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再也不見!

2021-01-19 鄂爾多斯發布

#內蒙古在行動##共抗疫情鄂爾多斯在行動#

4月15日上午10點,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宣布關閉備用。

從2月8日開始收治轉院病患至4月14日上午,歷時68天,位於武漢江夏黃家湖畔的雷神山醫院患者「清零」。

患者「清零」 ,雷神山醫院正式休艙

4月14日上午,武漢市江夏區雷神山醫院緊閉的大門打開,救護車拉著院內最後的患者從門內駛出,前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下稱「中南醫院」)。至此,雷神山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

武漢雷神山醫院副院長袁玉峰介紹,4名患者住院時間均在1個月以上,除一名患者31歲外,其餘3名患者均逾70歲。目前,4人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已全部轉陰,但因伴有嚴重併發症和基礎疾病,還需轉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ICU繼續救治。後續救治重點在於恢復損害的器官功能及預防繼發感染。

資料圖:病人轉出後,雷神山醫院ICU團隊合影留念。高翔 攝

10天緊急建成,累計收治患者2011人

2020年1月25日,就在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最緊急、床位嚴重不足之際,經中央批准、該市決定繼火神山後再度參照北京小湯山模式興建雷神山醫院,以應對新增患者激增勢頭。

雷神,懲罰罪惡之神;雷神、火神驅瘟神,醫院因此而得名。雷神山醫院由中南建築設計院設計、中建三局主力承建,1月27日開工,2月6日開始驗收並逐步移交。

資料圖 :1月26日,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中新社記者 鄭子顏 攝

這座僅用10天建成的臨時醫院,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隔離區5.2萬平方米,病床1600張,可容納2000餘名醫護人員。建設之初,雷神受到萬眾矚目,網友「雲監工」密切關注一舉一動。

臨時醫院如何防止院內感染?醫院病房內設有兩層玻璃和紫外線系統構成的傳遞艙,病人的餐食和藥品通過此設備消毒與傳遞,避免感染。雷神山項目總設計師楊劍華介紹,醫院「潔汙、醫患、人物分流」,採用嚴格的三區兩通道設計,醫護與患者的通道完全分離,工作環境安全可靠。

資料圖:2月5日,雷神山醫院建設進入衝刺決戰階段其中,隔離病房區共計3300間箱式房,已到場3093間;生活區共計398間K板房,已全部到場。安源 攝

臨近和湖邊怎樣防止環境汙染?雷神山廢水從排出到處理合格經過7道嚴格程序,最終排入市政管網。中南建築設計院防水設計師張頌民指出,為防止雨水滲入地下,隔離區內地面作硬化處理,通過混凝土基層、防滲膜、鋼筋混凝土地面三層防護,確保無雨水下滲。

醫院對周邊居民的影響?雷神山醫院位於黃家湖地區下風向,所有房間排風經消殺及高效過濾達國標後才高空排放;院內醫技用房為負壓房間,並按規範加大新風量,有效避免氣流汙染室外空氣。

資料圖:2月5日,醫護人員生活區完成總體工作量的96%。一期7棟建築主體結構完成,A1、A6、A7安裝完成,A2、A3、A4、A5安裝基本完成;二期2棟後勤保障樓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專家樓主體結構施工完成。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保質保量交付的奇蹟背後,是廣發「英雄帖」後積極響應、是24小時連續作業、是不遠千裡馳援武漢、是將春節假期拋諸腦後的堅定抉擇。2月9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體接管雷神山,該院院長王行環兼任雷神山「掌門」。接到任命通知,他提出唯一的要求是:防護物資到位。

8日晚,王行環率領9名核心管理人員先行上「山」。在「建好一個病區、開一個病區」的指導原則下,雷神山首批開放兩病區,A15由湖北省腫瘤醫院負責、A16由武漢市第一醫院負責。

