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豆瓣9.0分《我不是藥神》:「窮人思維」比「窮病」更可怕

2020-12-23 秀峰聊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2018年,一部國產電影火遍全中國,在還沒有上映的時候就引起了廣泛討論,更是以豆瓣9.0的評分、首日便拿下3.5億票房的水準告訴所有人——國產電影,也可以拍出精品!

這部可以和類似電影《熔爐》媲美的,就是引起社會熱議、直擊社會痛點的《我不是藥神》。

許多人看完後都紛紛評論:笑著進去,哭著出來,看電影前請備好紙巾。

但這樣的眼淚不是煽情的眼淚,而是真正直面社會弱點、痛點的眼淚。

也正是這部電影,讓"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這句話印在了每個人的心中,接下來我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

"我不是藥神,我只想救人"

看完電影的每個人都會感慨,《我不是藥神》這一部年度作品,徐崢和寧浩帶著青年導演文牧野,為中國電影幹了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

其實影片的故事情節和傳統類型還是比較類似,喜愛看電影的人其實中途就能大致猜測到故事走向,但也恰恰因為這樣,第一次操刀的青年導演文牧野才能在自己的處女作中流暢、張弛有度地將敘事節奏掌握地非常具有觀賞性。

但是真正讓這部電影獲得高分的原因,還是在題材和演員表演上。

《我不是藥神》其實講的是真實、社會的故事。

離婚父親程勇(徐崢 飾)是一家印度神油店的老闆,平時靠著賣壯陽藥謀生,誰知道半路殺出了藥效更好的偉哥,一下子搶了生意。

但程勇上有老下有小,癱瘓在床的父親需要照顧,還有正在念小學的孩子,生活漸漸入不敷出。

最後,程勇不得已走上了販賣仿製藥的道路。

當時對於買不起藥的病患來說,程勇就是救世主,相對於4萬元一瓶的正版藥,程勇只賣5000元,雖然比起他500塊的進價,已是暴利,但是至少老百姓們還買得起,簡直可以算是半賣半送。

就這樣,程勇靠著巨額利潤過上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在見到太多社會悲涼場面的程勇決定洗涕心靈,走上良心的道路,將買來的藥再低於成本價,幾乎等於送給那些仍然吃不起藥的病患們。

程勇最終逃不過法律的制裁,在法庭上,法官問他有什麼想說的。

他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看著他們(病患們)難受。"

所幸,最後的結局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還算是圓滿的。

幾位演員幾乎和角色融為一體,為了這個電影,每個人都付出了百分之一百的努力,他們的努力也最終得到了觀眾的回報。

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這個電影,本身取材於真實的故事,程勇的原型生活中就叫"陸勇",這正是這個基於現實烘託的電影,才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分和讚譽。

《我不是藥神》:英雄旅程的線性敘事

這部電影的敘述結構也是能仍觀眾充滿代入感的重要原因。

電影選擇了線性敘事的方法,主人公程勇是一個賣印度神油、性保健品,每天為一家老小擔心的平凡的小人物,比起原型,導演刻意將程勇開始的位置放得更低了,也就更具有厚積薄發的力量。

而在程勇無法忍受生活重擔,臨近崩潰時,白血病人呂受益的出現給他開闢了新的道路,也就是程勇開啟英雄之旅的契機。

呂受益為了能夠吃得起藥,請程勇幫忙從印度走私低價仿製藥,一開始程勇因為怕違法拒絕呂受益,但受不住金錢的誘惑,還是答應了,於是程勇進入了英雄之旅的第二階段——啟蒙。

程勇在這個過程中獲取了大量的財富,同時在和白血病病患的接觸中心境也不知不覺發生了改變,但此時並未到達質變的高潮,程勇還是害怕坐牢,於是停止了仿製藥的走私。

此時劇情真正進入轉折,程勇在飯桌上了好友同伴的攤牌使得人物的矛盾真實表現出來了。

呂受益的死才真正喚醒了程勇,讓他重新走上了仿製藥的道路,但這次,程勇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自己的良心。

