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如何評價陳平?為什麼說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

2020-12-14 東藍色大海的傳說

陳平是劉邦的重要謀士,也是秦末漢初的五大謀士之一:範增、張良、陳平、酈食其、蒯通。漢高祖劉邦對陳平的評價是:「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範增、張良是戰略、戰術雙料性質的謀士,雖然他們不能帶兵,但是在謀略策劃方面,卻是可以高瞻遠矚極具戰略性眼光。陳平是戰術性質的謀士,基本沒有帶兵的能力,擅長離間、反間等計謀,基本沒有提出過戰略性質的謀劃。酈食其是戰術及外交性質的謀士,蒯通雖然也是戰略、戰術性質的謀士,但是蒯通站錯了隊、跟錯了人,還是太年輕沒成氣候。

陳勝王死後,項梁舉行薛城大會,範增建議項梁立楚懷王孫子熊心,利用楚懷王在楚國的威望,整合了楚國眾多而散亂的起義軍,並且和六國結成了反秦統一戰線,從而奠定了反秦勝利的戰略基礎和長遠規劃,範增因此而穩坐上秦末漢初第一謀士的交椅。範增的戰術性謀劃也很厲害,項羽在鉅鹿之戰、彭城之戰、滎陽會戰取得勝利,和範增的戰術性謀劃也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劉邦率3萬偏師進攻關中,楚懷王熊心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當時,30萬秦關中軍團重點防守滎陽防線,部署在滎陽、洛陽、函谷關一線的總兵力超過15萬。劉邦以3萬偏師正面進攻滎陽防線,就是把3萬人全打光也不可能突破。

南陽、嶢關、武關這三個戰略要地,各自有秦軍5萬左右,並且相互距離較遠,很難短時間相互支援。張良根據孫子兵法:「以迂為直、避實擊虛」的原則,向劉邦建議放棄正面進攻,掉頭南下迂迴關中的建議,張良的這個建議是戰略性質的,劉邦的3萬兵完全可以各個擊破南陽、嶢關、武關,然後率先攻入關中滅秦。事實上,劉邦確實只用三個多月時間,殲滅秦軍近20萬,自身發展到10萬人,早於項羽兩個多月時間攻入關中滅秦。陳平投奔劉邦比較晚,給劉邦出謀劃策非常多,但是陳平的建議和謀劃,基本上是戰術層面的謀劃,很多都是陰謀詭計,陳平計謀的作用僅限某個戰役,或者是某一件事情。

張良的謀略是高屋建瓴、雪中送炭,陳平的計謀排憂解難、錦上添花。陳平擅長使用離間計、反間計,經常扮演中情局局長的角色。陳平最大的功勞,是使用離間計,成功地離間了項羽和範增,項羽和範增反目氣死了範增,除掉了天下第一謀士範增。陳平是河南陽武縣人,小時候家裡窮,喜歡讀書,家裡有田30畝,和哥哥陳伯一起生活。哥哥陳平在家耕田,讓陳平到處去遊學。陳平身材高大長相漂亮,有人就開玩笑說:「你家很窮,你是怎麼吃肥的?」陳平整日遊學不事生產勞動,嫂子對陳平有看法,就對旁人說:「家裡這麼窮,整日的吃糠咽菜的,家裡有點好吃的都給小叔子吃了,還什麼活都不幹,有這麼個小叔子,還不如沒有的好。

」陳伯知道以後,就把嫂子給趕出門了。陳平家裡窮娶不起媳婦,鄉裡有個富戶張負,他孫女張五死了丈夫,張負就想讓孫女改嫁,但是丈夫家要的彩禮很多,張女剛死了丈夫,鄉裡人都不敢娶。張負看上了陳平,想讓陳平把孫女給娶了,張負到陳平家去一看,陳平家真的窮的叮噹響。張負就找到哥哥張仲說:「想把孫女嫁給陳平。」張仲說:「陳平家裡很窮還不勞動生產,全縣的人都笑話陳平,你怎麼還想把孫女嫁給陳平。」張負說:「有那個人比陳平長得漂亮的,陳平也不可能一輩子受窮呀。」張負決心把孫女嫁給陳平,就借錢給陳平當彩禮,花錢置辦酒席讓陳平娶妻。

