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歡看動漫《石紀元》,裡面有很多涉及到末世文明的實用生存知識。在未來幾期,我將結合這部漫畫的內容,講一講我知道的末世生存知識。今天想講一講02話裡面的一個內容——採集食材:野生蘑菇。
在《石紀元》第02話裡,大樹作為體力擔當,負責收集食材,最終採集了一整筐的野生蘑菇。結果被千空挑得只剩一小籃子。實際上我國的野生蘑菇約有400種,其中300多種可以食用,有毒蘑菇約100種,其中有12種有劇毒。
什麼是毒蘑菇
基本鑑別要點:「戴帽、穿裙、穿鞋」的野生蘑菇有毒,即「有菌蓋、菌環、菌託」都不能吃!
此外還可以從分泌物、生長環境、顏色氣味等方面去區別。
1、看形狀:無毒的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託。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菌面厚實板硬,菌杆上有菌輪,菌託杆細長或粗長,易折斷。
2、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株,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蘑菇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3、看生長地帶: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溼的骯髒地帶。
4、看顏色:有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豔,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採摘後易變色。
5、聞氣味: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可食用VS有毒性
當然,依靠上面幾種方法其實是沒辦法百分比區分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特別是一些長得很特殊的蘑菇,完全沒法依此辨別其毒性。
比如:雞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紅菌等顏色鮮豔,美味可食;而灰花紋鵝膏、致命鵝膏等劇毒蘑菇,其顏色則為灰色或白色。
有的毒蘑菇的確具有分泌物或受傷變色,但是有一些多汁蘑菇受傷後,有乳汁分泌,同時顏色也會發生變化,他們不僅沒有毒,而且還是美味食用菌,如多汁乳菇(俗稱奶漿菌)。
一些蘑菇毒素不能與銀器等發生化學反應,也就不能產生顏色變化。如鵝膏毒素就不能發生顏色變化,所以千萬別信銀針試毒的說法。
大部分蘑菇生長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有的有毒,有的可食。有一些毒蘑菇確實喜生長在糞便上,如盔孢傘和花褶傘中一些有毒種類;但是鵝膏、口蘑、紅菇中一些有毒種類也生長在乾淨的松林中。
另外,網上流傳的:「被獸蟲啃食過的蘑菇沒有毒」的說法也不夠準確。因為許多劇毒的鵝膏成熟後同樣會生蛆、生蟲。
所以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實際上並沒有百試百靈的好方法,就算野外生存專家和植物學大師都有被放倒的情況,因此只要還有別的食物來源,就不要去吃野蘑菇。牢記貝爺曾經說過的話:如果野外遇到蘑菇,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不吃。
野生蘑菇的中毒症狀
最後附上野生蘑菇的中毒症狀,請體諒我的良苦用心——(o(╥﹏╥)o)
1、溶血型:在1~2天內發生溶血性貧血,症狀是突然寒戰、發熱、腹疼頭疼、腰背肢體疼、面色蒼白、噁心、嘔吐全身虛弱無力、煩躁不安和氣促,此類中毒症狀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2、胃腸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狀是強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毒粉褶菌、臭黃菇、毛頭乳菇、黃粘蓋牛肝菌和粉紅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類型中毒。
3、光過敏性皮炎型:中國發現引起此類症狀的是葉狀耳盤菌,症狀為皮膚奇癢無比,遇到光或者風吹過皮膚時都是特別癢的,還可能通過搔抓使症狀病變,產生更嚴重的後果,難以治療。
4、神經精神型:中毒症狀是精神興奮,精神錯亂或精神抑制等神經性症狀,如毒蠅鵝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後可引起幻覺反應。
5、肝臟損害型:引起這類中毒有關的種約20餘種,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傘肽的種類外,如環柄菇屬的某些種。
6、呼吸與循環衰竭型:引起這種類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亞稀褶黑菇,死亡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