獻血活動,於是就趕來獻血。盧豔顏按要求填寫獻血登記表、測量血壓、化驗血型,走上獻血車,挽袖獻血,殷紅的血液沿著輸血管緩緩流入儲血袋。這樣的獻血過程,盧豔顏經歷了6次,她已經輕車熟路。回想起第一次無償獻血的經歷,盧豔顏仍然記憶猶新。
  • 用最後一次獻血迎接60歲!高密市民戰立華累計獻全血24次血小板12次
    60歲生日前一天獻血,畫上圓滿句號11月7日上午9時許,高密市民戰立華和往常一樣來到濰坊市中心血站機採科,擼起袖子獻出了兩個單位的血小板。對於他來說,這裡再熟悉不過了,見到熟悉的工作人員,他總會寒暄幾句。之所以選擇在周六來獻血,他也有自己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