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寫文悼念兒子,張幼儀很鄙夷地說了8個字,直戳文人心!

2021-01-11 許爾芳華

感謝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喜歡的話加個關注哦!小編會持續更新大家喜歡的內容,希望大家支持小編哦!麼麼噠~

都說虎毒不食子,無論是怎樣狠心腸的人,對自己的骨肉都該是有愛的。而民國詩人徐志摩,對親生孩子的態度,卻令人世人不解。大兒子就不說了,畢竟從小有徐志摩父母養著。小兒子就比較可憐了,一生就只見過徐志摩一面。

徐志摩的小兒子,名為徐德生,小名彼得。1922年二月二十四日出生於德國。而早在那之前,也就是母親張幼儀剛懷上他之時,徐志摩就說「打掉」,因為他那時候已喜歡上了林徽因,心裡已有離婚的打算。

更令人不解的是,徐志摩不辭而別,將懷有身孕的張幼儀丟在了沙士頓,並且也未對她未來的生活做出安排。這時的張幼儀在異國他鄉,孤苦無助,甚至想過「死」,可是過去的傳統教育告訴她「不行」,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無奈之下,她只得寫信求助於在德國的二哥。

二哥知道張幼儀的情況後,雖答應助她,但信裡一開口就是「張家失徐志摩之痛,如喪考妣」令張幼儀很是難過,她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兄弟竟崇敬徐志摩到這個地步。不過,她還是收拾好行李去投奔了二哥。

張幼儀懷著身孕,英文也不行,只會說些早上好、晚安之類的,拖著行李,按信上的地址去找二哥,也是個艱辛的過程。可是她都堅持下了。

生下小兒子一個多月後,徐志摩就找到了她,並且遞上了離婚協議書。張幼儀表現得很是沉穩、大氣,籤了離婚協議,還陪著徐志摩去醫院看了小兒子。(註:因為張幼儀當時沉溺於失敗的婚姻中,竟連小兒子出生後需要的一些用品都沒有準備,所以只能寄養在醫院裡)

據張幼儀講,那是徐志摩第一次見小兒子,也是最後一次。因為這個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就因病夭折了。徐志摩趕到的時候,也只見到了一壇冷灰。

不久,徐志摩就寫了《我的彼得》一文,以示悼念,可謂情深意切。在裡面,徐志摩有懊悔,有思念,甚至說出了「我算是你的父親」這樣自慚的話……許多人看了都覺得他還是很重情的。可張幼儀看了,卻不以為然。

張幼儀很鄙夷地說了8個字:「文人就是那副德行!」將徐志摩,乃至徐志摩一類的文人批駁得無地自容。確實,很多文人就是這樣,拋妻棄子,平日裡從不擔心他們怎麼過活,兒子生病也不去看望……最後卻滿紙哀傷,還讓人覺得他們情深義重。。

張幼儀說的8個字,真的是無比諷刺。只是不知,類似徐志摩的文人們聽了會作何感想呢?

