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一場場小雪或者一片片飛揚在狂風中的雪花|一詩一會

2020-12-15 界面新聞

詩的翻譯可能嗎?詩的翻譯有必要嗎?

一直以來,詩人、翻譯家和學者在這兩個問題上爭論不休。通常,譯者會將文本的涵義作為翻譯的出發點,然而,與小說、散文、傳記等體裁不同的是,文本的涵義往往不是構成一首詩的根本要素。當我們討論「詩意」時,說的是詩歌所營造的意境,它部分來自文本所產生的或明顯或隱含、或有意或無心的涵義,但更重要的東西卻在文本之外。此外,詩歌語言中獨特的音韻與節奏也難以被涵義統攝,這些都為詩歌的翻譯增添了難度。

法國當代詩人伊夫·博納富瓦曾將莎士比亞、濟慈、葉芝、萊奧帕爾迪等人的作品譯為法語,其中對莎士比亞劇作的翻譯最為知名。在他的詩歌翻譯論著《聲音中的另一種語言》中,這位資歷深厚的詩人兼翻譯家指出,詩是書寫生命真實「在場」的語言,它斟酌詞語,傾聽節奏,不同於世上其他一切語言,「一首詩歌(poème)的詩(poésie)以一種聲音(voix)的方式走向讀者」。在翻譯中,詩歌的涵義恰恰成為走進詩歌的障礙,因為涵義是間接的、普遍的概念,而詩則強調直接和絕對。

即使面對兩種相近的語言,想要從其中一種跨越到另一種也並非易事。譬如,法語和英語有許多混用的詞語,而且常常是為了表達幾乎完全相同的思想,但當博納富瓦看到他的詩歌《雪的始末》的英譯版時,仍然擔心譯者難以把法語表達的觀點融入到英語中。最明顯的一個問題是,英語詞是重讀的,適用於節奏,因此容易描繪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場景和細節;相反,法語詞沒有重音,同時還有在詞語中顯示為「不發音的e」的語言切分,這使得法語詞更擅長表達抽象的思想理念。

身處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哪怕是同一種事物也會帶來不同的感知,但這種受阻的翻譯或許正是重新理解詩歌本質的契機。在博納富瓦看來,譯者要保留詩意,就要超越涵義的界限,用自己的語言和存在經驗去重構、分享原詩的「在場」。詩的翻譯是可能的,也是值得重視的。

伊夫·博納富瓦(Yves Bonnefoy,1923-2016),法國著名現代詩人、翻譯家、文學評論家《法語的雪,英語的雪》

文 | 伊夫博納富瓦 譯 | 許翡玎

1

在不同的語言裡,雪是否都以相似的方式飄落呢?為了做到這一點,這些語言中的詞彙也許應該以相同的方式相遇、結合或迴避,以相似的方式引起天翻地覆或造成些微轉變,片刻的騷動之後是天空看似靜止的時刻,緊接著是突然出現的亮光。但事實並非如此,共存於大地之上的方言如此之多,因此在各不相同的文化裡可能永遠都不會有同樣的飄雪。下雪就像人們說話一樣。我們在語言的某個層面上看到雪花飄落,我們眼中的雪花——優雅地猶豫著,或與另一片雪花結合而變大,或消失殆盡只留一絲光芒——使我們被夢和知識撕扯,在深具欲望的想像和概念性思維的詞語之間徘徊不定。正是在這些時刻,神話傳說、每種說話方式的創造、萬物的幻象,在我們身上重新成形,扭轉我們關注事實的目光。每種語言都有關於雪的理念。

我給自己提出了一個問題:對雪的感知也許會有所不同,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互相排斥(比如幾乎赤腳的西藏僧侶在喜馬拉雅山上踏過的雪,和我們穿著厚羊絨衫的孩子玩過的雪),這些感知彼此共存,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否與一陣風在光亮的一瞬間拉近的那些雪花——活力十足,甚至可以說信心十足的雪花——之間的關係一樣呢?從各自語言的陽臺上往外探出身,這些感知是否有時會向彼此伸出手來呢?法語和英語各自對雪的感知又是什麼樣的?畢竟在歷史上的諸多時期,這兩門語言會混用詞語,而且常常是為了表達完全相同,或者幾乎完全相同的思想。這兩門語言又是如何回應同一片雪發出的邀請的呢?我忍不住說了「同一片」,因為從麻薩諸塞到威爾斯或利穆贊或勃艮第,雪都飄落在多少有些相似的田野或森林上。只不過,在不同的鄉村,房屋可能不盡相同,這也是事實。在法國,有那麼多以沉重的石塊築成的大房子,這些房子窗戶狹小,客廳陰暗,門一打開,屋外的寒冷便會鑽進房間,在這樣的屋子裡,現實與幸福首先是人們在壁爐中升起的火。而在新英格蘭地區,是輕巧的木頭房子,玻璃窗後的窗臺上擺放著一盆盆色彩明亮的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在法語和英語的交流中,雪是什麼樣的呢?啊,我為譯者感到擔心,害怕我們對一切的感知,在被莎士比亞增多的語言和被拉辛濃縮的語言中,會擁有大多時候都不可消除的特殊性。我擔心艾米莉·格魯舒爾茲(Emily Grosholz)在翻譯《雪的始末》(Début et fin de la neige)時,曾難以把用法語表達的觀點融入到英語中,因為英語比我的語言更適合於觀察某個場所或某個時刻的具體細節,換句話說,更適合於講述特殊生活中的事件。

