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加減法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武漢雷神山醫院,休艙!」4月15日上午,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關閉,結束了它在此次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特殊使命。武漢火神山醫院也在同一天關閉。

  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兩座被稱為「奇蹟」的醫院,在武漢疫情最危急的時刻火速建成,兩個月裡救治數千病患,最終迎來關門時刻。「奇蹟」背後,是建設者不辭辛勞、晝夜奮戰,是白衣戰士逆行出徵、守護平安。這兩座特殊的醫院也是中國抗疫戰場的標誌性陣地,詮釋著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中國力量。

  早一天建成,就能早一天救更多人

  作為抗疫「戰地醫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是武漢戰疫的重要戰場,共設近2600張床位。

  疫情暴發之初,不斷增加的確診人數與連連告急的醫院床位讓救治病患陷入困局。根據2003年抗擊「非典」的經驗,新建集中收治患者的醫院能夠迅速扭轉被動局面。1月23日,武漢市決定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一所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火神山醫院。兩天後,武漢市決定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

  白天,設備轟鳴、車輛川流;夜晚,火花四濺、亮如白晝。透過24小時不間斷的直播遠景鏡頭,千萬網友見證了兩座醫院分別在10天內平地拔起。

  中建三局三公司項目經理方翔從事土木建築行業多年,接到任務後第一反應是:「這怎麼可能?!」按照常規流程,3萬多平方米建築量的項目,至少兩年才能完成,即使搭建臨時建築也至少要1個月。

  然而,疫情不等人,在火神山和雷神山,一切都是以小時甚至分鐘計算: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60餘人的團隊連續奮戰60小時拿出施工圖;中建三局第一時間停掉武漢市在建的五個項目,調動所有能調到的人員、設備、資源投入火神山醫院建設;國家電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打破常規,緊跟施工方,僅用5天時間就完成全面送電。

  「特殊時期,我也得啟動超長待機模式,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日均3萬步、電話200多個、睡眠4小時,這是中建集團武漢火神山醫院項目B區土建指揮長孫志凌在建設火神山醫院中全力衝鋒的日常。

  孫志凌連續作戰時間最長的一次,是36個小時將100多個貨櫃吊裝至指定施工區域,為移交市政部門開挖路面做準備。協調配送、集散、吊裝,施工進度極其緊張,孫志凌一刻不敢放鬆。然而,距離移交時間還剩8小時的時候,一個大問題橫亙眼前——緊急徵調來的貨櫃來自三個不同的供應商,其中11個無法正常吊裝到位,直接影響交付使用。

  「早一天建成,就能早一天救更多人,耽誤不起。」孫志凌和工人們當機立斷,將這11個貨櫃全部拆散,再根據預留尺寸重新改造拼裝。忙了一通宵,最後一個貨櫃落穩,現場發出一片歡呼。

  難以置信的中國速度背後,正是像孫志凌一樣的建設者們與疫情競速,與時間賽跑:數萬工人日夜鏖戰,數千臺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設備同時作業,上一個單位剛完成場地鋪沙,下一個單位馬上進場鋪防滲膜,後面鋪設活動板房基腳的單位還在催促……

  農曆臘月二十九晚上9點,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科教文衛事業部紀委副書記孫燕芳剛從武漢回到汕頭老家,就收到建設火神山醫院的消息。「我第一反應就是必須儘快回去。」辦手續、填單子、協調人員、說明情況……經過多方聯繫,正月初三上午,孫燕芳終於拿到返漢通行證,立刻奔赴1280公裡外的火神山,次日清晨7點就來到「戰場」。「工地開工,我一刻也不想耽誤。作為一名黨員和紀檢幹部,能為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出一份力,我覺得很有意義、很踏實。」

  面對急難險重的疫情任務,和孫燕芳一樣,中建二局華東公司湖北分公司紀檢委員姚樹青收到援建消息後,立刻開始一家家聯繫、一點點籌集防疫用品和生活物資。當晚,他帶領由紀檢幹部組成的監督護航隊和價值80餘萬元的應急物資投身雷神山一線。

