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到底什麼是桌遊?

2021-02-16 酒食客90g

五天小長假,吃沒吃什麼

倒是找了幾個小夥伴,玩了一天的桌遊

「桌遊嘛,我也玩過的啦!」

不不不,還是有點區別的

大家心裡的桌遊可能是狼人殺、三國殺

但實際上我們玩的是這個

很多人小時候可能都接觸過一個叫

「大富翁」或者」強手棋「的遊戲

就是在一塊棋盤上買地、交易、進監獄

還要抽選」命運「和」機會「兩種卡牌

(棋盤放家忘拍照,就用網圖吧)

而我玩的這個呢,就是《大富翁:權力的遊戲》。規則和原版的沒啥區別的,但是道具棋盤都很精美,玩起來別有一番樂趣。

三國殺、狼人殺、天黑請閉眼,當然還有大富翁,這類遊戲都是」桌遊「,實際上,圍棋和五子棋等等棋牌遊戲,也都可以歸入桌遊的概念之中。

大概是2000年左右吧,那時南京中小學門口的小店裡都會賣寵物小精靈(現在叫口袋寶可夢)的卡片。

雖然是中文版,但那時大家都不知道怎麼玩,就」撲卡「,誰能把卡翻過來就贏了。

其實現在你再拿出這些卡片就會知道,這是一款規則非常嚴謹的桌遊。

所以說,桌遊是一個非常寬泛且有深度的概念,只是我們大部分人接觸的比較少(桌遊起源於歐美),很多優秀的桌遊,都離我們很遠。

比如這樣的

這樣的

和這樣的.

但總體來說,」桌遊「就是能在桌子上玩的遊戲。我們現在玩的電腦遊戲也是脫胎於」桌遊「。

即使到了今天,電腦、主機遊戲在複雜程度上也無法趕超桌遊。

那麼,作為一次安利向的推送

今天酒食客就和大家推薦一些好玩的桌遊吧

大富翁

「大富翁」和「強手棋」其實是一個概念,只不過在中文翻譯和一些山寨(其實不是山寨,只是規則套用)給搞出了2個名字。

但不管名字怎麼取,這款遊戲在桌遊歷史上的地位,都是無可撼動的。

強手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由當時美國反壟斷主義者伊莉莎白·馬吉(Elizabeth Magie)所創造。她設計這個遊戲的目的是為了向人們闡述土地租金會導致壟斷和不平等,藉此來支持亨利·喬治(Henry George)的土地公用制。

她把這款遊戲命名為《地主遊戲》,並於1904年取得了專利,在1906年正式發行,不過最早的《地主遊戲》並沒有流行甚廣。但是從那時的設計來看,遊戲已經有了環形地圖、機遇卡和銀行這些在後來《強手棋》中廣為人知的設定。

歷史就不多做介紹了,桌遊版《大富翁》長這樣:

如今「大富翁」已經衍生出了很多版本。大體上都延續了「買地、事件、骰子移動」等最初留下的遊戲套路。

看似簡單的套路,實際在棋盤的規劃設計上套路非常深,遊戲機制能夠保證後期任何情況都存在翻盤的可能。

當然,人品太差就算了。

龍與地下城

桌上角色扮演遊戲(Tabletop Role-playing game)也就是TRPG,國內俗稱跑團。它是各類角色扮演遊戲的基礎,是一種傳統的,面對面的,通過言語描述進行的角色扮演遊戲。

相對於卡牌類,角色扮演在國內是非常小眾的一種桌遊方式。但在國外,角色扮演類桌遊卻是不少電影、遊戲,甚至著名小說的起源。

TRPG的規則是比較繁瑣的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龍與地下城,龍與地下城不只是一個桌遊,還是一套名為Dungeons & Dragons(DND)的角色扮演遊戲規則,DND的規則體系是大部分角色扮演類桌遊的基礎。