資料圖:2月6日,武漢市城建局會同市衛健委組織雷神山醫院項目代建方地產集團、承建方中建三局開展雷神山醫院驗收工作並逐步移交。圖為武漢雷神山醫院病房內景。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雷神山ABC三片區域,共分30個普通病區和2個重症病區;22日前後全部收滿,16支本地及外省市醫療隊陸續服務於此,醫護人員超過3200人。

2月18日,83歲的袁女士成為雷神山首位出院患者;3月11日是單日出院患者最多的一天,72位患者走出此「山」。截至4月14日,最後4名ICU重病患者轉院至中南醫院本部,雷神山累計收治2011人,重症和危重症達千餘人,康復出院超過1900人,階段性完成抗疫任務。

這裡見證了一場又一場「生命之戰」

這次新冠肺炎戰「疫」中,雷神山醫院是戰鬥最為激烈的陣地之一。在這裡,3000餘名白衣天使為了患者的健康,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生命之戰」。

資料圖:2月9日晚,武漢雷神山醫院接收了第二批新冠肺炎患者,總入住患者達80餘人。圖為醫護人員為患者鼓勁加油。

資料圖:2月12日,雷神山醫院是武漢新建的第二座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專門醫院,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管,共設床位1600張。因尚未完工,雷神山醫院邊建設邊收治患者。圖為轉運患者。中新社發 李晗 攝

資料圖:地道的武漢人潘阿姨住進病區,由於她沒有讀過書,也不識字,只會湖北方言,責任護士周璐娜通過潘阿姨兒子充當「方言翻譯」解決了溝通問題。潘阿姨準備出院前,最後一次使用「翻譯」的回覆是:「等疫情過去了,一定要來武漢玩,我讓兒子給你當導遊。」

資料圖:4月4日、5日,武漢雷神山醫院分別迎來17名、13名患者康復出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還剩47人。圖為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送別所負責病區的最後一批患者。高翔 攝

資料圖:4月9日,武漢雷神山醫院最後一個普通病區正式關閉。醫護人員在病區貼上封條。馬芙蓉 攝

如今的雷神山醫院,仍有一面畫滿塗鴉的牆,那是各地醫護人員留下的痕跡。這些作品多是由各地醫療隊醫護人員手繪而成,既有抗疫的點滴日常,也有滿滿的祝福。

資料圖:4月14日,中新社記者走進武漢雷神山醫院,拍攝下病房外走廊牆壁上的一幅幅手繪作品。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走進武漢雷神山醫院,拍攝下病房外走廊牆壁上的一幅幅手繪作品。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走進武漢雷神山醫院,拍攝下病房外走廊牆壁上的一幅幅手繪作品。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雷神山醫院正式休艙,醫護人員們也暫時可以休息,長時間沒有回家的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家看一看家人。

一位在雷神山醫院奮戰的護士表示,自己感到很開心、很激動,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解除隔離後,回家看看三個月未見的兒子。

日後如何使用?待疫情過後再研究決定

至於雷神山醫院是臨時建築還是長期使用?武漢市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曾表示,這有待疫情過後再予以研究決定。僅從功能上判斷,雷神、火神均可滿足長期使用需要;同時由於採用標準化、模塊化設計,所有建築均可快速拆除,部件消毒處置後可周轉使用。

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及至武漢市16間方艙醫院的拔地而起,用行動與事實展現何謂中國速度。為解決患者「收治難」,中國政府千方百計增加床位供給,火神、雷神提供了2600張床位,與此同時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病患床位從5000張漲至2.3萬張。正如此間有觀察家所言,任何一場戰爭無不是國家實力的較量,中國制度的優勢體現在集中力量辦大事。

資料圖:1月26日,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施工機械在工地外聚集。中新社記者 鄭子顏 攝

武漢歷時76天的「封城」時光已然結束,雷神山醫院「清空」是本土疫情得到控制的又一觀察指標。就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見好轉、不少發展中國家凸顯危機的時刻,中國最早檢測、最早收治、最早防控,以舉國之力阻止疫情蔓延而積累的寶貴經驗具有務實借鑑意義。

感謝所有建設者、醫護人員以及為戰疫貢獻力量的工作人員,祝賀雷神山休艙大吉!

