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眾善奉行」心得安寧,為何說「戒定慧」三學是開發人類智慧的能源呢?
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是東方最有影響的兩種文化體系 ,兩千多年以來兩種文化始終存在著密切的對話與交流。 正像這兩種文化體系是由許多不同的領域構成 ,它們之間的對話,也表現在宗教、哲學、藝術、文學、民俗、倫理等許多不同的方面。
特別是宗教文化方面 ,中印兩種文化體系在中國進行了長期的對話 ,在佛教文化的影響下,古賢大德在千年以來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智慧。如本土道教文化提倡的「精氣神」,這都是人類精神能源的體現;佛教提倡的「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更是一種精神能源的開發。
2007年當代高僧淨慧長老曾在開示中,就說到「精神能源的保護與開發」這一問題做了闡述。本文就通過長老的內容來探討所謂的精神能源保護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那麼什麼是精神能源呢?
什麼是精神能源呢?淨慧長老曾開示說:「精神能源就是我們從修習善法當中所獲得的種種功德。國家所提倡的「八榮八恥」,是精神能源;佛教提倡修戒定慧三學,更是精神能源。不過從根本上講,精神能源應該是主動的,應該是從生命自身中開發潛在的能量。潛在的能量,就是七覺支和八正道中的擇法和正見,也就是無漏的大智大慧和無漏的大慈悲。這才是我們人類真正的精神能源。」
為什麼說「戒定慧」三學是開發人類的精神智慧能源呢?如果是學佛修行的人,應該知道,佛家的七覺支擇佛就是智慧,以智慧與覺悟為本;正見,就是佛家四聖諦的道理。那為什麼說修佛家的「戒定慧」三學是開發人類的精神能源呢?
淨慧長老曾在禪修活動時就做了比喻,禪修也是在開發每個人的精神能源。他說禪修的人要做兩件事:「一是要做好心靈的環保工作,這可以叫做「諸惡莫作」;二是要開發精神能源,這可以叫「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者,搞好心靈環保;眾善奉行者,開發精神能源。」
「一思善,一思惡」是心靈環保的關鍵《六祖壇經》中六祖慧能大師說:「不思一切善,不思一切惡」這是禪淨的方法。如果說「諸惡莫作」的道理心靈的保護工作,「一思善,一思惡」就是我們潛在的關鍵。一思善即起心動念都是善,我們的心靈就可以得到安定;一思惡即起心動念是作惡,我們的心靈固然洶湧其惡性,不得安寧。如此以來,心靈如何能得到環保呢?
眾善奉行,如何心得安平?所謂心若不善,是名偽善;斷惡向善,是名修善。積德行善,是名種善;勸人為善,是名揚善;眾善奉行,欣樂安平。「眾善奉行」者更是心能心得安寧,心平者才能真正的精神能源的開發。他說傳述的思想是正知正見的,是正能量的。
所以淨慧長老說「精神能源一方面是要開發,另一方面也要保護。從積極的方面來說是開發,從消極的方面來說是保護。」近年來,人們對道家「精氣神」一直提倡是一個道理。就如說精氣神虧損了,消耗得太多了,那人們就會多病。所以要懂得保護我們已有的精神能源。然後,要進一步地來開發深層次的、高濃度的、能力非常強大的精神能源,用佛教的話來說,那就是無漏的智慧、無漏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