  既做「戰鬥員」,又做「監督員」。姚樹青說,要把紀律挺在前面,協助做好上千名員工的生活保障和通勤運送工作,順利完成援建任務,「關鍵時刻,黨員幹部就應該衝在最前面。」

  高水平設計與科技運用,是兩座醫院高效建設、運行的「硬核」實力支撐。火神山醫院建設採用了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和裝配式建造,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大大縮短工期;周密的通風系統與負壓病房設計確保空氣無毒排出;地基基底用HDPE防滲膜進行全覆蓋,阻隔地上構築物與地下水和土壤,不給病毒汙染留下任何可乘之機;量身打造的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分別連接指揮會議室和主管方會場,為遠程視頻會議及醫療會診打下了基礎。

  能守最後一班崗、見證雷神山醫院的關閉很幸運

  4月14日上午,四輛救護車駛出武漢雷神山醫院大門,載著最後四名患者駛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這四名患者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均轉陰,因有其他併發症和基礎疾病,將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繼續接受綜合治療。

  從1月27日開工到2月8日收治首批患者,再到4月14日患者清零、4月15日關閉,運行了67天的雷神山醫院共收治2011名新冠肺炎病人,1900多名康復。4月15日,平穩運行73個日夜的火神山醫院也正式關閉,累計2900多名患者治癒出院。

  在雷神山醫院,病人有「兩多」,一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多,超過病人總數的一半;二是老人多,55%的患者在60歲以上,其中90歲以上的老人有12名。在「兩多」的情況下,雷神山醫院的病亡率控制在約2.3%。「這是非常好的一個醫學救治成績。」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說。

  這一來之不易的成績背後是數千名本地醫護人員和各地援鄂醫療隊員日夜奮戰、不計生死的拼搏奉獻。4月11日,陸、海軍援鄂軍醫撤離火神山醫院,圓滿完成醫療救助任務。雷神山醫院來自全國9個省、286家醫院、16支醫療隊的3000多名醫護人員也已全部撤離返程。

  一扇扇病房門貼著封條,偌大的病區空蕩蕩……4月14日凌晨,在雷神山醫院ICU病房,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護士胡小交、段梅與另外4名醫護人員在ICU裡照顧最後4名患者,度過他們在雷神山醫院的最後一夜。

  「我是2月14號來的,今天是4月14號,整整兩個月。」回憶起最困難的時候,胡小交指向病房中那些閒置的病床和機器,「6名醫護要照料14名重症病人,其中兩個人還要使用ECMO救治,一晚上我們忙得暈頭轉向。」

  困難的時刻已成過往。「雖然很辛苦,但被選到這裡來感覺很幸運,能守最後一班崗、見證雷神山醫院的關閉很幸運。」段梅說。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3000多名醫護人員共同奮戰的場景,在通往雷神山醫院ICU病房的醫務通道兩側留下了痕跡。白色牆壁上,白衣戰士們的一幅幅畫作溫暖人心:陝西省心理醫療隊留下了一幅《秦鄂同心》,兵馬俑模樣的小戰士戴著口罩,卻無法擋住堅毅必勝的目光。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巴士車停靠在雷神山醫院站牌旁,司機向前來支援的醫護人員說:請大家保護好自己,感謝你們來救我們武漢。一座六邊形錦州古塔的圖畫旁標明「錦州古塔」,右邊是「錦州二院」標誌,左邊是醫護人員的簡筆畫形象,還寫著「熱乾麵挺住,燒烤來了」……

  胡小交和段梅翻開一本文件夾,裡面夾著患者們出院前留下的感謝信,信中寫道:「現在我們感覺醫患之間親如一家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你們兩個多月沒回家了,舍小家,顧大家,守護我們這些患者……你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醫護人員能順利展開救治工作、免除後顧之憂,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維護保障人員功不可沒。他們全天候響應院方和醫護人員需求,確保醫院正常運轉。

  從2月8日進駐到現在,39歲的鄧新祥始終堅守在火神山醫院。他是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的水電工,在火神山醫院負責排查水電問題、進行線路改造等維保工作,經常要進「紅區」——感染風險最高、最危險的重症隔離病區。