張負告誡孫女說:「不要因為貧窮而處事為人不謹慎,對待兄長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嫂子要想對待母親一樣。」陳平娶了張女之後,家裡經濟條件也寬鬆多了,陳平遊學更廣泛了。陳平曾經主持鄉裡分肉,分割的非常公平。鄉裡父老都說:「陳家孺子為主宰呀。」陳平回答說:「謝您吉言,陳平將來主宰天下,還會像割肉這樣公平的。」陳勝吳廣起義後,派周市攻略魏地,周市立魏咎為魏王,陳平告別兄長陳伯,以少年人替魏王服務,魏王任命為太僕(掌管車馬),陳平出謀劃策魏王不聽,有人誣陷陳平,陳平就離開了。後來,項羽攻略到魏地,陳平就跟隨了項羽。

劉邦還定三秦,殷王反楚,項羽任命陳平為信武君,帶領魏王咎的門客食客等,前往說服殷王歸降回來了,項羽派項悍授予陳平都尉,賞400兩銀子。不久,劉邦攻打殷王,項羽發怒了要殺搞定殷王的將吏,陳平害怕了,就掛印封金而去。陳平投靠劉邦後,劉邦任命為都尉,做了劉邦的參乘,主管近衛軍。陳平未有尺寸之功,而受到劉邦的重用信賴,這就引起了沛豐功臣集團的嫉妒,周勃、灌嬰等人都參劾陳平:「盜嫂貪汙,事魏事楚,反覆無常。」劉邦經過調查,陳平盜嫂是子虛烏有的謠言,陳平確實收受了賄賂,陳平遂將受賄之銀交出,並且做了自我辯解:「魏王不能用我,項王不能信我,所以投奔漢王。

我無尺寸之功,如果不收受賄賂,就沒有資本立足,大家都看不起我呀。我投奔漢王,就是要替漢王出謀劃策的呀。」楚漢滎陽會戰的時候,漢軍弱楚軍強,劉邦向項羽建議割讓滎陽以東求和,項羽不答應。陳平向劉邦建議,給他幾萬斤黃金,我用這些錢去離間項羽、範增、鍾離昧、龍且、周殷等等。劉邦接受了陳平的意見,給了陳平四萬斤黃金,至於什麼用途,劉邦連問都不問。從這時候開始,陳平就扮演了中情局局長的角色,他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離間、反間工作做得很好。陳平最大的成就,在成皋戰役時,成功的離間了項羽和範增,項羽範增相互反目,範增離開成皋返回彭城而暴斃於道。

劉邦在鴻溝和項羽對峙的時候,韓信卻自立為假齊王,劉邦非常生氣,張良、陳平踩劉邦的腳冷靜,劉邦遂封韓信為真齊王。韓信為楚王時,窩藏鍾離昧圖謀造反,陳平教劉邦偽遊雲夢活捉了韓信。劉邦白登城之圍,樊噲以漢軍反包圍匈奴,漢匈雙方都有可能吃掉對方,也有可能被對方吃掉,匈奴單于也是騎虎難下,正好陳平賄賂單于閼氏,匈奴單于順勢就坡下驢解圍而去。陳平這些計謀都是針對具體事件的戰術性謀劃,主要作用是排憂解難、錦上添花,陳平缺乏戰略性眼光的謀略,不論帶兵還是戰略謀劃,陳平都不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他只能做輔助性的工作。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前195年,英布造反劉邦帶兵討伐,被流矢所擊中,回來的路上病的很重,呂后找了好大夫給劉邦看病。

劉邦問大夫,大夫說:「病可以治好」,劉邦就大罵大夫說:「我提三尺劍打下天下,這就是天命?我命在天,雖然扁鵲在世也沒辦法。」遂後,劉邦就不再治病了,賞賜給大夫50斤白銀。道理很簡單,劉邦知道自己治不好了,如果不賞賜大夫,呂后和屬下就會認為大夫無能而殺他,既然劉邦重賞大夫,說明劉邦的病和醫術沒有關係。剩下的就是劉邦託付後事,呂后問:「陛下百年之後,蕭相國也死了,誰可以替代他?」劉邦說:「曹參可以。」呂后再問其次。劉邦說:「王陵可以。但是,王陵太耿直,讓陳平輔佐他。陳平這個人智慧有餘,但是不能獨當一面。周勃性格沉穩缺少文採,然而安定劉氏江山的必定是周勃呀,可以任命為太尉。