但凡你能叫得出口的RPG遊戲基本都逃不開DND的影響,包括魔獸世界。

我們現在玩的電腦遊戲,本身就是桌遊的衍生品。

「博德之門」是DND規則下的一代神作

遺憾的是,龍與地下城這樣的桌遊需要做大量工作,解說、規則制定、世界觀塑造,甚至要準備紙筆,這樣浩大的遊戲玩一次的時間可以按周來算,所以接觸的人很少。

三國殺、爐石傳說、口袋妖怪卡牌都可以算在卡牌類的子類裡,這裡只介紹兩個比較有名的卡牌類桌遊給大家。

萬智牌是1993年由美國數學教授理查·加菲設計的世界上第一款集換式卡牌對戰遊戲。它是集換式卡牌的鼻祖,設計主要是為了嚴謹性,不是特別關注可接受性。由於其千變萬化的卡牌組合以及極具策略性的遊戲戰局迅速在全球走紅,甚至都被國際組織公認為國際性競賽項目,也成為了目前全球最多人參與的集換式卡牌對戰遊戲。

價值75000美元的萬智牌卡片:黑蓮花

萬智牌對應的另一款大作,就是遊戲王。「遊戲王」最早是漫畫和動漫作品,推出卡牌後,成為了桌遊裡少有的,跳出了萬智牌框架的卡牌遊戲。

勞模卡片:青眼白龍

遊戲王總體節奏偏快,卡片組合和思路相對親民,再加上動畫和漫畫的推波助瀾,讓遊戲王成為了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全世界銷量最高的集換式卡牌遊戲。

三國殺、狼人殺等桌遊或多或少的都借鑑了萬智牌、遊戲王等老牌桌遊的思路。

畢竟,發展這麼多年,卡牌桌遊在規則上已經非常成熟,甚至可以說很難再有進步了。倒是這幾年電腦端的卡牌遊戲異軍突起,爐石傳說、昆特牌,還有實際上就是卡牌遊戲的自走棋(麻將),都做的非常好。