  「一次維修完已經是夜裡3點多了,很累,值夜班的護士長看到我扶著門框快睡著了,就拍拍我肩膀說,『醫院有了你們,我們才能踏踏實實地救人,你們也是英雄』。」鄧新祥說,當時他的眼睛就模糊了,「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奇蹟背後的中國密碼

  4月11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關閉前將把重症、危重症患者轉運到湖北省內四家優質的綜合型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醫院經消殺後備用,不會馬上拆除,會保留一段時間。

  據雷神山醫院醫務管理部主任李錕介紹,患者「清零」後,最後留守雷神山醫院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護人員也全部撤回,後續工作將交由武漢市東湖醫院負責。

  「之所以要找東湖醫院接手管理,是因為現在世界範圍內疫情仍然嚴峻,國內不能掉以輕心。雷神山醫院肯定是要備著的,所以需要一所綜合醫院過來管理它。」李錕說。

  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完成現階段使命,但醫院建設和救治過程中的經驗仍在助力全球戰疫。4月6日,兩座韓國版「火神山」負壓隔離醫院在韓國聞慶正式投入使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醫院由中國企業遠大集團完成設計製造,國內建造完畢後海運到韓國進行組裝。3月8日籤訂項目合同,3月21日完成預組裝和裝箱,3月27日運抵韓國,4月2日交付……遠大集團項目負責公司完成設計、生產、運輸、建造、安裝、調試等所有流程僅用了23天。

  「韓國醫院之所以會找中國企業為他們建負壓隔離病房醫院,一方面是基於中國快速建起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是中國企業在工廠化建築上長期積累的創新技術。」據遠大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共分為兩期執行,一期就是此次赴韓交付的兩棟可增層負壓隔離病房,這是中國在國際上交付並投入使用的第一個負壓隔離病房。

  除韓國外,不少國家也計劃建造國外版「火神山醫院」,並向中國諮詢設計方案。

  「十天建成醫院,估計很多國家做不到。」武漢火神山醫院設計單位、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肖偉認為,由於各國設計標準、規範、材料工藝不一樣,國情和管理方式不一樣,中國經驗不一定能完全在其他國家複製,「建成火神山醫院是舉全國之力的中國力量和擔當,這種精神是很多國家難以複製的。」

  據媒體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美軍將位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的世紀互聯體育場,改建為臨時野戰醫院。然而,由於收治病例為零,該醫院在開放3天後就宣布關閉。

  「找我們諮詢方案的國家,很少有計劃建造像火神山那樣有1000多個床位的大型醫院,一般是兩三百個床位。也許我們將來會做一個聯合體,參與國外防疫醫院的設計工作。」肖偉說,火神山醫院的相關圖紙可以免費公開,也很樂意將中國的智慧以及相關設計、施工、建築材料等資源與世界共享。

  有一種勝利叫「關門大吉」。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是武漢抗疫的「橋頭堡」,兩座醫院實現患者清零、先後關閉,意味著武漢重症患者救治任務的進一步緩解、中國本土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不斷鞏固,也意味著武漢又向著全面復甦邁進一步。

  17年前的春天,「非典」突如其來。生死攸關之際,北京小湯山醫院7天建成,收治了全國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治癒率達99%,1383名醫護人員「零感染」,被世衛組織稱為「奇蹟」。17年後的今天,武漢兩座「小湯山」——火神山、雷神山,為救治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立下汗馬功勞,也同樣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醫院運行「零事故」、醫療廢棄物「零汙染」、重症患者低死亡率的「奇蹟」。

  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與團結抗爭精神是「奇蹟」背後的「中國密碼」。前有數千醫院建設者集結武漢、平地起火雷,後有1400名軍隊醫護人員增兵火神山、打響「搶修、搶建、快收」突擊戰,全國9個省、286家醫院、16支醫療隊的3000多名醫護人員進駐雷神山,去病魔、佑華夏。如今,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已不僅是兩座特殊時期的特殊醫院,更是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不放棄每一個生命、全力以赴救治每一名患者的見證。

