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德國,玩桌遊、分享趣識見聞
用愛發電,把海量的桌遊規則,拍成視頻
關注我們,不錯過好玩的桌遊
和好玩的德國
這次更新的間隔期有點長,原因有二。
一是我們最近掉進了那個著名的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的坑。拍的是一群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從他們7歲開始,每七年拍他們一次,直到63歲。
這些人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從福利院、貧民區到精英階層乃至貴族。看他們大相逕庭的觀點和成長途徑,很有意思。
在這十幾個人中,網上風評最好的是Nick,因為只有他實現了世俗意義上的階級跨越,從鄉下娃變成了大學教授。
但階級躍遷畢竟不是人生的唯一正確答案。
我最喜歡的幾個人是Bruce, John 和 Tony。
Bruce有教會背景,從小就有救世的心,平和坦誠。努力讀到牛津數學系,之後扎身於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
John生在精英階層,一直接受精英教育。並不否認自己的條件更優越,認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也是一路到牛津,當律師,迎娶大家閨秀,遊走於精英層的活動與社交。
而Tony來自窮人區,認為教育不過是唬人的鬼。很早就有清晰的愛好,對自己為數不多能走的路有明確的認識。樂天派,不抱怨,就是幹。眼睛看著自己擁有的一切,並不認為自己就一定比別人更不幸。
這幾個人一生都沒有太偏離自己的階層,像生活在平行世界。但他們有個共同特點,都是從很早的時期就有了一套明確的人生邏輯和價值觀,並理直氣壯地堅信和踐行著。
於是他們在各不相同的道路上,都活出自我實現的味道。
有時候人生和桌遊也差不多,起手是爛牌未必不能贏。而如果實在贏不了,也未必不能玩得開心。開心莫不也是一種贏?(<_< 硬拉回主題)
拖更的第二個原因,跟這次要介紹的遊戲本身有關。
這是我們介紹的第一款面向10歲+的桌遊,有些繁雜,於是便觸發了拖延症。。
不管怎麼說,現在總算是把作業交上啦。
這款遊戲叫Minecraft - Builders & Biomes,譯作《我的世界:建造者與生物群落》。是近年大熱的電子遊戲Minecraft(我的世界)的同名桌遊。
▲ 最強大腦中的Minecraft對決
這款遊戲大概有點像香菜,不能討所有人的喜愛,但是愛的人會非它不可。
桌遊版延用了電子遊戲裡像素感的方塊兒構圖,以及它搭建和生存挑戰的主題。
對於從沒接觸過「我的世界」電子遊戲的朋友來說,這款桌遊的特有元素不算少,需要一些時間去了解。一局遊戲大概需要40到60分鐘,因此官方給的適齡建議是10歲+。
不過,如果有6歲小朋友已經開始接觸它的視頻遊戲(據我所知並不少),那這個桌遊版也妥妥沒問題。
那麼電子遊戲轉換到桌遊世界到底靈不靈?
戳下面的視頻,親自感覺一下。
牆外的親,如果視頻有卡頓
上油管搜「小寬家的桌遊吧」+「Minecraft」
這款桌遊最精妙之處就是那64個小木塊兒,倒進紙模裡隨機形成一個四階的立方體。
拉開紙模的瞬間,一下就愛了。
整個遊戲也是以這個立方體為航標,分成三個階段各自計分。
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但要想獲得高分,就不能只專注於當前階段,而是還要同時考慮到未來的需要,未雨綢繆。
另外,遊戲的思路並非唯一。可以側重搭建,可以側重打怪,也可以兩手抓。走哪條路都有可能贏。
就像我們的人生,只要還在折騰,殊途同歸。
吼啦,規則就先講到這裡。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留言區見!
下期再見!
桌遊介紹+視頻規則
趣聞精選
【爆款】帶土味德國人去中國見世面
現實版傲慢與偏見
---
我的那班火車怎麼總是晚點?
芝士使我快樂
---
好萊塢影星給你家娃讀繪本
英文繪本的正確打開方式
文末點閱讀原文,進微店買桌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