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訂單裡的武漢:被隔絕的愛情、親情和勇氣

2020-12-17 人民網湖北頻道

除夕前夜,因疫情蔓延,武漢宣布暫時關閉離漢通道,機場、火車站、市內公共運輸停閉,江城孤懸。

許多武漢人都承受著分離隔絕的苦楚,擔心年邁獨居的父母買不到菜,惋惜愛人最需要的時卻不能陪在身邊,常年在外工作的父親過錯僅有的看望孩子的機會。

疫情可以隔絕空間,卻不能隔離愛。如今在武漢,有一條連結外界的隱秘通道正在建立起來。過去的一周,在阿里巴巴的平臺上,共有超過20萬個異地訂單被送往武漢,它們是外地女兒給行動不便老人買的菜,是困守別處的父親送給兒子的新年禮物。

這些愛心任務,全都落在街頭驅馳的送貨騎手身上,在他們眼裡,可以看到一個未被隔絕的武漢。

送給媽媽的玫瑰花

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武漢外賣的「異地訂單」裡,有三萬筆是給老人的。下單人多是遠方的遊子,疫情之下的春節裡,武漢是他們想回卻回不去的家,而留在城中的父母,是他們心裡最深的牽掛。

口述騎手:馮慶元 男 40歲

春節前不久,我就回過一次家,之後再回來繼續加班,二十九這天早晨剛起床,就看到新聞說武漢要「封城」,想著家裡老人多,乾脆就留下來,不把危險帶回去。

沒能回家過年,好多人都給我打電話,父母兄弟姐妹這些,連很久沒見的遠房親戚都打來問候,女兒則是早晚一個電話「監督」我。

其實最開始也怕,下班回來躺在床上,總是要失眠,到凌晨五六點才睡得著。後來我就想吧,醫生是一線,咱們送外賣的也算二線了,我要不出來,有人真沒辦法。

武漢的街頭空蕩蕩,有時一個人騎車走在路上,想起這些天遇到的那些人和事兒,也不算太糟。

那天接了個盒馬的單子,給一對老年人送水果蔬菜。盒馬的店員告訴我,這是客服特殊處理的,下單的人是位四十多的女士,人在上海回不來,武漢家裡只有兩個老人相依生活。

因為買不到東西,兩個老人已經吃了好幾天剩菜,店員告訴我說,那個女士在電話裡直接哭了,事情緊急,讓我抓緊。

上了樓,開門的果然是個老人,頭髮花白,身體有些佝僂,隔著口罩連忙說謝,還硬要塞給我兩個口罩。後來聽說,那位女士還專門打電話感謝客服,都是為人兒女,她的心情我懂。

我做的這個工作,一直都很平淡瑣碎,但這種特殊時期,突然又有一些挺有意義的事,竟然都落在我身上。很多訂單上都會有一些特別的備註。

像叮囑戴口罩這種備註,還有些明確的目的,可以看出背後兒女們的著急,我可以轉告老人。有的備註,沒有什麼直接目的,比如說「送給爸媽的!麻煩了。」「辛苦了,爸媽獨自在家,我們在外回不來」、「辛苦了,無法回來看望爸媽。」

一開始我想,他們寫這些,有什麼實際意義,我又能做什麼呢?

後來我想明白了,他們這是無奈啊,想爸媽了,又不知道哪裡去說,只好寫給我這個會見到他們爸媽的人看,給自己一點安慰。所以後來每次載著這些東西出去送,總會覺得沉甸甸的,覺得意義不同,它們不只是物體,更是感情。

有個身處山東的小夥子,給武漢家裡送的東西是84消毒液;有個北京的小姑娘會特意打電話跟我說,過去時一定要多找找路,因為小區不好走,一定要等到東西送達她才掛電話;還有個遠在安徽合肥的女兒,給她媽媽買的東西,是一束鮮紅的玫瑰花。