英語詞是重讀的,因此它適合於某些節奏,得益於這些節奏,英語詞能一邊不停談論最切近、最簡單的現實,一邊在很容易形成的抑揚格詩句中,與其他詞語聯合起來,講述那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情感。法語詞沒有重音,對節奏一無所知或幾無所知,無法馬上理解自己也能成為音樂,相反,它隨時準備好被用於對話、辯論、思想分析等一切與觀賞樹木或聆聽鳥鳴無關的活動。唯有形式能保證法語詞不會成為簡單的概念,為了在形式層面接納法語詞,就必須從音節數量這一外在上去處理它,這令它即便無法忘卻自己慣常的第一需求,至少也能違抗這種需求。但我們有可能因此而忘記這一刻正在發生的事,比如說,冒著雪回到家時看到的那扇深藍色的門。法語詞記得雪。但經常是作為理念的雪,而不是那美麗的白色,不是那種溫柔,也不是那溫和的寒冷。並不完全是飄落在您詩中的雪,親愛的艾米莉,也不完全是飄落在您語言中其他詩人的詩歌中的雪。

2

「To whom these woods, I think I know.」(林子的主人是誰,我想我知道。)在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的名詩中,從第一句詩開始,重音就毫不遲疑地出現了,使它的四個音步重重印在語言中,就像腳步重重印在厚厚的新雪上。因為這節奏,我們能夠一下子進入詩。而弗羅斯特做了什麼呢?他像任何一位大詩人那樣,思考天空、大地、上帝、凡人。但在這首《雪夜林邊小駐》(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中,他也可以是一名鄉村醫生,正要去看望他的病人,他望著出診要先穿過的樹林,就像他的病人望著它一樣,有時他們還是這片樹林的主人。正是通過他們看的方式,他創造了一個隱喻,用以談論上帝。這片樹林屬於誰,他知道,屬於「房屋在村子裡」的某個人。就在藥店或雜貨店附近,那棟紅磚房子,佇立在那些每周日都會傳出歌聲的木頭房屋之間。上帝從此處出現,弗羅斯特只有在將超驗性保留於被雪覆蓋的道路中間凹陷的車轍時,才會想到超驗性。斷掉的樹枝落在這些車轍上,幾乎攔住了去路。

羅伯特·弗羅斯特的大半人生都在鄉間度過,他也因此被稱為「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有關終局的思考與最具即時性的「鄉村」社會現實之間這種流暢的連續性,在法語詩中就不曾有!對於我的雪,我想的是,也許會有人談論「句子中不發音的e」。在一層層紛揚落下的大雪中,我不會馬上回到老百姓中去,因為大雪讓我為語言的深層擔憂,在語言中,詩歌所承擔的問題只會向抽象意義上的人提出。我們只是物質的一些形式嗎?於我們而言最為珍貴的詞語,我們是否應該將它們看作不具真實性的句子中隨機的運動,正如盧克萊修世界中的原子?或者在它們身上,在它們背後,存在著某個對我們感興趣的人?我們法語中的雪常常忘記自己只是這條路上、這個夜晚的一場雪,以便更好地為我們提供重要的能指,來解決雪令我們想起的眾多難題。我的雪是我收到的一封信。可是它的雪花盤旋飛舞,它的詞句四散並消融,這封信變得模糊難辨。

3

一邊讀著艾米莉·格魯舒爾茲的譯文,一邊重新閱讀自己的詩歌,我突然發現了些什麼。從開篇的簡單印象到結尾的思考,《雪的始末》中經常出現同一個雙向比喻:雪花是詞語,而詞語在一封書信或一首詩歌中,就是飄落的雪。在我們的言語中存在與雪花分分合合的相遇類似的關係。雪就是語言,語言就是雪。

