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個國家,女性地位非常低,甚至比中國的封建王朝女性地位還低。印度針對女性的犯罪事件特別多,每年都有不少女性因此而喪生。
01女方承擔所有婚姻費用
中國結婚的傳統是,男方出彩禮,女方出嫁妝,有些家庭覺得男方沒有彩禮就不讓女兒嫁過去,在結婚方面中國的男性有些被動,印度正好相反,結婚需要女方出一大筆嫁妝,男方什麼都不用準備,所以在他們眼裡,女兒就是賠錢貨。
印度父母和女兒對於嫁妝這件事情都非常頭疼,嫁妝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女性的婚後地位。有的男方家庭甚至於在結婚之後,還源源不斷向女方家裡索要財物。
有的女方家庭非常貧窮,女方因為拿不出男方要求的嫁妝就會受到家暴,如果男方再惡劣甚至會殺害妻子,最嚴重的是,法律保護男性,殺死妻子未必會受到懲罰。
據統計,1996年,1997年,1998年分別有5513名、6006名和6917名婦女因為陪嫁問題被燒死、掐死、毒死或者刺死。2003年,22歲的少婦和她年僅一歲的女兒因為嫁妝糾紛被夫家活活燒死。24歲的從倫敦學成回國的羅米爾因為沒有按照當初的約定給婆家汽車,常年被婆家折磨,結婚三年後被餓死。
印度人口持續性居高不下,增速一直處於世界前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非要生兒子,不生兒子不罷休。
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印度婚姻讓嫁女兒硬生生變成了「賣」女兒。
印度教實行一夫一妻制,但是他們履行一夫一妻的方式是,休掉自己的妻子再娶一個,或者是殺掉再娶一個,妻子的財產也會被丈夫搶佔,甚至如果有的丈夫死亡,妻子還要陪葬。
02薩提制度
所謂的薩提制度就是陪葬。
有一個神話傳說。
撒提是溼婆神的配偶,撒提的父親達剎是掌管禮儀的神,有一次達剎和溼婆吵起來了,達剎就說不讓溼婆再分享供品了。溼婆的妻子撒提就很生氣,一把火燒了自己。為了報復,溼婆就取了達剎的頭,後來其他的神靈為了讓他息火,就給達剎安了一個山羊頭。
後來印度北部的婆羅門就開始解釋,他們就覺得寡婦就應該在丈夫葬禮上自焚,以表達對於丈夫的忠誠。
從這個故事來看,明明和什麼忠不忠誠搭不上邊,純粹就是婆羅門壓制女性的一種藉口,因為他們的階級地位高,所以享有解釋權,平民只能聽從。
原本印度寡婦的地位低,但還不至於自殺殉情這樣,後來在莫臥兒帝國時期,這一風俗就開始流行,很多寡婦死於殉情。
薩提制度對於女性來說,就是在剝奪她們的生命權。
03童婚盛行
印度童婚非常盛行,而且這一現象在疫情期間得到了顯著提升。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30日報導,本月中旬,印度政府設立的兒童熱線接到一個稚氣未脫的求助電話:一名12歲女孩哭訴稱自己本想上學,但家人逼著她嫁給19歲的「丈夫」,揚言不服從就「殺了她」。在另一起典型的童婚案中,馬哈拉施特拉邦一名年僅15歲的少女被家人賣給一名50歲的鰥夫,一過門就要照料對方的子女。
為什麼疫情期間這種現象反而還多了,因為很多家庭覺得女兒在家是個負擔,嫁出去他們就輕鬆了,所以在大家都閉門不出的日子裡,有不少的印度女孩被迫出嫁。
其實,印度法律是不允許童婚的。他們規定,男子21歲,女子18歲為法定結婚年齡,但是因為印度是一個宗教氛圍非常濃厚的國家,他們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所以法律屢禁不止。
比如說《摩奴法典》明確寫著:30歲男子應該和12歲女子結婚,24歲男子應該和8歲女子結婚,這簡直荒謬。
由於宗教保護,很多人都認為童婚是合法的,所以有的時候會看見在印度的街頭,結婚的新人可能才十幾歲,臉龐還很稚嫩就已經穿上沉重的嫁衣了。
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賈斯坦邦馬爾瓦爾地區 , 每年4月底的阿卡蒂節 , 常常有上萬名兒童舉行集體婚禮。而這些集體婚禮的新人們,往往只有幾歲。
她們在十二歲以前仍舊住在娘家,十二歲以後就完全成為了丈夫的附屬品。
有的女孩十幾歲做了母親,丈夫去世以後還不能改嫁,只能穿粗布衣服,不準參加娛樂活動。
最悲哀的是這些女孩的母親都沒有想過這麼做會對自己的女兒造成什麼傷害,她們經歷過的痛苦也會非常樂意讓自己的女兒再去經歷。
曾經有一位老太太,為了讓自己能看見玄孫,逼迫自己11-14歲的三個孫子同時結婚。
04婚後女性地位
其實不僅僅是婚後,印度對於女性的枷鎖在任何時候都存在。比如說女性不允許穿露出小腿的衣服裙子,不允許抽菸,不允許大呼小叫。