「請騎手小哥跟男朋友說聲:我想你。」

疫情隔絕了家人,也隔絕了身處武漢內外的朋友和情侶們。在這段時間裡,他們不得不忍受無法見面的困擾。但疫情沒有隔絕他們之間的互動,通過異地下單,許多人向武漢的朋友和伴侶傳遞出了各自的關切。武漢也向外傳遞著自己的聲音,雖然身處隔離之中,武漢的用戶仍在初一到初三期間,給外地的親友投餵了3995單。

口述騎手:康卓玉 男 33歲

初二下午三點左右,我接到一個訂單,是去超市拿東西,仔細一看,東西還真多,估計我一車拉不完。

我又掃了一眼備註,當時就有點被感動到,上面寫著蠻長一段字:「您好,這是給我朋友點的,她來參加醫療援助,我不知道具體房間號,請務必送至本人手上,謝謝。」

我很快就找到那家超市,別的門店都關著,長長的街道上,只有這一家還孤零零的開著。訂單裡的東西大都是吃的,牛奶、餅乾、八寶粥之類,裝滿三個怡寶礦泉水包裝箱,因為不需要保溫,我把其中一箱放在前面踏板上。

武漢街頭從沒這麼空過,路上一個行人都沒看到,只偶爾有輛車經過。目的地並不遠,三公裡多,以前161醫院,現在的中部戰區總醫院,我要送東西的地方是隔壁酒店,這裡現在也隔離起來收治病人。

東西只能送到門口,給收貨人打電話過去,接電話的是個聲音細細的女生,好一陣過後, 她才從大樓裡走出來,我一看頓時驚了:小巧玲瓏的個子,全身軍裝。

我看東西重,就隔得遠遠從口罩裡說話,想幫她送一下。她回我謝謝,說自己可以分批搬,我不能進去。看著她小小的背影,我一下明白,遠方那個關心她的男生為何那麼焦急。

送過的餓了麼單子裡,還有不少這樣的故事。

有個廣州的女生,給武漢的男朋友點了一份黃燜雞米飯,她在備註裡寫著:「今天男朋友生日,麻煩外賣小哥送到的時候幫我說句生日快樂!異地戀又隔離,男朋友一個人吃了很久泡麵了。」

另外一個廣州的哥們,也在小四川家常菜的湖大店點了餐:「我人在外地,擔心女朋友一個人在武漢沒飯吃。」

我還接過一個非常棘手的活,是個浙江女生給武漢的男朋友買水果,備註裡卻提了個特殊的要求:請給他說聲我想你。

一路上我都在斟酌,這句話怎麼說,以及要不要說,不說其實不會有什麼影響,我覺得有些臊。

到了小區進不去,等人出來拿,我遠遠看到一個男生走過來,裹著襪子,穿著拖鞋,戴個黑框眼鏡,鬍子也沒刮,整個人看起來都很萎靡。

他接了東西,轉身就走,走了兩步又忽然停下來,有些嘟噥地說了聲:「辛苦啊,謝謝。」然後我也忽然喊住他,先是哎一聲,再說的:「你女朋友讓我給你說,她想你。」他聽了,咧著嘴笑起來,又說了聲:「謝謝。」

「給一線的英雄們,麻煩老闆全部切塊!」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上萬用戶在外賣訂單備註裡給武漢這座城市加油、祈福。其中,備註「武漢加油」、「祈福武漢」等的訂單中超過8成來自上海、北京、杭州等200多個城市。同時,騎手接到的、類似送往武漢抗疫一線的外賣訂單超過6萬單。

