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戰國七雄的「首都」,現在是什麼樣子?

2021-02-07 世說史書
戰國的後世影響力

戰國時代前後跨度大約兩百餘年,但是,這兩百餘年的戰國時代,對後世卻存在巨大的而深遠的影響力。

因為一來,戰國的地理劃分,為後世的王朝命定國號提供了依據。在元朝之前,中國的大多數封建王朝,其國號依據都和戰國七雄的國名息息相關。二來,在風水領域,戰國的地理格局,和天上的星宿互相對應,成為風水定位的有力依據。可以說,不論是在朝廷層面還是在民間領域,戰國對後世影響力都巨大。

那麼,戰國七雄的首都,現在是什麼樣子?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秦國——鹹陽

秦國的首都是鹹陽。秦朝滅亡後,楚霸王一把大火將鹹陽城燒成了一片白地。以至於數年後,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不得不考慮在鹹陽附近一個叫長安的地方建設首都,這便是漢長安的由來。

在當下,鹹陽依舊是陝西省的一個地級市。鹹陽市有一個區,名字叫秦都區,即紀念鹹陽曾經是秦朝首都的含義。前幾年央視詩詞大會著名的才女陳更,就是來自鹹陽市秦都區。

鹹陽市距離西安較近。而西安作為西部地區的首要重點城市,其輻射性和能量,將鹹陽掩蓋。不過,隨著西安的發展,鹹陽也會得到帶動。

魏國——大梁

魏國的首都是大梁城。所謂大梁城,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座存在感極強的城市,不過也是一座多災多難的城市。這座城市的名字就叫開封。

《史記》中的《魏世家》記載,秦滅亡魏國以後,秦軍曾在大梁屠城。

在唐朝滅亡以後,開封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五代和北宋,以及後來的金朝,都曾在開封定都。明清時期,開封依舊是河南的軍事重鎮。時至今日,河南大學依舊在開封轄區內。雖然開封沒能成為當下河南的省會,但卻依舊是舉足輕重的城市。

韓國——新鄭

戰國七雄中,韓是一個最為特殊的存在,因為後世的割據政權也好,大一統政權也罷,幾乎都沒有以韓作為國號的,而且,韓也是七雄裡面實力最弱的一個。

韓的國都新鄭,目前屬於河南省鄭州市下邊的一個縣級市。其地位當然無法和鹹陽、開封相提並論,不過論起縣域經濟,新鄭還算是較為強悍的。

趙國——邯鄲

邯鄲號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數千年沒改過名字的城市。邯鄲位於河北省南部,屬於地級市。成語邯鄲學步讓邯鄲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

在宋朝,大宋朝廷奉行四京制度。所謂四京,東、西、南三個京城分別是開封、洛陽和商丘,唯獨宋朝的北京,位於較為遙遠的邯鄲(當時叫大名府)。

《水滸傳》裡面,梁山好漢曾經發兵攻打過大名府。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和方臘這種割據州縣的農民政權相比,只有幾個山頭的宋江,卻成為了宋徽宗眼裡和方臘相提並論的賊寇的主要原因:方臘畢竟沒去攻打京城,宋江卻攻打京城去了。雖然宋江實力不敵方臘,但是攻打京城這種事情,宋江確實比方臘高出幾個段位。

燕國——薊

燕國在戰國七雄中,是一個地盤比韓略大,但是存在感卻不足韓,甚至各種笑話一籮筐的國家。不過,燕國有一點要比其餘幾個諸侯國出色,那就是燕國的國都薊,在當下,依舊是國都。是的,中國的國都北京,在歷史上,曾經是燕國的國都薊。

在秦始皇的年代裡,薊和漁陽,都是比較偏遠的地區。不過,從唐朝開始,薊的故地開始成為了一定的核心區域。比如安祿山和史思明在造反的時候,都曾把薊的故地作為自己的都城——安祿山擔任範陽節度使,而範陽的轄區,即包括今天的北京地區。

五代時期,今天北京地區被後晉朝廷割讓給契丹,之後契丹曾將今天的北京定為契丹的南京。之後,金元明清,乃至北洋軍閥政府,新中國,都將北京作為國都。

齊國——臨淄

戰國七雄中,齊國可是一個資歷雄厚的政權,雖然齊國曾經更換了主人:從姜家變成了田家,但是,齊的基本盤始終沒變。想當年,秦稱雄一方的時候,還打算邀請齊一起稱帝:秦稱西帝,齊稱東帝,絲毫沒把周天子放在眼裡。而秦王政在攻打東方諸侯的時候,還依舊和齊王建表示示好,以求穩住齊國。

齊國的都城臨淄,被視為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早在管仲在世的時候,臨淄的繁榮,就掩蓋了周天子所在的洛陽。不過如今的臨淄基本上沒有存在感。臨淄目前屬於淄博市下邊的一個區。行政級別上和新鄭差不多。