說來也巧,五一的空檔

讓酒食客的小夥伴們想起來玩桌遊

3個小時的遊戲時間

不枯燥,非常歡樂

對於常年坐在辦公室裡的我們

這樣「原始」的方式

反而更能體現出「遊戲」的本質吧

相關焦點

  • 桌遊新聞|今年國內線下桌遊展還有什麼值得期待?
    COV的幾番影響,讓國內原本就搖搖欲墜的桌遊展會陷入僵局。就整個世界而言,世界的一、二、三大桌遊展會接續取消。幸而,現在病毒的影響逐漸減弱,國內的桌遊展會也逐漸展露頭角。目前的plan,純桌遊向的展會,目前國內計劃有三,北上深各有一個。
  • 桌遊圈大佬晉級指南——桌遊術語全解釋
    剛加入桌遊圈的新人最怕和大佬一起討論桌遊,因為總會被一些桌遊術語搞的頭大。什麼token啊,嘴炮啊,互車啊,感覺很難融入其中。不過不要擔心,今天就給大家舉例一些常用的桌遊術語,並解釋一下它們都是什麼意思。讓大家入圈輕鬆,快樂桌遊。
  • 最後一本實體《桌遊志》:談桌遊十年事,憶桌遊十年史
    最後一本實體《桌遊志》:談桌遊十年事,憶桌遊十年史 「桌遊愛好者」這個群體乍聽上去有些老派,他們不愛極致音畫享受的
  • 周末玩什麼:借《桌遊模擬器》,聊聊哪些桌遊宅家也能玩
    「周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周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 「桌遊漫談」盤點十大桌遊配件(一)——卡牌
    但是桌遊給人的初印象,就是一個紙盒子,裡面一堆紙做的卡牌和版圖等,所以一般人剛接觸到桌遊都會覺得貴,家裡人也會吐槽不就是紙做的,怎麼這麼貴,其實貴的是桌遊的設計,裡面包含了設計師智慧的結晶。在這一堆紙裡,我們見到的最多的就是卡牌了,更別提有的桌遊幾乎全是卡牌構成的,這次我們就細緻地了解下,這奇妙的桌遊裡究竟有哪些配件,首先我們先了解下桌遊裡的卡牌。
  • 號稱中國第一桌遊綜藝,桌遊星期六告訴你這些桌遊很值得一玩
    現在很多人以為桌遊就是三國殺,狼人殺。其實還有很多種很有意思的類別,非常有趣,只是目前比較小眾。我覺得從大類的角度推廣可能效果好一點,比方說一集專門挑個代表性的桌遊介紹德策類的,然後再一期介紹拍賣商業類的,跑團的等等。我覺得,大部分身份猜測類遊戲都可以,比如魔城馬車,抵抗組織之類的。大家都說的UNO也是不錯的選擇。
  • 高能手辦團桌遊奧德賽玩法介紹 桌遊奧德賽攻略
    高能手辦團桌遊奧德賽玩法介紹,不少朋友在玩桌遊奧德賽時對於陣容的選擇不是很了解。本期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希望對於各位朋友有所幫助。 簡述 桌遊奧德賽是《高能手辦團》中一種具有少量roguelike元素的玩法,收藏家們帶上自己最心儀的手辦加入一場場桌遊對決,依賴精心選擇的隨機聖物組合直達終點,獲取豐厚的首通獎勵。
  • 拳頭公布新桌遊:2/4人吹牛玩法 更多桌遊製作中
    在我們報導的《英雄聯盟》宇宙2020計劃中提到了拳頭遊戲將推出新的桌遊,今日拳頭官推也正式公布了這款新桌遊,名為《Tellstones: King’s Gambit》,並且更多桌遊正在製作中。《Tellstones: King’s Gambit》是一款消息互通,你來我往的吹牛遊戲,支持2或4名玩家遊玩,是符文之地上各種變體遊戲中的一款,也是拳頭正在開發的許多桌遊之一。拳頭提到,他們也是玩家,對他們來說不僅僅只有電子遊戲,這可以從辦公室中成堆的桌遊、模型手辦和RPG書籍可以看出來。
  • 【德國生活】盤點德國精彩桌遊,最後一個亮了!
    我是一個對桌遊非常挑剔的人,我覺得一個好的桌遊值得推薦,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方面:一:趣味性!沒有什麼比小夥伴們一起玩得哈哈大笑更愉悅的事情了!如果玩得沒笑聲,就不值得推薦。二:老少皆宜!一定要本姐我親自玩過驗證過的桌遊!否則還推薦什麼?ok, 廢話不多說,推薦給小夥伴們德國這些精彩的桌遊:一Rummikub 拉密數字牌 請認準德國Jumbo正版商標,並且選擇Extra Großen Zahlen特大號數字版本。
  • 「教練,我想玩桌遊」——和紙片人一起玩桌遊是種什麼體驗?
    好玩的桌遊加可愛的女高中生,去年的十月番《放學後俱樂部》剛出來就被期(ji)盼(ke)已久的桌遊玩家花式吹捧了一番。雖然這部動畫的氛圍整體來說請輕鬆而溫馨,介紹的桌遊都偏毛線輕策,對真正的核心桌遊玩家來說有點不夠看。但以桌遊為主題的冷門作品能夠動畫化就已實屬不易,而且JK幹點啥都有人愛看,更何況是玩桌遊呢?
  • 桌遊新生!那些在移動端也可以玩的桌遊
    [摘要]哪一款你最喜歡的桌遊在iOS遊戲領域中獲得新生了呢?你最希望哪一款老遊戲能被改變成為隨身攜帶的手遊呢?快來分享吧~幾乎每款iPad遊戲都有它們自己的紙質或塑料制桌遊版本,但這幾款優秀的作品更是會讓你的桌遊架子蒙灰。