」呂后再問以後的安排,劉邦說:「再往後的事情,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劉邦的後世安排,給呂后設置了一個大坑局,為何呂后卻看不透這個局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呂后雖然是女中豪傑,是中國少有的強勢女性。個人的智商、性格是天生的,但是,個人的政治、軍事、管理才能絕對不是天生的,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呂后嫁給劉邦近30年,呂后的政治、軍事、管理手腕,都是劉邦教授的,只是呂后太強勢,劉邦對呂后留了幾手,因此,呂后沒有參透劉邦的用意。15年後,呂后駕崩,朝廷內部主導兵變的是周勃,陳平只是輔佐周勃,諸侯王主導兵變的是,齊王劉肥的次子朱虛侯劉章。

陳平的智商很高能力很強,但是為啥不能獨當一面呢?這和陳平的性格有關,陳平做事很公平,可是為什麼飽受非議呢?因為,原則上來說陳平是個滑頭,善於隱藏自己內心真實想法。劉邦病重時,樊噲帶兵在外,有人讒言樊噲聽命呂后準備造反,劉邦命陳平周勃去斬殺樊噲。陳平思量,對周勃說,人家永遠是親戚,萬一皇帝後悔了,你我沒辦法交代。陳平周勃沒有殺樊噲而是把樊噲抓了,還沒回到長安,劉邦就駕崩了。王陵為相時,呂后朝議封呂氏為王,王陵堅決反對,陳平等人則附和呂后。散朝後,王陵詰問陳平:「你們都忘了高祖白馬之誓了嗎?」陳平趨利避害明哲保身是人的天性,陳平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則是個人的品格使然。

