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語
我們為什麼窮?
我們可能會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去解釋。比如:出身不好、父母不好、環境不好、學習不好、能力不好、工作不好、工資太低、開銷太大......
而有人就通過深入研究這個問題,寫了《貧窮的本質》一書,並因此獲得了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就是美國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
他們用了15年的時間,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等多個方面,深入剖析了全球貧困的本質,希望能從根本上找到貧窮真正的原因,從而幫助這些窮人逃離「貧窮陷阱」。他們在這本書裡將自己深入到這全世界至少8.65億貧困人口(日均收入低於0.99美元)中體驗到的真實生活一一進行描述,並且把實驗與研究的結果也進行探討。
二、造成窮的5大原因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富蘭克林
那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呢?這本書給我們總結了5個窮人身上的「病灶」:
1.信息面窄,常常導致錯誤信息固化。
窮者愈窮。儘管我們不否認有時窮人的生活也存在著智慧,但信息缺失常常會導致錯誤觀念固化,很容易會拒絕保險、低成本貸款、存錢、援助等預防和先見方案。
說個真事大家就知道了。2020年初的時候,一個兩歲的侄女被查出來得了白血病,為了治這個病,親戚一家前前後後花了30多萬,扣掉國家農村醫保報銷的,自己實實在實在的也花了小10萬的現金。可能對於有錢來說,這10萬元不算什麼,但對於身在農村靠土地吃飯的窮人來說,真的是一筆足以拖跨整個家庭的費用。
而最讓親戚感慨的是,早在去年有朋友讓她給孩子買個重疾險的時候,她給拒絕了。假如當初她肯花那3千多元的保險費,估計這次的小10萬也能報銷個大半。她說,她聽別人講保險都是騙錢的,所以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保險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她沒讀過書,所以根本就不懂這些。
因為窮,所以很就相對思維固化,而當錯誤的思維固化後,就很難改變其身上的偏見毛病!
2.生活所迫,只能先考慮眼前能看到的事。
貧窮的人,之所以一直貧窮,是因為他們沒有想過從貧窮中爬出來,而只是一直在貧窮中尋找幸福。
窮人的收入有限,往往得到收入,分配完基本的溫飽與開銷後,就再難以承擔去其它東西了,比如儲蓄、未來計劃或社會保障等。因為這些選擇,需要在當下或前期做出少量付出,但回報卻在很遙遠的未來。這就不符合他們急功近利的眼光,所以現實困頓的他們,只能先著眼解決眼前能看到的事,而無法為將來打算了。
3.得不到尊重,收穫體面的成本比別人要高得多。
我們有沒有發現,越是貧困地區,彩禮的風俗越講究,而且開價越高!越是一夜暴富的人,就越會在光耀門楣上拿錢擺譜!
為什麼呢?
貧窮往往會帶來自尊的缺失!因為窮人比富人更好面子,他們永遠覺得面子比裡子更重要!
嫁女兒,一定要對方拿出天價彩禮,這才能在四方八鄰面前顯擺;娶媳婦,一定要擺上百來桌,或者去幾星級的酒店,才能在親戚朋友面前抬得起頭。長期得不到的尊重,只想在這幾個人生大事上好好得些臉面。為了彌補長期的臉面,就會很愚昧地從殘風陋習上鋪張浪費,以示體面!
所以是,越貧窮,越想熱鬧!
4.社會地位低下,好的資源基本輪不上
很多好的資源,都是有基礎的門檻的!
比如說,很多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高且穩定,但一般都會要求存款在5萬元錢以上;你想讓孩子上好的學校,你就必須得有拿得出手的學區房做保底或繳納一定金額的贊助費;你想獲得一流名師的講課,你就必須交得起高額的學費出來;就連國家推出的預防保健,也會分出三六九等的,你想用免費的,那就打國產的預防針,只預防兩種疾病,要想預防更多疾病的,你就得交錢才能用得上那進口的預防針......
5.寧願投機,而不是投資
越窮的人越想走捷徑,而越走捷徑就越貧窮!妄想一夜暴富,而不去腳踏實地的一點一滴地開始投資!因為天性中的懶惰控制著他們,使得他們根本就看不到所有成功人士背後所付出的成本代價,而只是羨慕被看到的那刻光芒,急切地想一下促成,急功近利地想一步登天!
認知的的偏差使得窮人在窮路上越走越窮,難以翻身,當這種認知越來越限制他們時,就會感覺整個世界無處不存在著」貧窮陷阱「,難逃命運,從而向命運屈服!
貧窮並不是個體現象,而是一種社會現象。這本書裡介紹了很多很多,也介紹了許多機構採取的幫助的措施,但」救急不救窮「,窮是一種病 ,得治!
三、我們這樣開始變
當然,世界上的人,之所以無法擺脫貧窮,還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原因,但深究其根本,肯定離不開人類中懶惰的天性和其公式化的思考模式。
雖說,貧窮是屬於社會的一種現象,需要從社會層面去解決它。像我們國家就早早將「脫貧」納入國家大計中,近年來也是在這方面做出了成績的,包括早已普及的9年義務教育、免費的基本預防保健、還有精準扶貧等一系列社會政策,這些都大大改善了我們國家最底層的「窮」!國家政策的扶持肯定是人們擺脫貧窮的中堅力量!
