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素來是很注重實用性的,我們熟悉的作品中,大量擁有廣告和宣傳性質,更有像「鴨川旅遊廣告」《輪迴的拉格朗日》、「久喜市旅遊廣告」《幸運星》、「春日部市形象片」《蠟筆小新》等等,質量又高名氣又大的作品,而也有一些作品帶有明顯的推銷商品的意圖,想要購買的粉絲大可以覺得自己喜歡的領域動畫化很開心,沒有了解的路人大可以藉此機會去了解一下,弄不好就發現新大陸了也說不準。
《放學後桌遊俱樂部》就是這樣一部大可以放心安利拉人入坑的動畫。
動畫《放學後桌遊俱樂部》改編自中道裕大創作的同名漫畫,於2018年9月12日發售的《月刊少年SUNDAY》2018年12號上宣布動畫化的決定,由LIDEN FILMS負責動畫製作,於2019年10月2日起播出。
本作形式上的女主,藍發妹子武笠美姬,是一個性格極度內向的女高中生,害怕與陌生人接觸,這樣的她偏偏遇到了性格極度熱情的同班同學雙馬尾妹子高屋敷綾,這樣的兩個人又在瞎逛的時候,發現了性格極度傲嬌的同班班長大野翠,一路尾行人家到了一家桌遊店,根本不知道桌遊是個什麼玩意兒的兩人,就此掉入了桌遊這個無邊無際的大坑,一下子就打了12集的桌遊(其實也沒有啦)。
事實上,師兄最近真的是開始入桌遊的坑,但起始時間還是在本作開播之前的,對於桌遊玩家來說,能看到自己平時玩桌遊的過程被動畫化,這不啻為是一場狂歡,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番是肯定要追的;而對於路人觀眾來說,只要有好看的女高中生,那寫萌妹子做什麼就都好看,她們玩的是個啥、幹的是個啥,都不重要。
截止到完結,《放學後桌遊俱樂部》在B站的追番人數只有27萬左右,聯想到本作第一集還創造了高屋敷綾「真空玩桌遊」的這麼一個小熱梗,起碼吸引了幾萬聞訊跑來看熱鬧的紳士,那麼樂觀的分析,全中國年輕的桌遊資深玩家,大概不超過25萬。
你看,怪不得我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人玩桌遊呢,14億人裡的25萬,在中國找到一個桌遊玩家比在你身邊找到一個千萬富翁還難呢。我怎麼進了這麼一個坑
很多人對桌遊的認識,也就是「這個殺」、「那個殺」,還有「另一個殺」,但事實上,只在桌遊選擇器上收錄的各類桌遊就不止幾千種,這其中,即使是像《卡坦島》、《卡卡頌》、《車票之旅》這樣世界流行的經典遊戲,在國內知道它們存在的人也非常的鳳毛麟角。
桌遊在國內流行不起來,主要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中國本土的傳統遊戲的一貫強勢,換句話說就是中國人從來不缺遊戲玩,你們到過年的時候,親戚朋友無聊了,都會聚在一起打麻將,你見過誰家老人孩子都聚在一起玩UNO的?二是正版的國外桌遊的價格的居高不下,你說盜版有沒有?有啊,但大家都去買盜版了,正版引進廠家的利益誰來保護?可你讓我款款都買正版,不說正版引進的數量稀少,那明顯浮高的價格,依然勸退了很多年輕的玩家。
這麼一想,還是「這個殺」、「那個殺」,還有「另一個殺」更懂中國年輕人,主打線上,用省去買實體的優勢,去坑你買更多的東西氪更多的金,如意算盤打得好啊。
什麼?你說國外桌遊也有線上平臺?是啊,但要推廣,先漢化一下界面好伐?不要奢望中國年輕人會自己去谷歌玩法。
話題扯遠了,最後說回這部番。這番的定位很明確,就是為小眾文化鼓與呼的,也沒追求什麼超高的播放量和什麼霸權番的人氣,喜歡的人,就跟著幾個可愛妹子,安安靜靜地看她們玩桌遊,看著她們用桌遊交朋友、用桌遊搞對象、用桌遊撒狗糧,甚至用桌遊確定人生理想、解決人生問題,你們是不是也產生了那麼一丟丟地去嘗試一下的衝動呢?
放棄吧,看看線下桌遊店裡的師兄一樣的糙漢子們,現實世界哪有什麼萌妹子玩桌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