相關焦點

  • 陳平智謀極高,卻不能獨當一面。劉邦對陳平的評價錯了嗎?
    陳平智商高,情商更高,和漢初三傑放在一起也絲毫不遜色。為什麼,劉邦在臨終之前評價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呢?陳平不能獨當一面究竟是能力不足還是資源不夠?這和陳平的出身究竟有什麼聯繫呢?在劉邦去世,呂后主政到漢文帝即位的這一段混亂時期,陳平顯得默默無聞,甚至有些被動,他的智謀似乎沒有了用武之地。在漢文帝逐漸接手政務的時候,陳平擔任獨相有兩年時間直至去世。
  • 劉邦死前,為何讓奸詐的陳平殺掉忠心的樊噲?深不可測的帝王權術
    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資治通鑑·漢紀四》讀《通鑑》,說《通鑑》,用《通鑑》,大家好,陶陶今天繼續為大家帶來《資治通鑑》的講解。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因箭傷反覆而病入膏肓。就當劉邦即將步入人生的終點時,他突然出現了迴光返照。
  • 陳平為何沒有成為漢初三傑?陳平的歷史評價如何?
    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是劉邦對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的解釋,張良、蕭何、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但是為漢高祖劉邦六出奇計的陳平為何不在其中呢?劉邦為何沒有提到陳平的功勞?其實關於陳平的評價並不是那麼好,至少他的能力大家是認可的,但是大家不認可的是陳平的品性,從他身上發生的幾件事就會明白了。陳平身上發生過盜嫂受金的事件。
  • 陳平的智謀水平與張良在伯仲之間,為何後世對他評價卻遠不如張良
    陳平與張良,是劉邦最為得力的兩大謀士。在漢朝開國戰爭中,兩人鞍前馬後追隨劉邦,竭忠盡智效力良多。可以說,劉邦能夠戰勝強敵項羽,掃滅群雄一統河山,張良與陳平的貢獻不可或缺。他們兩人如果少了任何一個,只怕秦末漢初的歷史走向都會發生難以想像的逆轉。
  • 手下舉報陳平貪汙,劉邦反而給他4萬黃金,結果換來大漢400年江山
    《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他被劉邦的子孫漢武帝劉徹判了宮刑,而修《明史》的那幫人活在清朝,我們很難否認這些人的屁股沒有坐歪。天地固然無私,但人心總是有私的,史書上描繪的劉邦和朱元璋既然如此不堪,那麼如何能夠攪動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
  • 劉邦質問陳平:你「盜嫂」名聲不好!陳平回復21個字,立刻被重用
    而且陳平也將自己的兩面三刀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劉邦在位時,他便顯出對劉邦的忠心耿耿,後來在劉邦行將就木之時,忽然有人傳出一道消息,說劉邦死後,樊噲將會對戚夫人與劉如意動手。這個時候陳平靈機一動,想到了一條妙計,讓呂后欠了他一個人情。他先給劉邦獻計:「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 被揭發貪汙受賄,陳平卻說:不貪汙怎麼辦事?劉邦不怒反喜:重賞
    劉邦為什麼陳平貪汙,劉邦不僅不懲罰他,反而要重賞?原因有三點,第一點:劉邦本人確實大度,有容人之量。陳平第二點:陳平確實有大才。陳平的大才體現在哪裡呢?自從陳平給劉邦出了一計,讓他直取彭城的時候,劉邦就意識到了陳平的重要性。所以劉邦會先問他:「你在楚國的時候,做了什麼官兒?我給你做一樣的官兒。」不過劉邦更高明,馬上就又封了兩個更高級的職位給陳平,一下子就體現出自己重視陳平,收買了陳平的心。當不斷有人向劉邦告狀,說陳平貪汙的時候,劉邦為了穩定人心,不得不把陳平叫來責問,注意這只是責問,而不是已經確定了陳平有罪。
  • 陳平謀略在張良之上,職位也高,為何後世多稱讚張良而非陳平
    可是後世之人都在稱讚張良,而對於陳平的評價就怎麼樣了,這是為什麼呢?陳平的策略講術,張良計策講道。在古代對一個文人進行評價之時,首先要看的是他的道德品質,品德高尚之人,才會被稱為「聖」,至於是否聰明,並沒有過高的要求。例如清朝的曾國藩,他就不是很聰明。民間有一個關於他的段子。
  • 陳平在謀略上一點兒也不輸於張良,為何後世稱頌張良貶低陳平
    陳平的計謀則是戰術性的,非常實用,劉邦拿來就可以用,而且能夠實實在在地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其實陳平無論在才能上,還是在所起的作用上,都不輸於張良。可是為什麼,後世對張良廣為稱讚,對陳平的評價卻不是很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漢初陳平——他的厲害可不只是謀略
    要知道西漢初期,很多當年追隨劉邦的元老有的退隱,有的叛亂,連蕭何這樣的鐵桿也曾經被劉邦送進過大牢,而陳平不僅在劉邦身邊幹的風生水起,更被劉邦定為託孤的大臣之一,後來歷經惠帝、呂后、文帝三任當權者,不論男女、不論老少,都拜他為相,把持朝政數十年屹立不倒,穩穩噹噹幹到死,這謀略、這能力,確實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 劉邦如果沒有遇到張良、陳平,他未來會怎麼樣?