我自問這比喻意味著什麼:難道它只是想像的一次心血來潮?或者說它儘管浮想聯翩,卻有存在的理由?我很希望能有機會更加嚴肅地向自己提出這個問題,雖然我隱喻中的雪花一邊像它們偶爾為之的那般大笑著飛舞,一邊也許還不忘嘲笑我那過度或不足的哲學。

我只有一點建議,那就是要謹慎。如果雪花能使人想到詞語,而詞語又令人想到雪花,那麼這肯定不是我們在詞語中只看到概念的時候,這些概念產生了科學或者決定了我們大多數的行動。此時這些所指失去羽翼,重重墜落,在違反自然的重擔下變得黯淡無光,不久就會化成雨,然後在某一天變成人類永遠無法忘卻的洪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看到詞語中的雪花,是在名詞或動詞中——甚至連詞,甚至句號、冒號或逗號——感知它們的音色和顏色,它們的散亂與閃光,同時還有在詞語中顯示為「不發音的e」的語言切分。我所想像的隱喻,也就是言語與雪之間的相似性,它要談論的完全不是散文,而是詩歌。很好!既然詩歌是一場場小雪或者一片片飛揚在狂風中的雪花,難道我不應該自問,受到更細緻觀察的雪是否能讓我理解什麼是詩呢?或者在明早的世界,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能嗎?我能否通過今晚這場美麗的雪,去了解詩歌想要的是什麼呢?能的,但首先要做的,是去打碎、分解、消除理念之間的連結。雪花有太多面,它們太過出人意料也難以預料,以至於當目光追隨著它們時,人們無法思考話語的理性。將雪與言語相比,就是拒絕程式化的真實,就是渴望一種簡單言語的真實,一種更加廣闊且不斷飛舞的真實。

不過,難道我不應該想得再多一些嗎?在語言的一系列表達與理念的源頭,確實存在著基本句法結構,它們關注邏輯學公理、同一律與排中律,調整著我們的思想客體之間的關係。不過它們並不排斥關心我們的生活,這是為了理解甚至引導生活那看似最為自由不羈的衝動。唉,句法是多麼美妙!正是句法通過探索我們的有限性,讓我們可以建造一個有限性的場所,讓我們愛它。正是句法乞求我們站立在天橋之上,透過紛紛揚揚的大雪,俯瞰我們應當認識的外部世界,也望見飛舞盤旋於我們本質之上的一切的偉大統一性。

確實如此,不過……如果事實如此,看到從一門語言到另一門語言,句法展現出諸多不同之處,難道我們不應該感到驚訝嗎?這一門語言有性數變化,而另一門語言的性數變化較為簡單,甚至沒有。有一些語言會有性數格的變化,而另一些語言的性數格變化較為簡單,甚至沒有變化。雖然了解不多,但我能感覺到,在那些所謂遠古或原始的語言中,存在著更加驚人的差異……我們的句法是否只是某種更為高級的句法的相對形式呢?這高級句法位於精神的某個無處可尋的穹頂之下,與它相比,每一種語言形式都有不足。這樣的句法存在嗎?它之於我們的視聽能力,正如羅巴切夫斯基(Lobatchevski)或黎曼(Riemann)的幾何學之於歐幾裡得的思想,一方面更為廣闊,另一方面也更為簡單。它在光明中結下又解開它的形式,類似於我們在包裹著世界的蔚藍中,於天空之巔看到的雪花。本身歸一(l'Un)的句法,一旦鋪展開來,就已經是萬物……同樣的直覺在我看來也存在於彼特拉克身上,那是某個靈魂的清晨,他滿懷幸福地走進千千萬萬紛飛的玫瑰花瓣之中。