這也是他英雄之旅的第三階段——歸來。而黃毛的死更是讓程勇受到了刺激,他真正變成了病患心中的"救世主"。

整部電影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充滿矛盾、衝突和選擇,觀眾的心也隨之糾結欺負,一步步推進。

比"窮病"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電影最明顯地直擊痛點的意義在於:法律和情理一直是難以權衡的問題,如何去判斷,千百年來我們都沒有看到一個讓人真正滿意的答案。

我們生活在這個多層文化環境的世界中,腦海中很容易對某件事情或者某個人形成一種概念性的特定的看法,卻忽略了個體的差異性,有時候很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的。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大部分都處於灰色地帶,所以除了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還要想到的是,除了"窮病",更可怕的是我們在教育中的"窮人思維"。

因為在生活中,有很多"窮人思維"的家長,他們儘管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很多時間、金錢和精力,但最後的效果卻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不盡人意。

這是因為在教育上家長常常關注更實用更有成效的東西,而忽視了孩子長遠的計劃。

回想自己,你是否也會不經意間將教育的最終目的認為是孩子能夠賺大錢的本領?

哪個學校、哪個專業就業好,我就讓孩子去。

正是抱著這樣功利性的思維的人,往往是教育中最吃虧的人。

應試教育本身就非常講究功用,而如果作為家長的我們也逼迫孩子去迎合這種功利的潮流,結果會發現孩子拿了名校的文憑,確實教育的文盲。

很多時候,允許孩子做一些徒勞無功的事情,才是人生最完整的體驗。

在"窮人思維"的慣性中,他們認為穩定才會有安全感,而不敢冒險,不願讓自己的生活經歷任何不確定性,於是他們只追求穩定的東西和工作,卻恰恰忘記了生活中沒有不變的事情。

而富人往往是冒險的、博弈的,因為他們知道世界上沒有穩定不變的事,這種博弈的心態會讓人處於一種不害怕冒險和失敗的精神。

所謂成功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可以做自己,我們與其逼迫孩子選擇未來就業形勢好的專業,不如培養孩子一種終身學習的態度,我們只需要給孩子條件,讓孩子尋找自己的節奏,選擇自己的方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我不是藥神》並不是一部狹隘的電影,並不是將社會現實拍出來就拍出來了,它其實有著更宏觀的意義,比如非黑即白的刻板思維、比如比窮病更可怕的窮人思維、比如穩定思維等等,這就是這部電影能夠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

家庭教育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這麼難,只是很多家長過度地將自己的焦慮不斷投射到孩子身上,造就了一代代迷茫焦慮的孩子罷了。

所以這部電影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看,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現實,從中思考未來。