楚國——郢都

楚國是七雄中地盤最大的國家。秦為了吞併楚國,出動的兵力也是最多的。楚國的核心地區在今天湖北境內,其都城郢都,即當下的湖北省荊州市。

湖北除了簡稱鄂,但是,荊楚都是湖北的別稱,甚至在古代文獻裡,楚王和荊王的稱號也時常出現通用狀態,由此可見荊州是最能代表楚國故地的一個城市。不過,荊州歷史上最有名的,卻還是關羽守荊州和大意失荊州的故事。

雖然在當下,荊州不是湖北省的省城,但依舊是湖北省重要的一個城市。

殘燕——遼東城

當然,秦王政滅亡六國的時候,有的國家是「二期工程」滅掉的。比如秦攻下薊以後,燕王喜逃到了遼東城,在燕國殘餘的地盤上維持統治,這種統治維持了數年,才被秦所覆滅。

燕王喜的殘燕朝廷,其統治核心遼東城,即今天的遼寧省遼陽市。在當下,遼陽在遼寧省是一個存在感很弱的城市,但是在歷史上,這卻是一座大名鼎鼎的城市。比如說三國時代的襄平,就位於遼陽。魏國皇帝曾派遣司馬懿攻打過襄平。

隋朝時期,遼東半島屬於高句麗,隋煬帝御駕親徵,隋朝大軍和高句麗軍隊多次圍繞遼陽城進行爭奪。甚至到了遼代時期,高麗王朝還幻想奪取遼陽。

代國——代王城

和殘燕類似的還有代國。秦始皇攻破邯鄲以後,趙國的公子嘉逃到了趙國的代郡,建立代國,自稱代王。不過,代國還曾聯合燕國對秦發動過抵抗戰爭,並且代王嘉還曾勸說燕王喜殺死太子丹,平息秦王政的憤怒。代王嘉在代國維持了六年左右的統治,也被秦所滅亡。

不過,司馬遷也不知道代王嘉的這段歷史,是否可以併入趙國歷史,因為論淵源和政權屬性,代國屬於趙的殘餘政權,但代王嘉並沒有號稱趙王,國號也不叫趙國,因此,司馬遷在編撰《史記》的時候,對這一段採取了模糊化處理。司馬遷在別的諸侯國的《世家》裡,會明確提到秦滅亡這些諸侯的年份,但唯獨在《趙世家》結尾,用了「邯鄲為秦」的字樣,即邯鄲成了秦的地盤,但卻沒表明秦是否滅了趙。