  • 女僕桌遊:肥了女僕,虧了店家
    整體看下來,這些桌遊店不缺兼職的小姐姐。因為據說有的女僕可以月入兩萬到三萬元,過來兼職就成了一些女大學生勤工儉學的新渠道。但探案小姐姐在和一些女僕小姐姐交流中發現,其實女僕桌遊店掙錢並不容易,甚至很多女僕店,在剛開業不久的時候就已經面臨虧損問題了。一、500元買個微信號,小哥哥圖什麼?
  • 桌遊吐槽大會:桌遊的N種槽點,你經歷過幾種?
    桌遊亦是如此,而且桌遊更強調面對面的互動性,需要手動進行遊戲設置和進程推進,所以在遊玩過程中時常會發生一些尷尬卻十分有趣的事。這裡為大家總結了幾種桌遊玩家常會遇到的「槽點」,你是否也有過相似的經歷呢?在這款全球知名的桌遊中,大部分玩家一般都會採用「加牌疊加」的規則:上家出了+2+4,下家也可以打出+2+4。但後來UNO官方明確表示,不能夠使用加牌疊加規則,即上家出了+2+4,下家必須抽卡,然後跳過自己的回合。不過這一次,一直在玩「村規」的玩家們並沒有向官方低頭,反而紛紛向官方發出聲討:什麼?我這十幾年的UNO竟然是瞎玩的?
  • 發現最新好玩桌遊,就上新物集!
    說來無奈,到2020年為止,中國桌遊行業歷經十幾年的發展,能在大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仍然是被排除在核心桌遊圈之外的「三殺」或撲克、麻將,至於核心桌遊是什麼,大多圈外人幾乎都是一臉茫然。核心桌遊,其實就是以遊戲規則、版圖、棋子模型、美術為核心賣點,遊玩場景仍以線下對局為主的桌面遊戲。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麼?
  • 好玩的桌遊遠不止《狼人殺》:中文桌遊圈與Dice Con丨觸樂
    那幾年,水水每每想到什麼有趣的點子,總會很快在桌遊吧找到規則類似的遊戲,且設定更完善、執行也更徹底。而不少他費心想出來的機制,常因為被參與測試的老玩家「批判」而就此擱置。直到2016年初,水水才通過摩點眾籌,正式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款桌遊。然而在2009年的《三國殺》之後,國內一直鮮有桌遊,既能像《三國殺》那麼賺錢,又能走出桌遊圈,成為一段時間流行的生活娛樂方式。
  • 放學後桌遊俱樂部:萌妹子幹啥都好看,我已經買了四款桌遊了!
    本作形式上的女主,藍發妹子武笠美姬,是一個性格極度內向的女高中生,害怕與陌生人接觸,這樣的她偏偏遇到了性格極度熱情的同班同學雙馬尾妹子高屋敷綾,這樣的兩個人又在瞎逛的時候,發現了性格極度傲嬌的同班班長大野翠,一路尾行人家到了一家桌遊店,根本不知道桌遊是個什麼玩意兒的兩人,就此掉入了桌遊這個無邊無際的大坑,一下子就打了12集的桌遊(其實也沒有啦)。
  • 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卸下「國產桌遊」的濾鏡?
    本文首發於《桌遊志》 大家好我是桌遊頑主的航仔。因為自媒體和up主的身份,最近我先於預售拿到了果凍方塊即將出版的桌遊《扭曲寓言》。 隨後我給這款桌遊的設計師之一瞬間思路發了句微信:很難想像這是一款國產桌遊。
  • 桌遊之火,何以燎原——那些經典IP與桌遊不得不說的故事
    這並不難理解,因為一款優秀的桌遊作品,往往具備完整的世界觀和價值體系,富有獨特的生命力,且包容性強,展現形式富有特色,很適合進行跨界合作——這些恰好也是形成一個「大IP」的必要條件。本文就從一些經典IP與桌遊剪不斷的「血緣」講起,看看怎樣的桌遊才具備形成IP的潛力,桌遊IP的拓圈之路又將何去何從。
  • 桌遊圈年度混亂事件曝光!正版桌遊被打得滿地找牙!
    與正版桌遊相比,此清單重點關注具有完全重新繪製封面的仿製產品(作者把這些仿製桌遊的照片放到了bgg列表裡面)。這裡大約80%的仿製桌遊來自兩個來源。第一個來源是啟悅(又名遊卡或邊鋒)發行的歡樂坊系列。他們的創立時間只有2-3年,創立的原因或許是由於山寨桌遊的興起。他們的桌遊有著重製但相似的美術,相似或相同的名稱,不變的規則,相對高質量的配件,通常包括桌遊中的擴展和promo卡,售價為20-200人民幣(3-28美元)。他們經常稱自己的遊戲為「祖國版」,聽起來很愛國一樣。他們經常選擇流行的現代桌遊來仿製。他們的logo通常在封面的一角,標記為紅色。
  • 玩桌遊想贏,除了比分數,還能比什麼?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在桌遊的世界裡卻未必如此。因為桌遊世界裡,玩家通往勝利的道路往往和「分數」緊密相連。德式桌遊以策略著稱,勝利方式總是逃不開精算和分數。美式桌遊雖然注重主題性和代入感,但獲得勝利的方式……通常還是逃不開分數。仿佛在上數學課的算分過程太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