我是秀峰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豆瓣9.0分的《我不是藥神》:失望與希望的決鬥中,勝利屬於希望
    這句詩是寫地獄之門的,但在看《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腦海中一直迴蕩著這句話。這部2018年上映的電影,在豆瓣上保持著9.0的評分,是這些年除了無間道以外唯一一部評分如此高的國產電影。而張長林的一句話猶如一盆冰水淋在每個人的心頭:「我賣藥這麼多年,發現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是啊,所有生過病,家裡有病人的人都明白,在醫院裡,錢是命,但錢也是紙。無論多麼富有的人,只要生了病進到醫院,你就沒有了任何尊嚴和希望。
  • 2018年票房黑馬,兩年過去豆瓣評分仍9分,《我不是藥神》憑什麼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上映時間是2018年7月,到現在差不多快有兩年時間了。它在當年的暑期檔成為國產片的爆款,最後的票房總成績是30億元,無疑是當年的票房黑馬,何況導演文牧野在執導此片之前默默無聞。如果說當年的熱議和評價有跟風和宣傳的效應,將近兩年之後再看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還是能說明問題。直到目前,《我不是藥神》的豆瓣評分是9.0分,這無疑是近年來國產電影的高分,入選目前的豆瓣電影Top250,是難得的佳片。
  • 育兒視角分析《窮爸爸,富爸爸》:「窮人思維」比貧窮更加可怕
    最近看的一本書名叫《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主要通過對比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及其最後的結果來向人們解釋了跳出"打工者"的思維,懂得用金錢為工作,懂得理財投資的重要性,讓人們意識到一個道理:窮人思維比貧窮更加可怕。
  • 我不是藥神:貧窮不是罪,有罪的是無良奸商
    在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之下,讓我想起了一部國產良心劇《我不是藥神》。這部由文牧野執導,徐崢、王傳君、周一圍等主演的電影,改編自社會真實事件。電影講述的是一位賣印度神油的店主從印度走私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獲得豐厚利潤,而後良心發現並貼錢降低藥價,讓更多患者能吃上便宜救命藥的故事。
  •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你中招了嗎?
    即使你們把我身上的衣服剝得精光,然後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但只要有一支商隊從我身邊路過,我就會成為一個新的百萬富翁。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是富人使用了富人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反之也是同樣的道理。窮人指的是缺錢的人,但窮人思維卻是窮人和富人都有可能有。而富人思維其實是從窮到富的奮鬥過程中所磨練出來的一些品格及思維。
  • 世上只有一種病是窮病,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我不是藥神》引人深思
    大家都知道,生病是一件特別難受的事情,相信誰都不想生病,但是世界上還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疾病,生病不可怕,及時去治療,相信一定可以治好的。很多得病的人,為了治病家裡積蓄都被掏空了,很多人為了治好自己的親人,不惜砸鍋賣鐵,但治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費用也高,導致最後看不起病。於是有人就看到了商機,從國外買同款藥回來進行倒賣,賺了不少錢,但其實這樣做是違法的。
  • 「我不是藥神」火了,但你知道它英文名的含義嗎?
    最近幾天小編的朋友圈,到處都曬著【我不是藥神】的影評,這部票房黑馬剛上線便收割了無數人的眼淚。電影裡面講了主人公,一位賣神油的生活走入絕境的男人,在生活的逼迫下,幫一位白血病朋友的帶藥的時候發現商機,偷偷做代購仿製藥賺了一筆錢後,害怕法律而馬上收了手。
  • 窮不可怕,窮大方才可怕!從窮大方到「富算計」的三種富人思維
    所謂「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窮人要想翻身,要想成為富人,雖然不能讓自己成為吝嗇鬼,但在金錢上必須具備一定的算計能力,切不可窮大方!因為窮不可怕,窮大方才可怕!以下分享從窮大方到「富算計」的三種富人思維,學習下吧。
  • 《我不是藥神》生命無常,瞬息萬變,及時行樂,活在當下!
    2018年上映的由徐崢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一經上映,讓時常忽略健康問題的年輕人,引起了更多的反思;讓更多的在病痛中折磨的家庭,帶來了太多的共鳴;更讓相關部門引起足夠的重視,帶來了太多惠民的政策……《我不是藥神》這部豆瓣評分9.0分的影片,從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和不同層次,向人們講述了現實生活的「普通人」,在對抗病魔的問題上
  • 為了裝有錢人,月薪3000的我用貸款買了名牌包:可怕的窮人思維
