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環城水系公園將周邊水岸貫通開放,並以人為本構建各類活動空間。俯瞰青溪園,環城水系步行系統將萬壽塔與青浦老城、商業空間三個地塊串聯起來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下同)
青浦,因水而生,依水而建。澱浦河南岸,東大盈港西岸的青溪園內,矗立了近300年的萬壽塔,靜靜地見證著青浦從「上海之源」到「上海之門」的歷史變遷。
圖說:青浦因水而生,依水而建,區域內水系發達
圖說:環城水系公園內的上善橋,取「上善若水」之意,造型別致,夜色籠罩之下更添浪漫風情
近年來,青浦風生水起,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進博會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相繼落地,青東迎來了產業轉型發展的契機,青西也在萬眾關注下探索著生態和經濟共贏的發展之路。而對於生活在青浦的市民來說,不論是生態的保護還是產業的發展,宜居才是城市發展帶給他們最大的獲得感。
圖說:青浦檔案館「從上海之源到上海之門——青浦建城五百年檔案史料展」即將對公眾開放
圖說:近十年建成動遷安置小區20個,環城水系公園給周邊居民提供了宜居環境
說宜居,環城水系公園無疑是帶給周邊居民最多實惠的地標。2020年的第一天,一場元旦迎新徒步活動揭開了環城水系公園的面紗,歷經3年多的建設,這個內外兩環約43公裡濱水綠道,形成約3000畝濱水開放空間的公園全線貫通,並迎來了首批「打卡者」。作為迄今為止青浦區級財政投資最大的一項民生工程,環城水系公園由澱浦河、油墩港、上達河和西大盈港等四條共約21公裡的骨幹河道組成,項目總建設面積約150萬平方米,目前已實現全線貫通並同步啟動三期建設。
圖說:澱浦河夢蝶島區域的水城門城樓復原了歷史中的青浦水門,巍然立於漕港之上
圖說:周末,市民帶著孩子徜徉環城水系公園青溪園
新建了31座橋梁,新建內外兩環約43公裡的濱水綠道,形成3000畝濱水開放空間;更新改造約28公裡河岸,新建1600畝綠地、林地,新增160畝水面;新建35處休閒運動場地及騎行道、步行道,建設18座碼頭,為今後特色水上旅遊線預留發展空間……環城水系公園內通過雕塑和小品系統地展示青浦厚重的水文化、漕運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再現了清代的水城門、青溪書院,圍繞崧澤遺址和萬壽塔打造歷史遺址公園。同時,公園內基本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利用信息技術既方便市民休閒、遊憩和運動,又提高了公園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圖說:改造一新的青浦圖書館,採用大面積落地玻璃窗,窗外優美的水景一覽無餘
圖說:近年新建的青浦平和幼兒園
環城水系公園圍合而成約24平方公裡的青浦新城核心區,周邊的居民小區達到60個左右。公園建成後,涉及的水系水質明顯變清了,公園、廣場、綠化、景觀等節點變得更加豐富,水城門、上善廣場等多個景點成為青浦「網紅打卡地」。每當天氣晴好時,沿河步道上散步,廣場上鍛鍊、跳舞、唱歌的市民絡繹不絕。同時,以水系公園建設為契機,青浦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重點區域環境整治等城市更新計劃已相繼啟動,將極大地提升新城的城市品質、品味。
新民晚報記者 毛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