口述騎手:劉軍武 男 42歲

我是河南人,老婆家鄉在湖北,孩子都是嶽母在這邊帶大,高中畢業後,四處打拼二十多年,最後落腳武漢,當了一名餓了麼騎手,比以前工廠掙得多。

本來春節也沒打算回家,想著有補貼,可以多掙點,又遇上疫情,只好加緊著幹。

我所在的站點,有個特別的任務,每天給附近的中南醫院配送兩頓餐,300多份飯,我們8個騎手,由站長帶頭,輪番上陣,每次回來都要全身消毒。

武漢發生疫情以來,全國人民都伸手援助,之前都是看到新聞上說,有人捐錢,有人捐物資,沒想到我也有機會親身經歷這些。武漢雖然封鎖了,但大家的愛心卻沒有被隔斷,對於這個我尤其有體會。

因為挨著醫院近,我們這邊經常都接到一些特別的外地訂單。對方就是點一份東西,既不是送給家人,也不是送給朋友,而是關心那些一線醫護人員,他們也不指定是誰,只說送到醫院就行。

這些無名的愛心都特別令人感動,我本來就是要去醫院的,所以每當接到這種「愛心訂單」,我都直接放到本來的配餐裡,一起送過去,這樣即滿足了網友們獻愛心的心願,把單子接下來,同時也不至於找不到人接收,白白浪費。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一般都會有很長的備註,表達他們對武漢和一線醫護人員的關心。

「我是福建安溪人,在安溪與武漢人同在,加油!盡一份綿薄之力,給醫院在崗醫生護士」

「這是來自成都的關心,希望醫護人員每一位都好好的,不用給我打電話,放前臺就可以謝謝」

「我是天津這邊的,請您幫忙送你們喜歡吃的餃子就可以!除夕夜讓醫護人員也能吃上餃子!武漢加油!」

「來自南京,老闆請按照你們武漢的口味做!」

「甘肅同胞為武漢加油,奮戰在一線的英雄們,您們辛苦了,麻煩老闆全部切塊!」

雖然東西不多,但每一份外賣背後,都是實實在在的熱情,我去實現它們,只是舉手之勞,心意最重要。

爸爸愛你的心與你同在」

此刻還在武漢街頭送貨的騎手,許多是外地人。因為關閉進出武漢的通道,這個春節他們也無法與家人團聚,眾多關心家人的異地訂單,不免在他們的心裡激起波瀾。好在,他們也有人關心。

口述騎手:孫青田 男 28歲

我兒子今年兩歲,本來打算回家過年,後來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沒能回得去,就一個人待在出租屋裡,每天跟家裡視頻,很想他們啊。

雖然整天在外面跑著有風險,但也能收穫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我騎車走在街上,就不止一次看到別人對我豎大拇指,對我喊「加油」,那種感覺還真是挺好的。

有人會送我口罩,有人託我買東西,還特地給我說,不要勉強,買不到沒關係,注意自己安全。這種陌生人之間的關心,真的,說實話,以前還挺難有這種經歷的。

其實處在我這個位置上,尤其能感受到大家平時都不表現出來的感情。

那天送一份水果,是一位在北京的大姐買的,留言裡的口氣,一聽就是個北方姑娘,稱人「大妹子或者大兄弟」,還特囑咐商家,要把水果洗好切好,「我家那口子」不會。

路程不遠,幾分鐘便到,是個新小區,鐵柵門的黑漆發亮。保安把我攔下來,說進不去,只好給收貨人打電話。打了三次才通,是個粗厚的聲音接起來,對方很忙的樣子,只說放在門衛室就好,講過謝謝就掛了電話。那邊的聲音聽起來有些雜,像是在醫院,難怪,會被人那麼掛念。

有個單子我送得特別有勁,是杯奶茶,但卻有個很特別的需求,要店家畫一個小豬佩琦。我坐在那裡等,店員是個年輕姑娘,她在櫃檯琢磨半天,終於在白紙上畫出一個簡易的佩琦,小小的,有些變形,但也還蠻可愛。

也是進不了小區,給對方打電話,一個女人接的,旁邊還有孩子在嚷,喊爸爸。我想著自己兒子也在家,不能回去看,心裡還挺酸。

有個在湖北恩施的爸爸,在仟吉KenGee星匯維港店,給他兒子買了好大一堆零食,訂單備註裡寫的是:「新年快樂,照顧好自己,雖然不能回來,但是爸爸愛你的心與你同在,啵唧!」