  病毒終將被戰勝,而火神山醫院與雷神山醫院所承載和凝聚的中國精神,將繼續鼓舞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鬥志與信心。(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施工單位黨組織受表彰
    湖北日報訊 (記者彭小萍)2月20日,為激勵全省各級各單位全力以赴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湖北省委組織部印發《關於表彰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重大建設任務的施工單位黨組織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對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武漢市城鄉建設局等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重大建設任務的施工單位黨組織予以通報表彰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命名有什麼寓意
    作者:榕光為應對突然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武漢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以神奇的速度建成並相繼投入使用。「火神山」「雷神山」這兩個霸氣的命名特別引人矚目。人們注意到,火神山醫院位於武漢的蔡甸區,雷神山醫院位於武漢的江夏區,這兩個地方都沒有聽說過有這麼兩座山。
  • 遙感智庫見證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書寫中國奇蹟
    1月底,中央決定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市建造火神山、雷神山抗擊新冠肺炎專科醫院,以最優決策、最高效率,從選址、設計到建設、使用全過程,進行了周密籌劃、精心準備。遙感智庫利用衛星影像,從太空得天獨厚的廣域視角為您見證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中國奇蹟。
  • 揭秘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背後的「中國力量」
    2月20日,武漢雷神山醫院開放所有床位,全力收治病人。這是2月18日首批兩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出院之後,雷神山醫院迎來的重大節點。在此之前的2月13日,火神山醫院首批七名符合出院標準的患者已痊癒出院。目前,這兩座醫院已成為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戰場」。
  • 北科大課題組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排風設計
    光明網訊 記者從北京科技大學方面獲悉,該校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許鎮帶領5名研究生組成課題組,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參與了由清華大學主導的抗疫醫院排風環境汙染快速分析的聯合科技攻關,為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排風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 建證戰疫: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
    完成火神山醫院2號樓搶建任務後,他請纓加入維保團隊,在醫院首批患者入住當天就進入汙染區檢修設備,成為第一個進入汙染區的維保人員,也是截至目前進入火神山醫院汙染區次數最多的維保人員。家在武漢江夏的中建三局一公司員工楊衛星和侄子楊旭、外甥程曉天留下了。他們一起參加雷神山醫院建設,又決定共同加入維保組繼續戰鬥,「我們家就在江夏,這是家門口的戰鬥,我們必須堅守到最後。」
  • 致敬「沉默的英雄」——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
    >  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0天左右雙雙落成,他們是「中國速度」創造者。稍有空隙,思緒總會回到火神山,想起機器轟鳴、人聲鼎沸的日與夜。  時針回撥,1月23日。  疫情突發,迅速蔓延。武漢市決定參照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模式,在蔡甸知音湖畔修建一座容納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兩天後,又決定在30公裡外的江夏黃家湖畔,再建一座雷神山醫院。  「按照常規,3萬多平方米的項目,至少要建兩年。搭建臨時建築都得1個月。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區域建成雷電預警監測網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 高敬)記者25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三級氣象部門高效聯動,在漢陽長江江灘建設安裝大氣電場儀監測站,成功實現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區域雷電監測預警組網運行,可以提前20分鐘至30分鐘實現醫院區域雷暴的短時臨近預報預警
  • 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標誌告訴我們,災害面前,道家弟子...
    >▼▼▼於此同時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標誌也出來了▼▼▼武漢火神山醫院從這個標誌上我們一眼可以看到的元素便是八卦、葫蘆、火苗都是典型的道家元素先天八卦是道家鎮邪的至寶我們再說說雷神山醫院的標誌武漢雷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標誌我們一眼能看出來的便是盾牌、雷字、蓮花這三個元素盾牌代表著保護、守護、抵擋
  • 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的馬邊「父子兵」