可是,不要這樣做夢了。就把話題停留在此時的雪上,我們有幸看著這雪,落在泥邊,落在枝頭,落在花園的長椅上,落在靠立牆邊的木板上,看著它的顏色漸漸擴散開來。

《聲音中的另一種語言》[法] 伊夫·博納富瓦 著 許翡玎/曹丹紅 譯拜德雅 | 廣西人民出版社本文書摘部分選自《聲音中的另一種語言》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徐志摩詩歌《雪花的快樂》賞析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詩歌賞析《雪花的快樂》是徐志摩的經典詩歌之一,此詩讀罷給人行雲流水之感,一氣呵成的筆力,估計現當代眾多詩人難望其項背。走題了,先來了解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 2020年小雪節氣早安唯美說說 小雪早上好一句話說說簡短句子
    臨近小雪節氣,各地也開始飄雪,每個人對於雪的情緒都是不一樣的,跟親人互道一聲早安,走進雪地近距離觀賞大自然的美景,堆一個雪人,下面帶來今年小雪早上好說說句子 小雪節氣早安唯美說說。  今年小雪早上好說說句子  瑞雪兆豐年一一一家鄉第一場小雪!  近來思小雪,能否應時逢。
  • 禹琴詩歌《等待一場雪的洗禮》
    等一場雪的洗禮禹琴/黑龍江常夢見家鄉的秋雨淅淅瀝瀝帶著些許涼意淋溼了高粱的眉眼淋透了鴻雁的徵衣北京很少見秋雨雖然加大了環境治理基本沒有了霧霾天氣秋風落葉尋不見加溼器小雪大雪匆匆過去我憑欄望著藍天失意我多麼渴望一場大雪鋪天蓋地
  • 《雪花的快樂》——徐志摩詩歌賞析
    詩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寫道:「詩人也是一種痴鳥,他把他的柔軟的心窩緊抵著薔薇的花刺,口裡不住地唱著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來把白花染成大紅他不住口。他的痛苦與快樂是深沉的一片。」
  • 2020小雪朋友圈怎麼發文案大全 小雪經典語
    在小學之前北方已經下起了大雪,南方人只能翹首期盼著小雪的到來,今年小雪有人穿著厚棉襖抗寒,有人卻只穿著短袖,讓我們用最好的心情迎接冬天的到來,小雪節氣怎麼發朋友圈?下面帶來介紹。2020今年小雪朋友圈文案大全今年小雪,我們熱的穿著短袖昨夜風雨過後,迎來今年小雪,今冬第一場,終於有了冬天的趕腳再嘈雜的生活也需要保持一顆安靜的心。今年小雪,微冷。雪花晶瑩,閃亮著我甜蜜的問候;雪花蹁躚,飛舞著我真誠的牽掛;雪花芬芳,綻放著我純潔的思念;小雪時節,祝福親愛的你,快樂像雪,幸福像花,好運連連滿天飄。
  • 2020小雪朋友圈怎麼發文案大全 小雪經典語錄句子說說推薦
    雪花晶瑩,閃亮著我甜蜜的問候;雪花蹁躚,飛舞著我真誠的牽掛;雪花芬芳,綻放著我純潔的思念;小雪時節,祝福親愛的你,快樂像雪,幸福像花,好運連連滿天飄。     花雪隨風不厭看,一片飛來一片寒     今年小雪,冷是冷了些。     若無酒也無火爐,就將這些詩取去,焚之取暖。
  • 又是一年小雪時,談詩說詞話小雪
    當然,也有小雪時節南北方共有的花,比如菊花。只是,因為溫度的不同,北方已是菊花開殘的季節,南方卻依然千朵萬朵花正開。且看南唐大臣徐炫的《和蕭郎中小雪日作》詩:徵西府裡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寂寥小雪閒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日色西斜時分,臨水盛開的菊花,南飛的大雁,緋紅的落霞。
  • 【節氣 | 小雪】我慢慢地聽雪落下的聲音~
    >我們迎來小雪節氣小雪是冬天的第二個節氣此時,雪還未盛雨凝先為霰霰成微粒飛揚瀰漫成為小雪雪花飄落,但雪量不大像煙一樣輕,像銀一樣白落地沒一會兒就化了好似給大地披上一件流動的白紗細雪如絮的日子裡還可邀三兩好友賞雪小酌,閒敘過往正如白居易詩中所寫「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七月流火,詩心飛揚:愛上詩二十人行詩歌
    >3、第一場雨文/古絲奴七月,第一場雨如野蠻的少年在炎炎天火下吻著玫瑰,唱著高亢的歌讓一朵木棉花把生命開到荼蘼七月,第一場雨清澈而磅礴它不停的流向光在時間裡滑翔大地痛苦的承受著快樂這無尚的激情讓所有的色彩都帶上了斑瀾七月,第一場雨
  • 十月同題新詩擂臺賽《等一場雪》參賽作品輯錄(下)【九龍回首】第1266期
    等一朵雪花的融化清澈不羈的念想等一場雪等你的激情綻放天地悠遠有雪共飛揚紅塵萬丈一句白,堆滿傷痴心換得夢一場雪月依然青春不眷戀等得來等待等不回過往等一場雪化解 情殤姓馬名志於邵陽14等一場雪文/五星魚(李偉)秋,已涼到入骨了嗎需要一場雪來掩埋一段孤苦靜靜地守候晚秋的晨曦朝陽夕陽餘霞待雪來敲季節的門關上一扇秋輕叩冬的腳步雪花輕盈,不敢高聲語怕驚醒酣睡的麥苗
