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鹿鼎記》橫空出世,張一山主演。
看過張一山在《家有兒女》中的表現,小聚一開始還覺得韋小寶身上那種機靈勁、狡猾痞氣的感覺還挺符合。
但第一集,造型就有點扎眼。
比如,劇裡韋小寶這樣一頂鮮豔的綠帽,還配一雙同樣顯眼的綠鞋▼▼
不僅造型浮誇,張一山的表演也遭到觀眾出奇一致的評價——
「張一山演的韋小寶,浮誇得像猴。」
新版《鹿鼎記》也被網友嘲諷為《猴鼎記》,豆瓣評分僅2.6。
這樣的評價並不算冤。
來瞅瞅這瞪眼演技,好笑的同時感覺還有點嚇人▼▼
還有用力過猛的「猴式吃驚」▼▼
還有各種擠眉弄眼的誇張表情,把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韋小寶演繹成裝傻賣萌的小太監▼▼
回看原著,金庸先生一生寫了十四本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鹿鼎記》作為其中最後一本,從任何意義上來說都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好友倪匡曾評價——
「《鹿鼎記》是金庸小說的集大成者,在其全部小說中排名第一。」
韋小寶不好演,這應當是個共識,因為他不單純——
不僅僅是會拍馬屁的小太監,還是能識別忠貞勇士的韋爵爺愛佔小便宜,貪財好色,卻能遵守大是大非大仁大義
若要論影視改編,小聚覺得有兩版《鹿鼎記》的韋小寶是深得人心、不得不提的。
01
小流氓變叱吒紅人
說到《鹿鼎記》,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陳小春那張又賤又衰的笑臉。
這部劇製作時間是1998年,在製作成本和卡司上預算很低,甚至可說是簡陋。
左下角建築的欄杆在狂搖▼▼
而且也有很多低級錯誤,比如鰲拜府寫成了「鰲府」。
鰲拜是瓜爾佳氏,要掛牌匾也是滿語,不會像土財主一樣掛鰲府兩字。
但為什麼還說這一版《鹿鼎記》經典呢?
大部分要歸功於陳小春的韋小寶。
陳小春拿捏得很死,既有無賴氣質,又把義氣、智慧、瀟灑自如展現得很徹底。
從抄鰲拜家這個情節,就可以看出張一山版差了陳小春版多少。
陳小春演得奸詐油滑、城府頗深,而張一山演得就像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偷▼▼
陳小春版《鹿鼎記》還畫龍點睛地打造了頗具喜劇效果的「小寶的內心劇場」,讓韋小寶對著觀眾一本正經的吐槽▼▼
施琅要和韋小寶一起去攻打神龍島,先是把之前韋小寶滅鰲拜的事件吹捧一番。
韋小寶一臉懵逼,不知道施琅想要做什麼。這時施琅才委婉表達,他是怕韋小寶上戰場太過「奮勇」,所以建議韋小寶避一避▼▼
韋小寶這才秒懂,同時也慨嘆,施琅拍馬屁的功夫連自己都自愧不如。二人之間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啊▼▼
劇中韋小寶的「好兄弟,講義氣」,也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
可以說,陳小春把韋小寶這個人物立住了。
如同主題曲所唱「小流氓變叱吒紅人」,這版《鹿鼎記》相當恪盡職守地重現了這一過程。
這一版到底有多經典?
在豆瓣上已有 17.1 萬人標記「看過」,評分高達 8.8 分。
02
「不做第二人想」
1992年,王晶和周星馳打造了電影版《鹿鼎記》。
兩部《鹿鼎記》在當年砍下共近8000萬的票房,分列香港影片票房第三、第五名。至於第一、第二、第四名,同樣都是周星馳主演。1992 年也因此被稱為「周星馳年」。
周星馳用獨有的無釐頭風格,將韋小寶的貪生怕死、貪財好色演繹得淋漓盡致由個性生動,也讓觀眾徹底記住這個角色。
電影版韋小寶基本跳出了原作設定的種種細微性格,卻成功建立了一個屬於「周星馳式」的全新形象,以退為進的喜劇鋪墊、極盡誇飾的小人物動作反應。
那句在電影裡多次出現的——
「我對你的崇拜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成為21世紀初網際網路上最流行的梗之一。
而且片中雲集林青霞、李嘉欣、邱淑貞、陳德容一眾女神,可是說這版韋小寶是最有豔福的。
周星馳對於韋小寶的詮釋,連金庸本人都對其讚嘆不已,只用了6個字評價——
「不做第二人想!」
除了上面我們著重講的,梁朝偉、張衛健、黃曉明、韓棟也都出演過《鹿鼎記》,把自己個人特質融入其中,為觀眾帶去不同個性的韋小寶。
或搞笑明亮姿態,或鑽營精明,或傳奇俊俏,或又講義氣。
眾多版本中,你最愛哪一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