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強調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要求,在全國全面推行林長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這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實踐,廣東省各地各部門務必進一步提高站位,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推動林長制全面落地見效。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關乎民族興亡的全局高度,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前所未有顯著進展。其中一項重大制度改革創新,就是全面實施河長制、湖長制,並已經展現出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從河長制、湖長制到林長制,既是全面深化改革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形成的重要改革經驗和制度創新成果的推廣運用,更是著眼於生態環境治理的系統觀念,推進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全省各地各部門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以林長制為重要抓手,持續推進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築牢南粵綠色生態防線。
從河長制,到湖長制,再到林長制,突出的是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治理體系頂層設計和系統變革,凸顯的是黨政同責、主體責任。全面推行林長制,要加強黨委領導、部門聯動,加快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統籌各方力量,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要綜合考慮區域、資源特點和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科學確定林長責任區域;落實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目標責任制,因地制宜確定目標任務;強化統籌治理,推動制度建設,完善責任機制;組織協調解決責任區域的重點難點問題,依法全面保護森林草原資源,推動生態保護修復,組織落實各項工作責任和措施,強化森林草原行業行政執法。
一直以來,廣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度重視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保護管理,積極開展林長制試點。2018年4月,省委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全面實施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林長制。2019年8月,省林業局印發工作方案,選定增城區、翁源縣、平遠縣和化州市4個縣(市、區)開展林長制試點,逐步建立了高規格縣鎮村林長體系,調動發揮了7100餘名「一長兩員」力量,初步探索出林長制河長制聯動、產業林長機制等經驗,帶動全社會參與開展森林城市、森林小鎮、森林鄉村創建,取得明顯成效。全面推行林長制,要結合中央《意見》要求,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謀劃,細化工作安排,狠抓責任落實,力爭像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那樣走在前列。
全面推行林長制,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問題導向,針對不同區域森林和草原等生態系統保護管理的突出問題,堅持分類施策、科學管理、綜合治理,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全面提升森林草原資源的生態、經濟、社會功能,增強森林和草原等生態系統穩定性,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產品、優質生態服務的需求。聚焦中央《意見》部署的六個方面主要任務,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生態保護,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生態修復,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災害防控,深化森林草原領域改革,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監測監管,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同時,還要健全工作機制,強化督導考核,建立健全信息公開發布,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接受社會監督,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強化責任、創新工作方法,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的紮實成效,推動廣東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為建設美麗廣東、早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有力生態支撐。
南方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