來源:中國新聞社

相關焦點

  • 雷神山之戰
    4月9日上午9時30分,雷神山醫院最後一個普通病區正式關閉,5位危重症患者轉至ICU繼續治療。雷神山醫院住院患者僅剩最後的15人。隨著疫情形勢好轉,3月30日和31日,徵戰雷神山醫院的外地醫療隊開始撤離,首批1090名隊員返程。
  • 90後「雷神山街舞小哥」:參與雷神山建設是我最驕傲的事情
    匡文博是中建三局雷神山醫院項目的一名建設和維保工,一個多月來,只要醫護人員的生活設施有了「小毛病」,他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讓醫護人員下班之後能夠洗個熱水澡,是他給自己樹立的小目標。在雷神山做維保工作期間,他因「一舞成名」,被網友點讚 「雷神山街舞小哥」,為醫護人員和「戰友」帶去歡樂和感恩。
  • 戰地記之雷神山 | 使命擔當戰疫情
    人物: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隊員李楠  工作地點:雷神山醫院A8病區李楠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急診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老年健康管理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第二屆委員會中毒餘急救科普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全國青年委員,中國人道救援醫學學會委員
  • 今天,雷神山醫院正式交付!
    施工、監理人員一齊守在現場,邊溝通、邊設計、邊施工、邊調整……2月4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地板房吊裝、安裝及裝修同步施工。截至2月4日12點,雷神山醫院路面硬化已完成50%。當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加減法
    「武漢雷神山醫院,休艙!」4月15日上午,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關閉,結束了它在此次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特殊使命。武漢火神山醫院也在同一天關閉。  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兩座被稱為「奇蹟」的醫院,在武漢疫情最危急的時刻火速建成,兩個月裡救治數千病患,最終迎來關門時刻。
  • 雷神山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2月18日,武漢市雷神山醫院,去吃午飯的建築工人。據了解,雷神山醫院建設項目的工人中許多都來自於不同地區的農村。記者 趙迪/攝雷神山的工地上是沒有姓名的,通行的稱呼是某某「師傅」。細心的工人會在黃色安全帽的一側寫上姓氏,後腦勺位置寫上「武漢加油」。
  • 雷神山的「五佳球」
    然而,作為武漢目前在院病人最多的定點醫院——雷神山醫院,9個省市的16個醫療團隊,仍舊在此奮戰。在這個春天,三生製藥攜手遼寧男籃走進與疫情賽跑的雷神山醫院,記錄下了一份特殊的心願清單。「從來沒有在武漢看過櫻花,這是我特別大的一個心願。」「我是一個籃球迷,最喜歡的是郭艾倫,如果有可能,我希望遼寧男籃可以送我一個籤名的籃球。」
  • 中國聯通聯合央視網開通火神山、雷神山實時直播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1月30日訊(記者 董玉歌 通訊員 楊帆)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情況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火速開通火神山、雷神山醫院3G、4G、5G網絡,全力保障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通信服務的同時,中國聯通技術團隊加班加點,在寒夜中,僅用了4個多小時就打通了火神山基站至央視平臺網絡線路。隨後,火神山、雷神山兩處工地現場同步部署,攝像頭調試、現場布線、視頻連線、直播測試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迅速實施。
  • 雷神山醫院驗收!春雨驚雷驅瘟神!
    雷神山醫院自1月27日正式施工以來,相關建設單位調集逾萬人的建設隊伍,日夜兼程,抓緊施工。下一步,還將加快收尾繼續完善相關工作。雷神山醫院正式使用後,將可提供1600張床位,可容納2000餘名醫護人員。
  • 「裝修七兄弟」拼命雷神山
    2月14日,談及他和幾位老鄉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的這段經歷,剅河鎮吳場村的董澤玉記憶猶新。和董澤玉一起奔赴武漢的,還有6名老鄉。他們7人,有6人已年過五旬,最小的一位今年32歲,都是剅河鎮的裝修工人。1月28日,得知武漢雷神山醫院修建需要裝修工,7人一拍即合,立即向中建三局「請戰」,順利獲批。
