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支持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提升影響力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加大對廣交會的支持力度,推動廣交會加快創新體制機制、商務模式和展會服務模式,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持續增強「中國第一展」的行業影響力和品牌輻射力。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上升,風險挑戰正在加劇變化。我國提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可謂正逢其時。藉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東風」,廣交會作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和「助推器」,將強化服務新發展格局的能力,促進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通,不斷推進國際經貿合作發展。在此過程中,廣交會也將成為廣州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城市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城市的重要載體。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廣交會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2003年,廣交會首次推出線上廣交會,建立跨國採購平臺;2007年,廣交會增設進口展區,從單向出口平臺向進出口融合的雙向平臺轉變;2008年,廣交會設立品牌展區,加快從出口貿易單一功能平臺向綜合功能平臺轉變……廣交會創新的腳步,始終與中國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如今,《通知》明確提出,廣交會將加快實現「從貨物貿易為主向貨物、服務、技術全方位貿易轉變」「從出口促進為主向進口和出口並重促進貿易平衡轉變」「從展覽為主向展覽與會議結合轉變」「從線下為主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總的來說,廣交會加快實現「四大轉變」,落腳點在於轉變會展經濟增長方式。
轉變來自連接。連接意味著延展產業鏈、帶動供應鏈,意味著全方位提升服務能力。廣交會作為連接世界的載體,圍繞新的市場要素,正在從單一功能向多種功能的方向提質升級。通過連接,廣交會克服會展結構失衡的瓶頸,補上「展強會弱」的短板,成為國際經貿高層次對話交流平臺。通過連接,廣交會增強經貿洽談、行業交流、新品發布等功能,強化對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和科技創新的帶動作用。通過連接,廣交會鼓勵國內行業協會、電商平臺、批發零售和進口企業到會洽談採購,推動合作共贏、互利天下。
轉變來自融合。融合意味著「破圈」、再「擴圈」。藉助融合,廣交會將在開放與協作中,創造全方位貿易和線上線下的豐富場景,助力企業打破產業邊界,提高跨界對接能力,促進多元化的合作。藉助融合,廣交會將聚集充足的要素資源,聯動不同產業,實現共同發展。藉助融合,廣交會深度融入城市文旅的版圖,促進城市與產業的交融發展。
千年以來,廣州因商而生、因商而盛。63年以來,廣交會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釋放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面向未來,廣州將繼續從會展業這塊「城市的麵包」中要動力要活力要助力,以實現從「會展大市」向「會展強市」的轉變。這需要再造會展的促成交易功能,再造會展企業的競爭力,再造會展業的城市名片效應。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廣交會勢必大有作為、大有希望。
(廣州日報評論員楊博)
責編:周璇
31935743,.【地評線】大洋網評:提升廣交會影響力,助力新發展格局,.2020-12-10 20:48:30,.204301,.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