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唐路遙並不滿足。雖然1990年出生的他早已嘗過成功的滋味。
2013年8月1日,本報報導過唐路遙開發微派桌遊助手的故事,這款小小的插件如今已經是年輕人聚會遊戲的常駐嘉賓。一年半過去了,他現在的主要興趣,集中在一款曾經在戰略上失敗的新產品上。
2013年,唐路遙成立了微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兩款產品——微派桌遊助手和誰是臥底Online(在線)社交遊戲,用戶量已經分別有400萬和150萬。誰是臥底Online的玩家80%是90後,55%的用戶是95後。
用微信玩遊戲的人多了,唐路遙注意到懲罰遊戲的尷尬。遊戲中輸掉的人不得不發一些恨不得能隔天消失的話。他意識到,「朋友圈就是個人形象的一部分。很多人給領導、同學、朋友展現的形象是不同的」。
順著這個思路, 2014年7月,他和團隊開始研發一款微信插件產品Fun,真的讓狀態在微信朋友圈只持續短暫的時間,主打「閱後即焚」。
「閱後即焚」這個概念在國外市場已經十分紅火,以接收後的圖片文字只有10秒鐘生命的「Snapchat」(快照交流) 為例,已有近3000萬用戶,活躍粉絲近700萬,創始人剛剛成為世界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然而,當2014年9月17日唐路遙的產品在App Store(蘋果應用商店)上線,反響並沒有想像中好。
「我發現這個概念在中國沒有基礎。」他事後如此總結。在高校密布的武漢,他和小夥伴們四處做推廣,和大學生們聊天。對閱後是不是真的「焚為灰燼」,大學生們很遲疑——「我不能截圖嗎」;對於是不是要以「閱後即焚」來維持形象,大學們也覺得沒什麼必要——「還有微信分組啊」。
那時候,周圍已經有朋友勸唐路遙了:這個項目就算了吧,把已經成功的桌遊助手好好做下去才是正事。創業「遇到(挫折)這種事情」很常見。
唐路遙始終覺得不能急,得給產品時間。他承認自己有執念,那也是他的初衷。
「我喜歡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唐路遙說。2014年年底,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新的「痛點」:24小時朋友圈。
這個決定是他和團隊在推廣中,與同學們不斷聊天發現的。每個人的朋友圈中都有這樣那樣的碎碎念:有的女孩子白天是女漢子,一到晚上就變身「林黛玉」狂刷十幾條傷春悲秋的狀態;有的男生平時謹小慎微,到朋友圈中則忍不住要抱怨抱怨。不少年輕人有在屬於自己的空間內抒發一番的需求。
但是,朋友圈中不僅有朋友,還有老師、家人和領導,這裡的碎碎念將成為個人形象的一部分。唐路遙團隊裡就有一個成員每次發狀態前都要字斟句酌很久,點擊發送前,都要確定這次的話想給哪些人看、可以給哪些人看,哪些人是萬萬不能看到的。因為情況不同這些人的組合每次都不一樣,所以幾乎每次都要重新分組。一條狀態耗上一個小時都有可能。
「我們的產品的目的,不是為了銷毀證據,就是想給年輕人24小時的間隙,發自己想發的,沒有太多的壓力和顧慮,也不用費心分組考慮給誰看不給誰看。只用刷完屏睡覺,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天。」他說。
以這個概念再次出擊, Fun這次的反響不錯。在武漢高校,這款小小的微信插件已經小有名氣。已經有年輕人習慣了在朋友圈中看到只有一天生命的隻言片語,笑笑也就過了,不會影響他們對發朋友圈的人的判斷。
唐路遙新的關注點是,「24小時朋友圈」這個概念不能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要推廣得更遠,他得打磨概念,使之更有力,更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