代國的首都代王城,比起上文的這些城市,幾乎不在一個重量級上。代王城位於今天河北省蔚縣代王城鎮,是一個城鎮,行政級別比臨淄還低。

不過,大家也莫要以貌取人,代國雖然地盤小,但是在後世歷史,這個地區也有巨大影響:比如漢文帝就是代王出身,此外,南北朝時期,北魏帝國的前身,也叫代國。

相關焦點

  • 當年戰國七雄的首都,現在是什麼樣子?
    因為一來,戰國的地理劃分,為後世的王朝命定國號提供了依據。在元朝之前,中國的大多數封建王朝,其國號依據都和戰國七雄的國名息息相關。二來,在風水領域,戰國的地理格局,和天上的星宿互相對應,成為風水定位的有力依據。可以說,不論是在朝廷層面還是在民間領域,戰國對後世影響力都巨大。那麼,戰國七雄的首都,現在是什麼樣子?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 時過境遷,轉眼千年……「戰國七雄」的民歌,現在是個什麼樣?
    中國歷史上風雲激蕩、名士輩出的戰國時代曾令無數熱血男兒心生嚮往。其實,除了軍事、政治、科技步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之外,戰國時期的文學藝術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列國各具特色的民歌風格也漸成雛形。那麼,經歷過數千年的洗禮,今天的「戰國七雄」的民歌風貌又是什麼樣的呢?
  • 戰國七雄當時的都城,是現在的哪裡?
    在我們從小學歷史課本就開始背的中國古代朝代口訣中,就有一句「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史學界通常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劃分春秋和戰國,而在戰國時期,雖然有諸多國家,最後形成了以「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大國爭霸的歷史階段,史稱「戰國七雄」。
  • 春秋曾經稱霸的越國,到了戰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
    越國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但是這個曾經讓中原各國恐懼不已的強大國家,在進入戰國時期之後沒能被後世列為戰國七雄之一。說實話,在當時無論是從人口、國土面積,越國都是響噹噹的大國,他佔據了今天長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國度。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都是戰爭與和平交替出現,每一次戰爭都意味著改朝換代,從秦始皇一統中國開始,中國就成了一個大一統國家,不過在秦始皇之前,中國是四分五裂的,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地諸侯佔據一方,自己封王封侯,直至戰國時期,出現七雄爭霸的現象。
  • 被低估的戰國七雄,吊打北方遊牧民族,強盛時連齊國首都屬於他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是一個群雄並起,世道亂而不堪的時期。 那麼,戰國七雄為何有燕國呢,其原因又是什麼呢? 主要是因為燕國吊打北方遊牧民族,強盛時連齊國首都都屬於他。
  • 戰國七雄,到底是哪七雄?
    戰國七雄 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末期(東周滅亡前夕)七個較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兼併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從數百減少到數十。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諸侯國,分別為姬燕、嬴秦、子楚、田齊、韓、趙、魏,合稱為「戰國七雄」。
  • 獨立於戰國七雄之外的第八雄
    經過春秋近300年的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天下主要強國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史稱戰國七雄。當時天下除了七雄以外,還有一些相對薄弱的一點國家,比如衛,魯,宋,越,滕,巴,蜀,鄭等。但是還有一個神秘的國家,史料記載很少,但是卻與戰國七雄中的四強抗衡,與七雄相比,亦無遜色!
  • 戰國七雄,第八雄是哪國?
    戰國七雄秦、楚、趙、魏、齊、韓、燕,其中韓、燕實力相對較弱。
  • 戰國七雄的都城是今天哪些地方?
    點擊上方 山居西奈 關注我戰國七雄是一個已經過去了2000年的概念了。
  • 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還存在哪些大國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 如何記住戰國七雄各自的滅國時間和順序?只要掌握它就可以了
    ,戰國七雄格局就此形成。 不過提起戰國七雄許多人也許有這個概念,但並不一定能很快的說出這七個國家的名字,至於這七個國家是怎麼來的,怎麼建國又何時滅亡的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秦國在秦穆公(公元前682年-公元前621年)時期成為春秋五霸,而在秦孝公(公元前381年-公元前338年)時期憑藉商鞅變法而成為戰國七雄最強大的國家。當然了,秦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後消滅了戰國七雄中的另外六國以及其他一些小國,從而建立了秦朝。
  • 戰國七雄地圖,秦國勢力最大統一霸業
    說到戰國七雄,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戰國,公元前475年稱之為戰國,那麼戰國七雄是哪七國呢,戰國七雄哪國的勢力最大呢?
  • 如果現在的世界是戰國時代,對比七雄,哪一些國家能夠入圍?
    而現在發生的一切都必然成為歷史。出於吃瓜本能,哪怕好奇害死貓都在所不辭。春秋戰國時代列國徵伐、五霸七雄。諸子爭鳴,百花齊放。因此也成了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話題。而如果要把現在的國家帶入戰國時代,也就是把現在的國家對號戰國七雄。首先,這個名單排除中國,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本來是中國的歷史,帶入無意義。下面開始,戰國七雄總共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
  • 春秋戰國:人才濟濟的魯國,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戰國時期,群雄紛爭,出現了戰國七雄,而這個七個諸侯國經過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在三家分晉之後,趙魏韓躋身在強國之列,又因為田氏討伐齊國,這個時候戰國的格局正式形成。
  •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戰國七雄傻傻分不清楚
    周朝和春秋戰國的關係,在《中國歷史朝代歌》中就描述的很好,「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朝代,分成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又細分為春秋和戰國兩段。至於七國,是指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秦,即楚齊趙魏韓燕,史稱戰國七雄。
  • 戰國七雄地圖,值得收藏!
    戰國七雄之燕國。燕國是七雄裡最沒存在感的國家。在長達三百多年的春秋時期,燕國孤懸在北,和中原只有一次接觸,還是向齊桓公求救。等到了戰國,直到中期,燕國才再度登場,而且,還是以鬧出禪讓笑話、被齊國完全佔領的悲劇面貌登場。
  • 談古論今,環京七雄對比戰國七雄,歷史驚人的相似
    作為環京的房產行業從業者,每每研究環京七雄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戰國七雄。近段時間,特意研究了一下戰國七雄的歷史發展軌跡,發現歷史是驚人的相似。環京七雄:涿州、固安、永清、廊坊、香河、大廠、燕郊。戰國七雄:秦、楚、魏、趙、齊、韓、燕。
  • 春秋戰國20個最強諸侯,除了戰國七雄,還有這些國家
    除了戰國七雄,這些國家實力也很強。20徐國夏禹時,伯益因輔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建徐國,贏姓。西周初期,徐國是東夷中最強大國家,在周穆王時期才臣服於周朝。公元前512年,為吳國所滅。19中山國中山國是一個由鮮虞人建立的國家,國君姬姓。