    2月1日,原本已收拾好行李,打算回家團年的荍壩鄉東升村2組盧定根、盧乾寨父子倆,意外在微信群中看見火神山醫院急需工人的消息後,便毅然放棄回家團聚的念頭,迅速收拾工具,踏上了前往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的徵程。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今昔航拍對比 網友:願永遠關門大吉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今昔航拍對比 網友:願永遠關門大吉 2020-10-27 17:36:04  來源:北京青年報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啥建那麼快?科技密碼在這裡!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題: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啥建那麼快?科技密碼在這裡!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  正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建築科技創新大會之重大科技成就展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其中一些與建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相關的科技吸引參觀者駐足。10多天時間一家醫院拔地而起,令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背後有哪些硬核科技「密碼」?  還記得年初,上億網民24小時「雲監工」為建造兩所醫院加油鼓勁的場景嗎?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啥建那麼快?科技密碼在這裡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題: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啥建那麼快?科技密碼在這裡!新華社記者王優玲正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建築科技創新大會之重大科技成就展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其中一些與建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相關的科技吸引參觀者駐足。
  • 火神山雷神山建設中的民企身影(十四)
    寶業建工、山河集團等省內建築企業組織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寶業建工拆除企業現有施工現場活動板房,支援火神山臨時醫療用房建設。2月2日,山河集團接到雷神山醫院「醫療隔離區」急缺貨櫃隔斷工人的消息後,迅速組織20餘名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工人奔赴雷神山。華中數控安排精兵強將,除夕夜火速出擊,趕赴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安裝「紅外熱成像智能體溫檢測系統」。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者「夜上黃鶴樓」:「武漢夜景如此美妙,好像...
    11月22日晚,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者及其家人共400餘人登上黃鶴樓,體驗《夜上黃鶴樓》演出,欣賞兩江四岸璀璨夜景。在疫情防控期間,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短時間內在武漢拔地而起,日夜鏖戰的建設大軍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共克時艱。隨後,他們又馬不停蹄地推進復工復產。而今,《夜上黃鶴樓》舉辦公益專場致敬英雄,特別邀請火神山、雷神山建設者觀賞。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啥建那麼快?背後有哪些硬核科技「密碼」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啥建那麼快?背後有哪些硬核科技「密碼」 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正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建築科技創新大會之重大科技成就展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其中一些與建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相關的科技吸引參觀者駐足。
  • 無名英雄丨300多名維保隊員守衛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火神山、雷神山,這兩座在武漢抗疫保衛戰中立下赫赫功勳的醫院,將被歷史銘記。 數千名醫護人員在這裡救死扶傷,也將被人們銘記。 大家還會記住,中建三局用 " 雷火速度 " 書寫的奇蹟——火神山醫院,12000 餘名工人參與建設,9 天 10 夜建成;雷神山醫院,22000 餘名工人參與建設,10 天 10 夜建成。
  • 河北省大城縣多家企業無償馳援武漢雷神山、火神山防疫醫院建設
    1月30日凌晨3時許,裝載有華美科技節能集團無償捐助的、價值100 餘萬元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保溫建材產品的大貨車從河北大城縣留各莊鎮出發,星夜馳援武漢疫區定點醫院建設。此前的1月27日,大城縣另一家生產企業偉誠防火材料公司已經無償捐贈價值2萬餘元的防火泥材料用於火神山醫院建設,大城縣軍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償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8.5噸、330桶、價值近30萬元鋼結構膨脹型防火塗料於1月27日運往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基地。據悉,三家企業運往疫區的物資均為施工方定點採購、兒勝場企業均採取了無償捐贈的方式表達對疫區建設的支援。
  • 火神山、雷神山,她們是靠山
    自從來到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潘妍君就再沒回過家,孩子都留給外公外婆在照顧。作為火神山醫院項目的後勤管家,身形瘦小的潘妍君已經連續奮戰了整整一周,嗓子都嘶啞了。辦公區布置,調配辦公物資,項目人員吃住行……一天下來光電話就得打五六百個。儘管每天睡眠不足5個小時,但她的手機一刻也不敢關機,一天24小時隨時待命。
  • 託起「生命方舟」的最美逆行者——記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青年維保隊
    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最長將近20個小時奮戰在火神山醫院最危險的病房一線,他們不是白衣天使,卻同樣戰鬥在病毒風暴的中心,他們雖不能直接救死扶傷,卻為穩穩託起「生命方舟」前赴後繼,他們是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維保隊員,同廣大醫護人員一樣,是億萬人民心目中的「最美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