印象還比較深刻的,是給一個小姑娘送吃的,我把東西放在門衛室,遠遠站著等她來拿。是個戴眼鏡的女生,裹著圍巾,走路的時候兩隻手抱在身前,顯得冷。

她遠遠地看到穿著騎手制服的我,頭輕微點了一下。這份訂單備註裡寫的是:「我妹一個人被困武漢,給她點了東西。感謝騎手!」

「新年好,我很好」

武漢內外的人們通過外賣訂單,傳遞出的關切各有不同。通過訂單內容和備註,外界得以一窺疫情之下,全國各地對武漢的溫情。

人們給武漢朋友送的外賣訂單上,備註裡有四千餘句「注意疫情」、五千多句「武漢加油」……

還有一些訂單令人忍俊不禁,譬如,在這些日子裡,武漢人通過外賣一共收到了上千副撲克牌、象棋、五子棋,超過100筆訂單的備註裡都寫著:「千萬別出門!」

數據還顯示,即便身處疫情高發區,許多武漢人仍不忘好好過個年。武漢人之間互相點了一千多筆外賣訂單,並留言:「過年好」「新年好」。

甚至還有三百多位武漢用戶,在給外地朋友點的外賣裡備註——

「新年好,我很好。」(張嬋 李超霖)

(責編:周恬、張雋)