相關焦點

  • 張幼儀去世後墓碑上刻了4個字,這或許是對前夫徐志摩最好的報復
    相信大家都讀過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再別康橋》,不得不說,徐志摩的才情和才華,是值得所有人讚頌的。但是,大家卻普遍認為,徐志摩的對待妻子張幼儀的態度還是值得批判的,像張幼儀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為什麼就不懂得珍惜呢?下面,小編將要向大家講述的是有關張幼儀的人生過往。
  • 直擊徐志摩原配張幼儀的真容,眉清目秀、儀態大方、風韻天成
    說起來,英俊儒雅的徐志摩一生有過兩任妻子,分別是原配夫人張幼儀,第二任妻子陸小曼,點綴他暫短的一生。現在著重介紹的是徐志摩原配夫人張幼儀,她眉清目秀、儀態大方、風韻天成。在嫁給徐志摩前,無疑是張幼儀最幸福美好的時光。
  • 徐志摩為何絕情於原配張幼儀
    張幼儀看到大姐滿臉淚痕從母親的屋子裡跑出來,衝進自己屋裡關起了門,幼儀在門外聽到姐姐嚶嚶的哭聲,她很納悶,為什麼算個命就讓姐姐傷心成這樣?母親送走算命婆子後,一臉憂鬱地告訴大家:「大姐要好些年不能嫁人,算命婆子說她必須在25歲以後才能找男人,要不然會剋死丈夫。」張幼儀是家中的第二個女孩,她自然就成了家裡女孩談論婚嫁的第一對象。
  • 林徽因臨終要求見徐志摩前妻,她只說了18個字,讓張幼儀一生難忘
    林徽因臨終前要求見徐志摩前妻,她只說了18個字,讓張幼儀一生難忘徐志摩是林徽因的初戀,徐志摩的出現是在林徽因最寂寞的時候。在《林徽因傳》中講述了1920年,徐志摩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政治學碩士學位後,從美國渡海來到倫敦,入劍橋大學學習。
  • 張幼儀改嫁前,徵求兒子意見,兒子回8字,是對父親最無情的諷刺
    「蚊子咬月,主人把風扇撕成碎片,」這是張幼儀和徐志摩分手多年後,回憶起那段婚姻時的話。在那個時代,包辦婚姻是一種特殊的灰色底色,在新思潮與舊思想的交替中,父母的命與自由的愛情產生了無法調和的矛盾,而張幼儀那樣的老派女人,往往成為這種矛盾中悲傷的犧牲品。一九一五年,十五歲的張幼儀在四個兄弟張嘉璈的陪同下,依父母之命,與十八歲的徐志摩結婚。
  •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張幼儀只好獨守閨中,幫著徐志摩照顧一大家子。她不辭辛勞,任勞任怨地幫著徐志摩料理家事,希望能夠以此感動徐志摩。結果換來的,卻是徐志摩兩年的音信全無。1920年,她的二哥張君勱看不下去了,一紙書信就寄去了英國。聽聞此事之後的徐申如也十分氣憤,非要徐志摩把張幼儀接過去。
  • 徐志摩遇難現場:四肢燒成焦炭,半邊身軀折斷,張幼儀輓聯意味深長
    引言:「1931年,徐志摩飛機失事,機毀人亡,他半邊身軀折斷,頭上被砸出個洞,原配妻子送來輓聯,輓聯上寫的東西卻意味深長。」 1913年,張幼儀的四哥,浙江都督秘書張嘉璈在巡查學堂時發現一篇文章寫得出類拔萃,嘴角露出滿意的笑容,心裡想著這樣一個人才如果是自己家裡的人就好了,就看了一眼這個作者的名字,只見紙上寫著「徐志摩」三個大字。張嘉璈想起家裡正好有個15歲的妹妹張幼儀,可不通過聯誼的方式把徐志摩變成他們家的人,於是自做主給張幼儀安排了親事。
  • 張幼儀:離開徐志摩是結束也是重生,掌握自己的人生才能如願歡喜
    文|心語愛說到徐志摩,他這一生在文學上是頗具才華的瀟灑詩人。在感情上,對於張幼儀來說卻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沒有了解過張幼儀之前,對她的印象是封建思想和父母之命的婚姻犧牲品。18歲時,張幼儀生下兒子徐積鍇,但兒子的出生並沒有改變徐志摩的態度,他最終選擇出國留學,遠離了她。後來在張幼儀二哥的勸說下,徐志摩不情願地把張幼儀接到身邊。不久妻子又懷孕了,但徐志摩卻讓她打掉,還執意要和她離婚,張幼儀不同意,他便一走了之。
  • 徐志摩的原配張幼儀,一個被拋棄女子的傳奇,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
    ,可以說是女性中的佼佼者了,可就是如此,徐志摩依然看不上她。 1915年,在張徐兩家人的安排下,18歲的徐志摩娶了張幼儀為妻,對於這門婚事,徐志摩顯得很是淡然「媒妁之命,受之於父母」婚後,張幼儀並沒有受到徐志摩的寵愛,反而是處處受限,在家裡過得十分不如意,因為徐家的要求,兩人結婚三年後,張幼儀生下了一個兒子,對家裡有了交代,徐志摩也迫不及待地離開了家。
  • 67歲的張幼儀重回康橋,被問愛不愛徐志摩,她的答案耐人尋味
    可徐志摩並不在乎妻子的感覺,他迷戀林徽因,在英國康橋期間為林徽因寫了許多詩,作為一名有婦之夫,這麼做很不道德,不過徐志摩對張幼儀的道德底線還能更低些。林徽因離開之際,徐志摩打算與林徽因步入婚姻,為此,他不管張幼儀懷有身孕兩個月,毅然提出了離婚。此時的張幼儀是何感想?
  • 徐志摩詩人的浪漫愛情史,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你知道多少?