    而陳平也不是無能之輩,他能夠從楚軍處投奔漢軍陣營,並且得到劉邦的信任和倚重,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他本來在楚軍中就展現出了自己的能力;第二他得到了魏無知的推薦信,魏無知的認可比蕭何對於韓信的認同不須多讓。有人說劉邦能夠奪得天下,主要依靠了「漢初三傑」的幫助,這麼說沒錯,但是在放大「漢初三傑」作用的同時,劉邦的能力被漸漸漠視了,實際上沒有「漢初三傑」的輔佐,劉邦奪得天下也只是時間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就好比現在很多企業裡有很多技能出眾的業務骨幹,但是他們都沒有被提拔做領導,因此他們就牢騷滿腹,認為領導沒有識人之能,用了一些只會溜須拍馬的無能之人。
  • 陳平,漢初最瘋狂投機者,在劉邦清算仍活著,轉投呂后亦如魚得水
    樊噲,楚漢傳奇所以,要達成這樣的效果的話,就必須殺了樊噲,剪除外戚系在軍中的鐵桿力量,這就是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至於說有人告發樊噲,完全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只是劉邦的殺人理由而已,陳平為什麼最終沒有殺掉樊噲帝大怒,用陳平謀,召絳侯周勃受詔床下,曰:「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劉邦不動呂后劉盈而要處理樊噲,這是在剪除外戚在軍中的力量,而不是想要剷除外戚,如果要剷除外戚,最先被控制起來的會是諸呂,劉邦這樣做,就意味著劉邦已經準備死後安排劉盈上位了。
  • 漢初宰相陳平:如何審時度勢從一介布衣走上人生巔峰的
    陳平投靠了西楚霸王,項羽比魏咎強多了,沒讓他看馬,而是發揮陳平的特長——軍師,還當上了卿呢。劉邦平定三秦後,殷王識時務者為俊傑——背楚投漢。項羽令信武君陳平去說服殷王,事情辦得很順利,陳平立即升官發財,誰說項羽小氣呢?韓信這是只是項羽的保安。沒想到受到劉邦壓力的殷王又識時務者為俊傑了。項羽很生氣,陳平頓感後果很嚴重。當初,在鴻門宴上又看到劉邦的不凡和項羽的愚蠢,就決定再次跳槽。
  • 張良奇計不如陳平多,為何劉邦高看張良而不是陳平,因為格局
    說到劉邦最為重要的謀士,我們想到的肯定是張良和陳平,還有一個儷食其,不過他沒有見到劉邦稱帝,在韓信攻打齊國的時候,他就被韓信給害死了。這裡我們重點說張良和陳平。在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他們都為劉邦出過很多計策。很顯然陳平奇計更多一些,可是,為何劉邦更看好的人是張良呢?
  • 為救劉邦脫困,陳平犧牲2000名美女,事後悲嘆:我家必毀於陰禍
    陳平後來追隨項羽,在軍中做都尉。不過因為項羽不採納陳平的建議,陳平認為項羽難成大事,於是就去投奔劉邦。當陳平與劉邦交談後,劉邦很快就發現了他的才能,因此給陳平冊封了一個要職。這讓劉邦手下人很不滿,周勃、灌嬰等老將就找到劉邦,詆毀陳平,說陳平「盜嫂」且「貪金」。
  • 漢初宰相陳平是如何審時度勢從一介布衣走上人生巔峰的?
    漢初宰相陳平是如何審時度勢從一介布衣走上人生巔峰的?陳平在戰亂時期,能夠選賢任能的主公為他效力,運籌帷幄,功不可沒;在和平時期,他能夠左右逢源,最終在睡夢中死去。所有的大臣都有完美的結局,可謂是人生的大贏家。那麼陳平是如何達到人生巔峰的呢?
  • 見風使舵、抗旨不尊的陳平,為何總能明哲保身
    公元前195年,劉邦病危。臨終前,他下達了最後一道召令,令陳平與周勃斬殺樊噲,務必將其頭顱帶回!然而,陳平拿下樊噲後,卻不執行命令。他擅作主張,僅僅是將其關押。可沒想到,抗旨不尊的後果卻是:陳平奇蹟般撿回一條命。這是怎麼回事呢?劉邦病重之時,不見大臣。
  • 歷經五帝屹立不倒,「刀俎哲學」是陳平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
    答案就是陳平,陳平雖不及「漢初三傑」的功勞顯赫,但他卻是不折不扣的關鍵先生,他在關鍵時刻「六出奇謀」出奇制勝,為劉邦最終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雖然不是劉邦的嫡系子弟兵,但卻是劉邦最信任的人之一。而且,他還是唯一身居高位,歷經五帝還能得以善終的開國功臣(非劉邦嫡系子弟兵)。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 陳平犧牲2000少女,助劉邦突圍,悲嘆:我家必敗於女人!果然應驗
    陳平的意思就是說:項羽這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對手下很器重恭敬,很多人都被他的這一套表面功夫矇騙了。實際上,項羽對於錢財爵位看得很重,不肯分給手下的人一點好處,很多人早就對他不滿了。結果還沒吃上一口,陳平就派人去問他:「請問您是誰的使者啊?」項羽的使者如實回答:「鄙人是項王的使者。」結果話音剛落,陳平與他的手下臉色大變,馬上就將美味佳餚換成了難以下咽的飯菜,故意大聲地說道:「我還以為是亞父範增的使者呢,原來只是項羽那小子的使者啊!」
  • 陳平怎樣解除白登山之圍,為什麼他說多陰謀會殃及子孫
    而且這一圍就是七天七夜,地凍天寒,士兵的手指都被凍掉,這又如何能夠彎弓射箭,如何能自保,滅頂之災就在眼前。原來孫女曾經嫁過5個男人都相繼死掉了,人們都說他是克夫命,或者說這些男人無福消受。偏偏陳平不信邪,他對老張頭說,婚事可以答應,但是沒錢下聘禮。張負見陳平應承下來,歡天喜地地說,不勞費心,這有何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