曾經有一部印度紀錄片叫做《印度的女兒》,講述的是一名女實習醫生在誤上了一班不當班的公交車之後,被劉明男乘客用鐵棒毆打並輪、奸,13天後死亡。
當英國廣播公司拍攝這部影片準備上映的時候,印度當局以內容敏感、容易造成騷亂為由,禁止該片在印度播放。
印度婦女在婚後的規矩就更多了。
首先媳婦是必須和公婆住在一起的,在家需要伺候公婆,必須要無條件為丈夫生兒育女。
有的女性地位更低,丈夫回來她們還要匍匐在地上親吻丈夫的腳趾。
女性結婚以後,完完全全就不是自己了,她們只能在家裡做家務帶孩子,根本不能夠出去找工作,公公婆婆開明一點還好說,但是遇到一些惡公婆,過得日子也是生不如死。
此外,印度還有一個非常駭人的習俗,叫割禮。簡單來說就是把女性的部分或者全部外生殖器切除,他們認為這樣會讓女性喪失快感,從而保持貞潔。
全球大約有一億三千萬婦女接受割禮,每年因此喪生的都不在少數。
雖然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廢止了這個習俗,但是仍舊有一些落後的地方還在延續這項傳統。
05女性地位的變化
印度重男輕女的觀念並不是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的,也曾經有段時間,印度女性地位非常高。
在印度的吠陀時期,早期婦女地位很高。因為男人出去打仗,女人就要做農活,做紡織;但是在後期,男人們打仗回來了,福全社會也就形成了。而且因為鐵質石器已經發明出來,農作男性變成了主力,所以女性的地位就下降了。
女性在生產生活當中,會遭到男性的打罵,很多女性無法參加祭祀活動,女性不得接受教育,只有高種姓的女子才有機會接觸更多的知識。
後來,印度進入了佛教時期,隨著孔雀王朝興起,佛教取代了婆羅門思想成為了正統思想。孔雀王朝的君主阿育王,是一個很仁慈的國王,他看多了血腥和殘酷,於是決定「以善治國」。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反對種姓制度和階級制度,正好迎合了阿育王的政治需求,所以佛教得到了推行,這一時期女性迎來了她們的黃金時期。
女性不甘於相夫教子,開始為爭取自己的權益而奮鬥,所以這一時期,印度也出現了短暫的婦女解放運動,湧現出了很多的女詩人和女作家還有女學者,比如說婆羅蒂,她同時是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
但是隨著孔雀王朝的落寞,佛教正統地位消失,印度教又重新活躍起來。
印度教源於婆羅門教,強調的就是一種等級制度,比如說印度非常著名的種姓制度。女性的地位就變得極其低下,上文提到的《摩奴法典》童婚就是印度教的傑作。
印度教對於婆羅門教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說,有的和中國古代很相似的「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女性如果生前不中與丈夫,死後就會投生在豺狼肚子裡。
隨後,17世紀,英國殖民者進入印度,這一時期,童婚流行,妻子殉葬制度,穆斯林婦女嚴格佩戴面罩,生活更加悽苦。
在這一時期,湧現出非常多進步的女改革家,她們到處遊說,最後迫使英國殖民者廢除了勳章法令。
在殖民後期,西方的一些進步的思想流傳到了印度,促進了印度民族獨立鬥爭和婦女解放運動,由此,印度女性的地位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06現代印度女性的地位
在當代,大多數女性的地位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一些發展比較迅速,經濟水平高的地區女性地位和男性更加平等,女性有政治權利和受教育的權利,已經有所進步,但是在絕大多數的地方女性的地位還是落後的。
很多人子在為印度女性爭取平等權利而奮鬥,但是觀念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過來的。只有觀念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印度婦女的地位才能得到根本提升。
中國女性地位的提升都不知道經過了幾百幾千年,其中也有不少女性葬身在黑暗的社會之中,在清朝之前,中國的女性地位和印度也不會相差多少。但是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國家改變得比他們要早,不然現在中國的女性也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