    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勱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 從婚前到婚後,徐志摩是一直是鄙棄張幼儀的。第一次見到張的照片時,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 婚後從沒有正看張幼儀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其不理不睬。
  • 徐志摩唯一在世的兒子,只能通過書本去了解父親,用一句話精闢評價
    ,許多人都忘記了站在徐志摩背後的女人,他的前妻張幼儀,沒有林徽因的才華,沒有陸小曼的美貌,卻是最愛徐志摩的一個,對徐志摩的愛沒有任何添加以及附加條件,無條件的付出 反觀,徐志摩對待張幼儀的態度,自始至終都是鄙夷看不起,用五個字形容,鄉下土包子,為何徐志摩不愛張幼儀卻又娶了她,徐家也是比較富裕的,跟張家可以說是門當戶對,當時張幼儀的哥哥看上了徐志摩的才華
  • 徐志摩的前妻,是不是他天空中的一片雲?
    徐志摩在杭州府中讀書時,模仿梁啓超的文筆,寫了一篇論文,恰巧被前來視察的浙江都督朱瑞的秘書長張嘉傲發現了。張嘉傲對青少年徐志摩的才華讚不絕口,悄悄打聽,得知徐志摩是海寧硤石商會會長徐申如的公子,更是喜不自禁。張家兄弟都是社會名流,於是,張嘉傲把妹妹張幼儀許給了徐志摩。
  • 張幼儀晚年:和兒孫分住,被問愛不愛徐志摩,她的答案彰顯大格局
    徐志摩認為張幼儀即使沒有裹小腳,但她老舊的思想和文化水平已經將張幼儀緊緊的包裹著住,在他眼中張幼儀不過是家裡人為他尋來的山野村婦,對此他感到非常不忿,而丈夫對她的看法是在她嫁入張家幾年後才從僕人口中得知,可這一切想要回頭已來不及。從小遵循以夫為天的她即使丈夫如何厭嫌她也不能說丈夫半句不是,更無需談離婚。
  • 徐志摩墜亡,陸小曼、張幼儀、林徽因反應大不相同,誰愛得最深?
    其中,張幼儀、陸小曼、林徽因的反應尤其值得探究,因為她們是徐志摩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第一個得到消息的自然是陸小曼,因為她當時的身份是徐志摩的妻子。(林徽因與徐志摩劇照)回看徐志摩死後三個女人的反應,陸小曼逃避現實,張幼儀從容不迫,林徽因哀傷懷念,折射出三人的不同性格——陸小曼感性而脆弱敏感,張幼儀理性而善良能幹,林徽因多情而注重儀式感。接下來,我們探討下一個問題——到底誰才是最愛徐志摩的女人呢?
  • 4個女人見徐志摩褲子上的破洞,陸小曼視若無睹,張幼儀慷慨解囊
    王庚是一個傳統的男人,他希望陸小曼能夠在家中相夫教子,做一個賢良淑德的女子,而陸小曼則是個喜於玩樂的女子,別說拋頭露面了,甚至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交際花,婚後枯燥的生活讓她對這段婚姻十分排斥。
  •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寫給兒子還是徐志摩?多年後兒子道出答案
    1934年4月發表在《學文》上發表後,驚動了整個文壇,隨著這首詩的流行,人們對它的來歷也是眾說紛紜:一說是為了悼念徐志摩而作,二說是林徽因為兒子出生而作,以表達心中對兒子的希望和兒子的出生帶來的喜悅。那麼林徽因寫這首詩的靈感到底源自哪裡呢?
  • 三個女人一臺溫情戲,徐志摩的痴,成就民國最經典葬禮
    黃磊版徐志摩三個女人一臺戲,一個遇難的男人與三個活著的女人葬禮上的一臺大戲,民國最痴最純粹的一個男人與最知性、最溫柔、最奢靡的三個女人在葬禮上文字裡的一臺生死大戲。以此悼念徐志摩去世89周年。民國傳奇的愛情故事很多,有張學良與趙四小姐,有梅蘭芳與孟小冬,有張愛玲與胡蘭成,最具傳奇的莫過於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的分分合合。不了解徐志摩的人,認為徐志摩是花心、濫情、渣男,殊不知有一種人就是因其痴、其純粹而被世人所不解。
  • 徐志摩母親死前說了7個字,陸小曼羞愧不已,從此不再踏進徐家
    徐志摩一生有3個女人,和張幼儀之間沒有愛情,和林徽因之間沒有緣分,而只有和陸小曼最後修成正果。但是當初徐志摩和陸小曼的結合卻受到了很多的反對聲。 首先就是來自徐志摩父母的,徐志摩的父母壓根就不喜歡陸小曼,不同意這門親事。
  • 她被徐志摩拋棄,卻活成了所有人羨慕的模樣
    文|若水希言前幾天看完了林希美寫的《張幼儀傳》,抽空寫了張幼儀的故事,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給你們,希望你們喜歡~「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而這些規矩與當時的三從四德思想使她一生都在「規規矩矩」地成長。生在大家族裡,一言一行都關乎整個家族的榮辱,所以張幼儀是不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