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冒雪獻血,只為幫助臨床用血患者;「愛管閒事」,卻深受鄰居喜歡;經常幫助孤寡老人,從不計回報……11月7日上午,高密市民戰立華再次來到濰坊市中心血站,完成了人生中最後一次獻血,向社會奉獻了愛心。不僅如此,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個熱心腸,經常幫助別人。
60歲生日前一天獻血,畫上圓滿句號
11月7日上午9時許,高密市民戰立華和往常一樣來到濰坊市中心血站機採科,擼起袖子獻出了兩個單位的血小板。對於他來說,這裡再熟悉不過了,見到熟悉的工作人員,他總會寒暄幾句。之所以選擇在周六來獻血,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原來,11月8日是戰立華60周歲生日,這也意味著將超過獻血的法定年齡。為了給我市無償獻血事業奉獻自己一點力量,為臨床用血患者奉獻最後一點愛心,他趕在了過生日前一天來獻血。
提及自己的獻血經歷,戰立華打開了話匣子。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普通人,之前對獻血常識知之甚少,直到2005年5月11日,他在一次偶然機會中得知無償獻血的意義。「原來獻血是為了救人。」戰立華說,從此之後,他每年都堅持獻血。剛開始是獻全血,後來獻血小板。截至目前,他累計奉獻全血24次、血小板12次。這次來血站獻血小板,為他的無償獻血畫上了圓滿句號。
在這麼多次的無償獻血中,戰立華印象最深的就是今年疫情期間的一次獻血經歷。2月15日,全市下起了大雪,戰立華和其他四名高密無償獻血者從高密出發,來到濰坊市中心血站獻血。
「當時,臨床用血緊張,我們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去獻血。」戰立華說,他們一早5時多出發,本來兩個小時就能到達濰坊,可是受大雪的影響,行車非常緩慢,半路上還出現過轎車趴窩的情況。「當天上午11時30分才到達濰坊城區。獻完血後立即返程,回到家時已經天黑了。」戰立華說。
「愛管閒事」,熱心腸深受鄰居歡迎
年過六旬的戰立華已是滿頭白髮,生活中是個熱心腸,而且「愛管閒事」。他所在的高密市東關社區,很多角落都有他的足跡,很多人也都願意聽他說話。居民們有不孝敬老人的,他要管;家庭不和諧的,他也會管。
之前,有一位鄰居去世了,其兩個兒子因為遺產問題鬧得不可開交,戰立華耐心調解,還拿出自己總結了大半輩子的順口溜:「兄弟同胞一母生,祖宗遺業何須爭;一番相見一番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幾番開導,最終使兄弟兩人重歸於好。
也正是「愛管閒事」,戰立華被社區居委會聘為衛生督察員,負責監督周圍10平方公裡區域內的保潔工作。戰立華覺得身負信任和重託,每天一早五時多就從家裡出發,騎著電動車走街串巷檢查衛生。
戰立華並不只是檢查衛生,每當他看到哪裡沒有打掃乾淨,或者誰家門口堆著垃圾,他就停下車子過去打掃,放在電動車上帶走。如果碰上垃圾多的地方,他就會把清潔三輪車騎過來,仔細清理乾淨,再把垃圾裝到車上。把社區裡的衛生檢查一遍,戰立華通常需要兩個多小時,有時候碰上社區裡的一些地方衛生條件太差,一時半會兒打掃不過來,他整個上午都不休息,中午隨便吃點東西填飽肚子,就繼續忙碌起來,直到收拾得乾乾淨淨為止。
「大家都多幹一點,我們的環境才更好。」戰立華說。
慷慨幫助孤寡老人,從來不計較回報
2012年4月,戰立華外出時遇到一個老太太順著盲道慢慢走著。他與老太太閒聊後,得知老人要去菜市場買菜,戰立華就開車把她送到菜市場,自己掏錢給她買了菜。問清楚地址之後,又開車把她送回了家。到了老人家中,他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老人的丈夫當時已經71歲了,也是盲人,行動不便,倆人膝下無兒女,一直以來都是靠低保金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戰立華決定幫助他們。老兩口的牙口不好,戰立華就開車拉著他們去醫院看牙醫、裝假牙;老兩口的低保資格需要審核了,戰立華就大夏天替他們到審批服務大廳跑低保;冬天老人家裡沒有暖氣,戰立華又出錢給老人家中裝上了電熱板。家中有什麼好吃的,戰立華也隔三岔五給老兩口送去。更讓老兩口感動的是,2015年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每戶需要交2000元,這筆錢對於老兩口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於是,戰立華找到相關部門,說明情況、請求照顧,最後老人的水改費用被免除了。戰立華一次次不計回報的行動,感動了老兩口。老人家慢慢對他信任起來,連銀行卡密碼都告訴了他,讓他幫忙取錢。
在生活中,戰立華還幫助過社區裡的很多老人,尤其是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他都提供幫助。「每個人都奉獻出一點愛心,我們的社會就會更溫暖。我幫助了老人,相信以後我老了,也會有人幫助我。」戰立華說。
戰立華是「濰坊好人」,也是一名黨員,從小受家庭薰陶,接受的教育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雖然逐漸進入了老年生活,但他還要繼續發揮餘熱,幫助更多的人。
【來源:濰坊齊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