相關焦點

  • 上海火鍋外賣訂單猛增
    伴隨著武漢解封,餐飲經濟的活力正在逐漸復甦。來自美團外賣的數據顯示,4月8日武漢解封當天早上7時30分至8時30分,全市售出近千份豆皮外賣,整個上午,熱乾麵外賣售出近萬份,小龍蝦售出8000多份。市民們紛紛感嘆,「那個熟悉煙火氣下的武漢又回來了!」
  • 成寒潮外賣訂單高頻熱詞
    窗外雪花飄飄,窩在室內點一份熱氣騰騰的外賣,成為了不少市民寒潮天的選擇。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近一周以來,全國降溫明顯區域的外賣單量均有了較大幅度增長,鍋煲類外賣備受青睞,尤其是火鍋杯等「單人鍋」銷量激增。寒冷的送餐路上,騎手們收穫到更多的是來自社會各界的溫暖和好評。「辛苦了」「不著急」「慢慢送」成為寒冬裡最暖的訂單備註。
  • 記者連線武漢外賣「跑單王」:「只要我們還在跑,武漢就不會停下來」
    何文文 27歲的何文文是武漢美團外賣騎手圈裡小有名氣的「跑單王」,他的老家在襄陽,距離武漢300多公裡。他說,這是他送外賣得出的「經驗」,這時候跑單已經不是賺不賺錢的事了,更多的是責任。 何文文送單的區域在武漢光谷,有湖北省中醫院和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兩家定點醫院。封城頭幾天,醫院的訂單有不少,有醫護人員訂餐,也有病人訂餐。
  • 外賣小哥最怕遇到的訂單,太心酸,為個好評不容易
    但是隨著「外賣」這個行業的興起,我們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可以足不出戶就吃到自己喜歡的美食。想吃什麼直接網絡篩選下單,自己就可以在家或者公司舒舒服服的等待美食送上門來。可是有些外賣訂單卻非常奇葩,很多外賣小哥都害怕遇見這種訂單。
  • 愛情vs親情?帶你解讀婚姻真正的歸宿
    我認為只有有愛的婚姻才能穩固、長久,所以答案必須是愛情!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多少人的愛情都被埋葬消磨在裡面。那些說婚姻到最後變成親情的人,一定是對愛情已經死心的人。想想你當初為什選擇結婚?那一定是因為愛他!想和他一起生活,想每天起床就能看見他的笑臉,想陪他一起到地老天荒。
  • 武漢餐企借外賣「逆勢上揚」,單靠外賣月入三百萬,營業收入超去年...
    不少餐館靠著外賣支撐了下來,並在疫情之後實現了「逆勢上揚」,老牌湖北菜館「老村長」和炸雞品牌「mimiyoyo韓國炸雞」,就是其中的代表。 老村長的外賣訂單接踵而至 多年用心經營外賣 靠外賣度過最艱難時期 紮根武漢
  • 記者蕭輝:堅持送醫院訂單的外賣「跑單王」
    記者蕭輝:堅持送醫院訂單的外賣「跑單王」 2020年03月24日 19:47
  • 葛博文:智慧、勇氣和親情的力量——《世界冠軍丹尼》讀後感
    書中丹尼具備相當的大的勇氣及知難而上的決心,這是讓他成功的另一個因素。丹尼鼓起勇氣跑到黑漆漆的林子裡去救出父親,一點不恐懼,把他的勇敢及知難而上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想想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困難像彈簧,你弱他就強。一個人要獲得成功,他就必須具備勇氣和面對困難的決心。記得我有一次在奧數學習中發現了一道的奧數題,就跟攔路虎一樣,阻擾了我的思維。
  • 武漢奶茶外賣訂單3天增8倍?有5種小吃也很搶手,網友:憋太久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餐飲和旅遊備受重創,有人曾這樣形容:若餐飲業是疫情重症病人,那旅遊業已下達病危通知書。由此可見,這次疫情對餐飲、旅遊等行業衝擊非常大,影響了這兩個行業的運轉。近兩個月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後,大多數地區開始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餐飲業陸續復工,串店裡再次飄出人們熟悉的烤肉香氣,城市又恢復了往昔的煙火氣。
  • 奶茶外賣訂單量三天漲8倍!奈雪、星巴克、瑞幸、小鹿茶……一個都...
    胡老闆是武漢醒目超市的店主,春節過後,線上叫外賣買生活用品的訂單一直暴增。他每天騎著電瓶車給周邊小區顧客「無接觸」送貨,同時用著網商銀行面向湖北商家的無息貸款維持經營,「這時候不會去想賺不賺錢的事,就是用一切辦法讓小店活下來。」胡老闆說。
  • 美團外賣再為武漢優質商戶返還佣金免佣金額超3000萬
    中新網4月14日電 4月8日,時隔76天,武漢迎來「重啟」,城市復工復產和消費復甦伴隨著外賣小哥的腳步按下「加速鍵」。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武漢已有近七成餐飲商家恢復外賣業務。「疫情期間,美團外賣對我們幫助很大。」本地知名餐飲企業「老村長」負責人韓先生表示,解封之前,美團免了店裡的外賣佣金,也提供了充足的騎手運力支持,以及推出「無接觸配送「,讓用戶在點餐時更加放心,目前店裡的外賣單量已經恢復到疫情前近七成。