  • 雪中尋樂 有雪如詩
    小雪為十月中,此時雪還未盛。雨遇寒,將霰為雪。雨凝先為霰,霰成微粒,霰為霏,飛揚瀰漫為小雪。✎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全詩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近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 小雪丨總有一場雪,為你而來
    小雪丨總有一場雪,為你而來 ,冷到出不了門的雪天 小雪天最是浪漫 零星小雪,星星點點 鬆開些束縛,詩酒花茶
  • 小雪?詩節丨靜靜地聽 雪落下的聲音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雪,小雪往後,便是一年中最寒冷卻又最浪漫的時節。即使在這樣寒冷的天氣,浪漫的古人也不忘與文字纏綿,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值得倒一杯熱茶,圍坐在爐子邊細細品味的詞句。製圖 長城新媒體 林墨 賞析:小雪時節,詩人陳羽夜宿舟中,待他醒來,就看到這樣一幅景象。
  • 美國詩人瑪麗·奧利弗:詩歌是拋給迷失者的繩索|一詩一會
    除了傑出詩人的身份外,奧利弗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師,她曾在凱斯西儲大學、本寧頓學院任教,主講詩歌創作課程。日前由樂府文化推出的中譯本《詩歌手冊》即是她根據自己的教學講義編寫的詩歌創作指南。在這本書中,奧利弗以自己六十年的創作經驗,從聲音、意象、詩行、節奏等方面,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一首詩是如何寫出來的。
  • 小雪節氣小雪詩10首,十月梅花早春回,生意都從小雪來
    小雪節氣美句:寂寥小雪閒中過,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十月真是和可愛的月份,雖然都在初冬裡,然而這一個月,可謂集四季之大成,春夏秋冬都能領受。聽我娓娓道來。
  • 小雪|最是濃情小雪時
    落雪的北方,是李白與盧綸的北方,有著大如席的燕山雪花和滿弓刀的紛紛揚揚。      詩,小雪時節總是充滿著數不盡的詩情畫意,歷代文人墨客對它的吟詠不勝枚舉。氣候總是變換著窗外的風景,在冬日最開始的這些天,白晝的日子一天天變短,讓人有機會實實在在的觸摸到歲月的臉頰,從這一場微涼裡讀到了冬季清新的序言,在冬的序言裡面盛開初見的篇章。
  • 最美的詩配最美的雪,一起來享受黑竹溝醉美雪景!
    從詩三百到漢樂府,再到唐詩宋詞;從陶淵明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再到蘇東坡、辛棄疾、鄭板橋,在中國文學的長河中,所有為人津津樂道的主流文學體裁,無不和雪纏綿繾綣,情深意長。讓我們一起跟隨古人的目光,品味雪景之美。
  • 優美的小雪節氣祝福語大全,發朋友圈的小雪說說!
    一、風漫捲,黃葉飄落離枝頭,送來快樂去煩憂;雪輕揚,萬裡江山白如玉,幸福來臨苦難去;人安樂,美酒在手賞雪景,美好生活樂無邊。小雪到,欣賞冬日風光,擁有快樂心情,保持身體健康,享受幸福時光!四、朵朵雪花飄散,瓣瓣寄予祝願,願你多多保暖,久久幸福蔓延。綿綿思念不斷,字字寄託心願,願你歲歲康健,時時把我掛牽。簡訊噓寒問暖,笑容更加燦爛,祝你小雪快樂!五、雪花輕舞,將思念揮灑,將牽掛傳遞;雪花飄落,將吉祥送達,將幸福傳送;雪花紛飛,將祝福飄送,將問候傳播,小雪節氣到,願你快樂相伴,健康圍繞。
  • 輕叩詩歌大門,吟賞冬日詩歌
    冬天是首溫柔的詩歌《在漫長的旅途中》有這麼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黑暗的冬天比夏天的永晝更吸引人的,是對陽光的期待。雪花紛紛 瓊枝玉葉粉裝玉砌 皓然一色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 小雪時節,賞析清江《小雪》
    譯文臨風飄落的雪花怎麼看都不會厭倦,再多的雪花又害怕遮蓋住了樹林與山巒。心懷憂愁的人正端坐在書房窗下,每一片雪花飛來都加重了內心的寒愁。賞析這是唐代僧人清江的一首小雪詩。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小雪的解釋:「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