  • 十晝夜奮戰後 雷神山醫院驗收了!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是1月26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下圖是2月5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賀攝)。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是1月26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下圖是2月5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 火神山雷神山告訴你:今年哪些行業更有機會!
    這個春節除了疫情, 就是火神山雷神山最熱了。 全網傳遍了, 這兩座「山」火神山五行是火, 用以克制「邪金」, 雷神山五行是木,木生火, 可助力火神山驅逐瘟疫。
  • 雷神山的大連守護者,今起家鄉全城為你閃耀!
    不僅僅因為 這是第110個國際婦女節 更因為 這是大連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出徵武漢雷神山醫院 整整一個月的日子 今晚7時起,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衛健委、大連新聞傳媒集團主辦的「致敬——最美逆行者」主題宣傳活動專為雷神山大連將士全城亮屏,深情致意!
  • 雷神出擊!武漢另一家戰地醫院傳新訊,雷神山醫院已投入使用
    火神驅趕瘟疫,雷神懲罰罪惡。面對這場新冠狀病毒的戰役,多地開建「小湯山」模式醫院。前兩天,火神山醫院已正式收治患者。近日,武漢另一家戰地醫院傳新訊,它就是雷神山醫院,目前,它已於近日開展驗收並投入使用。
  • 武漢雷神山醫院:標誌裡的中國傳統意義
    2020年2月8日,參照當年小湯山醫院模式建造的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雷神山醫院LOGO雷神山醫院的標誌看起來有些複雜,它代表著什麼意思呢?我們把醫院標誌做個分解:它包含了盾牌、蓮花和「雷」字三個元素。
  • 火神山雷神山建設中的民企身影(十四)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項目建設以來,始終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許多民營企業自發以各種形式,捐資、捐物、捐服務,主動投入、積極參與醫院項目建設,為武漢「小湯山」保駕護航,民營企業的身影出現在項目建設各個環節。一、積極馳援工程建設。寶業建工、山河集團等省內建築企業組織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寶業建工拆除企業現有施工現場活動板房,支援火神山臨時醫療用房建設。
  • 致敬雷神山、火神山建山英雄——30000名工人
    2020年1月份,3萬餘名工人從全國各地來到武漢,投身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13天晝夜施工,中建三局書寫速度奇蹟,火神山醫院,12000多名工人參與建設,9天10夜建成;雷神山22000餘名工人參與建設,10天10夜建成。
  • 述評:雷神山68天 用行動展現中國速度
    (抗擊新冠肺炎)述評:雷神山68天 用行動展現中國速度中新社武漢4月15日電 題:雷神山68天 用行動展現中國速度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雷神山歷時從2月8日開始收治轉院病患至4月14日上午,位於武漢江夏黃家湖畔的雷神山醫院患者「清零」。2020年1月25日,就在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最緊急、床位嚴重不足之際,經中央批准、該市決定繼火神山後再度參照北京小湯山模式興建雷神山醫院,以應對新增患者激增勢頭。雷神,懲罰罪惡之神;雷神、火神驅瘟神,醫院因此而得名。
  • 各位「雲監工」,雷神山醫院高清大圖來了
    這是位於武漢市江夏區的雷神山醫院自1月26日正式開工以來全體建設人員日夜兼程,抓緊施工約7.5萬平方米的總建築面積雷神山醫院建設指揮部在雷神山醫院工地施工現場工人正在進行組裝、吊裝「使命必達,心系疫區」
  • 天天說雷神山火神山,可道教的雷神火神,你真的知道嗎?
    在武漢,為了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短短數天內便修建了雷神山和火神山兩座特殊醫院,讓全世界再次見證了「基建狂魔」的「中國速度」。同時,這兩座醫院也因命名傳統,寓意深遠,而引起大家的關注和猜測,其中,雷神、火神為道教神明,在神話故事中常常出現,均有除瘟止疫,破除災障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