  • 美團外賣「春風行動」助餐飲突圍,武漢優質商戶不低於3%-5%返還佣金
    4月8日,時隔76天,武漢迎來「重啟」,城市復工復產和消費復甦伴隨著外賣小哥的腳步按下「加速鍵」。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武漢已有近七成餐飲商家恢復外賣業務。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本次免傭政策已覆蓋武漢餐飲商戶數量超2000家,免傭累計金額已超過3000萬。「疫情期間,美團外賣對我們幫助很大。」本地知名餐飲企業「老村長」負責人韓先生表示,「解封」之前,美團免了店裡外賣佣金,提供充足騎手運力支持,推出「無接觸配送「,讓用戶在點餐時更加放心,目前店裡的外賣單量已經恢復到疫情前近七成。
  • 疫情中的武漢外賣「跑單王」:為讓他們吃口熱飯我要繼續跑下去
    何文文每天忙著送外賣。凌晨的武漢,氣溫很低,街上幾乎沒人,耳朵裡只有手機訂單的提示聲和摩託車發動機嗡嗡的回聲。等天亮工作結束,就可以回家休息了。休息前,我要做點飯,發個朋友圈,不敢跟家裡人說還在跑單,算是給他們報個平安。我叫何文文,1993年出生,湖北襄陽人。
  • 送外賣途中電動車被扣,外賣小哥急得直哭:訂單要超時了
    電動車現在除了我們老百姓的代步工具以外,現在成為一些行業的謀生工具,比如快遞和外賣行業,尤其外賣行業隨著近些年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國已經擁有700萬的外賣從業者,他們無論颳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他們都會穿梭在馬路上、小區裡,並且,電動車成為他們的唯一交通工具,也是養家餬口的謀生工具;
  • 西湖景區外賣訂單大漲兩倍 杭州人愛給好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婕疫情之後,首個「十一黃金周」的背景下,美團外賣發布《美團外賣國慶消費大數據》。訂餐場景和訂單品類帶有明顯的節假日特點,西湖等熱門景區、酒店的外賣訂單量暴增,地方特色菜備受青睞。
  • 老闆掃了眼剛到的外賣訂單,怔住了
    10月4日中午12點半,位於湖北荊門市掇刀城區關帝路的一家滷菜店接到一個外賣訂單,訂單備註上的內容讓店老闆王妮突然怔住了。訂單備註的內容是「幫我,謝謝!幫我,謝謝!」。「幫我」兩字赫赫然重複了兩次,讓王妮心裡咯噔一下,立刻想到網上很多人在遭遇危難時用各種方式緊急求救的情節!
  • 外賣騎手跑單王:院士鍾南山守護中國,無名的我守護武漢人胃能量
    院士鍾南山守護整個中國,我是無名小卒一個,但是我每多送一個單,那就多一個人能夠吃飽,起碼有足夠的能量和小小願望的滿足來支持熬過這場戰役」武漢每個大街小巷,每天有數百名外賣騎手在穿梭,送藥,送餐,送菜和其他一切生活用品,冒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為武漢,為困守在家的武漢市民,也為自己,在這場抗疫戰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找到職業的榮譽感。
  • 疫情下的感恩節:紐約法拉盛餐館冷清,外賣訂單卻增50%
    以往感恩節緬街人山人海,法拉盛各大酒樓均有排隊的食客,君豪更是要排上一兩個小時,現在有限的堂吃都沒滿桌,外賣部分也不盡如人意,因為酒樓生存是依靠派對和宴會。民眾都害怕疫情,更願意在家裡煮著吃。君豪作為法拉盛最大的一家酒樓因疫情都淪落到擺攤賣外賣,然而,所有餐館和酒樓都面臨巨大的危機,卻只能做外賣。
  • 美團外賣小哥登上《時代周刊》:疫情之下,中國外賣騎手保障配送...
    高治曉告訴《時代周刊》:「大家會選擇在網上訂餐,也會買新鮮的水果蔬菜,自己在家裡做飯。」 「(疫情期間)我的訂單一直在增加。有時我會送50斤的面、一袋大米或一桶油。"以往,外賣騎手會直接從餐廳廚房出餐處取貨,一路送到顧客的手上。疫情下,外賣訂單都通過「無接觸」方式配送,騎手只能到商業樓和住宅區外的專門取貨和存放點取貨和送貨。
  • 巨蟹座:愛情老了,就是親情的模樣
    劇中關於愛情的解釋,不像別的韓劇那麼金句滿滿,虛幻的不真實,而是理智的。男女雙方第一次渴望對方的時候,性荷爾蒙分泌出的睪酮和雌激素,會讓這種渴望持續下去,到了陷入愛情的階段,就會分泌多巴胺和血清胺。血清胺是愛情中最重要的物質,會讓人一時處於幾乎瘋狂的狀態,到了下一階段,雙方關係更密切的結合,會分泌催產素和加壓素,這時候就會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