    為了裝有錢人,月薪3000的我用貸款買了名牌包:可怕的窮人思維這個世界的窮人很多,富人也不少。但是社會上也不乏一種現象,就是窮人也想購買奢侈品,甚至貸款大量的錢財去購買,大家這又知道是什麼緣故嗎?因為他們在年幼的時候,可能家庭境況也不是很好,父母向他們輸入了「家裡窮」的思想意識,於是他們只敢擁有可以擁有的,卻很難去詢問父母自己可以擁有別的嗎?因為他們也沒明白父母的苦心。而到那些「窮思維」的孩子們長大了,他們也就是會想著瘋狂地買買買,也就是拿到他們曾經沒有擁有過的東西。
  • 為什麼《我不是藥神》這類現實題材的電影很少?
    那麼為什麼會給觀眾造成一種《我不是藥神》這類好片子很少的感覺呢?其實還有很多像《我不是藥神》這種關注現實題材的片子,只是我們就需要將視角轉到各大青年電影節了,那裡又是另一片戰場。我們將話題轉移回《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本身。
  • 《我不是藥神》將在日本上映,日版海報藏玄機,主創名字被刪掉
    3月12日,電影《我不是藥神》發布日本版海報,確定將於5月1日起在日本上映。這並不是電影第一次在海外國家定檔,日前電影已宣布將在3月19日在韓國上映。《我不是藥神》2018年7月5日內地上映,最終這部現實主義題材創造了30.98億的票房奇蹟,豆瓣評分更高達9.0,在權威電影平臺IMDb上的評分也高達7.9,是名副其實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好電影,正因如此,電影才有在海外大規模上映的機會。
  • 豆瓣高評分國產真實事件改編電影,《我不是藥神》名列榜首
    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根據印度抗癌藥代購案當事人陸勇案改編。豆瓣 9.0印度神油店老闆程勇日子過得窩囊,店裡沒生意,老父病危,手術費籌不齊。前妻跟有錢人懷上了孩子,還要把他兒子的撫養權給拿走。一日,店裡來了一個白血病患者,求他從印度帶回一批仿製的特效藥,好讓買不起天價正版藥的患者保住一線生機。
  •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有什麼區別——解讀《富爸爸窮爸爸》
    這期為大家解讀的是財商教育的領路人,羅伯特.清崎先生創作的富爸爸系列之《富爸爸窮爸爸》。書中主要精髓: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有什麼區別?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清崎的親生父親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博士光環但是是窮人思維,所以稱之為窮爸爸,朋友的父親是一位連八年級都沒有念完,擁有富人思維成為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所以稱之為富爸爸。窮爸爸會說:貪財乃萬惡之源。
  • 看完《我不是藥神》英文翻譯,才更加懂這部電影!你注意到了嗎?
    最近被《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刷屏了,口碑票房雙豐收,豆瓣上,超過10萬用戶給《我不是藥神》打了9.0分;截止7月8日晚,《我不是藥神》正式上映四天,加上點映成績1.63億,共計拿下13.57億元。《我不是藥神》根據一名白血病患者程勇(徐崢 飾)的真實故事改編。
  • 人窮不可怕,怕的是習慣了窮!跟著這樣做,你也可以走出貧窮陷阱
    他們在這本書裡將自己深入到這全世界至少8.65億貧困人口(日均收入低於0.99美元)中體驗到的真實生活一一進行描述,並且把實驗與研究的結果也進行探討。二、造成窮的5大原因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
  • 中國電影的巨作《我不是藥神》,為什麼人人叫好,豆瓣9.0分?
    《我不是藥神》,在樂楓看來是中國電影少有的討論法與情類型的影片範例。 一度認為中國電影在反映現實社會問題上不及韓國電影的局面被打破,這部影片在我看來,已經足以媲美韓國電影。
  • 老杜夢畫 1301|見招拆招的「藥神」
    本世紀初,在白血病患者的眼裡,「格列衛」就是命,就像《我不是藥神》影片裡講的,格列衛可以救命,但它的天價也是在「殺人」。 在沒看《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之前,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根本不知道有仿製藥,其實,仿製藥早就在世界上風行了,以2017年的美國來說,處方藥市場份額的90%是仿製藥。仿製藥不僅在美國,在世界各國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促進這個行業高速發展的「藥神」,並非先進發達的美國、日本、德國,而是被稱為「世界藥房」的印度。
  • 窮人思維有多可怕?這三種窮人思維,若不克服,遲早毀了你的人生
    窮人思維是人類的一大絕症!一個人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長期貧困之後,他失去了對欲望的追求,失去了進步的動力。更有甚者,這種思維會逐漸固化,形成窮人最有害的思想。窮人思想的本質不僅是無法分析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而且在自己狹小的世界裡自得其樂。
  • 《我不是藥神》並非一人成就,豆瓣9.0神作背後你不知道的秘密
    它就是上映於2018年的豆瓣高分神作:《我不是藥神》。該片以詼諧為主要基調,用喜劇演繹悲劇。讓所有觀眾都真實體會到,什麼叫笑著笑著,便忍不住哭了。它的精彩,足以讓所有人奉上眼淚,而它的成功背後,也有許多大家不知道的艱辛和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