但想要徹底改變一個國家和社會的貧窮,還必須從每個人的自身做起!物質的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思維上的貧窮,沒有錢,可以慢慢去賺,但思維上的貧窮就會讓一個人或幾代人一直貧窮下去。
我們通過這本書,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因為金錢的稀缺,導致很多窮人在決策的時候,往往選擇短期能讓自己舒服的行為,而不會考慮長期對自己有益的選擇。 也因為注意力的稀缺,會讓窮人疲於思考,而無法忍受眼前所謂的一點犧牲,無法儲蓄,無法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那麼,單就從我們個人自身方面,我們可以做出哪些改變呢?以下5點不妨參照一下:
1.增加信息的儲備,多學習;
懶惰是貧窮的開始,自卑是貧窮的延續,而墮落就是以上的結果!
世界上,真正限制我們想像力的不是金錢上的貧窮,而是知識量的匱乏!精神上的貧窮才是真正的貧窮!
而改變貧窮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學習,只有學習,才能讓你掌握足夠多的知識,將不知道的事物變為自己骨子裡的東西,從而經過自己的內化,長成腦袋裡的營養,帶來更多的新知,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知識改變命運!想要改變命運,第一步就是要付出比別人多十倍百倍的行動量!只有行動量才能帶來看得見的結果呢!
2.相信教育才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
教育改變的是人的觀念、信念與真正的自我覺知,通過教育,我們才能養成下面這些好的行為習慣:
(1)勤思考
對於絕大多數而言,痛苦的根源是貧窮,而貧窮的根源又是自身的懶惰!思想上的懶惰決定了行動上的懶惰,而行動上的懶惰終將會造成物質上的匱乏!
多動腦、勤思考,才能更好客觀地看世界,才有機會跳出舊有的慣性思維,用更多維度的方式找尋不一樣的視角。
(2)自由選擇的態度
貧窮是一切焦慮的來源!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任何時候,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是渾渾噩噩地混過一天,還是積極陽光地打拼一天,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好的教育會給人向陽而生的力量,從而積極努力地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天。
(3)自我覺知
相信自己有所不能,更要相信自己無所不能。每個人走的每一步,讓人舒服的永遠是平路或下坡,讓你痛苦的則是上坡,是進步,是成長。好的教育能開啟人類的自我覺知,人生絕不是兩手一攤的碌碌無為,而是拼盡全力地上進成長!相信能,所以能!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書中的主人公塔拉就說:」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教育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皮鼓不同於他們的想法。「
許多人,不是沒有好機會,而是沒有好觀念,而教育就是獲得好觀念的唯一長期有效的途徑!意志上如果對貧窮妥協做無奈狀,那就會導致行為上對改變貧窮的放棄,最終會讓貧窮伴隨一生。
3.積跬步,相信積累的力量;
你可以生於貧窮,但不能死於貧窮!
知道水滴石穿的故事吧。每個月將你的收入的10%進行強制儲蓄,過不了幾年,你會發現,你的經濟情況會比之前的好很多。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絕不是有錢人的事,相比有錢人,其實越窮越要有理財的意識!
(1)設一個專門的帳戶,每個月一發工資,100、200元地隨機往裡存,幾年以後,你就會發現至少你還會有一筆可自由支配的錢可以用;
(2)嘗試做基金定投。銀行的至少每月300元起,但支付寶上可以有100元起的,去嘗試一下。
(3)打新債。打新債不是打新股,打新股會有一定的資金要求,而打新債1000元起就夠了。我試了下,一般封存期在20天到40天左右,但一般都可以做到10%以上的收益,運氣好的話,可以獲得50%以上的收益哦!
4.量力而為,不做打腫臉充胖子的事!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包括給父母養老及幫扶兄弟姐妹!
你想投錢,自己能拿多少就投多少,千萬不要去借或傾全家之力,起碼在沒了的時候,你還有退路;
你想孝敬老人,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明明自己窮得叮噹響,還非要七拼八湊地去答應該無理的要求,或者現在網上常常說的做「伏弟魔」之類的,都是十分不可取的;
千萬不要因為面子,而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你要知道,面子不是用錢去換的,而是用腦袋去掙的!
5.堅持運動,保持健康的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而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省錢。
有多少人,往往因為生了一場重病,就一夜被打回解放前,從小康跌回貧窮!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前半生用身體賺錢,後半生用錢續命」,想想,值不值當?
讓自己健康,才有本錢去努力賺錢,不是嗎?
最後:
人窮志短,貧窮是一種病,得治!想從根上治,那就得從思維上改變!今天的一小改變,說不定就會影響後代的幾世子孫呢!
貧窮,它很容易讓一個人的眼光變得傾斜,但也很容易塑造一個人。關鍵是不要沉浸在貧窮之中,用貧窮的思維來思考一切,從而喪失了挖掘自身可能性的勇氣!
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